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上,我喜歡給孩子們講成語。很多成語都會引發(fā)我的聯(lián)想與思考。
比如,我很喜歡的一個成語“汗牛充棟”,意思是藏書非常多。我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大學時愛上閱讀,卻常因囊中羞澀而不能隨心購買。走上教師崗位后,拿到工資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應是,終于可以任性地買一次書了。如此,工作一兩年后,家里專門添置了一個很大的書架。這滿架的書,高矮胖瘦不一,竟也成為一道看不厭的風景。
最近的課堂上,有三個成語,尤其讓我遐思。
“胼手胝足”,意思是手和腳都磨出老繭,形容十分辛苦。我想,這個成語足夠用來形容廣大勤勤懇懇的勞動人民。而當我將“老繭”兩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我又突然發(fā)覺這兩個字真的太妙了。這是一個怎樣的老繭?又是出現(xiàn)在誰的手上或腳上?他從事著什么樣的工作?“老繭”二字,在我的思考里,既是一種生活,又是一種生活的記錄,足以讓我們寫出一篇文章。
“沸沸揚揚”,是說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形容議論紛紛。用沸騰的水來描述事情發(fā)展的一種狀態(tài),古人確實是非常懂得觀察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此刻,我感覺自己也像一壺水,正在被生活加溫。或許,我很快也會“沸騰”起來。再深想,又覺得有趣:生活為什么要讓我“沸騰”,我又怎么讓生活不要過于喧鬧呢?
“作繭自縛”,它的本意是蠶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結(jié)果反而使自己受困。這里可想象的空間很大:蠶為什么要做繭裹住自己?或許蠶是在玩一種游戲,最后玩失敗了?又或許,蠶被繭呵護著,感到踏實,樂于躺在里面?蠶究竟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困其中,我們并不清楚。同樣的,一個人作繭自縛,這種生活姿態(tài)的背后,或許有無奈,有心酸,或許也有樂在其中。
每一個成語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我相信,當你也如我一樣,認真咀嚼成語,把它們帶入生活中加以理解,就能體會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