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萬里長城,總是充滿無限遐想和崇敬之情的,由此也對長城沿線之險關要隘萌生了無限的感懷。這中間,最感懷的當屬嘉峪關了。
嘉峪關稱得上天下第一雄關,與山海關、鎮(zhèn)北臺合稱為中國長城三大奇觀。這些其實并不能引發(fā)發(fā)自肺腑的感懷,真正令人發(fā)自肺腑的感懷是穿越歷史歲月依然繁衍遺傳的一種精神,而且這種精神歷久彌新,縱然跨越了千年,哪怕再延續(xù)萬年,都依舊彌足珍貴。
盡情感懷嘉峪關,盡情來一回嘉峪關感懷。仔細盤點嘉峪關城墻、城門、城樓乃至每一塊城磚甚至是有關嘉峪關的傳說故事,心中就會越發(fā)萌發(fā)一種敬畏之情,這種敬畏之情是對中華民族偉大智慧和歷代英雄人物的敬仰情懷。
縱情感懷之余,稱得上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的嘉峪關,固若金湯,其建設布局,建設構造,建設特色,都彰顯了人民的智慧??v情暢游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對于智慧之魅力,更感懷得如醉如癡。
還是神侃一段傳說故事吧,感懷更多。定城磚,本來是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后檐臺上的一塊磚,但確實頗有些神奇的。相傳明正德年間,修關工匠易開占,精通九九算法,精確計算出嘉峪關“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钡⒐ず笫O乱粔K磚,監(jiān)事管本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機智地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
傳說頗有意思,其真真假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折射出一種人民的智慧。如此雄偉的雄關在古代科技不發(fā)達的情況下,修筑得結構堅固,布局嚴謹,氣勢宏大,有的地段還修筑在懸崖絕壁上,其工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昔日的人民克服了諸多困難,實現了修關筑城之目的,不得不說是有智慧的。而且,應該是群策群力集眾人之大智慧而成的。
感懷之情尤烈也!更有冰道運石、擊石燕鳴、山羊馱磚的傳說故事。同樣,也無須考證其傳說的真假。尤其是“擊石燕鳴”,可謂家喻戶曉。表面上講說的是一對雌雄燕的故事,實際上以鳥喻人,表達的是一種生死患難的感情。到后來,守關將士抱定不惜犧牲的決心出征時,他們的夫人便“以石擊墻”,更有一種眷眷不舍的摯愛隱藏在心中,讓人在感悟人民智慧之余平添了幾分家國情懷。
勞動人民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歷史,中華民族的智慧開創(chuàng)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也由此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創(chuàng)造了稱得上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這些智慧的背后,一時間無數英雄歷歷在目。與嘉峪關地區(qū)有史記載的人物眾多,張騫、霍去病、班超、玄奘、馬可波羅、馮勝、林則徐、左宗堂……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讓人無限感慨。
啊,嘉峪關,當之無愧的雄關!感懷之余,無數英雄人物譜寫下膾炙人口的歷史篇章。先說張騫,兩番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名垂青史。再說霍去病,這位“匈奴不滅,何以成家”的少年英雄,家喻戶曉。還有班超,張騫的后繼者,恢復“絲綢之路”,功不可沒。至于玄奘法師,西去天竺取經,促進佛教大興,一樣值得敬仰。更有馬可波羅,第一位將中國全面介紹給歐洲的旅行家,令人敬畏。明初選址建城的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同樣是一位大英雄。
還有林則徐,縱然被貶新疆途經嘉峪關,仍心系社稷“長城飲馬寒霄月,古戍盤雕大漠風。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千古名臣的愛國之情淋漓盡致。時光飛逝,到了1837年,清朝左宗棠駐肅州時曾修整關墻和關樓,親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浮想著歷史人物,感懷之情迸發(fā)出一種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繼承古人遺志,新時代建功立業(yè),這應該是嘉峪關感懷最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