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篩選出不同耐蔭條件下的觀賞草草種,本研究選擇‘藍姬’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anji’)、‘五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Wucai’)、溪水苔草(Carex forficula)、‘粉黛’毛芒亂子草(Muhlenbergia capillaris ‘Fendai’)、‘映霜紅’帚狀須芒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 ‘Yingshuanghong’)為試驗材料,通過不同遮蔭處理(0%,50%,75%,90%),對其表型指標進行測定,并利用隸屬函數(shù)法和灰色關聯(lián)度法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和指標篩選。結果表明:到遮蔭后期,觀賞草的株高、冠幅和莖粗變化有顯著差異;遮蔭會使5種觀賞草分蘗數(shù)減少、葉片變長、變薄、葉片和花序數(shù)量變少、花期延遲,而葉寬和花序長度在不同植物中表現(xiàn)不一致;‘藍姬’柳枝稷、‘五彩’狼尾草和溪水苔草能忍受50%的遮蔭環(huán)境,‘粉黛’毛芒亂子草和‘映霜紅’帚狀須芒草在全光照中長勢最好;地上干重、花序數(shù)量、分蘗數(shù)等7個指標可以作為后續(xù)耐蔭性較好的評價指標。
關鍵詞:觀賞草;遮蔭;表型;評價
中圖分類號:S68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435(2023)07-2096-11
Effects of Shade on Phenotypes and Shade Tolerance Evaluation of Five Ornamental Grasses
ZHU Xuan1,2, GAO Kang2, TENG Wen-jun2, LAN Jia-hua2,3, ZHANG Hui2, FAN Xi-feng2, YUE Yue-sen2, TENG Ke2, WEN Hai-feng2, WU Ju-ying2*, DING Guo-chang1*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2, China;2.Institute of Grassland, Flowers and Ecology,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North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097, China; 3.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Engineering, Baise College, Baise, Guangxi Province 533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out ornamental grass species tolerant to different shade conditions,the Panicum virgatum 'Lanji',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Wucai',Carex forficula,Muhlenbergia capillaris ‘Fendai’,Schizachyrium scoparium 'Yingshuanghong' were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he phenotypic indexes of five species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shade treatments (0%,50%,75%,90%),and the shade tolerance of those five ornamental grasse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and screened by membership function method an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the late shading stag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crown width and stem diameter of ornamental grasses. Shading reduced the number of tillers,lengthened and thinned leaves,decreased the number of leaves and inflorescences,and delayed flowering of the five ornamental grasses,while leaf width and inflorescence length were inconsistent in different plan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 virgatum ‘Lanji’,P. alopecuroides ‘Wucai’ and C. forficula could tolerate 50% of the shade environment,M. capillaris ‘Fendai’ and S. scoparium ‘Yingshuanghong’ grow best in 0% shade. Seven indexes,such as above-ground biomass (in dry weight),number of inflorescences,and number of tillers,can be used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selection of the better shade tolerant performance of ornamental spec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Ornamental grass;Shade;Phenotype;Evaluation
觀賞草因其觀賞價值高、適應性強和管護成本低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園林設計者的喜愛。目前在北京地區(qū)應用的觀賞草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為主,包括狼尾草屬、苔草屬、黍屬、須芒草屬、亂子草屬等,在綜合性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廣場綠地等均廣泛應用[1]。光照是影響植株生長發(fā)育重要的環(huán)境因子之一,植物的表型變化是光照環(huán)境的直觀反映[2-3]?,F(xiàn)階段的園林植物景觀配置中,較多的綠地環(huán)境處在密林下或高樓建筑之間,蔭蔽成為制約觀賞草觀賞價值和應用范圍的重要逆境因子之一[4-5]。在蔭蔽環(huán)境下,觀賞草對不同遮蔭條件下長勢差異明顯,導致其景觀一致性差。因此,開展觀賞草耐蔭性研究十分必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圍繞蔭蔽環(huán)境下禾本科植物的長勢問題展開探究,主要集中在作物以及草坪草等方面,針對觀賞草耐蔭性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6-9]。綜合研究表明,在蔭蔽環(huán)境下,植株的表型會產(chǎn)生顯著影響,表現(xiàn)為株高增高、冠幅增大、分蘗減少、葉面積增大、生物量積累減少、花期延遲等[10-12]。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學者圍繞對耐蔭性綜合評價以及指標篩選等問題展開深度剖析。劉宗華[13]、謝雅琦[14]和張家培[15]對5種狼尾草屬、4個觀賞芒品種和33種苔草屬植物進行綜合評價并進行耐蔭指標的篩選。張朝鋮等[16]通過隸屬函數(shù)法綜合分析發(fā)現(xiàn),4種觀賞草的耐陰性大小順序為:披針葉苔草>嶗峪苔草>拂子茅>藍羊茅。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現(xiàn)有文獻圍繞著遮蔭對觀賞草表型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探究,但是主要聚焦于同屬或者單一物種為研究對象,而較少涉及不同科屬、不同需光類型的物種方面。由于同屬物種往往具有相同的生態(tài)位,并在評價指標方面具有趨同性,而不同科屬、不同需光類型的物種生態(tài)位差異大,對于光照的需求差異大,因此開展不同科屬的觀賞草耐蔭性綜合評價,對觀賞草的景觀構建與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本文選擇北京地區(qū)常見的不同科屬、不同需光類型的5種觀賞草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4個梯度(0%,50%,75%,90%)進行遮蔭處理,研究遮蔭對觀賞草表型的影響,而后運用隸屬函數(shù)法和灰色關聯(lián)度法,探究5種觀賞草的各自最適遮蔭度以及耐蔭關鍵指標。相關研究能夠為觀賞草在北京地區(qū)園林綠化中科學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從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草業(yè)花卉與景觀生態(tài)研究所自主培育栽培材料中,選擇了以下5種為試驗對象,分別是:‘藍姬’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anji’)、‘五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Wucai’)、溪水苔草(Carex forficula)、‘粉黛’毛芒亂子草(Muhlenbergia capillaris ‘Fendai’)、‘映霜紅’帚狀須芒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 ‘Yingshuanghong’)。試驗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小湯山鎮(zhèn)國家精準農(nóng)業(yè)研究示范基地進行,該地區(qū)地處燕山南麓平原地區(qū),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約15℃,年均降水量約600 mm。
1.2 試驗方法
1.2.1 遮蔭處理 試驗于2022年5月23、24日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遮陽網(wǎng)來模擬不同的光照強度,遮蔭棚長寬7.4米,高2.5米,為避免相鄰區(qū)域交叉遮蔭,各個遮蔭棚之間距離為3米。分別設置遮蔭度為0%,50%,75%,90%四個梯度(實測為0%,49.40%,76.41%,87.25%)。采用光量子儀測定晴天無云狀態(tài)下上午9:00—11:00的光強(實測遮蔭度采用光量子計3415F測量)。容器規(guī)格為23.2×21.3×18.3 cm(口徑×高度×底徑),基質為草炭,按每立方添加4 kg緩釋肥(N∶P∶K=15∶9∶12,緩釋期120天),灌溉方式為滴灌,每個材料各處理6盆,每盆1株。
1.2.2 指標測量方法 于2022年7月、8月、9月中旬三個時間點,選擇每個處理長勢處于平均水平的4個單株,參照魏萍[17]、劉金環(huán)[18]、張懷山[19]等方法,使用卷尺和精度1/100 mm游標卡尺測量植物株高、冠幅、莖粗、分蘗數(shù),使用Li-3000C便攜式葉面積儀和游標卡尺測量葉片數(shù)、葉面積、葉長、葉寬、葉厚,選擇10片同一部位的成熟葉片進行測量。生物量于10月中旬測定,同時對植物的始花期、盛花期以及末花期進行監(jiān)測。始花期自5%以上的花序開始散粉時記錄,盛花期自50%以上的花序松散或散粉時記錄,末花期自殘留約5%的花時記錄。自植株開花后,每兩周測定一次花序數(shù)量和花序長度。溪水苔草的花期不在試驗期間內(nèi),故不做花部性狀的測定。‘映霜紅’帚狀須芒草難以記錄花序數(shù)量和長度,故本次試驗僅記錄花期。
1.2.3 綜合評價及指標篩選 采用劉宗華[13]的方法,對15個表型指標用隸屬函數(shù)法進行評價,確定5種觀賞草的最適遮蔭度。并結合耿慧[20]的方法,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以隸屬函數(shù)值作為參考數(shù)列,各指標作為比較數(shù)列,進行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
1.3 數(shù)據(jù)處理
用Excel 2010對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采用SPSS27軟件和Origin2018進行方差分析與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遮蔭對觀賞草整體性狀的影響
由圖1和圖2可知,在7月,‘藍姬’柳枝稷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株高分別較全光照升高26.90%,35.34%,28.11%,冠幅升高32.00%,4.57%,16.84%,而75%和90%遮蔭度下的分蘗數(shù)和莖粗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8,9月,株高在遮蔭50%時達到最大,存在顯著差異(P<0.05)。冠幅較全光照顯著增大(P<0.05),分蘗數(shù)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而減少。莖粗在遮蔭中期呈現(xiàn)先增后減的趨勢,50%遮蔭時達到最大,遮蔭后期較全光照下降10.97%,21.61%,32.58%。
‘五彩’狼尾草在整個遮蔭過程中的株高、冠幅、莖粗均有顯著性差異(Plt;0.05),呈現(xiàn)先增后減的變化,50%遮蔭處理時達到最大值,9月50%遮蔭度下株高、冠幅、莖粗分別較全光照增加22.60%,37.93%,5.60%,分蘗數(shù)在整個遮蔭過程中較全光照均下降,且差異顯著(P<0.05)。
‘粉黛’毛芒亂子草在7,8月株高、分蘗數(shù)較全光照顯著降低(P<0.05)。7月50%遮蔭度下的冠幅顯著高于全光照,8月冠幅隨著遮蔭梯度的升高而顯著降低(P<0.05)。而莖粗在7月顯著降低,8月僅75%和90%遮蔭度下較對照組差異顯著降低。9月,遮蔭處理下的株高、冠幅、分蘗數(shù)、莖粗較全光照均降低(P<0.05)。
溪水苔草在7月株高和分蘗數(shù)較全光照下顯著降低(P<0.05),冠幅差異不顯著。8月,遮蔭處理下冠幅和分蘗數(shù)較對照組差異不顯著,9月,90%遮蔭梯度下株高較全光照差異顯著下降(P<0.05),而冠幅在50%,75%遮蔭梯度下顯著增加,分蘗數(shù)遮蔭處理較全光照下降低8.42%,24.92%,52.28%。
‘映霜紅’帚狀須芒草在7月50%和90%遮蔭處理下株高較全光照下均有明顯增大,75%和90%遮蔭度下的冠幅顯著增加(P<0.05),而分蘗數(shù)呈現(xiàn)先增后減的變化。8月,株高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而下降,冠幅較全光照增加,分蘗數(shù)僅90%遮蔭度下較全光照顯著降低(P<0.05)。9月,遮蔭處理下株高和分蘗數(shù)顯著降低(P<0.05),冠幅較全光照增加44.39%,15.07%,46.59%。
由圖3可知,遮蔭處理下,‘藍姬’柳枝稷的地上部鮮重、根部鮮干重在50%遮蔭度下與全光照差異不顯著。地上部干重隨著遮蔭梯度的升高而顯著降低(P<0.05);‘五彩’狼尾草的地上鮮重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而先增后減,在50%遮蔭度下達到最大,與全光照差異顯著(P<0.05)。50%遮蔭度下的地上干重與全光照差異不顯著。遮蔭條件下根部鮮干重較全光照均顯著降低(P<0.05);溪水苔草的地上生物量在50%遮蔭度下顯著大于全光照(P<0.05),僅有75%和90%遮蔭度下的根部生物量與全光照差異顯著(P<0.05);‘粉黛’毛芒亂子草遮蔭處理下的生物量均較全光照顯著下降(P<0.05),遮蔭處理下的‘映霜紅’帚狀須芒草根部鮮干重較全光照顯著下降(P<0.05),50%遮陰度下的地上部鮮干重較全光照差異不顯著。
2.2 遮蔭對觀賞草葉部性狀的影響
由圖4可知,遮蔭對5種觀賞草的葉部性狀影響不一致。對‘藍姬’柳枝稷而言,7月遮蔭處理下的葉片數(shù)和葉寬均顯著低于全光照(P<0.05),葉面積、葉長沒有顯著性差異,葉厚在50%,75%遮蔭處理下顯著低于全光照(P<0.05);8月和9月葉片數(shù)均先增高后降低,且在50%遮蔭處理下達到最大(P<0.05),而葉面積差異不顯著。葉長較全光照均增加,葉厚顯著降低(P<0.05)。葉寬僅在8月份的90%遮蔭處理下較對照組顯著變窄(P<0.05),9月份差異不顯著。
‘五彩’狼尾草在7月葉片數(shù)較全光照而言分別顯著減少21.61%,52.98%和62.96%,75%和90%遮蔭度下的葉面積和葉長顯著增加(Plt;0.05),葉寬和葉厚較對照組差異不顯著。8月,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葉片數(shù)較全光照均顯著減少,葉面積、葉長較對照組則顯著增加(Plt;0.05),葉寬僅在75%遮蔭處理下大于全光照,葉厚無明顯差異。9月,葉厚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而顯著降低,葉長和葉面積趨勢相反,50%和75%遮蔭梯度下的葉寬較對照組顯著增加(Plt;0.05)。
‘粉黛’毛芒亂子草在7,8月的葉片數(shù)和葉寬顯著下降,75%和90%遮蔭度下的葉長顯著增加(Plt;0.05)。而葉面積在7月無顯著差異,葉厚較全光照顯著降低(Plt;0.05),8月75%和90%遮蔭度下的較全光照葉面積顯著增加,而葉厚僅50%和75%遮蔭度下較全光照顯著增加(Plt;0.05)。9月,75%,90%遮蔭處理下的葉片數(shù)顯著下降,葉面積和葉長顯著升高。葉厚較全光照顯著下降11.32%,22.64%,30.19%,葉寬差異不顯著。
溪水苔草在7月葉片數(shù)和葉厚較全光照下顯著降低(P<0.05),葉面積、葉長、葉寬差異不顯著;8月葉片數(shù)、葉面積、葉長、葉寬均無顯著差異,葉厚顯著下降(P<0.05)。9月葉片數(shù)、葉寬以及葉厚差異不顯著,75%遮蔭處理下的葉面積和葉長較全光照下顯著增加(P<0.05)。
‘映霜紅’帚狀須芒草在7月遮蔭處理下葉片數(shù)、葉面積、葉長、葉寬均大于全光照(P<0.05),葉厚差異不顯著;8月,75%和90%遮蔭處理下的葉片數(shù)較全光照顯著下降,50%和90%遮蔭度下的葉寬較全光照顯著下降(P<0.05),葉厚僅75%遮蔭梯度下與全光照差異顯著(P<0.05),葉長差異不顯著。9月,僅90%遮蔭處理下葉片數(shù)與全光照差異顯著。葉面積、葉長、葉寬隨遮蔭梯度的增加而先減后增,葉厚則較全光照下顯著降低(P<0.05)。
2.3 遮蔭對觀賞草花部性狀的影響
對花序數(shù)量而言,‘藍姬’柳枝稷和‘五彩’狼尾草的花序數(shù)量均隨遮蔭梯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粉黛’毛芒亂子草在8月全光照下的花序數(shù)量顯著大于遮蔭處理下的花序數(shù),9月下旬,50%遮蔭度和全光照差異不顯著,10月,各遮蔭梯度的花序數(shù)較全光照下均降低(表1)。
對花序長度而言,‘藍姬’柳枝稷花序長度在生殖生長初期差異明顯(P<0.05),花序長度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到9月,四個處理下的花序長度差異不顯著;‘五彩’狼尾草在整個生殖生長期內(nèi),50%遮蔭梯度下的花序長度均大于全光照下花序長度,到生殖生長后期,各個遮蔭處理下的花序長度均大于全光照下‘五彩’狼尾草的花序長度;‘粉黛’毛芒亂子草在全光照和50%遮蔭處理下的花序長度差異不顯著,但二者顯著大于75%和90%遮蔭處理下的花序數(shù)(P<0.05)(表2)。
對花期而言,遮蔭推遲了觀賞草的花期。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藍姬’柳枝稷的始花期分別較全光照下推遲了6 d,25 d,33 d,盛花期推遲了11 d,19 d,24 d,末花期推遲了5 d,14 d,30 d;‘五彩’狼尾草的始花期分別較全光照下推遲了14 d,35 d,43 d,盛花期分別推遲了7 d,32 d,45 d,末花期分別推遲了19 d,50 d,57 d;‘粉黛’毛芒亂子草的始花期分別較全光照下推遲了15 d,25 d,25 d;盛花期推遲了4 d,24 d,55 d,末花期推遲了8 d,54 d,50 d;‘映霜紅’帚狀須芒草始花期分別較全光照下推遲了13 d,21 d,29 d,盛花期推遲了13 d,21 d,31 d,末花期分別較全光照下推遲了11 d,15 d,21 d(表3)。
2.4 不同觀賞草耐蔭性的綜合評價
本試驗采用隸屬函數(shù)法對遮蔭后期9月份5種觀賞草的株高、冠幅、分蘗數(shù)、葉片數(shù)、莖粗、葉面積、葉長、葉寬、葉厚、花序數(shù)量、花序長度、地上鮮重、根鮮重、地上干重、根干重進行了綜合評價?!宀省俏膊?、‘藍姬’柳枝稷和溪水苔草的最適遮蔭度為50%,‘映霜紅’帚狀須芒草和‘粉黛’毛芒亂子草全光照下生長最好(表4、圖5)。
2.5 耐蔭指標篩選
由上述隸屬函數(shù)值作為母序列,對5種植物不同遮蔭梯度的指標進行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最終得出關聯(lián)度值。從表5可以看出:針對本次15個指標,可見地上干重(0.892)與耐蔭性關系最為密切,其次分別是花序數(shù)量、分蘗數(shù)、株高、根鮮重、根干重、地上鮮重,關聯(lián)度達到了0.8以上。
3 討論
3.1 遮蔭對5種觀賞草表型的影響
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大部分植物在受到一定程度蔭蔽時,首先會加快生長試圖擺脫低光環(huán)境[21],出現(xiàn)徒長[22-24]、分蘗數(shù)下降、莖桿纖細等現(xiàn)象[25-26]。本試驗中,在不同的遮蔭處理下,‘五彩’狼尾草、‘藍姬’柳枝稷和‘映霜紅’帚狀須芒草均能通過增加株高和冠幅的方式來適應蔭蔽的環(huán)境,但隨著遮蔭度增加,株高開始下降,可能是光照不足抑制了其光合生物量積累所致;溪水苔草株高變化相對較小,說明光照對其株高的影響不大,而‘粉黛’毛芒亂子草在蔭蔽環(huán)境下株高和冠幅在遭受長時間蔭蔽后降低?!宀省俏膊荨ⅰ{姬’柳枝稷和溪水苔草的地上部生物量和莖粗也呈現(xiàn)先增后減的趨勢,而喜光的‘粉黛’毛芒亂子草和‘映霜紅’帚狀須芒草的地上部生物量和莖粗逐漸遞減。此外,5種觀賞草的分蘗數(shù)和根部生物量均隨遮蔭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遮蔭降低了生物量積累而降低其分生能力,這與文素蕓等研究結果一致[27]。
在不同的遮蔭條件下,5種觀賞草的葉部性狀變化基本一致,葉長和葉面積則隨著遮蔭梯度的增加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葉片數(shù)總體下降或先增后降,葉片變薄。說明在蔭蔽環(huán)境下,葉片變長、變窄、變薄、數(shù)量變少也是植物適應蔭蔽環(huán)境的重要特征之一[28-30],能反映植物對弱光環(huán)境下的適應特征。葉寬在不同植物中表現(xiàn)不一致,‘藍姬’柳枝稷遮蔭條件下的葉寬較全光照下顯著變窄,而‘五彩’狼尾草在遮蔭前期葉寬降低,后期增加,其余三種植物葉寬則無顯著差異,這可能和植物本身特性有關。由此可見,不同需光類型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對遮蔭具有不同的響應。
光照強度不僅誘導植物花芽分化,而且光照的強弱直接決定著花序的多少[13,29,31],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遮蔭會降低觀賞草的花序數(shù)量,75%和90%遮蔭度下的觀賞草開花量極少,嚴重影響了其觀賞性,與侯興亮等人研究一致[32]。除此之外,花序長度也是植物觀賞性的重要指標,在50%遮蔭環(huán)境下,‘藍姬’柳枝稷和‘五彩’狼尾草的花序長度均大于全光照,觀賞性佳,說明適度的遮蔭可以提高其景觀價值和應用價值。同時,遮蔭還直接決定著其開花時間和開花品質[33]。對于花期來說,本試驗證明遮蔭會顯著延遲花期,而綠期和花期是觀賞草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善于利用遮蔭來調(diào)整花期,不僅可以達到美化綠化環(huán)境的目的,而且可以獲得較高質量綠化效果。
3.2 不同觀賞草耐蔭性的綜合評價及指標篩選
通過單一指標對觀賞草耐蔭性進行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過對多項指標的綜合評價來反映出其耐蔭性的強弱。本試驗采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隸屬函數(shù)法和灰色關聯(lián)度法對5種觀賞草的耐蔭性強弱進行綜合評價,并篩選出與耐蔭性相關性較大的指標,得出結論:‘粉黛’毛芒亂子草和‘映霜紅’帚狀須芒草為喜光植物,在全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五彩’狼尾草、‘藍姬’柳枝稷雖為陽性植物,但仍有一定的耐蔭性,可以忍受50%的蔭蔽環(huán)境;溪水苔草同樣可以忍受50%的蔭蔽環(huán)境,且在光照較強的環(huán)境中更有利于溪水苔草的生長發(fā)育,與董愛香的研究結果一致[34]。用灰色關聯(lián)度法進行耐蔭指標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為:地上干重、花序數(shù)量、分蘗數(shù)、株高、根鮮重、根干重、地上鮮重,與孫艷[35]、劉宗華[13]、汪雨晴[11]等研究篩選出的指標不完全一致,說明不同植物的評價指標有一定差異。
以上研究結果說明,在觀賞草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遮蔭脅迫是限制其景觀一致性的關鍵因子之一。因此,對北京地區(qū)常見的觀賞草進行耐蔭性評價,闡明不同需光類型觀賞草的耐蔭性表型差異,明確其最適遮蔭度,篩選出耐蔭指標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產(chǎn)生表型差異背后的生理和分子機理如何,值得進一步的深入探究。
4 結論
‘粉黛’毛芒亂子草和‘映霜紅’帚狀須芒草為喜光植物,適合在全光照環(huán)境中生長;‘五彩’狼尾草、‘藍姬’柳枝稷和溪水苔草可以在50%的蔭蔽環(huán)境下正常生長。地上干重、花序數(shù)量、分蘗數(shù)、株高、根鮮重、根干重、地上鮮重可以作為后續(xù)耐蔭性較好的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 閆輝群. 北京常見觀賞草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6:6-33
[2] WOLSKE E T,BRANHAM B E,WOLZ K J.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of ‘Consort’ Black Currant grown under varying levels of artificial shade [J]. Hortscience,2021,56(1):3-7
[3] GALLAGHER E J,MUDGE K W,PRITTS M P,et 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llini Hardy’ blackberry (Rubus subgenus Eubatus Focke) under shaded systems [J]. Agroforestry Systems,2015(89):1-17
[4] 劉憶文. 4種地被植物的耐蔭性研究[D]. 保定: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8:1-2
[5] 李倍寧. 觀賞草在北京地區(qū)的景觀配置模式構建[D]. 北京: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8:27-28
[6] 羅建章,李雙銘,向佐湘,等. 浦綠對高爾夫球道結縷草草坪耐蔭性的影響[J]. 草地學報,2020,28(3):743-749
[7] 胡瑜,申喬萍,徐倩,等. 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綠比多和浦綠對狗牙根耐蔭性和草坪質量的影響[J]. 中國草地學報,2022,44(8):69-76
[8] 王群,趙向陽,劉東堯,等. 淹水弱光復合脅迫對夏玉米根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性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20,53(17):3479-3495
[9] COLE J T,COLE J C. Ornamental grass growth response to three shade intensiti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2000,18(1):18-22
[10]李萱,劉博文,高雙紅,等. 外源硫化氫對不同弱光下高羊茅形態(tài)和生理指標的影響[J]. 草地學報,2021,29(11):2435-2441
[11]汪雨晴. 39份海雀稗種質資源的耐蔭性評價[D]. 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20:18-21
[12]楊娟. 遮蔭對鈍葉草屬植物形態(tài)與生理的影響[D]. ??冢汉D洗髮W,2020:13-19
[13]劉宗華. 幾種(品種)狼尾草屬觀賞草的耐蔭性研究[D]. 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9:53-63
[14]謝雅琦. 四個觀賞芒品種的耐蔭性研究[D]. 蘭州: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0:27-32
[15]張家培. 河北省野生苔草資源調(diào)查引種及寬葉苔草耐陰性研究[D]. 保定: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21:46-51
[16]張朝鋮,蔣倩,吳志,等. 4種觀賞草的耐陰特性研究及評價[J]. 草業(yè)學報,2019,28(7):60-72
[17]魏萍. 遮蔭對四川野生狗牙根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研究[D]. 成都: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5:7-8
[18]劉金環(huán),曾德慧,LEE D K. 科爾沁沙地東南部地區(qū)主要植物葉片性狀及其相互關系[J]. 生態(tài)學雜志,2006(8):921-925
[19]張懷山,代立蘭,趙桂琴,等. 秦王川灌區(qū)4個中型狼尾草的大田生產(chǎn)性能比較[J]. 草業(yè)科學,2014,31(12):2277-2285
[20]耿慧,王志鋒,劉卓,等. 國內(nèi)外苜蓿品種主要性狀間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 草業(yè)科學,2009,26(10):85-88
[21]肖松江,孫振元,楊中藝,等. 3種爬山虎屬植物23個生態(tài)型的耐蔭性研究[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73-77
[22]李雨霏,郭鵬飛,張小燕,等. 遮蔭對青錢柳苗期光合特性和生長的影響[J].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21,49(8):6-10
[23]陳乾,黃霞,江登輝,等. 遮蔭對福建柏苗期生長及生物量的影響[J]. 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9(6):796-802
[24]RUBERTI I,SESSA G,CIOLFI A,et al. Plant adaptation to dynamically changing environment:the shade avoidance response [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12,30(5):1047-1058
[25]韓忠明,田新,張福軍,等. 遮蔭對東北鐵線蓮生長、生理特性及質量的影響[J].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21,43(3):303-309
[26]FENG L,RAZA M A,LI Z,et al. The influence of light intensity and leaf movement on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 and carbon balance of soybean [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9(9):1952
[27]文素蕓. 低氮對弱光下高羊茅耐蔭性的影響[D]. 咸陽: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22:15-21
[28]劉嘉藝,廖楊子杰,李萱,等. 不同氮處理和弱光下高羊茅生長及其碳氮代謝特征[J]. 草業(yè)科學,2022,39(1):96-103
[29]王虹妍,卜朝陽,李先民,等. 不同光照條件下米奴塔睡蓮生長特性及抗氧化生理響應[J]. 熱帶作物學報,2022,43(4):798-806
[30]袁秀云,許申平,周一冉,等. 遮蔭對白及形態(tài)及葉片結構的影響[J]. 植物研究,2021,41(6):974-981
[31]何建寧,于振文,石玉,等. 長期耕作方式對小麥光合特性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7,28(4):1204-1210
[32]侯興亮,李景富,許向陽. 番茄耐弱光性的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1999(4):50-53
[33]劉琛彬. 遮光處理對觀賞鳳梨生長及開花特性的影響[J]. 山西科技,2017,32(4):37-40
[34]董愛香,梁芳,崔榮峰. 遮蔭強度對幾種苔草生長及觀賞性影響[C]//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北京園林學會. 2015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背景下的園林綠化建設——2015年北京園林學會學術論壇論文集.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231-240
[35]孫艷,高海順,管志勇,等. 菊花近緣種屬植物幼苗耐陰特性分析及其評價指標的確定[J]. 生態(tài)學報,2012,32(6):1908-1916
(責任編輯 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