排列組合是高中數(shù)學中的重要模塊,也是高考數(shù)學試題中的必考內(nèi)容.排列組合問題的命題方式多種多樣,解法也各不相同.對此,筆者對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常用方法進行了總結,下面結合實例作詳細的介紹.
一、特殊位置(元素)分析法
特殊位置(元素)分析法適用于求解對某些位置和元素有特殊要求的排列組合問題.如果問題中對某個位置有特殊要求,則需先將合適的元素放置在特殊位置上,再安排其他的位置;如果問題中對某個元素有特殊要求,則需先安排這個特殊元素的排列順序或位置,再安排其他的元素.
例1.現(xiàn)將9,8,7,6,5,0六個數(shù)字排成一排,請問可以組成多少個不重復的五位奇數(shù)?
解:由題意可知個位必須填奇數(shù),則需從9、7、5三個數(shù)字中選取1個數(shù)字,有C3(1)種選法.又首位數(shù)不為0,則需從剩下的4個數(shù)字中選1個數(shù)字填入,有C4(1)種選法.中間有3個空位,可從剩下的4個數(shù)字中選3個數(shù)字填入,有A4(3)種選法,則一共有C3(1)C4(1)A4(3)種選法,即一共有C3(1)C4(1)A4(3)=288個不重復的五位奇數(shù).
要組成五位奇數(shù),那么首位數(shù)字不為0,個位數(shù)必須為奇數(shù),所以首位和末位為特殊位置,需采用特殊位置分析法來解題,先排首位和末位的數(shù)字,再排其他位置上的數(shù)字.
二、捆綁法
捆綁法適用于求解某些元素要求相鄰排列的問題,這時需要先將相鄰的元素捆綁在一起,當成一個大元素來看待;再與其他元素一起來排列;最后根據(jù)分步計數(shù)原理進行求解.
例2.現(xiàn)有7個人排成一排,其中小明和小紅要求相鄰,小軍和小藍也要求相鄰,試問這7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解:先將小明和小紅兩個元素捆綁起來當作一個大元素,有A2(2)種排法;然后將小軍和小藍也捆綁起來當作一個大元素,有A2(2)種排法;再將這兩個大元素與其他3個人進行排列,有A5(5)種排法;最后由分步計數(shù)原理可得共有A5(5)A2(2)A2(2)=480種不同的排法.
根據(jù)題意知,小明和小紅要求相鄰,小軍和小藍也要求相鄰,則需將他們分別捆綁在一起,當作兩個大元素進行排列.在計數(shù)時,要注意將大元素內(nèi)部的元素的順序進行排序.
三、倍縮法
倍縮法適用于求解某些元素的排列順序固定的問題.由于某些元素的排列順序固定了,所以在所有元素全排列時計數(shù)就會重復,得用所有元素的全排列數(shù)除以順序固定的元素的全排列數(shù),才能求得這些元素的排列數(shù).
例3.現(xiàn)有7個人需排成一排,其中甲在乙前,丙在甲前,問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解:先將這7個人全排,有A7(7)種排法;然后將甲、乙、丙按一定順序排列,共有A7(7)÷A3(3)=840種排法.
由題意可知甲要排在乙前,丙要排在甲前,故三者的順序固定,即丙、甲、乙,需采用倍縮法解題.
四、線排法
線排法適用求解元素排成圓形的問題.假設將n個不同元素排成一個圓形,那么不同元素的相對位置會重復計數(shù)n-1次,故一共有(n-1)!種排法.
例4.8個人圍繞圓形桌子坐下,問一共有多少種坐法?
解:8個人圍繞圓形桌子坐下,位置沒有首尾之分,只有人的相對位置的差別,所以可以先固定一個人的位置,并從此位置開始從左到右排列其余7人,則共有(8-1)!=7!種排列方式.
運用線排法解題的關鍵在于確定元素之間的排列規(guī)則和順序.
五、求冪法
求冪法適用于求解元素可以重復排列的問題.假設將n個不同元素安排在m個位置上,則每個元素有m種排列方式,則一共有mn種排法.
例5.若某個工廠招募6名工人,且需把6名工人分配到7個車間工作,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解:第1名工人分配到各個車間,有7種分法;第2名工人分配到各個車間,有7種分法;以此類推第6名工人分配到各個車間,有7種分法,則一共有76種不同的排列方式.
若題目中的各個元素可以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選擇排列方式和位置,就可以采用求冪法來求解.
綜上所述,上述幾種求解排列組合問題的方法各有各的特點和優(yōu)勢.無論運用哪種方法解題,同學們都要注意:(1)仔細讀題,明確題目中對各個元素和位置的要求;(2)根據(jù)題目的特點,選用與之相應的方法進行求解;(3)靈活運用分類計數(shù)原理和分步計數(shù)原理.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