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有助于認識其生產行為調整,保障中國天然橡膠供給安全并完善相關產業(yè)政策?;诤D鲜≠僦菔泻驮颇鲜【昂槭?8戶天然橡膠種植戶2015—2021年的觀測數據,文章運用三階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法,分析價格波動對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及其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guī)模效率、技術進步的影響。結果顯示:(1)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隨市場價格波動而變化,受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的共同驅動,從2016年的0.98下降至2021年的0.94,平均值為1.03,最高達1.15;(2)價格波動對技術效率的影響呈現短期效應,能引起當期技術效率的提升或下降,該變化主要源于純技術效率而非規(guī)模效率;(3)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滯后性,引發(fā)次年技術進步的正向或負向變化。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的價格上漲引起當年技術效率提高和次年技術進步,而2018年和2020年價格下跌導致當年技術效率降低和次年技術進步負向變化。文章首次從長短期兩個層面揭示價格波動影響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內在機理,豐富了現有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研究,并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供了新視角。政策啟示:短期看,鼓勵膠農購買保險以提高技術效率;長期看,加強培訓和研發(fā)支持以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技術進步。
關鍵詞:價格波動;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天然橡膠種植戶
中圖分類號:F3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338X(2024)6-028-17
基金項目:農業(yè)農村部國家天然橡膠產業(yè)技術體系產業(yè)經濟崗位(CARS-33-CJ1),農業(yè)農村部天然橡膠產業(yè)信息監(jiān)測與預警分析項目(21240129),海南大學熱帶高效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THAITS-3),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天然橡膠種植戶補貼政策研究:全成本收益與農戶偏好”(724MS044)。
How does price fluctuation affec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atural rubber growers?
XIE Pengfei, XU Tao, ZHANG Deshe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Abstract:Exploring the impact of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of natural rubber growers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ir production behaviors, ensure the security of China’s natural rubber supply and improve the relevant industrial policies.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48 natural rubber growers in Danzhou City, Hainan Province and Jinghong City, Yunnan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21, this study employed three-stage DEA model and Malmquist index metho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rice fluctuations on growers’ TFP, technical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Growers’ TFP fluctuated with market prices, driven jointly b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decreased from 0.98 in 2016 to 0.94 in 2021, with an average of 1.03 and a peak of 1.15.(2)Price fluctuations exhibited short-term effects o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ducing either an increase or a decrease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current period, with the change stemming mainly from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rather than scale efficiency.(3)The impact of price fluctuations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monstrated a lag effect, precipitating a positive or negative change 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year. Price increases in 2016, 2017, 2019 and 2021 led to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the current year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year, while price decreases in 2018 and 2020 resulted in reduce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current year and negativ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is study elucid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price fluctuations affecting growers’ TFP from bo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s, which enriched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fluctuations on TFP and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for improving TFP.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he short term, encouraging rubber growers to purchase insurance to enhanc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long term, strengthening training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pport to elevate technological and management levels, thereby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Keywords:price fluctuations;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echnical efficiency;technological progress;natural rubber growers
1引言
天然橡膠是中國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和戰(zhàn)略資源,在國民經濟建設、現代工業(yè)和國防建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國家高度重視天然橡膠產業(yè)發(fā)展,2017年印發(fā)的《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qū)的指導意見》提出“以海南、云南、廣東為重點,劃定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qū)1800萬畝”。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完善天然橡膠扶持政策。中國天然橡膠產業(yè)對外依存度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天然橡膠自給率逐漸從2000年的35.39%下降為2022年的14.63%。在有限種植面積的約束下,通過提高天然橡膠全要素生產率,成為保障國內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和提升天然橡膠自給率的主要途徑之一(張德生,2014;崔美齡等,2016)。自2012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持續(xù)在低位波動,種植戶生產決策行為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如調整橡膠種植面積、調整生產要素投入、調整勞動力投入等。與規(guī)模較大的天然橡膠種植農場不同,本文所關注的天然橡膠種植戶具有分散的小規(guī)模經營特征,其生產行為決策更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而這一影響是否會波及全要素生產率?其影響方向和機理如何?
鑒于此,本文將在理論層面厘清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理,利用海南省儋州市和云南省景洪市2015—2021年的天然橡膠種植戶固定觀測數據,借助三階段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數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和分解,并進一步通過實證分析驗證價格波動的影響效應。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研究視角來看,結合天然橡膠生產經營活動的特殊性,創(chuàng)新性地從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兩個維度探討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同時,將技術效率變化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guī)模效率變化,深入分析其內在機理。從研究對象和方法來看,聚焦天然橡膠種植戶這一微觀單元,采用面板數據深入探究價格波動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可以克服傳統截面數據無法分析動態(tài)變化、缺乏時間維度以及無法處理遺漏變量問題等局限性,從而更好地反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tài)變化,分析驗證價格波動的影響效應,進而為完善天然橡膠產業(yè)扶持政策提供理論和實證參考。
2文獻回顧與評述
國內外學者圍繞價格波動對農戶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已進行了諸多研究?,F有研究已經關注到產品價格對農作物生產具有明顯的正面效應,而生產者行為對經營風險呈現顯著的厭惡性反應(陸文聰等,2004)。市場價格機制影響種植業(yè)勞動力及資金等資源配置(趙玉等,2016),農產品收益不足使得高齡農業(yè)轉移人口改變勞動力投入進行非農就業(yè)(胡釗源等,2021),農村勞動力外流導致留守農業(yè)人員整體素質降低,進而影響農業(yè)生產效率(馬草原,2009)。勞動力轉移(向紅玲等,2021)、政府補貼(馮利青等,2021)都能通過改善技術效率和促進技術進步間接或直接影響產業(yè)的全要素生產率。在特定范圍內,農戶糧食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與土地經營規(guī)模之間呈U型關系(張忠明等,2010)。學者們通過對棉花、小麥、玉米、蘋果種植戶的研究發(fā)現,價格波動會迫使農戶采取改變種植面積、改變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等措施來改變作物產量(魏欣等,2012;胡浩等,2015),進而影響農戶的全要素生產率。糧食作物的價格是影響農戶種糧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王娜等,2015),價格上漲會促使農戶擴大糧食種植面積(苗珊珊等,2013),上期銷售價格對糧食種植面積的影響顯著(宋雨河等,2017),從而可能對當期全要素生產率產生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與農戶生產效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肖陽等,2016),這是由于價格波動能夠影響農戶耕地投入等生產行為(陳夢華等,2010),而生產行為的調整將最終反映到其技術效率上(蓋慶恩等,2022)。同時,價格波動對農產品的影響可能出現滯后效應,如稻谷價格對農民種稻行為的指導作用存在較長時滯(方福平等,2010)。
在天然橡膠生產方面,國內外學者關注了價格變動引起的天然橡膠種植戶改變資金和勞動力投入、改變種植規(guī)模等生產行為的調整及不同類型膠農的技術效率差異,膠農生產行為調整影響其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何長輝等,2017;Jin et al., 2021)。閔師等(2017)分析了天然橡膠價格預期變動下影響農戶價格反應行為的決定因素;劉銳金等(2018)研究發(fā)現,預期價格變動幅度越大時農戶選擇生產調整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并且在預期價格上升時調整生產行為的概率顯著大于下降時;橡膠價格波動影響泰國東北部小農戶生計策略(Nicod et al., 2020);Assouto等(2020)研究了膠農面臨價格風險時的決策。也有學者對我國天然橡膠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效率進行了測算,如張德生等(2014)、廖雨葳等(2020)分別運用DEA模型、SFA模型對天然橡膠種植農場和天然橡膠種植戶的生產效率進行了分析。職業(yè)農民并不比普通農民更具有效率優(yōu)勢,且其經營適應性存在差異(鐘真等,2018;鐘真等,2021)。
農戶的生產行為可以劃分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長期生產行為,以及快速增加產出的短期生產行為。農田平整土地、完善灌溉設施、使用農家肥改良土壤肥力這類長期行為,盡管回報期較長且伴隨較大風險,但能顯著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抗災能力。與之相對的是短期生產行為,如農藥和化肥等日常生產支出,這類投資能快速增加土地產出并帶來經濟收益,且風險相對較小(胡建中等,2007)。造林和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等長期投入對提高經濟回報期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有重要作用,而短期投入則確保了快速的經濟回報(朱文清等,2019)。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yè)機會擴大和務工工資上漲,提高了農戶務農的機會成本,從而影響農戶對長期行為和短期行為的選擇。農戶更傾向于選擇勞動力需求更低的種植結構,以降低務農的勞動力成本和提高家庭總體收入,這一行為反映了農戶在投資預期回報和勞動力成本間權衡的理性選擇(洪煒杰等,2018)。天然橡膠種植戶的短期行為主要為改變割膠頻率、藥肥使用等能短期保持產量和控制成本的舉措,長期行為有使用有機肥料改善土壤肥力、病蟲害防控和新品種改良等。
總體來看,現有關于市場價格對農戶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尚不充分。農戶生產行為可分為長期和短期兩類,前者旨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后者追求快速增加產出。市場價格波動通過影響這兩類行為,進而影響全要素生產率,且可能存在動態(tài)差異和滯后效應。例如,價格上漲可能激勵農戶提升技術效率,而價格過低則可能導致資源錯配和效率損失。因此,現有研究需進一步深入。一是關于價格波動對農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尚顯不足;二是天然橡膠進入開割期后,其生產屬于短期決策占主導的生產經營活動(農戶更多的是考慮“今天”或“近期”要不要割膠,而從事大田作物生產的農戶則更多考慮在接下來的“一年”或“一茬”要如何生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基于大田作物的相關研究結論難以指導天然橡膠生產;三是天然橡膠生產過程中的產出具有連續(xù)累積的特點,使得獲取連續(xù)的長期觀測數據難度較大,導致基于農戶層面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四是農戶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受到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價格波動對農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也應該是多方面的,但現有研究對這一影響機理的關注尚顯不足。
3理論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
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將通過深入的理論分析構建一個考慮天然橡膠價格波動背景的農戶投入產出行為及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理論框架,探討天然橡膠種植戶的長期與短期生產行為并提出研究假設。借助三階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法對天然橡膠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情況進行量化測算和分解。
3.1理論分析框架與研究假設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農戶為理性決策者,其生產策略會隨市場價格信號而動態(tài)調整,以期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王娜等,2015),如蛛網理論認為當期市場價格會對下一生產周期的供給產生顯著影響。根據農產品供給理論和農戶決策理論,當價格上升時種植戶獲得的每單位額外銷售的邊際效用增加,農戶將會增加相應農產品的供給;而當價格下降時,邊際效用降低,邊際成本可能超過收益,農戶的生產意愿也會隨之降低。根據預期理論,天然橡膠種植戶基于對當前市場價格動態(tài)的預期調整生產活動。短期內,在市場價格上升時采取能夠提高產量的生產行為以獲取更高收益,而價格下跌時則削減割膠并減少其他投入,轉向其他經濟活動以減少損失。長期行為的調整則聚焦于提升生產技術和土壤肥力,以應對價格上漲帶來的機遇。同時,在長期價格不穩(wěn)定或下降的情況下,種植戶可能會調整種植面積進行改種,以減少對市場的依賴。因此,價格波動可能會導致天然橡膠種植戶調整的生產經營活動會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類是影響近期生產的經營活動,這里將之歸為具有短期效應的生產行為;另一類是影響長期生產的經營活動,這里將之歸為具有長期效應的生產行為,如圖1所示。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效應已在大田作物生產過程中得到證實。與大田作物種植戶類似的是,天然橡膠種植戶同樣也會關注橡膠園的長期經營收益,如通過生產技術的革新或管理水平的提升使橡膠園產出能夠長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但與大田作物不同的是,天然橡膠種植戶能夠更加靈活地根據市場價格調整自身短期生產行為(如近期要不要進行割膠),其生產經營活動對價格波動的敏感性也更高。
在闡明價格波動對種植戶行為影響的基礎上,有必要進一步探討這些行為如何影響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是衡量綜合生產效率的常用指標,其變動主要由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率的變化引起(F?re et al., 1994;肖紅波等,2012)。技術效率反映了生產單位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實現最優(yōu)產出的能力,而技術進步率則衡量了生產前沿的移動,生產要素投入水平對全要素生產率有顯著影響(孫魯云等,2020)?;诖?,可以推斷農戶實施的短期和長期生產經營活動可能會分別影響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率。具體而言,短期行為更可能帶來當期技術效率的變化,而長期行為則更可能導致技術進步的變化,即生產前沿面的內收或外擴。
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技術效率的影響可從時效性和影響途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就時效性而言,基于理性預期理論,天然橡膠生產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具有較高的即時性。當價格上漲時,種植戶可能立即增加割膠頻率或投入更多勞動力,還會促使其實施一些具有短期效應的生產經營活動,比如增加化肥和有機肥施用量,增加割膠頻率,增加乙烯利噴施量等(Min et al., 2018);當價格下跌時,則可能減少割膠或轉向其他經濟活動(何長輝等,2017)。由于這些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在短期內提升種植戶生產經營效率,也使得價格對技術效率的影響能夠在當期得以體現。就影響途徑而言,價格波動主要通過純技術效率而非規(guī)模效率影響整體技術效率,這一現象源于天然橡膠生產的特殊性。首先,天然橡膠種植具有長周期性和資產專用性特性,限制了規(guī)模效率對短期價格波動的敏感度,即種植戶難以在短期內調整橡膠園規(guī)模。相比之下,純技術效率反映了種植戶在既定規(guī)模下的資源優(yōu)化能力,對價格信號的短期響應性更強。當價格變動時,種植戶可迅速調整諸如施肥量、割膠頻率等管理措施,這些調整直接作用于純技術效率。其次,價格變動引發(fā)的激勵機制主要影響日常管理行為和技術應用的優(yōu)化,這些變化更多地反映在純技術效率上,而非規(guī)模效率。例如,價格上漲可能促使種植戶更加精細地管理橡膠園,或更合理地安排生產要素,從而提高純技術效率??紤]到天然橡膠生產對價格波動的快速反應特性,以及價格波動主要通過影響種植戶短期生產決策和資源配置策略作用于純技術效率的機制,提出假設H1。
H1:價格波動影響種植戶的技術效率,且這一影響主要表現在當期,并主要通過影響純技術效率而非規(guī)模效率來實現。
價格波動對種植戶技術進步的影響機制主要體現在農戶的長期生產決策和投資行為上,呈現復雜性和滯后性。市場價格走勢影響種植戶的長期生產預期和風險態(tài)度,進而影響其生產決策。當價格走勢良好時,種植戶傾向于采取具有持續(xù)影響效應的生產經營活動,如加強膠園日常管理、增加長效肥施用量、加強技能交流與學習等(何長輝等,2017)。這些措施雖然短期內效果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將會推動技術進步。持續(xù)的高價格還可能增強種植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促使他們更愿意嘗試新的生產方法或技術。價格波動影響種植戶對各類資源的長期配置決策。在價格看漲時,種植戶可能會增加橡膠園的資金投入,如購置電動割膠設備等,從長遠來看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價格波動還會影響種植戶對勞動力投入的決策,在價格看好時,種植戶可能更愿意投入時間參與培訓,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此外,價格波動影響技術擴散的速度和范圍,以及種植戶對膠園可持續(xù)性管理的重視程度。然而,當市場價格走勢不理想時,這些積極行為可能會被抑制或逆轉,種植戶可能會減弱對膠園的日常管理、減少長效肥施用量、忽視技能交流與學習等(崔美齡等,2016)。天然橡膠樹生長周期長、更新周期長的特性,決定了許多技術進步措施的效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這使得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更加復雜。不同規(guī)模的種植戶對價格波動的反應可能存在差異,大規(guī)模種植戶可能具有更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源優(yōu)勢,而小規(guī)模種植戶可能更容易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綜上所述,價格波動通過影響種植戶的長期預期、資源配置、勞動力投入、技術擴散以及膠園可持續(xù)性管理等多個途徑,對天然橡膠生產的技術進步產生復雜而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機制的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現,因此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可能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故提出假設H2。
H2:價格波動可能影響天然橡膠種植戶的技術進步,且這一影響可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3.2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本文采用面板三階段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數法進行實證分析。面板三階段DEA能分離外部影響,提高效率評估準確性。DEA-Malmquist指數法可動態(tài)捕捉全要素生產率變化,并將其分解為技術進步變化和技術效率變化兩部分,技術效率變化可進一步分解成規(guī)模效率變化與純技術效率變化,有助于深入分析價格波動的影響機制。
3.2.1面板三階段DEA
面板三階段DEA方法由Fried等學者提出,能夠有效分離管理無效、外部環(huán)境因素和隨機擾動項的影響,從而提高效率評估的準確性。本文借鑒王火根等(2020)的研究思路,將該方法應用于天然橡膠種植戶綜合效率測算。面板三階段DEA的核心步驟是通過三個階段的分析,逐步剔除非管理因素的影響。第一階段采用傳統DEA模型計算初始效率值和松弛值。第二階段引入隨機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將外部環(huán)境因素和隨機誤差從效率值中分離。第一階段計算如式(1)所示。
3.2.2 DEA-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數法主要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首先,天然橡膠種植戶的生產行為受價格波動影響顯著,呈現明顯的動態(tài)特征。DEA-Malmquist指數法能有效捕捉相鄰時期的生產率變化,適合刻畫價格波動背景下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tài)演變。此方法不僅能準確評估全要素生產率,還可對其進行分解,從而深入分析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各組成部分的影響。其次,該方法不需預設特定的生產函數形式,在適應農戶生產數據的異質性和復雜性方面具有更高的靈活性,更有助于提高效率測算的穩(wěn)健性。再次,已有研究表明DEA-Malmquist指數法特別適合于農業(yè)領域(王玨等,2010)。最后,Malmquist指數能夠將全要素生產率變化進一步分解為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變化,技術效率變化又可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guī)模效率變化,這一特點不僅有助于準確評估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分解要素,還能反映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率的變化,而且能夠深入揭示價格波動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內在機制,即通過影響農戶的長短期生產行為,進而作用于技術進步、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
Malmquist指數由瑞典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Sten 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最初主要用于分析不同時期消費變化的指數。F?re等(1994)進一步構建了用于考察兩個相鄰時期生產率變化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PI),其中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表述形式為第t期與第t+1期的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幾何平均數,其分解公式如式(3)所示。
4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依據前述理論分析與研究方法,對2015—2021年間海南省儋州市和云南省景洪市天然橡膠種植戶的樣本特征進行描述性統計。選擇干膠產量作為產出變量,選取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肥料、農藥和耗材等)以及開割株數作為投入變量,并對這些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為研究價格波動的特征,在微觀層面選取了固定觀測戶在相應年份的天然橡膠銷售價格數據,而在宏觀層面則選取了2004—2021年國產“標準膠1#”的價格數據。
4.1數據來源與指標描述性統計
課題組在海南省儋州市和云南省景洪市分別選取3個村,每個村選取10~12戶農戶,每個市共計30戶橡膠種植戶進行長期固定監(jiān)測。海南和云南是中國天然橡膠的主產省區(qū),其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96%以上。儋州市和西雙版納州也是所在省份種植面積最大的市州。剔除2015—2021年觀測期的間斷數據和不符合要求的樣本,共獲得有效樣本戶48戶,有效樣本數336條。在每年開割季前,研究團隊會前往固定監(jiān)測點,向樣本農戶分發(fā)數據采集表并進行詳細說明。采集表設計采用“流水日記賬”形式,要求監(jiān)測戶每日記錄生產過程中的詳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產資料投入、勞動力使用、固定資產購置、割膠作業(yè)情況以及橡膠銷售的重量、單價和總收入等關鍵數據。
樣本農戶特征及指標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由表1樣本農戶特征可以看出:(1)戶主平均年齡52歲,存在老齡化趨勢;(2)家庭植膠年限代表了其家庭的橡膠種植歷史,指家庭從事橡膠生產的年限而非戶主本人,平均植膠年限約為33年,表明樣本農戶多具有長期從事橡膠生產的經驗;(3)天然橡膠生產收入約占樣本農戶家庭總收入的60%,表明樣本農戶對橡膠種植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4)橡膠種植地塊數約為3塊,表明樣本農戶植膠地塊存在一定的分散性;(5)割制的統計值為2.59,表明樣本農戶多采用“2天1刀”的割膠制度,生產活動較為活躍。
4.2投入產出變量
考慮到天然橡膠種植的特性,產出指標選擇干膠產量,而非膠水產量,原因有二:一是干膠含量(可通過精密儀器測定)直接決定農戶收益;二是膠水中的干膠含量易受天氣和管理等外部因素影響,增加了數據不確定性。投入指標包括勞動力、資金和開割株數三個維度,全面反映生產要素投入(詳見表1)。這一模型設計旨在準確捕捉天然橡膠生產的關鍵變量,為后續(xù)效率分析奠定基礎。在投入變量方面:勞動力投入以年度投入的工日量計算,如一個勞動力每年工作100天,則為100工日。資金投入包括直接投入(如肥料、農藥和專用工具采購)和間接投入(如運輸和固定資產折舊)。生產規(guī)模指標采用實際開割膠樹數量,而非傳統種植面積。這一選擇考慮了橡膠樹多生長于地形復雜區(qū)域,以及橡膠園包含不同生長階段樹木的特點?;陂_割株數的方法能更準確地反映實際生產規(guī)模,避免了面積測量的潛在偏差,為評估橡膠種植戶經營規(guī)模提供了可靠依據。
4.3環(huán)境變量
本文所選環(huán)境變量有:降雨比例數據源于中央氣象臺及農戶觀測點記錄,反映了所在區(qū)域的降水情況;戶主受教育水平,其中,數字1代表“未接受過教育”,數字2代表“小學”,數字3代表“初中”,數字4代表“高中/職高/中?!?,數字5代表“大專及以上”;海拔則采用農戶所在鄉(xiāng)鎮(zhèn)的平均海拔值,數據源于資環(huán)數據網。納入這些非人為可控因素有助于更準確地評估農戶的真實生產效率,解釋區(qū)域間和農戶間的效率差異,并在三階段DEA模型中剔除外部環(huán)境影響,從而獲得更純粹的技術效率評估結果。
4.4價格波動特征
天然橡膠價格波動特征分析基于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數據。宏觀數據主要提供整體市場背景,采用國產“標準膠1#”價格作為參考指標,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微觀數據則聚焦于農戶干膠銷售價格,與生產行為密切相關,是沒有包含初加工價格的數據,宏觀價格則包含了初加工成本。2004—2021年中國天然橡膠(標準膠1#)現貨價格走勢如圖2所示。
圖2顯示,2011年是一個關鍵轉折點:此前價格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而2011—2015年間出現顯著下跌,降幅超過70%,而2015—2021年間,除2017年有較大幅上漲外,其他時間則呈現低位波動態(tài)勢。利用HP濾波分析法對天然橡膠現貨價格波動的周期規(guī)律進行分析,如圖3所示,可以進一步驗證前述天然橡膠價格的波動情況。
農戶干膠銷售價格統計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2015—2021年間,農戶干膠銷售價格總體趨勢與“標準膠1#”現貨價格相似,但2017—2018年出現明顯偏差。2017年初“標準膠1#”價格雖突破20元/kg,全年均價高于2016年,但農戶實際銷售價格增幅較小。這主要源于橡膠生產的季節(jié)性:海南和云南的開割期分別為4~12月和3~11月。2017年初價格高漲時,農戶尚未開始割膠;待開割時,市場價格已下滑。這種時間錯配導致農戶未能充分受益于年初高價,限制了其全年平均售價增幅。
5經驗性結果
運用三階段DEA模型測算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guī)模效率,為彌補傳統DEA模型的不足,本文使用Malmquist指數法分別對技術效率變化(EC)、純技術效率變化(PEC)、規(guī)模效率變化(SEC)、技術進步變化(TC)及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進行評估,并將價格波動與全要素生產率波動進行檢驗。
5.1三階段DEA模型
第一階段采用投入導向的BCC模型,使用DEAP 2.1軟件計算效率指標和投入松弛值。2015—2021年間,48個天然橡膠種植戶的平均綜合技術效率為0.78,平均純技術效率為0.85,平均規(guī)模效率為0.92。結果顯示,橡膠種植戶整體技術效率有提升空間,而較高的平均規(guī)模效率表明大多數農戶生產規(guī)模接近最優(yōu)。效率值在年份和農戶間存在顯著差異,可能與天然橡膠價格的短期波動有關。部分農戶在某些年份達到效率前沿,但未能持續(xù)保持,凸顯了技術效率的動態(tài)性。
然而,傳統DEA模型僅考慮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指標,未能將影響生產效率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納入分析框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評價的準確性。鑒于此,第二階段采用SFA方法,將投入指標的松弛變量分離為環(huán)境因素、統計噪聲和管理無效率三部分。以工日投入、資金投入和開割株數投入的松弛量為被解釋變量,海拔、戶主受教育程度和降雨比例為解釋變量進行SFA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表4顯示,三個模型的對數似然比檢驗(LR)分別為106.15、116.46和116.51,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對數似然函數值分別為-1720.13、-2304.87和-2127.95,擬合效果良好。這證實了環(huán)境因素對農戶投入產出存在顯著影響,采用二階段SFA模型調整投入數據是合理且必要的。
第三階段對投入變量進行調整后重新進行DEA分析。結果顯示:樣本天然橡膠種植戶的平均綜合技術效率為0.75,平均純技術效率為0.86,平均規(guī)模效率為0.88。與第一階段相比,各項效率值均有所下降,反映出第二階段調整的必要性。純技術效率均值高于綜合技術效率均值,說明制約樣本農戶技術效率的主要因素是規(guī)模效率偏低。效率值在年份間呈現明顯波動,如DMU07的綜合技術效率從2015年的0.43上升至2016年的0.84,但在2017年又回落至0.58,這與天然橡膠價格的短期波動高度吻合。2016年和2017年價格上漲時期,多數農戶效率值顯著提高;而2018年和2020年價格下跌時,效率值則普遍回落。這凸顯了橡膠種植技術效率的動態(tài)變化特征及維持高效生產的難度。為深入探究價格波動對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影響機理,本文將使用Malmquist指數模型進一步展開分析。
5.2全要素生產率測算與分解
Malmquist指數通過跨期效率比較,克服了傳統DEA模型在動態(tài)分析上的局限,能夠量化決策單元全要素生產率的時序變化,并分解其構成要素,如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進步。本文采用MaxDEA軟件對天然橡膠種植戶技術效率變化(EC)、規(guī)模效率變動(SEC)、純技術效率變動(PEC)、技術進步(TC)和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變化(TFP)進行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梢钥闯觯鲜鑫鍌€指標的均值均不等于1,表明2015—2021年間天然橡膠種植戶的全要素生產率可能存在一定變化,但這種變化的顯著程度及其與價格波動的關聯還需進一步統計檢驗證明。
5.3價格波動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為進一步直觀反映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生產的影響,在表5中列出了天然橡膠價格波動以及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情況的統計結果。總體來說,2015—2021年間,天然橡膠市場價格在中低價格區(qū)間持續(xù)波動,在多個年份技術效率(EC)、技術進步(TC)及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的均值出現顯著大于1和顯著小于1交錯的情況,其中技術效率(EC)變動主要由純技術效率的波動驅動,而規(guī)模效率除2015—2016年間有顯著提升外,其余時期變化不顯著,顯示出相對的穩(wěn)定性。這一結果表明,在膠價持續(xù)波動的背景下,橡膠種植戶的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及全要素生產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價格對技術效率及技術進步的具體影響需要進一步結合天然橡膠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進行分析,價格波動與全要素生產率的波動檢驗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2015—2016年,技術效率(EC)的均值顯著大于1,主要由規(guī)模效率(SEC)的顯著提升驅動,而純技術效率(PEC)變化不顯著。技術進步(TC)的均值顯著小于1,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的均值變化不明顯。2016年小幅回升的價格可能提升了橡膠種植戶的信心,提高了膠樹利用率,從而提升了規(guī)模效率。技術進步負向變化可能源于之前價格持續(xù)下跌導致的負面影響滯后效應。2016—2017年,技術效率(EC)的均值變化大于1,主要由純技術效率(PEC)的顯著提升驅動。技術進步(TC)和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的均值變化均顯著大于1。2017年1月天然橡膠價格達到近年最高位,極大地提升了種植戶的信心,促使其采取短期和長期生產行為。2017—2018年,技術效率(EC)變化的均值顯著小于1,主要體現在純技術效率(PEC)的顯著降低。技術進步(TC)變化的均值大于1但不顯著,兩者共同作用使得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顯著下降。2018年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下跌,農戶生產積極性下降,導致技術效率下降。2018—2019年,技術效率(EC)的均值顯著大于1,主要體現在純技術效率(PEC)的顯著增加。技術進步(TC)的均值顯著小于1,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的均值顯著大于1。2019年天然橡膠價格小幅上漲,農戶采取短期生產行為提高了技術效率,但長期低價導致技術進步出現負向變化。2019—2020年,技術效率(EC)的均值顯著小于1,技術進步(TC)和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指數(TFP)的均值變化顯著大于1。2020年價格顯著降低加之疫情影響,導致技術效率下降。技術進步可能源于2019年價格緩慢上漲改善了未來預期。2020—2021年,技術效率(EC)的均值顯著大于1,主要體現在純技術效率(PEC)的顯著增加。技術進步(TC)的均值顯著小于1,Malmquist全要素生產率變化不顯著。2021年價格小幅上漲提振了種植戶信心,提高了純技術效率。技術進步為負可能源于2020年價格大幅下跌影響的滯后效應。
表6和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價格波動能夠即時影響天然橡膠種植戶技術效率的波動,且這一影響在當年就能顯現,假設H1成立。前一年價格波動可能會導致當年的技術進步正向或負向變化,即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變化的影響可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假設H2成立。
6研究結論、討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運用三階段DEA模型、DEA-Malmquist指數測算了海南省和云南省天然橡膠種植戶2015—2021年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情況,并將價格波動與全要素生產率波動進行檢驗,得出相應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6.1研究結論
通過對海南省和云南省天然橡膠種植戶研究期7年內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guī)模效率、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系統測算,并結合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進行分析,得出3點主要研究結論。
(1)天然橡膠種植業(yè)全要素生產率隨市場價格變化呈現顯著波動,是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綜合作用的結果。2015—2021年間,天然橡膠市場價格經歷了多次顯著波動,如2015—2016年上漲0.36(p<0.01),2016—2017年上漲0.75(p<0.05),2017—2018年下跌1.82(p<0.01),直接影響了種植戶的生產決策。同期,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平均值為1.03,總體略有提升,但波動較大。其中2016—2017年期間,受價格上漲影響,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高了0.15(p<0.01),達到研究期內的最高值1.15。然而,由于價格的大幅波動,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從2016年的0.98下降至2021年的0.94,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在某些年份,盡管技術效率提高,但由于前期價格波動導致的技術進步負向變化,使得全要素生產率變化不顯著。如2020—2021年,盡管技術效率顯著提高了0.10(p<0.01),但由于技術進步負向變化了0.15(p<0.01),導致全要素生產率變化不顯著。
(2)價格波動對技術效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當期,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中純技術效率是驅動技術效率變化的主要因素。例如,2015—2016年價格上漲時,技術效率顯著提高了0.16(p<0.05);2017—2018年價格下跌時,技術效率顯著下降了0.07(p<0.05);2018—2019年價格回升時,技術效率顯著提高了0.13(p<0.01)。在多數年份,純技術效率的變化與技術效率變化方向一致且幅度相近。如2016—2017年,純技術效率顯著提高了0.10(p<0.05),技術效率提高了0.11(p<0.1);2017—2018年,純技術效率顯著降低了0.07(p<0.01),技術效率下降了0.07(p<0.05)。而規(guī)模效率變化在多數年份不顯著,僅在2015—2016年顯著提高了0.15(p<0.01)。這表明種植戶能夠迅速調整生產策略,主要通過優(yōu)化生產要素投入和管理模式來應對短期價格波動,如調整肥料施用量、割膠頻率和乙烯利噴施量等,直接反映在當期技術效率的變化上。
(3)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1~2年的滯后效應。例如,2015—2016年的價格上漲導致2016—2017年技術進步0.05(p<0.01);2017—2018年的價格下跌引起2018—2019年技術進步負向變化0.06(p<0.01)。這種滯后效應反映了種植戶長期策略的影響,如改變膠園管理模式和增加技能交流與學習頻率等。這些措施通常在1~2年后才會顯現效果,體現為技術進步正向或負向變化。
6.2討論
本文探討了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基于研究結論展開3點討論。
(1)本文發(fā)現天然橡膠種植業(yè)全要素生產率隨市場價格變化呈現顯著波動,是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一發(fā)現拓展了現有文獻關于價格波動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研究視角。與范國華等(2023)、李谷成等(2024)和趙錦春(2024)主要關注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農戶兼業(yè)化以及數字普惠金融等因素對農戶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研究不同,本文直接探討了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機制。這一結果與陳蘇等(2018)、張利國等(2020)和邢懷浩等(2021)的研究相呼應,要素相對價格變化會誘導農戶調整生產經營決策,導致要素使用量及投入結構的改變,進而引起成本結構變化,最終影響全要素生產率。本文進一步揭示了這一機制在天然橡膠產業(yè)中的特殊性。結果表明,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幅度大、頻率高,對種植戶生產決策的影響更為直接和顯著。這一發(fā)現不僅豐富了農產品價格波動對農戶生產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相關研究,也突出了天然橡膠種植戶在應對價格波動時需要兼顧短期生產調整和長期技術改進策略的獨特挑戰(zhàn)。
(2)本文揭示價格波動對技術效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當期,呈現顯著正相關,純技術效率是驅動技術效率變化的主要因素。這與胡建中等(2007)關于農戶短期生產行為的研究結果一致,即短期生產行為如農藥和化肥投入能快速增加產出并帶來經濟收益,風險相對較小。本文發(fā)現,天然橡膠種植戶的短期行為主要表現為調整割膠頻率和藥肥使用,以保持產量和控制成本。這些措施直接反映在當期技術效率變化上,體現了種植戶應對價格波動的適應能力。這種短期策略選擇深化了洪煒杰等(2018)關于農戶理性選擇的觀點,即農戶傾向選擇勞動力需求較低的種植結構,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收入。
(3)本文發(fā)現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1~2年的滯后效應,這在以往研究中關注較少。方福平等(2010)和鈔賀森等(2017)的研究表明,農產品價格波動對農戶種植行為有顯著影響,且可能存在滯后效應。本文進一步揭示這種滯后效應最終引起全要素生產率的滯后變化,特別是通過影響技術進步。這與朱文清等(2019)的研究結果相呼應,即長期投入對提高經濟回報期和全要素生產率有重要作用。本文指出,天然橡膠種植戶的長期策略包括使用有機肥料改善土壤、加強病蟲害防護、進行新品種改良等。這些長期行為雖回報期長且風險大,但能顯著提高土地全要素生產率和抗災能力,反映了種植戶長期決策的獨特考量。與胡雯等(2020)和徐志剛等(2021)的研究不同,本文更聚焦于天然橡膠產業(yè)特殊性,揭示了價格波動背景下農戶長期策略選擇的動態(tài)性和復雜性。這一發(fā)現強調了穩(wěn)定市場價格對促進農戶技術進步的重要性,對理解天然橡膠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在探索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對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研究局限。一方面,由于固定監(jiān)測數據的限制,本文的樣本規(guī)模相對有限,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結果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雖然DEA-Malmquist指數能有效反映技術效率、技術進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情況,但可能無法全面捕捉其他潛在影響因素。此外,由于數據和方法的限制,本文未能深入探討價格波動對生產要素配置的具體影響,特別是對這種影響的有偏或無偏性進行量化測度。
6.3政策啟示
探究價格波動對天然橡膠種植戶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有助于認識膠農短期和長期的生產行為調整,完善相關產業(yè)政策,得出3點政策啟示。
(1)鼓勵膠農購買保險和給予監(jiān)測預警信息支持,提升種植戶短期應對能力。本文發(fā)現,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對種植戶生產決策的影響直接且顯著,價格波動對技術效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當期。加大綜合保險(橡膠樹物化成本保險、橡膠樹完全成本保險和天然橡膠收入保險三項子險種)推廣力度,維持種植戶即期收入,減少棄割棄管行為,防止膠園荒廢及產能下降。加強監(jiān)測預警信息發(fā)布,及時提供市場動態(tài),引導種植戶生產預期。
(2)加強種植戶培訓,提高純技術效率。本文發(fā)現,純技術效率是驅動技術效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需組織技術培訓以提高種植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利用組織創(chuàng)新和合作社模式,促進資源共享和技術交流,為種植戶提供專業(yè)培訓,增強其長期生產管理能力。
(3)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和推廣支持,促進技術進步。本文表明,價格波動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存在1~2年的滯后效應。在割膠技術方面,可重點改進方法和更新工具,如推廣低強度割膠,延長橡膠樹經濟壽命。栽培技術方面應著力推廣優(yōu)質品種和先進種植方法,包括培育高產抗病品種、優(yōu)化種植密度、實施精準灌溉施肥,以及推廣有機肥和新型復合肥料使用以改善土壤肥力。
參考文獻
鈔賀森,戈陽.價格波動、農民種植行為與種植業(yè)結構調整[J].價格月刊, 2017(3):41-46.
陳夢華,楊鋼橋.農戶耕地投入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江漢平原為例[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2):90-94.
陳蘇,胡浩,傅順.要素價格變化對農業(yè)技術進步及要素替代的影響——以玉米生產為例[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19(3):24-31.
崔美齡,傅國華,袁志先.價格波動對農戶行為影響的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 2016(16):82-85.
范國華,楊移,楊肅昌.農戶兼業(yè)化對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機理與效應研究——基于生產要素投入變化的視角[J].農村經濟, 2023(8):134-144.
方福平,李鳳博.稻谷價格波動與農民種稻行為動態(tài)關系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10(12):46-54.
馮利青,蘇世偉.政府補貼對造紙行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基于14家上市公司數據的實證檢驗[J].林業(yè)經濟, 2021, 43(3):82-96.
蓋慶恩,王美知,石寶峰,等.土地比較優(yōu)勢、農戶行為與農業(yè)生產效率——來自種植結構調整的考察[J].經濟研究, 2022, 57(10):138-155.
何長輝,莫業(yè)勇.價格低迷背景下橡膠種植農戶生產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熱帶農業(yè), 2017(6):20-27.
洪煒杰,羅必良.地權穩(wěn)定能激勵農戶對農地的長期投資嗎[J].學術研究, 2018(9):78-86, 177.
胡浩,楊泳冰.要素替代視角下農戶化肥施用研究——基于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數據[J].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5(3):84-91.
胡建中,葉子榮.基于實物期權的農戶農業(yè)長期投資行為研究[J].經濟問題, 2007(7):86-88.
胡雯,張錦華,陳昭玖.農地產權、要素配置與農戶投資激勵:“短期化”抑或“長期化”?[J].財經研究, 2020, 46(2):111-128.
胡釗源,靳小怡,崔燁.高齡農業(yè)轉移人口非農就業(yè)影響因素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1, 41(3):613-624.
李谷成,葉鋒,賀亞琴.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改革對糧食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來自全國大豆種植戶的微觀證據[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1):1-14.
廖雨葳,張德生.天然橡膠種植戶生產效率分析[J].中國熱帶農業(yè), 2020(6):12-20.
劉銳金,伍薇,何長輝.橡膠種植戶對價格低迷的反應——意愿表達與行為選擇[J].林業(yè)經濟問題, 2018, 38(4):55-63, 107.
陸文聰,葉建.糧食政策市場化改革與浙江農作物生產反應:價格、風險和定購[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3):6-12.
馬草原.非農收入、農業(yè)效率與農業(yè)投資——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格局的反思[J].經濟問題, 2009(7):66-69, 73.
苗珊珊,陸遷.糧農生產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價格抑或收益[J].改革, 2013(9):26-32.
閔師,王曉兵,白軍飛,等.預期價格變動對農戶生產行為調整的非對稱影響——基于西雙版納膠農調查分析[J].農業(yè)現代化研究, 2017, 38(3):475-483.
宋雨河,武拉平.農戶糧食種植決策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河北省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7, 38(1): 12-16, 88.
孫魯云,王力,王斌.棉花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的國際比較分析[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0, 54(4):718-724.
王火根,包浩華,王可奕.政府補貼資金對林業(yè)上市公司經營效率影響研究——基于三階段DEA模型[J].林業(yè)經濟, 2020, 42(1):81-90.
王玨,宋文飛,韓先鋒.中國地區(qū)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間面板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 2010(8):24-35.
王娜,高瑛.農戶種糧決策行為主要影響因素識別分析[J].農村經濟, 2015(7):50-54.
魏欣,李世平.蔬菜種植戶農藥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與決策, 2012(24):116-118.
向紅玲,陳昭玖,廖文梅,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對林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分析——基于長江經濟帶11?。ㄊ校┑膶嵶C[J].林業(yè)經濟, 2021, 43(3):37-51.
肖紅波,王濟民.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綜合技術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2(1):36-46.
肖陽,朱立志.基于DEA-Tobit模型的馬鈴薯生產效率分析——以甘肅省定西市為例[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 2016, 37(6):37-43.
邢懷浩,朱滿德.有偏技術進步與我國玉米生產格局分化[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3(4):61-66.
徐志剛,崔美齡.農地產權穩(wěn)定一定會增加農戶農業(yè)長期投資嗎?——基于合約約束力的視角[J].中國農村觀察, 2021(2):42-60.
張德生,何長輝.產業(yè)結構調整背景下天然橡膠生產效率分析——基于廣東南華農場的經驗數據[J].熱帶農業(yè)科技, 2014, 37(1):6-9.
張德生.海膠集團天然橡膠生產技術效率的隨機前沿分析[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 32(1):111-116.
張利國,劉辰,陳蘇.要素價格誘導稻谷生產技術進步與要素替代——以南方稻作區(qū)為例[J].農業(yè)經濟與管理, 2020(3):16-29.
張忠明,錢文榮.農戶土地經營規(guī)模與糧食生產效率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 2010, 24(8):52-58.
趙錦春.數字普惠金融能否提升農業(yè)全要素生產率?——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現代經濟探討, 2024(3):109-121.
趙玉,嚴武.市場風險、價格預期與農戶種植行為響應——基于糧食主產區(qū)的實證[J].農業(yè)現代化研究, 2016, 37(1):50-56.
鐘真,黃斌,張德生.長期低價影響下的膠農生產經營適應性研究——基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植膠區(qū)的調查[J].農業(yè)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1(1):33-40.
鐘真,齊介禮,史冰清,等.職業(yè)農民更有效率嗎——來自滇瓊兩省天然橡膠種植戶的證據[J].農業(yè)技術經濟, 2018(5):40-51.
朱文清,張莉琴.集體林地確權到戶對農戶林業(yè)長期投入的影響——從造林意愿和行動角度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 2019(11): 32-44.
Assouto A-B, Houensou D-A, Semedo G. Price risk and farmers’ decisions: A case study from Benin [J]. Scientific African, 2020, 8: e00311.
F?re R, Grosskopf S, Norris M,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1): 66-83.
Jin S, Min S, Huang J K, et al. Falling price induced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rural inequality: Evidence of smallholder rubber farmers [J]. World Development, 2021, 146:105604.
Min S, Wang X B, Liu M, et al. The asymmetric response of farmers to an expected change in the price of rubber: The roles of sunk costs and path dependency [J]. Land Use Policy, 2018, 79:585-594.
Nicod T, Bathfield B, Bosc P M, et al. Households’ livelihood strategies facing market uncertainties: How did Thai farmers adapt to a rubber price drop? [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20, 182:102846.
(責任編輯韓杏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