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文章立足廣西革命紀念館革命文物藏品征集保護利用工作實踐,提出充分發(fā)揮軍烈屬接待職能優(yōu)勢,積極尋求多方合力壯大征集隊伍和力量,創(chuàng)新革命文物征集方式,采用捐贈與政府采購相結合的方式及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內涵、利用好革命文物等多方面提高革命文物藏品搶救性征集保護利用的有效做法。在此基礎上,分析當前革命文物藏品搶救性征集保護利用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提出進一步加強該項工作的思考。
關鍵詞:革命文物藏品;征集;保護;利用;實踐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4.007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與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革命紀念館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場所,切實將革命文物收集好、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對充分發(fā)揮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廣西革命紀念館全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烈士陵園(廣西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61年,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廣西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廣西廉政教育基地、廣西機關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廣西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廣西退役軍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是社會各界緬懷瞻仰烈士、了解黨史、加強黨性修養(yǎng),接受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主義和黨史學習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廣西革命紀念館在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圍繞革命文物搶救性征集、保護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和研究,為把革命文物“?!毕聛怼ⅰ按妗毕聛?、“活”起來做了諸多探索和實踐。
1 廣西革命紀念館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征集保護利用革命文物的實踐做法
1.1 充分發(fā)揮軍烈屬接待職能優(yōu)勢
軍烈屬接待是廣西革命紀念館一項重要職能,每年有大量軍烈屬、戰(zhàn)友來訪祭掃、查詢資料、緬懷先烈。軍烈屬群體大部分是革命前輩、參戰(zhàn)老兵的后代或親屬,掌握著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和線索。廣西革命紀念館充分利用軍烈屬接待這一重要職能優(yōu)勢,通過為前來祭掃和瞻仰的軍烈屬和各界群眾提供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廣泛收集文物線索,加強溝通聯系,開展革命文物搶救性保護征集宣傳,鼓勵其通過捐贈或物質補助的方式,向紀念館提供烈士或革命歷史相關的文物、資料,效果明顯。
組織工作組積極走訪、慰問軍烈屬、參戰(zhàn)老兵,加強與老一輩革命家、老兵及其家人情感交流,增強彼此的信任感;先后到云南、新疆、海南和廣西的龍州、灌陽、興安、全州、來賓等地,走訪、慰問軍烈屬、參戰(zhàn)老兵、革命后代等,做好相關文物史料調查和征集工作。通過烈屬群、老兵群、革命后代群向烈屬和參戰(zhàn)老兵發(fā)出《革命文物史料征集倡議書》和《致老兵的一封信》,號召和鼓勵他們繼承和發(fā)揚英雄烈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踴躍捐贈革命文物史料,積極參與革命文物、資料的搶救性保護活動。
1.2 積極尋求多方合力,壯大征集隊伍和力量
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加強與部隊、黨史部門、新聞媒體等部門和社會團體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征集途徑,挖掘征集線索,拓展征集思路。聯合相關部門定期舉辦聽老兵講故事、革命文物史料捐贈儀式、黨史學習教育座談會(圖1)、烈士祭掃儀式、烈屬座談會(圖2)等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主動邀約軍烈屬、參戰(zhàn)老兵、革命后代參與,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宣傳文物保護環(huán)境和專業(yè)設施設備對革命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邀請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的老一輩革命家、參戰(zhàn)老兵及烈屬參與革命文物史料征集工作并擔任骨干,他們都是革命斗爭和戰(zhàn)役的親歷者和知情者,對當時戰(zhàn)斗的了解比較深入,對戰(zhàn)友的感情最為深切,相關人脈資源豐富,可以幫助聯系到更多的親歷者和知情人,收集到更多的征集線索,并能激發(fā)他們對革命文物資料保護的積極性,給他們發(fā)揮余熱的空間。
1.3 創(chuàng)新革命文物征集方式,開展革命文物搶救性征集保護工作
由于歷史原因,許多革命文物散落在民間老百姓和一些文物收藏愛好者手上。為了做好革命文物搶救性征集保護工作,盡快將這些文物保護起來,廣西革命紀念館在做好社會捐贈工作的同時,積極創(chuàng)新文物征集方式,采用捐贈與政府采購相結合的革命文物征集方式開展革命文物征集工作。每年申請財政預算,并專門成立征集工作組廣泛收集線索,到各地走訪調查,收集掌握散落在民間和收藏家手上的文物、資料,制定征集計劃和清單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進行公開招標采購,組織文物專家對計劃征集的革命文物進行鑒選,確保文物的真?zhèn)魏驼骷?、研究價值。近幾年,廣西革命紀念館不斷增加革命文物征集經費,開展革命文物史料征集項目采購工作,征集采購到數千件具有革命文物價值的藏品,豐富了館藏,為陳列展覽和宣傳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基礎素材(圖3)。
2 注重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讓革命文物能夠“保”下來、“傳”下來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廣西革命紀念館作為弘揚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主義,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利用是其重要職能之一。為讓革命文物能夠“保”下來、“傳”下來、“活”起來,廣西革命紀念館在2019年專門成立了文保編研科,明確文物保護職責,著力建設文物保護專業(yè)人才隊伍,優(yōu)化文物保護環(huán)境,增加和更新了文物保護設施設備,對革命文物進行全方位的保護,確保文物“?!毕聛?、“傳”下來。2020年,廣西革命紀念館積極探索實現革命文物保存性展示的方法,建成廣西革命紀念館革命文物保護和展示中心,創(chuàng)新性地以庫房式陳列的方式推出“銘記歷史·致敬英雄—廣西革命紀念館2020年征集革命文物專題展”(圖4)。展覽按照庫房空間環(huán)境進行展廳的建設,將合適的展品成體系地陳列其中并對觀眾開放,實現文物保護與陳列展示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廣西全區(qū)內博物館、紀念館庫房式陳列展陳的空白。展覽展出500多件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實物),接待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烈屬、革命后代和參戰(zhàn)老兵等80多批次重要觀眾。
3 深入研究、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內涵,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對革命紀念館展陳、宣教等多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革命紀念館要深入研究、挖掘革命文物的精神內涵,將其作為一個凸顯主題的媒介要素,與其他要素組合運用,達到“以物說史,以史育人”的雙重效果。廣西革命紀念館在展示征集到的廣西解放戰(zhàn)役司號手林傳秋(紅旗插上鎮(zhèn)南關十名解放軍戰(zhàn)士之一)的軍號時,主要是通過挖掘這件珍貴文物背后的故事、征集文物的經過、采訪林傳秋時的訪談記錄等,多角度詮釋革命文物所蘊含的豐富內涵,把珍貴的革命文物利用好,用在陳列展覽展示、宣傳教育活動上。還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推出“百年英烈”全區(qū)巡回展覽(圖5),在展覽中展出2021年新征集到的王煥球烈士證書、中國紅軍長征路線圖、新四軍后代捐贈的《我們的父輩》手稿、陳勉恕烈士字帖等珍貴革命藏品,豐富了展覽內容,展覽在全區(qū)14個縣區(qū)市開展,線下參觀人數累計達20多萬人次,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大。同時,讓革命文物走出紀念館,通過臨時展覽、網上展覽等多種方式走進社區(qū)、走進校園、走進軍營,走近生活、走近民眾,通過文物講述革命歷史事件,講好英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使革命歷史真正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讓革命文物“活”起來(圖6)。拓寬教育受眾面,號召更多黨員干部和青少年走進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了解國史、黨史、軍史和英烈故事,接受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讓革命文物、英烈故事和精神教育影響更多的人,繼承和弘揚英烈精神,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4 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利用工作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
4.1 革命文物征集工作時不我待刻不容緩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革命前輩、參戰(zhàn)老兵、烈士親屬、戰(zhàn)友或知情者等均已年邁,從他們那收集整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和素材就如跟時間賽跑,任務十分艱巨。這些革命前輩、參戰(zhàn)老兵、烈士家屬、革命后代等,都是革命戰(zhàn)爭的親歷者或知情人,其本人或親屬手中多持有關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文物史料,但由于沒有重視保存或是沒有特殊的文物保護環(huán)境及專業(yè)的保護措施,許多寶貴的文物史料流失損壞,這對于英烈精神和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是巨大的損失。
4.2 革命文物持有者的尋找和動員存在難度
在征集工作中發(fā)現,革命文物持有者遍布全國各地,尋找難度大;還有很多革命文物持有者認為這些文物是本人或父輩的重要物品,有著特殊的紀念價值和精神寄托,希望能夠自己珍藏或傳承給后人,這些也給征集工作增加了難度。
4.3 對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專項經費投入不足
目前,許多地方的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重點還是傾向于對革命遺址、舊址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修復上,忽視可移動革命文物資料征集保護工作,對紀念館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工作指導和經費支持不夠。廣西大多數革命紀念館運營主要依靠少量的免費開放經費,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專項經費少,許多革命類紀念館將工作重心放在宣傳教育方面,忽略了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工作,錯過了革命文物征集的最有利時間,導致許多革命文物流失損壞。
4.4 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過去大多數革命紀念館工作重點放在宣傳教育上,忽視了革命文物工作,導致革命文物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滯后,革命文物發(fā)掘、保護、鑒定、修復等相關專業(yè)人才嚴重缺乏,需要各級相關部門加以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革命文物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
5 加強革命文物藏品搶救性征集保護利用工作的對策建議
5.1 提高思想認識,加大革命文物工作支持力度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屬地各級黨委、政府應提高政治思想意識,充分認識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把革命文物工作作為專項工作,持續(xù)投入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專項經費,確保革命文物征集保護工作的持續(xù)有效開展。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全區(qū)革命文物征集保護政策、法規(guī)和制度,將革命文物工作的職責任務明確到各級黨委和相關部門,確保有法可依、有規(guī)可循。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人才隊伍建設體制機制,優(yōu)化革命文物保護人才評估體系,拓寬專業(yè)培訓、職稱評審、職位晉升等的渠道,提高革命文物保護人才隊伍的綜合能力和專業(yè)技術水平,使革命文物保護工作走上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道路。
5.2 建議各地政府和文物相關部門牽頭,集中開展革命文物搶救性征集專項行動
要做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fā)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建議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在本地區(qū)、本部門集中開展革命文物搶救性征集專項行動,提高文物征集的感召能力,聯合媒體資源廣泛宣傳,特別是在地方電視臺、廣播臺以及網絡公眾平臺等傳播途徑廣泛動員宣傳,增加公眾對革命文物保護的認知,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號召全社會共同參與革命文物保護搶救性保護專項行動。
5.3 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重視和保護革命文物的氛圍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光輝歷史,是革命精神的物化載體,是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的客觀需要。必須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讓人人都關心、人人都參與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工作中來,增進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和責任。
參考文獻
[1]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 激發(fā)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報,2021-03-31(01).
[2]阮敏燕,陸彥蓉.文物藏品的保存性展示:關于廣西革命紀念館庫房式陳列的實踐與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