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煤田;鉆井工程;施工要點;鉆壓;取芯要求
能源為經濟發(fā)展的有力保障,現(xiàn)如今競爭更為激烈,在能源上有著更大的需求,怎樣提升開采率以及使用效果,被人們關注。對此,應當強化鉆井工程設計,做好地質勘查,合理開展優(yōu)化設計,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技術,保證作業(yè)能夠順利進行,切實增加效益。強化研究設計以及施工技術,利于提高對該項工程的重視度,促進行業(yè)持續(xù)發(fā)展。
1. 基本概述
1.1基本數(shù)據(jù)
井名為DP1,井別/井型為煤層氣探井/直井,地理位置為山西省隰縣陡坡鄉(xiāng)辛莊村南300 m。區(qū)塊處在黃土高原南端,從地勢上來看,為東邊高西邊低,最高位置處在本區(qū)東北部,標高約達到1.6×103 m,最低位置處在南部,標高約達到1.1×103 m,高差約有500 m。區(qū)內植被不發(fā)育,沖溝主要以兩種形式分布,也就是梳狀與樹枝狀,大部分沖溝為“U”形,屬于一種丘陵地形。區(qū)內河流是昕水河,為黃河支流。多條支流由東至西流入,伴隨季節(jié)的改變,流量會出現(xiàn)波動。區(qū)內為季風氣候,平均氣溫8.7℃,1月最低,平均氣溫達到零下6.8℃;7 月最高,平均氣溫大概25℃。平均降水量586 mm,無霜期差不多達到半年。井位海拔是+1415 m,設計井深介于2×103~2.5×103 m。通過開展鉆井作業(yè),明確工程井的多項參數(shù),例如煤儲層厚度、氣體構成以及煤質等。
1.2取芯及鉆探技術要求
1.2.1取芯要求
需要借助繩索取芯工具,1 km以淺,從提芯到出井口時長不超過20 min,至煤芯裝罐時長不超過3 min;1 km以深,由提芯到出井口時長小于0.02 min/m×H(其中H表示井深,單位是m)。煤芯直徑需要超過6 cm。煤層長度以及重量,采取率依次大于等于90%、大于等于75%,對于別的巖層,長度采取率大于等于90%。巖芯采取后,需要認真做好清洗作業(yè),合理放置巖芯箱,編號且進行保管,做到巖芯不污染,不燃燒變質,不混入雜質。井斜角不超過3°,水平位移不超過25 m,全角改變率低于1.4°,孔徑擴大率不超過四分之一。如果傾角超過15°,需要合理放寬井斜角,一般介于1°~2°。鉆遇可采煤層必須進行現(xiàn)場解吸,一般巖性段如遇氣測異常也要現(xiàn)場解吸。在鉆進100 m的情況下,丈量鉆具,孔深誤差不得超過1.5‰,并科學平差。探井鉆完后水泥封閉,2號煤層之上水泥封閉不小于100 m,井口封閉深度不小于20 m。封孔從孔底開始,自下而上,注意控制鉆具提升速度,封閉的水泥漿須分階段采樣??卓诼裨O明、暗標(水泥石樁)作為永久性標志。最后提出封孔報告。停鉆時長較久,需要每隔2 h測1次水位。第一時間進行記錄,確保真實。觀測全面,記錄合理,不可以涂改。
1.2.2鉆探技術要求
由地質負責人初步野外踏勘確定孔位,并現(xiàn)場定樁,確認后不得隨意挪動。鉆機開工前各種施工設備和材料必須備齊,地質設計任務書送達井場并懸掛,機器設備的安裝和安全措施須到位,經項目負責人驗收方可開鉆。需要充分落實標準與設計要求,在要求的層段進行連續(xù)取芯,見煤前及時下達預告書,打煤時地質人員、解析人員、工程負責人等均應現(xiàn)場守煤,確保工程質量。鉆井過程中注意保護氣層,鉆遇煤層段時要降低鉆井液密度,設備要齊全,運行穩(wěn)定,降低污染,煤芯出筒后要嚴格按照煤層取芯要求規(guī)范執(zhí)行。DP1井施工中,打完每個目的煤層下不超過5 m 先進行測井,確定煤層成果后再做注入壓降測試,完成后繼續(xù)往下鉆進。認真填寫班報表,數(shù)據(jù)要準確,對孔內特殊情況(涌氣、涌水、漏失等)均填入班報表。
確保傳感器與錄井設施安裝到位,正常使用。配合錄井施工要求,每次取芯割芯后,要求循環(huán)鉆井液,至測完最后一個氣測點方可起鉆,為了排除后效對新發(fā)現(xiàn)氣顯示層的干擾,在目的層段和煤層井段,每次下鉆到井底循環(huán)鉆井液至少一周以上。及時填寫氣測原始班報、工程班報、交接班記錄等原始資料。巖芯鑒定員必須及時填寫見煤預告書、取煤報告書、巖芯鑒定表、采樣登記表、采樣票及回次票等原始資料,字跡要清楚、準確,無涂改現(xiàn)象,定期檢查鉆機填寫的各種原始記錄,必須執(zhí)行守煤制度,并當場對煤層質量進行初步評級,另外需要配合項目負責人完成監(jiān)理工作。巖芯處理方式,除采樣外,其余巖芯入庫保管。
1.2.3施工技術指標及質量要求
表1 所示為施工設計數(shù)據(jù)表,表2 為井身質量施工要求。
2. 鉆井液設計
2.1鉆井液體系優(yōu)選論證
一開井深20 m,因為井眼較大,鉆井液通常攜帶巖屑,選膨潤土鉆井液,就能符合要求。二開鉆遇山西組、峰峰組等。設計低固相鉆井液,密度1.03~1.06 g/cm3,固相含量小于4%,適當降低API失水,pH 值要求在7~8。在鉆進煤系前轉化為清水,保護煤層。
2.2各井段鉆井液體系和配方設計
一開井段:20 m,井眼φ146 mm,徹底預水化鉆井液;配方:生產水、鈉膨潤土(質量分數(shù)介于4%~5%)、氫氧化鈉、(C3H5NO)n;二開井段:20~1385 m,井眼φ97 mm。聚合物鉆井液;配方同一開井段,只是(C3H5NO)n的質量分數(shù)不同,前者為4%,后者介于0.2%~0.3%;煤系:清水鉆進。
2.3分井段鉆井液配制及維護處理
2.3.1 分井段鉆井液配制
一開井段(0~20 m):開工前需試循環(huán),且認真檢查系統(tǒng),需要符合鉆井要求。配制20m3膨潤土漿,添加適量的火堿與鈉膨潤土,且添加一定聚丙烯,攪拌充分,對鉆井液性能進行調節(jié),滿足設計需求后,才能開鉆。盡可能借助固控裝置清除鉆屑,用生產水調整黏切。一開鉆完后,全面洗井,調好性能,保證施工正常。二開井段(20~1385 m):二開前需要減少密度,掃水泥塞時添加碳酸鈉,以減少污染。加入聚丙烯酰胺,滿足配方需要,調整性能符合要求后,才能鉆進。配制膠液,增強抑制以及包被能力;氫氧化鈉水溶液調整酸堿度。盡可能借助固控清除鉆屑,確保含砂量不多。鉆進至目的煤層前將聚合物鉆井液用清水替出并儲存,用清水鉆井,保護目的煤層[1]。
2.3.2 復雜情況的預防
1)防井漏。地層可能出現(xiàn)井漏,需要儲備一定數(shù)量的堵漏材料,作業(yè)中著重觀察液面,一旦出現(xiàn)井漏,立即減少密度,并且測井漏速度,在不超過20m3/h時,添加封閉劑隨鉆堵漏;若碰上裂縫性漏失,同復合型堵漏劑組合使用,以便能夠堵漏,堵漏期間必須保持井內灌滿鉆井液,同時向項目監(jiān)理部門匯報,及時獲得下部施工方案。2) 防黏卡。需要盡可能借助固控設備,確保含砂量不多;合理添加鉆井液材料,確保泥餅質量理想;按照摩阻狀況添加潤滑劑,確保數(shù)值不超過0.08,這樣可以預防黏卡。3)防巖屑床。注重觀察情況,例如井下摩阻,第一時間通井,實現(xiàn)破壞巖屑床目標[2]。
2.3.3 事故的處理
1)井下漏失。地層致使的井漏,如果介于5~6 m3 /h,能夠實施邊鉆進邊補泥漿手段,如果速度偏大,需要實行靜止堵漏。煤層漏失,在漏失量偏大的情況下,需要起鉆。2)垮塌或掉塊。發(fā)現(xiàn)煤層垮塌總的原則是快速起鉆。表層河灘石垮塌采用:反復劃眼,磨碎或擠進、考慮導管、下套管準備循環(huán)轉換接頭備用。砂橋堆積引起的井下復雜[3]:充分循環(huán)再起鉆、起鉆有顯示分段循環(huán)。鉆進時無明顯不正?,F(xiàn)象,但起下鉆在固定井段多次出現(xiàn)阻卡但都能解決,此時應考慮劃眼。旋轉鉆進時突然變慢,若在煤層中,判斷井下垮塌,趕緊起鉆。在煤層中滑動時,突然泵壓變大、憋壓或出現(xiàn)連續(xù)一段鉆速變慢,首先考慮垮塌,按照垮塌原則處理,重新劃眼。旋轉狀態(tài)下出現(xiàn)扭矩增大、劃眼困難、泵壓不一定都升高等現(xiàn)象,要結合循環(huán)返砂情況判斷,若在1~2 個循環(huán)周之后逐步減少,可控制速度繼續(xù)鉆進,若沒有減少,判斷為垮塌,抓緊鉆具,探明垮塌井段。
3. 各次開鉆及施工段重點要求
(1)設備安裝及開鉆前準備。安裝力求平、穩(wěn)、牢等;三點一線,偏差不超過20 mm;泥漿池及泥漿坑采取防滲措施,鋪設防滲布;鉆具逐一檢查,且仔細記錄;獨特工具繪草圖;開鉆前,泥漿泵及鉆井指重表、泵壓表靈敏準確;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安裝,驗收達標后,才能開鉆;配制膨潤土鉆井液水化24 h 以上,達到一開設計性能要求。
(2)第一次開鉆。鉆井設備根據(jù)規(guī)范安裝,驗收達標后,才能開鉆;一開井段易井斜,鉆具組合與鉆進參數(shù)嚴格按設計要求執(zhí)行;按照實況調節(jié)鉆進參數(shù),避免鉆具脫扣;維護鉆井液中高黏切和適量儲備惰性堵漏材料、提黏切材料添加劑,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漏失;Φ146 mm 表層套管固井候凝24h 后卸聯(lián)頂節(jié),總候凝48 h 方可鉆水泥塞;嚴禁帶扶正器鉆水泥塞。
(3)第二次開鉆。Φ97 mm 井段。事先備好材料,再鉆水泥塞。試運行正常,高壓管匯沒有異常才能作業(yè)。把控鉆壓與轉速,使用合理參數(shù)鉆進。強化井身質控,精準把握質量。鉆壓介于10~20 kN。每50m 測單點,及時掌握井斜、方位,控制好井身質量。發(fā)現(xiàn)井斜有超標趨勢,及時起鉆換糾斜段鉆具組合實施降斜鉆進,以控制最大井斜角和井底位移不超設計要求。下鉆平穩(wěn)施工,鉆具下行不超過20 m/min;遇阻噸位需要低于20 kN,不然,開泵劃眼下行。掌握起鉆速度,碰上掛卡等現(xiàn)象,上提噸位需要低于30kN,不然,開泵倒劃眼;每3柱灌1次鉆井液。精心判斷鉆頭井下工作狀態(tài),預防跳鉆或憋鉆,防止鉆頭掉牙輪等。根據(jù)地質要求觀察,掌握地質資料。鉆遇煤層用正常參數(shù)組合鉆進,降低擴大率、避免卡鉆。充分借助固控設施,強化凈化,全面把控固相含量,保證不被固相污染。遵守施工規(guī)程,不溜鉆。優(yōu)選施工舉措與鉆頭,提高進度,降低建井所需時間,縮短浸泡時間。操作中關注泵壓改變,出現(xiàn)泵壓降低,立刻停鉆,如果找不到原因,需要及時起鉆。排量符合設計標準,增強攜巖能力。若出現(xiàn)沉砂卡鉆,需要最大程度建立循環(huán),調節(jié)鉆井液性能。
4 結論
總而言之,在競爭更為激烈的背景下,加上對能源需求的提高,針對鉆井工程,強化其設計以及施工技術改進,為必然的選擇。對此,應當基于地質勘查信息,根據(jù)工程需要,進行優(yōu)化設計,采取行之有效的施工技術,保證施工作業(yè)能夠正常進行,切實提高建設效率以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