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荷葉蓋罐為古陶瓷器型之一,宋金時期已然流行,元代大興,于多地墓葬、窖藏、沉船等出土(出水),明清時期則較為少見。文章以相關(guān)資料匯總分析,就荷葉蓋罐在明清時期的用途、定名稍作討論。
關(guān)鍵詞:明清時期;荷葉蓋罐;用途;名稱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4.034
荷葉蓋罐為我國古代傳統(tǒng)罐式之一,因罐口覆有荷葉形蓋而得名。器蓋仿生荷葉的造型在唐代的金銀器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丁卯橋發(fā)現(xiàn)的唐代銀器窖藏即出土了荷葉形銀鹽臺蓋。荷葉蓋罐于宋元時流行一時,以瓷質(zhì)和銀質(zhì)為主。存世的瓷質(zhì)荷葉蓋罐較早可見于北宋時期①,因用途廣泛,宋元時期的南北眾多窯口都有生產(chǎn),存世不乏精美之作,四川遂寧窖藏出土的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堪稱代表作品。然而,明清時期荷葉蓋罐的產(chǎn)量顯著下降。本文試從明清時期荷葉蓋罐的用途、定名等方面展開討論。
1 明清時期荷葉形蓋罐紀年器統(tǒng)計
明清時期荷葉形蓋罐紀年器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2 荷葉蓋罐在明清時期用途試析
2.1 生活用酒器(水器)
荷葉蓋罐作為酒器(水器)使用,在元代多處墓葬壁畫、古籍版畫中已有見證。如山西省屯留縣康莊村2號元墓《侍女備酒圖》壁畫中(圖1),兩位侍女進行分酒流程,她們手持執(zhí)壺、勸盞,服侍主人飲酒,身后放置有荷葉蓋罐、匜杯、勸盞等酒器。元代忽思慧所撰《飲膳正要》卷一《妊娠食忌》中,仕女身后亦放置有一荷葉蓋罐。
明代(16世紀)禹州窯場白地黑花褐彩仕女圖盆殘片上(圖2),陶工以白地褐彩工藝繪制仕女和荷葉蓋罐,描繪貴族仕女生活中的陳設畫面。明代《夏景貨郎圖》中(圖3),描繪皇宮花園雕欄玉砌的平臺轉(zhuǎn)角處有貨攤上立幡“上林佳菓玉壺冰水”,描繪夏日調(diào)制冰水情形。畫中貨郎手執(zhí)霽藍浮雕貼金蟠螭紋執(zhí)壺,正在給一位小姑娘倒冰水飲料;一側(cè)的貨架上放置著荷葉蓋罐、長流口銀壺、霽藍釉雙耳香爐、貼金乳釘象耳罐、戧金瓜棱壺和金瓶以及各色(耀斑釉、白釉、青釉、仿哥釉、琉璃等)帶托茶盞等。明代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圖4)上有清晰銘文“清香美酒”四字,清楚標識這件荷葉蓋罐作為貯酒用途。
入清之后,荷葉蓋罐使用情形在清乾隆《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圖5)中可見,畫面中央有朱漆金龍大宴桌,上面放置有執(zhí)壺、爵杯、青釉荷葉蓋罐、法華釉蓋罐等。畫中所見青釉執(zhí)壺、金彩執(zhí)壺、藍地洋彩執(zhí)壺與青釉荷葉蓋罐、法華釉蓋罐器型相同,但顏色不同,應當用來盛放不同原料的酒(水)。
分析以上列舉的存世明清時期繪畫和器物,可以肯定的是,瓷質(zhì)荷葉蓋罐在明清時期當為貴族階層日常生活中貯酒(水)器物。
2.2 祭器
明代開國之后,祭祀用器的材質(zhì)和器型幾經(jīng)更改?!睹魇贰肪硭氖哂涊d:“洪武元年定,每廟登一,铏三,籩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東西。”②明太祖朱元璋提倡節(jié)儉,認為“近世泥古,好用古籩、豆之屬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似亦無謂”,以孔子《禮記·中庸》中記載的“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觀點③,主張用瓷質(zhì)碗、盤、罐作為祭器。詔集群臣對祭器器型、材質(zhì)做出規(guī)定。洪武三年(1370),禮部言:“《禮記·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尚質(zhì)也?!吨芏Y·籩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實’,《疏》曰,‘外祀用瓦簠’。今祭祀用瓷,合古意。惟盤盂之屬,與古簠璺簋登铏異制。今擬凡祭器皆用瓷,其式皆仿古簠簋登豆,惟籩以竹?!痹t從之④。并于“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造解”⑤。
明嘉靖九年(1530),嘉靖皇帝詔定群臣重新制定祭祀制度和祭器樣式。其中《圜丘祭祀圖》中(圖6)標識的“太尊”圖樣,與前文所介紹的明魯荒王墓、湯和墓等出土的荷葉蓋罐樣式器型一致,作為祭祀儀式中盛酒的器物。
清朝建立之初沿用明代舊制,繼承明代皇家祭祀制度和壇廟建筑?!肚迨犯濉酚涊d:“初沿明舊,壇廟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⑥至清雍正時期,祭器器型并無變化,如清代雍正朝《大清會典》中的《太廟帝后神位時享陳設圖》亦有標識為“尊”的器物圖形與荷葉蓋罐相類。
清乾隆帝認為祭祀所用祭器“國朝一切禮儀率依明制,郊廟所用祭器徒存其名,皆以瓷盤代之,相沿未改,亦不知訛于何時。朕以既用其名,宜備其物,特敕廷臣議更古制。今冬至大祀,始用之于南郊,自是諸祀俱用古禮器矣”⑦,于乾隆十三年(1748)特敕朝中大臣參考古制,厘定祭器尺寸樣式,編成《皇朝禮器圖式》一書,同時命所司照示敬造祭器,并在當年圜丘冬至大祀中使用。乾隆御制詩《冬至南郊述志》中亦有“寅祀南郊殷薦陳,铏籩依古制更新”⑧的描述。
《皇朝禮器圖式》中有象尊圖形,為乾隆君臣參考古代大象“大而有德者如象”之意,“謹按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禮其再獻用兩象尊”⑨,并取形清宮所藏宋、明時期銅象尊樣式,做出修改。清乾隆《皇朝禮器圖式》對象尊形狀有具體描述:“太廟正殿象尊,范銅為之作象形,尊加其上高四寸二分,口徑三寸三分,為垂云紋,腹圓一尺四寸四分,全素底,底徑三寸蓋高一寸九分,徑四寸?!雹鈭D中象尊上所用器蓋即為荷葉形蓋,與尊腹上垂云紋相呼應(圖7)。
北京天壇公園管理處收藏的清光緒祭藍釉、黃釉、藕荷釉荷葉蓋罐,除釉色不同外,器型制式相同,都為蓋面裝飾荷葉紋,蓋上刻荷葉莖脈紋,螺紐,邊為荷葉形翹起,罐身底足有“大清光緒年制”款識,應為清光緒朝祭祀天壇所用。查閱資料得知,這批器物的燒制時間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天壇所存祭器大多被損毀或掠走。戰(zhàn)亂結(jié)束后,清廷敕命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重新燒制祭器。《清宮瓷器檔案全集》中記載:“光緒二十七年……內(nèi)務府為答復事,廣儲司磁庫呈準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皇上親詣行禮應用祭磁均已蕩然無存,行文工部希即修造送寺備用,等因前相應將圖冊一本咨行江西巡撫轉(zhuǎn)飭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照圖燒造?!眐其中提到“圖冊一本……照圖燒造”,要求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器物所參考依照者為清代內(nèi)廷所規(guī)制的官樣。雖然這批燒制祭器所參考圖冊已然無考,但查閱故宮博物院藏清宮所遺留制瓷“官樣”中,有相似器型黃釉蓋罐可作為參閱l。兩相比較,二者除蓋形不同外,罐身器型比例基本相同(圖8)。
20世紀早期美國攝影師約翰·詹布魯恩所著《天壇》一書中有袁世凱于1914年冬至在北京天壇祭天的場景,其中有荷葉蓋罐和爵、壺等組合使用的情形(圖9)。
綜上所述,可以明確得出明清時期瓷質(zhì)荷葉蓋罐作為朝廷祭祀儀式中祭器尊的用途。
2.3 帝、后、親王出行鹵簿用器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明楚昭王墓出土荷葉蓋罐(出土報告定名“鉛錫壇”)m,與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明神宗定陵出土器物的器型和尺寸非常相似。定陵出土荷葉蓋罐上有簽紙墨書“銅唾壺一個”n?!洞竺骷Y》卷四十五《鹵簿一》等多處記載有“金唾壺”“金唾壺一個”o字樣,為帝后、親王出行鹵薄器用之一。
明楚昭王墓出土的荷葉形蓋罐為錫制,明神宗定陵中出土的荷葉蓋罐為銅制,符合《大明會典》卷九十六《大喪禮》中記載帝后駕崩后“冥器行移工部及內(nèi)府司設監(jiān)等衙門成造,照依生存所用鹵簿器具名件”p記載。
3 定名
3.1 尊(罇)
天壇公園管理處收藏的清光緒黃釉荷葉蓋罐,罐身上有清代黃簽標識“黃瓷罇一件”。古語“尊”“罇”同義?!睹魇贰肪硭氖咧杏小昂槲湓甓ā簿谱鹑诘顤|西”q記載。明代《圜丘祭祀圖》、清雍正《太廟祭祀圖》則清晰標識尊的陳設位置。清乾隆《皇朝禮器圖式》中象尊上所繪制的“尊”形狀和記載。瓷質(zhì)荷葉蓋罐當時命名為“尊”“罇”“瓷罇”,為酒尊之一種。
3.2 唾壺
唾壺是古代的一種衛(wèi)生器具,是我國先民講究衛(wèi)生的實物見證,體現(xiàn)了古人精致的生活習慣,又稱“唾盂”“唾器”。1989年河南焦作市嘉禾屯出土西漢銅器窖藏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唾壺造型的容器r。歷經(jīng)人們生活起居方式和使用要求更迭,唾壺的器型變化較大。漢晉乃至隋唐時期基本為盤口束頸、口腹直徑相等造型,與明楚昭王墓、明神宗定陵出土標簽為“唾壺”器物的器型差別較大。兩者同名異型的原因已不可考證,很有可能為明洪武時期朱元璋“禮法唐宋”,重新厘定各項朝廷制度,由朝臣依據(jù)唐宋典籍中鹵簿器用名稱,結(jié)合元明時期器物實際所用制定。
4 結(jié)語
①瓷質(zhì)荷葉蓋罐在明清時期日常生活、祭祀儀式中均有使用,定名為“尊”“罇”“瓷罇”。金屬質(zhì)荷葉蓋罐應用在明代帝后親王出行鹵薄儀式中,定名為“唾壺”。
②明魯荒王(洪武二十二年薨)墓、湯和(洪武二十八年逝)墓出土荷葉蓋罐,墓主下葬年份接近,生產(chǎn)窯口相同,口徑尺寸、外觀器型等都非常接近,有可能為依照同一圖樣“定樣燒制”?!洞竺鲿洹罚骸懊鞒性疲渤拼善?,必由內(nèi)府定奪樣制?!眘而親王、貴族用器也在其中,“凡親王之國,合用樂器、祭器……瓷酒尊、篷、豆、黃、篡,行江西浮梁縣燒造,……余俱本司料造”t。明代朝廷祭祀儀式中所使用酒尊器型和樣式,在洪武一朝即已確定。
注釋
①目前所見最早瓷質(zhì)荷葉蓋罐見于北宋呂氏家族墓,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大臨大雅:藍田呂氏家族墓出土文物精粹》210頁圖127。
②④q張廷玉,等.明史:卷二十三:禮一[M].武英殿刊本.清乾隆四年(1739).
③張廷玉,等.明史:卷二十七:禮五[M].武英殿刊本.清乾隆四年(1739).
⑤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二百一[M].申時行,等重修.內(nèi)府刊本.明萬歷十五年(1587).
⑥趙爾巽.清史稿:卷八十二:志五十七:禮一[M].北京:中華書局,2008.
⑦震鈞.天咫偶聞:卷六[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⑧愛新覺羅·弘歷.乾隆御制詩文全集:御制詩二集:卷五十三[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⑨黔容.釋《司尊彝》[J].學術(shù)研究,1985(5):32.
⑩允祿,蔣溥,等.皇朝禮器圖式:卷二:祭器[M].武英殿刊本.清乾隆時期.
k鐵源,李國榮.清宮瓷器檔案[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8.
l郭興寬,王光堯.官樣御瓷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樣與御窯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303.
m梁柱.武昌龍泉山明代楚昭王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2003(2):4-18.
n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定陵考古發(fā)掘報告:下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32.
o徐一夔,等.大明集禮:卷四十五:鹵簿一[M].內(nèi)府刊本.明嘉靖九年(1530):722.
p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九十六:大喪禮[M].申時行,等重修.內(nèi)府刊本.明萬歷十五年(1587):1409.
r韓茗.河南焦作嘉禾屯銅器窖藏年代及相關(guān)問題[J].中原文物,2019(2):82-93.
s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卷一九四:窯治[M].申時行,等重修.內(nèi)府刊本.明萬歷十五年(1587):1409.
t《大明會典》卷二○八工部二十八“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載:“凡親王之國,合用樂器、祭器并樂舞生、樂工衣服冠袍,內(nèi)該一字斕、絲絲紗只孫褐裙,行浙江金華縣織染局織造,瓷酒尊、篷、豆、黃、篡,行江西浮梁縣燒造,……余俱本司料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