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教育水平也在穩(wěn)步提升,新課程的改革也在持續(xù)進行中。這就需要在小學教育中,在信息技術的不斷加持下運用新型的教育手段來落實教育工作。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過于枯燥乏味,缺乏針對性,無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能,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構建一個和諧自主的課堂環(huán)境。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道德與法治,同步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一)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
在課題中,教師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學生對某一些課堂內容充滿興趣的時候,就會自主地加入課堂當中,并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干涉,學習的效果也會顯著提高。但是如果學生認為課堂內容極其無趣,枯燥乏味的時候,教師做再多的引導也是沒有用的,學生學習的最終效果也不好。正確運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生展示他們年齡段感興趣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營造出一個輕松歡樂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平臺,讓學生在課下空余的時間也可以學習相關的知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增強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可塑性較強,小學生的價值觀還并沒有養(yǎng)成,道德和法律意識相對較低,所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尤為重要。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小學生對無趣的課堂感到厭煩,這就造成了有的小學生能夠大概地了解課本中的內容,但是卻不了解課本想要表達的真正內涵,這種情況對養(yǎng)成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與法制觀念有極大阻礙。在新課程的教育模式下,可以讓小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術更快地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促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當下陳舊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適用于教學過程,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知識技能,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進課堂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手段。教師需要在新課程的改革下,建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學習,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二、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和教育手法較為落后
現(xiàn)在的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手段來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甚至有的教師還會使用純板書和在講臺上面講授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理念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課堂上的互動形式也大多數(shù)停留在一問一答上,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沒有針對性,讓小學生的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興趣也逐漸降低,失去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所以應當不斷推進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改革,教師更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變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不斷地改革。
(二)缺少相應的教學工具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教育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由于各個地區(qū)的貧富差距,這就導致教育發(fā)展不平衡。在教育水平較高的地區(qū),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基本上都可以實現(xiàn),但是對于教育水平比較低的西部地區(qū),很多地方并不能夠落實信息化技術教學,這就直接影響到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改革的進度。
(三)信息技術的兩面性
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日常生活中帶給了人們許多的便利。但是,網(wǎng)絡是一把雙刃劍,它也帶給人們許多的消極的因素。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信息化電子設備已成為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例如手機、電腦、平板、游戲機等可以用來上網(wǎng)的相關設備。小學生在家里也會使用這些設備上網(wǎng),對一些內容進行模仿。雖然國家在不斷地加大對網(wǎng)絡的監(jiān)管力度,但是仍然有許多非法的不良內容通過網(wǎng)絡這個開放的世界來荼毒心智發(fā)育并不成熟、并不能明辨是非的小學生。如果小學生學習這些不良信息,將會對其造成巨大的傷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道德與法治課堂真正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過程中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能得到綜合的發(fā)展。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建立教學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學法,教師通過建立情境來促使學生可以更加迅速地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深入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理解。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為給小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學習素材,播放和課堂內容有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內容,更加快速地學習相關的知識,理解課堂內容真正的內涵。與傳統(tǒng)的情境教學法相比,在信息技術加持下的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安全記心上”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直觀地為小學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的潛在威脅,并且讓學生了解學習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面對突發(fā)情況的應對能力。像地震、臺風、火災等災害很可能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也同樣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在教學過程的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直觀地展示這些災害發(fā)生的原因,災害發(fā)生時恐怖的場景和災后嚴重受損的建筑,給小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讓小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災害的恐怖。之后再通過動畫講解、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在這些災害發(fā)生時的應對技能。信息技術加持下的情境教學法比傳統(tǒng)的情境教學法更加能夠引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加強課堂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根據(jù)相關的報告顯示,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時,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整體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需要加強在課堂上與小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體現(xiàn)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教育理念。在傳統(tǒng)模式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主要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為主,教師單方面地向學生輸出知識,與學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少。有些較為傳統(tǒng)的教師認為,與學生頻繁的互動會干擾到正常的教學,影響課堂環(huán)境,這種片面的教學理念,也會導致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掌握情況的欠缺,從而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培養(yǎng)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讓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強化師生之間的關系,讓教師真正地了解小學生,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公共生活靠大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公共生活中所出現(xiàn)不文明現(xiàn)象的視頻,在視頻的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指出不文明的行為。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視頻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向小學生進行提問,讓小學生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教師在與小學生的不斷交流過程中,漸漸地引入課堂的內容,使小學生在與教師的不斷互動中進行學習,提高小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教學的效率。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占據(jù)著主要地位,一切教育活動都需要圍繞著學生展開。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這一教育形式來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在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下,小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余時間進行主動地學習,小學生還可以在相關的教育平臺上利用教材和微課的內容進行主動學習,讓小學生能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在對學習內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將自己無法理解的問題記錄下來,教師課堂中再去解決小學生所不能理解的問題,逐漸引出課堂的重點和難點,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到重點難點的內容。翻轉課堂的教育手段強調的是小學生在課余時間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可以減輕小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壓力,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性。
例如在學習“我們當?shù)氐娘L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模式,讓小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wǎng)查詢資料、詢問父母等方式主動去搜集資料,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在課堂上展示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且教師需要注意小學生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對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不了解,概念模糊等。在翻轉課堂這一教育模式下,教師需要給小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和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小學生的行為,對于小學生搜集資料后的成果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增加學生的學習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四)優(yōu)化教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完善對小學生的評價體系,要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夠僅關注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還需要在更加綜合全面的視角下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多方位不同表現(xiàn)。由于每一位學生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背景、家庭情況、個人能力不同,這就導致小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每一位小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也大不相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小學生的變化。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教師在小學生的評價上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期末成績單上。教師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問題,要第一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對小學生進行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幫助小學生解決相關的問題。并且,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導向作用,盡量用鼓舞和溫暖的語言來鼓勵小學生,幫助小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限制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只是簡單的課堂內容,但是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應僅停留在課堂之中,更應在生活中發(fā)揮它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到,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內容不僅限于課堂中的知識,還要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要讓學生在不同的場合增強道德與法治的意識,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育模式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模擬日常生活中的情況,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讓學生更加快速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增強其道德與法治的意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充分地提高小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樹立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推動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辛甜甜,徐莉莉.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4):21-22.
[2] 林紅.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獲取和開發(fā)[J]. 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21(12):12-15.
[3] 曹娟.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研究[J]. 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07):63-64.
[4] 方麗瓊. 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思考——信息化在小學低段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踐活動的整合研究[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08):138-139.
[5] 開洪崗. 依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深入開展德育[J]. 天津教育,2021(26):36-37.
[6] 李志榮.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入社區(qū)的探討[J]. 新教育,2023(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