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詩創(chuàng)作中,我跟孩子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比喻。這個話題似乎永遠也沒有盡頭,就像草原上的小草。小草看似普通,但如果沒有它,草原還會是草原嗎?
選題要有創(chuàng)意,詩歌才能給人帶來驚喜。尋找創(chuàng)意有兩條途徑,一是關注大家容易忽略的事物,尤其是轉(zhuǎn)瞬即逝的;二是選擇常見的事物,賦予它獨特、新穎的想象,這時比喻就派上了大用場。
第一條途徑很好理解。
城東不遠處,有一個不知名的小山坡。那里除了野花和小草,零零散散地住著幾棵樹,很少有人在此駐足。我卻喜歡帶孩子們?nèi)ツ抢锊娠L,越是沒有開發(fā)的景點,越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連小山坡的名字都可以自由創(chuàng)造。坡頂這棵粗壯矮小的棠梨樹的“顏值”實在算不上高,結出黑不溜秋的小果子,味道很苦澀。孩子們從來沒有將這棵小樹作為寫作對象,只會把背包都掛在它的身上,把它打扮成一頭馱著書箱的小毛驢。
但是,今年春天,棠梨樹突然開滿了白色的花——也許以前它也開過,只是我們從未在花期來過。白花如云,隱藏其中的淺綠色葉子便顯得格外謙虛。
棠梨
合肥市天水路小學四(8)中隊 / 劉子萱
那一群白,碎碎的
落在山頂?shù)奶睦鏄渖?/p>
這陣兒遷徙的小鳥
從黑夜里擠出來
像山谷中鳴叫的村莊
許老師
劉子萱想給一直被忽略的棠梨樹寫幾句感謝的話,卻找不到合適的比喻??赡芤驗樘睦鏄涮胀?,也可能因為我們停留的時間和棠梨花期都太短暫。直到夕陽西下,一群歡樂的小鳥落滿枝頭,劉子萱才寫出這首詩。她的腦海里,那些碎碎的、開得滿滿的小花從未凋謝,在每一個清晨與黃昏,翩翩起舞,和著鳥兒最清脆的鳴唱。
第二條途徑需要詳細探討。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新鮮的、別人尚未察覺的事物呢?課堂上,孩子們都已經(jīng)學會了我的口頭禪:換一個,太常見了。
于是,我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寫過的事物為什么不能反復寫呢?
小山坡下有清清的湖水,山腰有密密的綠林……孩子們正為有米下鍋而開心呢,我卻冷不防潑了盆涼水:“今天我們還是聊聊小草吧。”
孩子們一聽,紛紛嚷道:“老師,這么多好東西不寫,太暴殄天物了吧?”“老師,小草我們寫了好多次啦!”
但我依然不為所動。孩子們只好進行新的探索。
為了選取不同的觀察角度,鮑雯倩找了塊舒適的草地躺下來,張慕青在半山腰找了塊“曬經(jīng)”的大石頭……孩子們分別選擇了小草的某個特點跟我商量,得到同意后,繼續(xù)尋找解釋這個特點的方法。
“老師,小草有時候很柔軟,有時候也很堅硬。”鮑雯倩摸摸身邊的小草,似乎不太有信心。
“這一對反義詞找得好!用意思相反的兩個詞去形容同一事物,確實具有沖擊力?!蔽夜室馓岣呱らT,鼓勵她的同時,也在說給其他孩子聽。
“老師,你看我躺在草地上,風吹過我的劉海,肯定分不清哪個是小草,哪個是劉海?!?/p>
“對呀,風傻傻分不清楚,那你呢?你能分清是小草撓了你,還是風撓了你嗎?”對話中,我們好像看見了詩的樣子。
“謝謝老師,我知道怎么寫啦!”鮑雯倩手舞足蹈。
“怎么啦?怎么啦?”同學們聽見了,趕緊湊過來。
我解釋:“鮑雯倩說小草像風。”
“小草像風,這個聽起來好像很有趣!”張慕青若有所思。
“風這個意象被鮑雯倩抓到,你們只能另尋其他出路嘍!”我提醒孩子們拓寬思路,不要局限于一處。
“老師,你看山腳下的那片湖水,風一吹,泛起的層層波浪是不是跟風吹過草地一樣?”張慕青故意看了鮑雯倩一眼,不知道是在感謝,還是在挑戰(zhàn)。
“這個想法也很棒!”其他孩子異口同聲。
小草
合肥市五十五中九(6)班 / 鮑雯倩
小草很柔軟
像風
小草很堅硬
像風
躺下來
小草是看得見的風
站起來
風是看不見的小草
風箏
肥東縣虎山路小學四(1)中隊 / 張慕青
波紋遠遠地送來
張——慕——青
路過的花鳥蟲魚
都聽見了我的名字
趁老師喊我回來之前
小路放飛所有青草的翅膀
詩心點點
常見的小草在孩子們獨特的想象里,變成了另一個事物。兩個事物之間似乎不存在相通之處,但“風”一來介紹,本來互不相識的它們就成了好朋友。無論是容易被忽略的棠梨樹,還是人人熟知的小草,在想象的世界里,都有“七十二般變化”——我們得經(jīng)常鍛煉自己的“火眼金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