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勇是天津市濱海新區(qū)田家炳中學副校長,2022年8月響應黨中央號召,加入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隊伍,從天津濱海之城來到隴右關山腳下,擔任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三高級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校長。不到一年的時間,學校各項工作有了新的起色,贏得了師生和家長的認可。
整章建制,讓學校管理剛柔相濟
王金勇是1994年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先后擔任過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德育主任、教務主任等職。經過近三十年的歷練,已成為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名校長、天津市名校長。
到張家川三中上任后,王金勇就著手為學校管理把脈問診,他發(fā)現(xiàn)學校缺乏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原有制度部分環(huán)節(jié)存在松動和漏洞,教師私下隨意調課,考核評價沒有量化標準,削弱了執(zhí)行力。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學校管理制度操刀改革。然而學校管理制度牽涉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原有管理制度運行多年已經固化,破舊立新需要做的事很多。
和學校黨總支書記馬文喜商榷,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建議,組織修訂完善了學校《制度匯編》《德育量化考核實施方案(試行)》,設立了黨建辦公室和教科研處,開展學校中層領導崗位競聘,著力打造黨員教師、班主任、教研組長、青年教師等四支隊伍。全方位、全要素的管理制度改革,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首先建立了黨員示范崗,舉行44名黨員集體宣誓儀式。黨員教師帶頭承擔教學管理、打掃衛(wèi)生、學困生輔導等任務,日常接受非黨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監(jiān)督。一學期對黨員進行一次集體評議,對評議結果靠后的黨員通報批評或誡勉談話,并將評議結果納入年終考核,切實發(fā)揮了黨員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
學校在強化管理制度剛性的同時,把人文關懷的柔性也融入管理的全過程。原來要求教師全部早上6:30到校,晚上9:30晚自習后才回家。固化的考勤制度讓教師在崗不在工作狀態(tài),長期處于一種疲勞狀態(tài)。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學校推行值周領導、班主任晚自習輪流值班制和早讀輪班制,班主任的工作負擔減輕了。一些教師早上可送孩子,中午和晚上陪伴家人,感覺教師職業(yè)也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整章建制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減負、增效、提質,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為將來成功成才奠定堅實基礎。”王金勇認為,學校管理要抓細小,抓經常,事無巨細,久久為功。
學校北大門緊鄰566國道,來往車輛較多,校門口既無斑馬線也沒有緩沖帶,學生上下學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王金勇觀察了一段時間后,不僅在校園按年級劃定自行車停放區(qū)域,每一輛自行車按編號有序擺放,還規(guī)定自行車統(tǒng)一從北門出入,學生步行一律走南門。困擾了8年的問題迎刃而解。
實行學生自主管理也是王金勇下的一著棋。對新選用的學生干部進行崗前培訓指導,定期開展優(yōu)秀學生干部經驗交流分享,堅持給班干部寫“從小事做起、從細節(jié)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收獲一點點”之類的寄語;同時組織學生干部開展儀容儀表、文體活動、宿舍內務等常態(tài)化檢查督查,成立國旗護衛(wèi)隊,并由學生自主確定國旗下演講主題。校門口設立學生文明崗,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自然就形成了。
精準滴灌,讓教育教學活力四射
“溫度升高,體積變大……”有一次,王金勇路過教學樓走廊時聽到一位學生在重復背誦化學概念,于是引起了他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思。后來他發(fā)現(xiàn)老師普遍懶散,教室里都裝了智能交互式電子白板,但好多教師為省事不用,平時上課“滿堂灌”,備課不備學生,上課師生沒有互動。
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王金勇提出了“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勤補缺”的校本教學策略,推行校領導推門聽課制度,12名“組團式”幫扶隊員全部下沉到教學一線,一邊研究課堂教學問題,一邊指導其他教師調整課堂容量,強化師生互動,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幫扶隊員示范課、青年教師磨課、教研組同課異構等形式,轉變了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有了生機和活力。
在此基礎上,學校成立教科研處,由天津市田家炳中學幫扶隊員劉偉擔任教科研處主任,從以前“大一統(tǒng)”的學科教研變成了分學科教研。開學初,安排課表時,每個學科集中半天不排課,集中研究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針對課堂存在的實際問題,運用理論學習、案例分析、課后反思、問卷調查等方法解剖“麻雀”。小切口、點對點、深層次、多角度的教研做到了有的放矢,加快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步伐。
同時,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開拓教師的教學視野,增強自我“造血”能力。王金勇爭取到了50萬元教師培訓資金,與天津市濱海新區(qū)田家炳中學開展云端教研,進行線上診斷指導和交流分享。同時,分批次組團前往天津市和天水市內的名校參觀交流,學習先進辦學理念,激發(fā)辦學活力。
悉心關愛,讓學生心懷詩和遠方
“天津、天水兩個地名都帶‘天’和‘水’,兩地結緣親如一家人。”王金勇的話語中飽含了對張家川民族教育的情懷。
去年國慶前夕,學校組織一個活動要求學生穿白色球鞋參加,下午放學王金勇正在校門口執(zhí)勤,有一個男學生跑到他跟前說:“校長,我是從平安鄉(xiāng)來的,認識的同學少,能幫我借雙白球鞋嗎?”王金勇心頭一熱,估計孩子家里貧困,鼓勵幾句后順手給了一百元讓自己去買一雙白球鞋,學生接過錢后給他深深鞠了一躬。從此以后,王金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體貼入微。
高二(5)班女生趙慧慧的家在連五鄉(xiāng)中渠村,離縣城30千米,品學兼優(yōu)但家庭困難。王金勇去年冬季到她家走訪,看了家里糧食、炕頭的被褥和冬季取暖的煤炭,和老爺爺圍著火爐拉家常,了解孩子還需要哪些幫助?!皼]想到從大城市來的校長對娃的學習生活這么上心?!壁w慧慧爺爺感慨不已。
鄉(xiāng)村生活的艱辛和鄉(xiāng)親們的熱情厚道深深打動了王金勇,他聯(lián)系天津愛心人士,先后給縣三中10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每學年各資助1000元。除了給學生經濟上的幫扶外,目前正在籌備師生赴京、津兩地研學活動,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參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刻苦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急性子、善良的心、高超的管理技巧、濃厚的教育情懷,他來不到一年的時間,校風、教風、學風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學校有了精氣神。今年報考縣三中的學生猛增到1100人,錄取人數(shù)是縣一中的兩倍多,錄取分數(shù)線首次超過了縣一中?!瘪R文喜風趣地說自己和王金勇是“黃金搭檔”。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