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飲食敘事與廣州城市文化表達

    2023-12-29 00:00:00唐詩人趙睿詩
    粵海風 2023年3期

    摘要:張欣的小說并沒有刻意寫飲食,但飲食元素在她的小說中卻無處不在。這種無意識的飲食敘事,最直接地表明了“食在廣州”的文化寓意。“食在廣州”盡人皆知,這一說法背后反映的是廣州市民對日常生活的重視。張欣筆下的廣州故事,正是以呈現(xiàn)廣州人的日常生活為主。閱讀張欣的小說,可以感知到廣州城市文化的特質。

    關鍵詞:飲食敘事 廣州故事 城市文化 張欣

    引 語

    周槐序不記得大王什么時候停止了訴說。

    因為訊問室里異常寂靜,沒有人說話,只有一點淡淡的隆江豬手飯的余香。[1]

    這是張欣2015年中篇小說《狐步殺》里兩句很普通的表達,從前后的故事來看,完全可以不提及“隆江豬手飯”。對于大多數(shù)作家而言,寫到“沒有人說話”可能就結束了,但向來講究語言干凈利索的張欣,卻不忘在最末“啰嗦”提一下“隆江豬手飯”。拎出“隆江豬手飯”這個小細節(jié)來開篇,為的是提醒我們注意張欣小說敘事中的飲食書寫問題。在張欣的小說中,與飲食相關的元素無處不在。對飲食書寫感興趣的讀者,若對張欣小說展開集中閱讀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飲食意象極其豐富,甚至相信飲食知識會是張欣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口頭禪”。張欣對飲食元素的鐘情,當然與她所著力書寫的廣州城市故事相關。廣州是著名的“美食之城”,“食在廣州”的說法歷史悠久。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不僅有傳統(tǒng)的廣式茶點,也匯聚了順德菜、潮汕菜、湛江菜、客家菜等各式各樣的地方菜。改革開放之后,廣州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外來人口擴張,大量來自外省的城市新移民也帶來了新的口味和新的菜系。今天,“食在廣州”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粵菜在廣州”,而是全球性質的“好吃的都在廣州”。生活在廣州,飲食不僅僅是身體需求和日常話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講述廣州城市人的人生故事,又豈能離開廣州的飲食?

    一、嶺南飲食與文學廣州

    廣州是嶺南古城,“食在廣州”說法的淵源可追溯到唐代的“南烹”“南食”。劉恂的《嶺表錄異》記載了唐代嶺南人多以海鮮為食的基本狀況,對“海蝦”“嘉魚”“竹魚”“石首魚”“紫貝”“虎蟹”等海鮮食物有所介紹,同時也介紹了嶺南人使用姜、蔥、韭、椒、桂等調味料的情況,這是我們了解唐代嶺南飲食文化的重要文獻。當然,最具影響的嶺南吃食書寫,還屬詩文領域。唐代文人尚游,很多文人游歷嶺南時都會觸及廣州的吃食,還有部分被貶入嶺南的文人,更是對“南食”充滿感情。初唐詩人沈佺期流放嶺南時曾作《題椰子樹》,“日南椰子樹,香裊出風塵”[2],表達了對嶺南椰果的欣賞。最為人熟知的是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描述了一道豐盛的嶺南海鮮盛宴,宴中包含鱟、蠔、蒲魚、蛤等等,詩人感慨是“莫不可驚嘆”。再如張九齡的《荔枝賦》:“南??こ隼笾ρ伞C恐良鞠?,其實乃熟,狀甚瑰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嘗盛稱之,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惟舍人彭城劉侯,弱年累遷,經(jīng)于南海,一聞斯談,倍復喜嘆,以為甘旨之極也?!盵3] 盛贊家鄉(xiāng)嶺南的荔枝,認為荔枝是世間百果都無可比的滋味。

    唐代的嶺南飲食,只是個別文人的鐘情。到宋代,伴隨著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中心南移的歷史背景,人們對嶺南飲食才有了更普遍的關注。梅堯臣的詩文里,出現(xiàn)大量的南方吃食意象,比如鱖魚、鰣魚、荔枝、橄欖、金橘等。王安石也有詩文指出嶺南物產豐富、飲食豐盛,“珍足海物味,其厚不為薄”“蕉黃荔子丹,又勝楂梨酢”[4],都是對嶺南食物的贊美。曾鞏《送李材叔知柳州》也說及嶺南物產之美,“果有荔子龍眼蕉柑橄欖,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屬,食有海之百物,累歲之酒醋,皆絕于天下”[5]。宋人寫南食,最著名的當然是蘇東坡,寫嶺南荔枝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6],還有很多詩文寫及嶺南人食用蜜蝍、薯芋、檳榔等。蘇軾擅于“化俗為雅”,將很多一直以來被文人貶損的民間吃食上升為雅致食物,對后世影響很大。有學者說,“蘇軾嶺南飲食書寫尤其是蔬食書寫在當時及其后都得到了廣泛的響應”,以至于此后貶謫嶺南的文人都能以欣賞的目光,以甘貧自守的志趣,言蔬食的養(yǎng)生之道。[7]

    明代時,湯顯祖被貶嶺南,在廣州停留了二十余日,寫下的詩作表現(xiàn)出詩人對嶺南吃食的念念不忘:“杯憐椰子細,酒得寄生清?!盵8] 再看明代嶺南詩派的詩作,尤其是廣州“南園五先生”的作品,寫及飲食也是常事。比如“南園五先生”中的孫蕡,寫了很多山林之文,也經(jīng)常勾勒嶺南人家的吃食畫面。《捕魚圖》有“荻芽短短桃花飛,鱖魚上水鰣魚肥。膾魚燒筍醉明月,蠻歌唱和聲咿咿”[9]。有學者說:“對于嶺南的日常生活,南園五先生采取了一種自然審美態(tài)度。對于前代流寓詩人,嶺南是陌生的他鄉(xiāng),他們的日常生活常常處于一種少見多怪的驚奇之中;而嶺南對于南園五先生來說,是親切的家鄉(xiāng),他們對日常生活采取了一種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嶺南因而有了與前代不一樣的情感和溫度。”[10] 的確,孫蕡、王佐等人作為長期生活在嶺南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對嶺南生活,包括嶺南飲食的表現(xiàn),都有一種日常生活化的審美取向,相對外來文人的書寫,顯得自然親切。

    “天下所有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有。”[11] 這句話出自清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經(jīng)常被引用。屈大均在《廣東新語》的“食語卷”中對廣州的吃食進行了細致全面的介紹,成為后人談及“食在廣州”時不能不提的經(jīng)典文獻。當然,真正讓廣州飲食大放異彩的,屬清代史學家、文學家趙翼。1770年他被調入廣州任知府,震驚于廣州飲食的豐富與奢華。趙翼講究飲食,還提升了廣州吃食的文化意涵:“署中食米日費二石,廚屋七間,有三大鐵鑊,煮水數(shù)百斛供浴,猶不給也。另設水夫六名,專赴龍泉山擔烹茶之水,常以足趼告。演戲召客,月必數(shù)開筵,蠟淚成堆,履舄交錯,古所謂鐘鳴鼎食殆無以過。”[12]“演戲召客,月必數(shù)開筳”,或許,這一習慣慢慢成了廣州太史第府的傳統(tǒng)。葛亮的新長篇小說《燕食記》即寫了清末民初廣州太史第府的召客宴席。“太史第請客,原不是什么新鮮事。每年從秋風新涼‘三蛇肥’,可以一直擺宴到農歷新年。來頭大的賓客,也并不稀奇。本地大員、中央南下政要,加上殷商巨賈、文人墨客,雖不說絡繹,可每每也是將河南老少的眼界胃口,都提高了幾成?!盵13] 太史第府的宴席,是同粵劇、粵彩等嶺南藝術配合而呈現(xiàn)的,如此搭配,粵菜也變得藝術感十足,做法上也逐漸講究。比如《燕食記》寫太史第府的“上湯”做法:“上湯味厚,用二十只老雞、十多斤的精肉和金華火腿,熬了一夜?!盵14] 太史第府的宴席,作為富貴階級門面場合的吃食,做法越來越講究,粵菜逐漸成為藝術品,同時也聲名遠播。

    就文學層面來看,近現(xiàn)代文人對于嶺南飲食的書寫,也有頗多記錄。像康有為給“陶陶居”題寫牌匾,就成了廣州飲食界的佳話。陶陶居1880年誕生于廣州第十甫路,最初是專營蘇州風味酒菜,兼營茶室。1891年康有為回到廣州創(chuàng)辦“萬木草堂”,常到陶陶居品茗吃茶點。當時的老板見康有為學生多、名氣大,想借其名聲提升茶樓聲譽,就請他題寫了招牌,留存至今??涤袨橹螅迥?、民國時期很多文人都喜歡到陶陶居飲茶品點心。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魯迅在廣州期間,多次前往陶陶居飲茶。魯迅的日記里曾有記載,如:“18日,雨?!绾笸臼?、廣平往陶陶居飲茗。……夜在晉華齋飯?!盵15] 魯迅在日記里記錄的,除了陶陶居,還有北園、南園、別有春、陸園茶室、八景、國民、福來居等茶樓、酒家。魯迅沒有細寫吃了什么點心、菜品,但因許廣平的緣故,對“土鯪魚”的味道有所點及。魯迅初到廣州時,許廣平多次贈來“土鯪魚”?!?月24日:廣平來并贈土鯪魚四尾,同至妙奇香夜飯?!薄?0日:廣平來并贈土鯪魚六尾。”[16]“土鯪魚”產于粵省順德,肉滑味鮮,風味佳。魯迅多次記述,可想象其味道確為不俗。

    魯迅之外,當然還有很多現(xiàn)代作家對嶺南飲食有過記述,不再羅列。當代文學方面,記錄廣州飲食的作品愈來愈多。歐陽山20世紀50年代寫的《三家巷》,當中也有很多處寫及嶺南的飲食,如寫林開泰炫耀自己見識廣時,胡編了西方人一頓飯要吃些什么菜,其想象的飲食名稱就很具嶺南特色:“南乳扣肉”“燉海參”“全鴨”“蒸禾蟲”“蒸蝦卵”。[17] 秦牧70年代寫的散文,也有多篇專談嶺南飲食,如1978年寫的隨筆《吃動物》:“我是廣東人,廣東人吃東西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有些人甚至講過這樣的調皮話:‘地上四條腿的東西,除了桌子,我什么都吃。天上飛的東西,除了飛機,我什么都吃?!@話也許說得過分一些,但是廣東確有許多人吃東西范圍異常廣泛……”[18] 秦牧在這篇小文里,寫了很多廣州葷食,尤其記述了自己小時候吃鱷魚肉的感受:“鱷魚肉和上等魚肉一樣,非常鮮美。吃過一次之后,我就永遠記住它的好滋味了。”[19] 再如陳殘云,80年代寫了很多廣州題材的文章,其中提及嶺南飲食的不少,《小街風情》《家居雜感》等都是代表。像《家居雜感》里專門記錄了茶樓酒家里雞的做法:“白切雞、柱侯雞、鹽焗雞、骨香雞、酥炸雞、脆皮雞、紙包雞、茶香雞等等。蒸、炒、炆、燉,樣樣俱全,據(jù)說款式有一千幾百樣?!盵20]

    20世紀80年代寫及廣州飲食的,不能不提章以武的中篇小說《雅馬哈魚檔》,其題材和故事都很具嶺南特色。開魚檔,必然會寫及一些魚的菜式,如魚蛋粉、姜絲蔥花魚片粥、魚膠、魚丸等。小說甚至直接提到“食在廣州”之說:“廣州人愛吃、會吃,可謂‘食家’,‘食在廣州’之說,便是因廣州盛產‘食家’而來的。在那些鬧市區(qū)及其邊緣,稍空曠處,并排著一攤攤一檔檔的大排檔,熱騰騰,明晃晃的,經(jīng)營著各式各樣的小食,有適時冬令燉品:令北方兄弟瞠目結舌、畏而遠之的燉蛇、燉狗;還有銀絲云吞面、牛肉拉腸粉、及第粥、鹽焗蛋,雙皮奶、蓮子茶。五花八門,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盵21]

    90年代以來,廣州出現(xiàn)張欣、張梅、梁鳳蓮、黃愛東西、黃詠梅、何卓瓊等一批女性作家,她們關于廣州的文學書寫,涉及嶺南飲食的內容就更為普遍了。像黃愛東西筆下的老廣州,寫茶樓的部分介紹了很多廣式點心;梁鳳蓮的《西關小姐》《羊城煙雨》等小說,經(jīng)常提及嶺南吃食,如“什么家鄉(xiāng)咸水角、蜂巢香芋角、娥姐粉果、干蒸蟹黃燒麥、冰肉千層鱗片酥、煎蘿卜糕、馬蹄糕、馬拉糕、白糖倫教糕、手工雞絲春卷、叉燒酥”[22] 等??偠灾?,20世紀90年代之后,廣州作家書寫廣州城市故事時,普遍都會提及廣州的美食,這種提及往往是以列出菜式名詞的直白方式呈現(xiàn)。對于廣州城市文學而言,嶺南飲食相關內容的出現(xiàn),直觀來看可理解為作家在彰示一種地域特征,但對于長期生活在廣州的作家而言,創(chuàng)作過程中使用飲食內容,直接寫出飲食的具體名詞,更可能是一種自然地呈現(xiàn)。“食在廣州”,不僅僅表示廣州的食物豐富,更表明廣州人普遍都注重日常飲食。飲食相關的知識早已內化為廣州人的生活常識。廣州的作家寫廣州城市故事時,如若要寫清楚一日三餐吃什么,無需刻意調研,都是信手拈來。

    二、張欣小說的飲食敘事

    與一些作家寫廣州城市題材故事時會刻意突出粵菜元素不同,張欣寫當代廣州故事,很多時候不會刻意凸顯粵菜的特殊性,而是把粵菜與其他菜系、包括其他國家的飲食一起納入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視野。因為這種不刻意,張欣筆下的當代廣州人的都市生活反而更日常、更自然。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發(fā)生在廣州的故事,生活在廣州的人,不管是傳統(tǒng)“老廣”,還是外來移民,基本離不開粵菜,但也不可能只吃粵菜。當代廣州人的飲食是多元繁雜的,寫當代廣州故事,也必須兼顧各種類型飲食。張欣在《深喉》里曾借小說人物直言說廣州是一座“以食出名的城市”,“走遍大街小巷,沒有吃不著的東西,想怎么吃就怎么吃”。[23] 這已經(jīng)暗示全球化時代下的廣州,“食在廣州”的內涵也已經(jīng)全球化。

    張欣小說中提及的菜式類別多樣,其中有粵菜、川菜、湘菜等等,當然也不缺日本料理、西餐等海外菜式。其中的大多數(shù)菜式,也都是小說人物吃飯時點菜出現(xiàn)的菜品,并沒有展開描述,很多時候是可有可無。但恰恰這些可有可無的元素,很真實地表現(xiàn)出作家張欣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重視。不同的菜式選擇意味著不同層次的生活方式,背后是不同的階層和家庭背景、知識教育,甚至文化格調。比如在小說《鎖春記》里,海歸貴族、銀行世家作為上層社會人士,日常飲食是西式大餐,而開川菜館的老板在小說中則是財大氣粗、沒有文化的粗人。當然,如此明顯地以吃食來劃分人物的階層身份,也是很多都市小說的慣用筆法。張欣的飲食書寫,最突出的特征還是不經(jīng)意間的使用,即便有意也意味著她對廣州城市飲食文化的熟悉,可以在講故事時信手拈來。比如《深喉》里腐敗官員沈孤鴻,將女人比喻成菜——“女人就是女人嘛,只要自己覺得好,不就是最愛的那一道菜?管她是魚翅還是白菜,愛吃才是最重要的?!盵24] 這種形容雖不特別,但為何不是一件衣服、一份禮物?生活在廣州的人,連官員的話里也半句不離吃食。還如人物呼延鵬,想吃川菜時內心想的是“特別想吃川菜,只覺得嘴巴里淡出個鳥來”[25]。“淡”是粵菜的主要特點,也只有生活在廣州、熟悉粵菜風味的作家、人物才會如此自然地這樣想象和比喻。

    茶藝館作為一類遍布廣州城市的文化空間,是張欣小說人物經(jīng)常聚會聊天的場所,因而成為重要的故事場景。像《鎖春記》里開篇不久主人公世博的姐姐芷言和妻子宛丹見面談話,芷言打電話時很自然、斷然地告知宛丹去“水沐蓮香茶藝館”見面,這顯然是她們的日常去處。這兩個懷有心事、各自又有心氣的女性在茶館的對話中,有一段描寫很可一看:“宛丹準時地來到了茶藝館。她們只是點了點頭,算是打過了招呼。不過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什么好,就都看著茶藝館的小姐手指翻飛地泡茶,芷言點的是高原玫瑰,很快,一股淡淡的玫瑰茶香在空氣中浮動,似乎緩解了有些尷尬的氣氛?!杷呀?jīng)沒有顏色,泛白的玫瑰花瓣在水中了無生機??墒窃谶@里見面的兩個女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沉默,或者說是在無言中交戰(zhàn)?!盵26] 此處,在茶館喝茶并不僅僅是作為空間場景出現(xiàn),而是參與到了人物的對話過程,甚至幫助作家完成人物心理的表達。廣州茶藝館服務員泡茶的過程,看似是一個講究儀式的流程,但對于很多剛剛見面的南方客人而言,尤其類似小說中芷言、宛丹這兩個懷有心事又不好直接表明的女人,這個泡茶的過程就是緩和尷尬的重要方式。看茶藝師泡茶,是在欣賞茶藝,更是在調整心情、緩解氛圍,這與酒吧、咖啡廳等文化空間完全不同。同時,默默喝茶,這既是在品茶,也是在想心事。茶水沒有顏色了,喝茶的人也都知道挑明心事的時機到了。張欣把茶館喝茶與人物內心關聯(lián)起來,那些細微的飲食元素也就成了最具意味的故事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也幫助作者完成人物塑造和人性表達。

    粵菜也可助力小說敘事。開篇談及《狐步殺》中的“隆江豬手飯”,就不只是提及,而是明顯在幫助作家推進故事?!奥〗i手飯”,亦稱隆江豬腳飯,這菜并非廣州特色,而是來自粵東惠來縣隆江鎮(zhèn),屬于潮汕菜,當然也屬粵菜。隆江豬手飯有千年歷史,據(jù)民間傳說其也與韓愈有關。韓愈當年在潮州辦教育、修水利,深得人心。當?shù)馗簧虨楸磉_感謝,請大廚獻藝宴請韓愈,其中就有一道豬腳,彈嫩糯香,肥而不膩,韓愈嘗后贊不絕口,問及來處后便親自題寫了“隆江豬腳”?!奥〗i腳”發(fā)展為“隆江豬手飯”,是作為一種城市快餐流行開來的,今天已遍布整個廣州城?!逗綒ⅰ穼懙氖敲窬k案,下班時間點突然來的案件,警察審訊嫌疑人大王,熬到深夜才意識到還沒吃飯,只能選擇快餐。張欣在小說中不僅介紹了隆江豬手飯的情況,寫出它的味道,同時也讓這一吃食作為中介,推動故事發(fā)展,甚至幫助作家講述了一個令人感慨的城市現(xiàn)象:富貴人家不懂民間疾苦,因此也沒了世俗之樂;人如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看不到比自己的生活更寬廣的存在,很容易走向情緒失控,像大王這樣一氣之下竟然殺害了自己的親弟弟。犯下殺人大罪的大王,在面對法律制裁前,遇上這道在普通人看來最普通、最廉價的快餐,吃得如此陶醉,近似于人生最后的時間領略了人間至味,從此再無遺憾,吃完就開始了訴說。這份隆江豬手飯,打開了犯人的心扉,也幫助作者啟動了后續(xù)的故事。《狐步殺》借飲食書寫來推進小說敘事,這在中國當代小說中或許也是一大創(chuàng)意。此外,在年度大戲《狂飆》中,主人公安欣和高啟強在審訊室的幾場暗含命運起伏的對手戲亦與飲食相關,可說是有的放矢。

    三、飲食男女:廣州的城與人

    飲食元素作為敘事要素,這是飲食文化參與小說敘事的一大表現(xiàn)。更可探討的,或許還是飲食背后的人,以及人生活于其中的城。張欣的小說,講述的都是廣州都市故事,寫了很多都市男女。生活在廣州這座現(xiàn)代化城市的男男女女,都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飲食男女。飲食男女,吃是最基本的需求,呈現(xiàn)都市男女的吃食,就是寫出當代廣州人的性情和追求。從廣州人的吃食需求中,也可透視廣州城的文化變遷。

    很多老廣州人習慣去廣式茶樓會朋友,沖壺茶,要幾樣點心,從早上聊到中午?!舵i春記》里芷言在茶藝館泡玫瑰茶,這已經(jīng)是很具當代特色和全球化特色的了。張欣雖著力寫廣州故事,但并不會刻意要用傳統(tǒng)的茶樓來彰示廣州文化,反而是側重于表現(xiàn)廣州傳統(tǒng)飲食的新變。類似《狐步殺》一開篇寫廣式茶樓,也要說明傳統(tǒng)茶樓為何不再景氣,指出年輕人多是去香港人開的永盈、表哥茶餐廳。港式茶餐廳愿意緊跟時代變化,有很時髦的裝修,還提供免費的Wi-Fi。而廣式的老式茶樓,隨時都有關門的架勢,只剩老一輩人還愛去。[27] 當然,老輩人與年輕人的不同選擇,背后不僅是經(jīng)濟景氣不景氣的問題,更是城市生活方式在改變。年輕人去新式茶餐廳,是現(xiàn)代化的快節(jié)奏生活所迫,只是去吃飯而已,并不為別的。老輩人去老舊茶餐廳,是享受慢生活,像小說中的忍叔,點一壺茶是圖便宜買個座位聊天。小說寫及這兩類人的選擇,不經(jīng)意間也透露了廣州城市文化正在轉型。21世紀以來的廣州,香港、深圳式的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已逐漸侵入,不再是慢節(jié)奏的傳統(tǒng)嶺南都市。張欣小說所講述的廣州生活,基本也是現(xiàn)代快節(jié)奏城市背景下飲食男女的人生故事。

    長篇小說《鎖春記》是張欣小說當中與飲食最相關的一部。小說女主角之一葉叢碧是個美女廚師,同時也是負責飲食欄目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葉叢碧是現(xiàn)代都市最典型的“飲食男女”形象,她生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吃食而來。作為飲食節(jié)目主持人,葉叢碧開始時主持的《飲食天地》是比較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菜式介紹,比如請知名大廚來講經(jīng)典粵菜、日本料理、頂級西餐、天香樓杭幫菜等等,講求品位高端。本是大制作,收視率卻直線下降。面對慘狀,葉叢碧以一道酸菜魚和一瓶九江雙蒸請教了幕后制作凈墨。在凈墨的設計下,《飲食天地》改版為《邊吃邊笑》,主持人是“美女”配“野獸”,節(jié)目內容不再側重高端菜系,而是介紹一些與老百姓有直接關系的家常菜,且要一邊講解廚藝一邊插入有關聯(lián)的笑話、段子。新節(jié)目播完三期后,收視率開始提升。節(jié)目變化和收視率的變化,當然是隨著大眾傳媒時代的城市文化新變而來的。在以往,關于廣州城市文化的理解,從飲食維度來看,基本會強調經(jīng)典的廣式點心,甚至要追溯到太史菜、譚家菜,這是很傳統(tǒng)的一面,可以看到廣州本土飲食的歷史流脈和文化底蘊。但如今,講解廣州飲食,再局限于高端的茶樓點心,可能就非常片面了。今天關于廣州飲食的介紹,往往會考慮到普通市民的家常菜。比如《邊吃邊笑》里介紹的秘制豬肚包雞,這是一道簡單易學的家常粵菜。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的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廣州的大眾文化也得以繁榮。而廣州的大眾文化,不可忽略大眾的飲食文化?;蛘哒f,廣州城市文化的大眾化轉型,飲食的大眾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

    20世紀80年代,陳殘云在《小街風情》中曾記述改革開放后廣州自由市場出現(xiàn)時的小街情景:“整條小街都擺滿了小攤檔,豬肉、牛肉、魚肉、雞、鵝、鴨、瓜果、蔬菜、蛋品、鹵雜,豐富的物品和多彩的色澤,吸引著就近的家庭主婦和周圍的居民?!盵28] 自由市場一出現(xiàn),小街里冒出來的全是吃食,這當然緣于吃食是最不可缺的日常所需,但也透露了一個基本事實:廣州城市自由市場的最大活力,最直接地體現(xiàn)在飲食領域。廣州飲食業(yè)的經(jīng)濟活力,一直持續(xù)至今。廣州飲食產業(yè)發(fā)達,背后是廣州城市大眾的飲食消費需求高。廣州人說的“食系十足,著系九六”,就是指吃比著(穿)更為重要。對此句民諺,《廣州傳》里特意解釋說:“意思是吃才是最實惠的,因此對吃十分講究,尋訪美食是一種生活樂趣?!盵29] 把吃食作為生活樂趣,是廣州人最基本的生活追求,這種文化習性一直維持至今,并且輻射、影響著外地來到廣州的城市新移民。張欣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有一篇小文,寫自己為什么喜歡廣州,列了25條,其中有1/3和“吃”有關:“什么點心”;“有深夜食堂和宵夜,24小時可以找到東西吃”;“有全國和部分世界的餐館,包括西藏菜和印度菜”;“有最好吃的雞,沒有之一”;“開著奔馳去吃大排檔”;“水果天堂”;“海鮮生猛”;還有一條是關于穿的:“穿得太好會被人笑話,‘張生在忙什么,拍戲啊’?!盵30] 就出生地來看,張欣也算是外來的、移居廣州的作家,她對廣州城市如此認同、喜愛,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廣州飲食文化。

    周松芳介紹改革開放后的“食在廣州”時,也強調了廣州城市飲食新的大眾化特征:“改革開放以來,在飲食多樣化方面,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跟廣州抗衡,沒有哪一個地區(qū)能跟珠三角抗衡,沒有哪一個省份能跟廣東抗衡。更不能抗衡的,則是廣州餐廳的國別種類。比如建設六馬路,號稱廣州最小資的一條街,所憑藉的,不是風花雪月的商店游玩,而是十數(shù)國百數(shù)家各式餐廳酒吧咖啡館;這里的酒吧、咖啡館的功能,頗有別于其他處的,正是其食物供應的豐富多樣。這些餐廳酒吧咖啡館,愈夜愈熱鬧,座位也愈益擺出街巷,以另一種方式,重現(xiàn)大排檔鼎盛時期的風采,成為‘食在廣州’不可或缺的有機一環(huán)。至此,當再無‘食在廣州’與‘食在……’之爭了。”[31] 可見,當代意義上的“食在廣州”,“食”已多元化,廣州已現(xiàn)代化、國際化。生活在廣州的都市男女,所吃的菜品已五花八門,口舌所需也越來越花哨。飲食的大眾化,背后是城市的現(xiàn)代化,當然更是人表現(xiàn)在吃食層面的欲望化。

    《鎖春記》里飲食電視欄目的收視率變化,流露的是廣州市民生活、城市飲食文化的變化。而就小說中葉叢碧、凈墨等都市男女而言,也的確是典型的“飲食男女”,向往美食,也渴望愛人?!舵i春記》中,作為美女主持人的葉叢碧,發(fā)狂般地愛上了世博的帥氣及其身份背后的財富。小說寫葉叢碧眼中的世博:“當一個男人有了附加值之后,怎么就變得這么順眼,這么帥,甚至他身上微顯出來的一點點霸氣也那么讓人心動呢?”[32] 世博成為叢碧跨不過去的美色坎,她為此還獻上了生命。

    張欣有一篇隨筆,寫當代都市男女的欲望問題:“社會雖然是高速發(fā)展了,但也同時帶來一些虛幻的仙境,似乎滿大街都是蓋茨和羅伯茲,只要我們肯,他們就乖乖跑來接駕,以前不敢想的事,現(xiàn)在是精神世界大放衛(wèi)星,因為這是一個每天都發(fā)生神話和奇跡的年代?!盵33] 亂花漸欲迷人眼,現(xiàn)代大都市有無數(shù)的愛情神話,但都市更是欲望超市,神話和奇跡背后往往都逃不開利欲交換?!皟墒挚湛沼譀]有背景的人,是不敢做夢的?!盵34] 生活在當代廣州的都市男女,美食或許容易品得,“美人”很可能就似近實遠了。

    本文系2020年度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青年項目《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偵探小說發(fā)展研究》(GD20YZW0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文學院)

    注釋:

    [1] 張欣:《狐步殺》,見《張欣自選集》,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年版,第525頁。

    [2] 沈佺期、宋之問著,陶敏、易淑瓊校注:《沈佺期宋之問集校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21頁。

    [3] 張九齡著、熊飛校注:《張九齡集校注》(中冊),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415頁。

    [4] 王安石著、李壁箋注、高克勤點校:《王荊文公詩箋注(修訂版)》(第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第255—256頁。

    [5] 曾鞏著、汪允普編:《曾鞏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20年版,第116頁。

    [6] 蘇軾著、曾棗莊編:《蘇東坡詩詞(名家集評本)》,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516頁。

    [7] 曹逸梅:《中唐至宋代詩歌中的南食書寫與士人心態(tài)》,《文學遺產》,2016年,第6期,第76—77頁。

    [8] 湯顯祖著、徐朔方箋校:《湯顯祖集全編》(第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53—654頁。

    [9] 孫蕡等著、梁守中點校:《南園前五先生詩》,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64—65頁。

    [10] 陳恩維:《文學地理學視野下的明初嶺南詩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42頁。

    [11]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九,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上冊,第304頁。

    [12] 周松芳:《嶺南飲食文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3頁。

    [13] 葛亮:《燕食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84頁。

    [14] 同[13],第87頁。

    [15] 魯迅:《魯迅著譯編年全集·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頁。

    [16] 魯迅:《魯迅日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年版,第544頁。

    [17] 歐陽山:《三家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25頁。

    [18] 秦牧:《吃動物》,《秦牧作品選萃》,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110頁。

    [19] 同[18],第118頁。

    [20] 陳殘云:《家居雜感》,《陳殘云作品選粹》,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頁。

    [21] 章以武、黃錦鴻:《雅馬哈魚檔》,《花城》,1983年,第6期,第119頁。

    [22] 梁鳳蓮:《羊城煙雨》,廣州:花城出版社,2017年版,第117頁。

    [23] 張欣:《深喉》,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125頁。

    [24] 同[23],第229頁。

    [25] 同[23],第167頁。

    [26] 張欣:《鎖春記》,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第18—23頁。

    [27] 同[1],第459頁。

    [28] 陳殘云:《小街風情》,見《陳殘云作品選萃》,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6頁。

    [29] 葉曙明:《廣州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735頁。

    [30] 張欣:《喜歡廣州的理由》,微信公眾號:歲月無敵問張欣,

    https://mp.weixin.qq.com/s/P0scyp2c5C6366BXsJ77Vg。

    [31] 同[12],第76頁。

    [32] 同[26],第57頁。

    [33] 張欣:《盲目》,《上善若水》,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272頁。

    [34] 張欣:《千萬與春住》,廣州:花城出版社,2019年版,第39頁。

    沙洋县| 和田县| 宜州市| 巩留县| 梅州市| 和静县| 虞城县| 靖西县| 边坝县| 那曲县| 资阳市| 普定县| 陈巴尔虎旗| 桐乡市| 天台县| 伊川县| 五家渠市| 商丘市| 安陆市| 江达县| 泰宁县| 德阳市| 吕梁市| 卫辉市| 钟山县| 武汉市| 巫溪县| 五大连池市| 福贡县| 井冈山市| 汽车| 淮南市| 千阳县| 黄大仙区| 杭州市| 贵州省| 阿拉善盟| 宜州市| 老河口市| 镇康县|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