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讀者,如果你們閱讀過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名篇《鄉(xiāng)村教師》,那么一定會對故事中描繪的中國農(nóng)村印象深刻。劉慈欣曾透露,以農(nóng)村為寫作背景的想法是受到一位叫西馬克的美國作家的啟發(fā),他寫了很多以美國鄉(xiāng)村為背景的科幻。
那么,這位西馬克究竟是何許人也?
克利福德·西馬克是美國著名科幻作家。1904年,西馬克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個小村莊。童年時期,他生活在祖父的農(nóng)場里,那里有山有水,風景如畫,年幼的西馬克心中悄然種下了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種子。后來,田園詩意和鄉(xiāng)村風光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作品當中,美國鄉(xiāng)村成為《星際驛站》《荒城》等許多故事發(fā)生的場所。恬淡悠遠的氛圍、寧靜雋永的文字,成為西馬克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也正因如此,他被稱為“田園科幻”流派的開創(chuàng)者和代表人物。
不過,童年的西馬克并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科幻作家,他從小的志向是當一名記者。這條路,他走得十分艱辛。從1929年起,他輾轉于美國中西部的多家報社,在每家報社工作一兩年,積攢工作經(jīng)驗。到了1939年,他終于成為《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論壇報》的員工,并一直工作到退休。多年的新聞編輯工作錘煉了西馬克的文筆,世界科幻巨頭艾薩克·阿西莫夫對他極為推崇,大力褒揚他行文簡單直接、清晰明確。
西馬克的作品不僅筆觸細膩、文風優(yōu)美,還十分注重對人性的挖掘。從1931年的出道作品《紅太陽的世界》起,五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讓他的作品在日益成熟的同時,也擁有了一脈相承的內(nèi)核——科幻概念與原始田園、樸實人性的碰撞。正如他自己所說:“只要具有理解、智慧、同情心和對所有生物的寬容,那么人類就能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彼淖髌房偸情W耀著烏托邦式的光芒,崇尚生靈之間和諧相處。
而西馬克作品風格的集大成者,便是《荒城》。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很特別,它并不是一部一氣呵成的長篇小說,而是一點點寫就的——1944年至1951年,西馬克在雜志上陸續(xù)發(fā)表了八篇短篇小說;相隔二十多年后,為了紀念雜志編輯約翰·W.坎貝爾,他寫下了這本書的最后一篇小說《結局》。這九篇劇情連續(xù)的短篇,共同構成了這本書的主體部分。
它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在遙遠的未來,科技迅速發(fā)展,人們搬到了風景更美、更加寬廣的鄉(xiāng)村居住,城市漸漸荒廢。人類賦予了狗閱讀和說話的能力,在人類離開地球之后,狗作為文明的守護者和傳承者,在機器人的陪伴下建立起自己的文明。
書中會說話的狗、被人類拋棄的地球、機器人守護者和產(chǎn)生智慧的螞蟻,在當時是十分新穎的概念,哪怕在今天,它們也依然是標志性的。在西馬克的構想中,狗與人類有著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它們聰明、善良,更加愛好和平,更有可能讓所有生物都和諧相處。
除了狗以外,機器人也是西馬克作品中的常見角色?!痘某恰分械臋C器人詹金斯是人類忠誠的仆人,存在了成千上萬年,見證了人類文明如何由盛轉衰。隨著一種世界秩序的衰落和另一種文明秩序的孕育,詹金斯目睹了人類、狗和螞蟻所創(chuàng)造的三種文明,對文明、城市和人性三者之間的矛盾與聯(lián)系發(fā)出了感慨,亦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它的編排方式。西馬克先是以狗學者的口吻寫了一篇“編者序言”,又在每個故事之前寫下一篇短小的“說明”,將主體部分的故事稱作流傳了無數(shù)個世紀的傳說——看上去,就好像是狗學者在“傳說”中的故事發(fā)生很久之后,寫下了自己的困惑和思考。這些“說明”起到了統(tǒng)領全書的作用,為小說增添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言外之意。
閱讀西馬克的作品,我們總是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對生靈的善意、對和平的主張,以及對戰(zhàn)爭的反思。文明交換更替,在時間的浪潮中湮滅又孕育,但理解、智慧、寬容等美好的品性將延綿不絕,并在任何世界的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