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際交流的日益深入,英語已不僅是一種語言技能,更是一種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工具。因此,大學英語教育的目標應該從單純的語言技能教學擴展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加入文化元素,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習慣、文化差異以及跨文化適應策略。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英語水平,還能夠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更有效地溝通和工作。本文對大學英語教育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策略進行深入探究,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大學英語教育有效促進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適應全球化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王敏(1984-),女,濰坊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
隨著全球化深入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當代大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這種文化差異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思維習慣和交際方式也有所體現(xiàn),從而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產(chǎn)生重要影響。所以探討大學英語教育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策略顯得十分重要。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英語知識,又要注重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認知與適應。
一、跨文化能力概述
跨文化能力就是個體在各種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它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對不同文化予以理解、尊重以及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有效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包括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適應不同文化中的行為準則、交際方式和思維習慣??缥幕芰Φ暮诵脑谟谖幕庾R,即認識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與其他文化的差異,并能夠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
二、在大學英語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價值
(一)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已經(jīng)成為各國人士學習、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大學英語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國際交流和合作。掌握了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思維和行為,還能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避免文化誤解和沖突,從而在國際環(huán)境中更加自信和從容。
(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尊重文化多樣性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速,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頻繁地進行互動和溝通。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樹立跨文化意識,尊重文化多樣性變得至關重要。通過大學英語課程,學生不僅學習語言,還有機會深入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習俗、歷史背景和社會現(xiàn)象。這種學習幫助他們理解每種文化的獨特性和價值,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和差異。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接觸到各種文化,學會了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這不僅促進了他們語言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形成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習俗。
(三)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和就業(yè)競爭力提升
當前,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對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學生若具備跨文化能力便容易在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他們能夠在處理國際業(yè)務、進行跨文化協(xié)商和解決跨國問題時展現(xiàn)出更高的效率和敏銳度。此外,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對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素質(zhì)產(chǎn)生深遠影響。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言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從而擁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思維模式。這種國際視野和國際化思維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工作環(huán)境中展現(xiàn)出更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在現(xiàn)代職場中是極其寶貴的。
三、大學英語教育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一)重理論,輕應用
部分大學英語教師仍秉持陳舊、保守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語言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他們?nèi)匝赜脗鹘y(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語法分析、詞義辨析及長難句解讀,較少涉及中外文化對比、跨文化知識交流及語言翻譯等。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英語應試方面可能表現(xiàn)出色,但在真實交流和實際應用中卻表現(xiàn)不佳,出現(xiàn)了所謂的“語言殘疾”現(xiàn)象。
(二)缺乏跨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雖然會引入與文本有關的外國文化知識,但是卻常常忽視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引入,缺乏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分析。這種單一文化的教學方式既會加深學生對于中西方文化的錯誤認知,也會對其深入學習構成認知障礙。與此同時,對于本土文化的漠視也會使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民族自信心下降,給他們的價值觀帶來不利影響,不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此外,大學英語教材內(nèi)容在設計上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教材過于重視英語讀寫能力,缺乏有關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內(nèi)容;另一方面,教材中對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文化之間差異的介紹不到位,使得學生很難形成跨文化能力。
(三)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足
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足也是影響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興趣,學生往往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和學習過程,從而影響了其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此外,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持有錯誤觀念,認為只要通過考試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進而影響其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四、大學英語教育中學生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適當補充跨文化素材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目前大多數(shù)大學英語教材中,有關西方文化的內(nèi)容相對豐富,而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則相對較少。這一現(xiàn)象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內(nèi)容,同時也要重視向?qū)W生介紹和講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增強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深入理解和比較中西方文化,從而全面提升跨文化能力。例如,當教學內(nèi)容涉及西方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這個節(jié)日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同時比較圣誕節(jié)與中國春節(jié)的相似和差異之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文化交流活動,如讓學生用英語介紹春節(jié)的習俗和慶祝方式,甚至比較臘八節(jié)、端午節(jié)等其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西方節(jié)日的不同。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學習到西方文化知識,也能夠深入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國際交流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跨文化內(nèi)容的融合與對比,適當補充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相關的素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解決教學理論與實踐不匹配的問題,還能有效推動英語教學的發(fā)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大學生能夠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滿足社會對國際化人才的迫切需求,為構建更加和諧的國際交流環(huán)境作出貢獻。
(二)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樹立良好的文化態(tài)度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但這一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呈現(xiàn)出泛化和缺乏具體化的問題。教學大綱雖然提到了跨文化能力,但往往以寬泛的方式表述,例如“利用英語交流信息”或“應用課堂所學知識”,而缺乏對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和明確的指導。這種泛化的目標設定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全面呈現(xiàn)和實現(xiàn)對學生跨文化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需要進行改革和精確化。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提出跨文化能力這一特定表述,不能用別的模棱兩可的表述或只涉及跨文化能力一部分的表述。具體化的呈現(xiàn)有利于凸顯課堂教學重點,增強學生對跨文化能力的認識與關注。
(三)加強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閱讀既是一種語言學習工具,也是了解和學習各種文化的重要方式。但當前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大學英語教師過于注重閱讀技巧與語法知識的教學,卻忽視了不同文化知識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訓練只限于了解文字、語法等,對于課文背后文化內(nèi)涵的了解不夠透徹。為改善這一狀況,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與閱讀效率的提高,還要促進學生閱讀深度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把文化意識寓于閱讀教學之中,指導學生在閱讀時積極地對課文中的歷史事件、文化現(xiàn)象等進行分析,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不只停留于文字層面,而能對中西方文化進行深入了解與對比。比如,在對英文文本中的Ms.、Mrs.等常用稱謂詞進行講解時,教師可深挖其文化內(nèi)涵及用法,指導學生了解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該如何使用合適的稱謂。對英語與漢語中稱呼方式的比較有助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中表達方式的不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網(wǎng)絡資源等先進教學技術與手段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文化學習資源,從而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西方各國風土人情的了解,同時深刻認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區(qū)別,促進學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英語語法結構,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與漢語在句子結構上雖有相似之處,但它們的側重點和表達方式卻大相徑庭。英語語句的表達更加注重形式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通過教授英語語法結構,學生不僅能夠熟悉英語表達的模式,還能夠理解英語語言的內(nèi)在“框架”,在此基礎上靈活地進行語言表達。例如,通過比較不同主語對謂語動詞形式的影響(如“His sister gives”與“His friends give”),學生能夠理解英語中主謂一致的語法規(guī)則,這有助于他們在實際交流中正確運用英語。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對英語語法結構與漢語語法結構的差異進行比較來增強教學效果。通過對比,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英語語法規(guī)則的記憶,還能夠從跨文化的角度理解和學習英語。例如,指出英語中動詞形式隨主語變化的特點,并與漢語中動詞形式通常不變的特點進行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語語法的特性。這種跨文化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英語語法結構的掌握程度,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在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交流時更加得心應手。
(五)開展英文寫作練習,強化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英語寫作能力是學生需掌握的重要語言技能之一,它不僅反映了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是跨文化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從詞匯、句子結構和段落邏輯三個層面入手。首先,學生需要在寫作時選用恰當準確的單詞。正確的詞匯選擇能夠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避免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其次,句子結構的正確性同樣重要。學生需掌握英語語法規(guī)則,確保句子的結構合理且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最后,段落的邏輯性是寫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學生應學會合理編排段落,使得文章行文邏輯清晰、觀點連貫。語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中西方語言表達的不同體現(xiàn)出中西方文化差異。比如,漢語“?!笔侵敢粋€人體格健壯的樣子,而英語里“horse”才有這個意思。這種文化的差異對于英語寫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意這些文化差異,幫助他們選用恰當?shù)脑~匯和表達方式,確保他們能夠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意圖。此外,中英文思維差異也是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一個挑戰(zhàn)。許多學生習慣先用漢語思維構思,然后再將漢語翻譯成英語,這種方式往往會限制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師需要通過跨文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并適應英語的思維模式和表達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大學英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適應全球化時代要求的必要途徑。大學英語教育中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重理論而輕應用、缺乏跨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和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構建和諧的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董永義.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跨文化思辨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10):160-162.
[2]劉義珍.新時代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15):185-186,191.
[3]張倩.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以遠景學院《大學英語》課堂為例[J].海外英語,2021(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