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很美。當我這個念想在腦海閃現(xiàn)的時候,突然臉紅耳赤。我的家鄉(xiāng)不是名勝風景區(qū),不是經濟發(fā)達的鄉(xiāng)村小街,也沒有出現(xiàn)過什么知名人物,在我的認知中,這是一個連緋聞都沒有的安靜小村。
美是什么?她的字面意義是“美麗”“使什么美麗”“美好的事物”“得意”。品味一下“美”的含義,彤紅的臉蛋才能慢慢冷靜下來——我的家鄉(xiāng)應該很美。
我的家鄉(xiāng)叫西崗,是一個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印象中的西崗,是波光粼粼的一片,星羅棋布的魚塘是村莊的主要組成部分。春天金黃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田,把閃閃發(fā)光的魚塘裝扮得更加安逸、燦爛、華美,這般景象與江南女子的溫婉氣質頗為相符。
西崗是所謂的集鎮(zhèn)村。拆鄉(xiāng)并鎮(zhèn)后,集鎮(zhèn)的功能弱化了許多。但是原西崗鄉(xiāng)的村對西崗的“鄉(xiāng)土情結”經久不衰。這種戀鄉(xiāng)情結深深地嵌入了西崗人的生活中。在屈指可數(shù)的商鋪中,西崗人通過消費的形式宣泄這份情感。春天寅時短小的街道開始浮動緩慢的身影,商鋪陸續(xù)開門,靜靜地等待客人上門。這個點生意最好的要數(shù)路邊上的燒餅鋪子和唯一的明泉早餐點。都說桂花十里香,西崗的燒餅估計也有十里香,經常有隔壁村的老百姓來買。面粉和水經過炭火炙烤,暫放焦脆的味道。西崗燒餅不酥,咬一口充分滿足了牙齒的咀嚼欲望,瞬間香甜的味道在舌尖翻滾。即使近年漲了五毛,還是供不應求。明泉早點就不用說了,早上是要排隊才能吃得上的。老板負責銷售,老板娘負責制作,面皮和肉餡在她的手指尖翩然起舞。明泉小籠包八塊,比起六公里以外的城區(qū)小籠包,便宜了四塊。在價格和口感的雙重福利加持之下,不能簡單地用生意興隆來描述它的受喜愛程度。每天買小籠包一定不能含蓄,必須大聲吼起來:“老板,給我來一籠純肉餡的小籠包?!北藭r老板就會像打雞血一樣回:“好嘞,八塊!”這時候外帶的客人會打包帶走,留店吃早飯的還得點份一塊五毛錢的豆花,滿敦敦的一紅方碗,然后坐下來慢慢吃。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從進店門的那一刻開始,“食不語”也會入鄉(xiāng)隨俗:“茄瓜,你昨天那把牌要打紅中,你要是打紅中,我就剛好……”“大寶,我家燒飯的鐵鍋子不起鍋,你歇一嘎送個中鍋到我家去”“大隊通知我去辦退休金,你們帶什么東西去的?”……吃了一個早飯,好像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到退休保障都安排好了。
吃完早飯就要進入買菜環(huán)節(jié),這是戀鄉(xiāng)情結在這塊土地的南延。如果是晴天,這個點的旭日一片緋紅,剛好從東方把人影拉得老長。人影撞著人影,來來去去。西崗人拿著竹編的菜籃子逛到菜市場。這個菜市場也快到不惑之年了,有些襤褸。就像兒不嫌母丑一樣,每個西崗人都很喜歡這個地方。這里是西崗最熱鬧的商業(yè)廣場,日常需要的物件和美食,都能收集齊全。有時西崗人明明不想買什么,也得去轉一轉,就為了和街上的老鄰居拉個家常。我曾經擔心,西崗因為人少會造成店鋪入不敷出,逐個關閉。現(xiàn)在看來我是多慮了。
當太陽慢慢收起人影,爆炒油炸的聲音從巷籠里此起彼伏響過后,街上的人影又開始活動。街上的老太可能是因為門與門離得太近,各自坐著小板凳在門口聊天,雖是天天見面,但是有交流不完的思想。老頭子們整齊地到惠民活動室集合,展開斗智斗勇的下半天。我曾好奇地問他們,都這么大了,還有高血壓,干嗎還要天天搓麻將?他們還給我編一個很健康的理由,說是為了防止老年癡呆!不去廝殺的西崗人喜歡拿著鋤頭、釘耙,不斷地在二分菜地上慢慢磨。今天除草,明天施肥,后天打頭,“事務繁忙!”
等到夕陽西下,廣場上開始咚咚鏘。他們又匆忙趕個晚飯,奔赴下一場。女人要去廣場上讓手腳舞起來,跳個歡暢。男人喜歡找個安靜的地方述說古今中外,從三皇五帝到社會主義、從全球政治局勢到中東地域沖突。他們見解獨到、思想前衛(wèi)。反正每次入局聆聽,我都能呲個大牙,從頭笑到尾。
西崗是一個村,但更像一個家。暮鼓晨鐘、聞雞起舞、阡陌交通、民風淳樸,從她的外觀,看不到有什么值得記憶的地方,她的蒼老甚至會讓人嫌棄,只有生活在這里的西崗人才能明白“如何教我不想她!”。所以我認為西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