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政策著力于降低學生學習負擔和杜絕課后學科輔導班,對學生健康發(fā)展能起到積極作用。為有效落地“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小學課后延時服務應運而生。文章結合課后延時服務實踐,探討了強化教育部門管理、端正服務理念,形成服務共識、共同參與延時服務,設計具體課堂、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制定評價機制、提升延時服務質量等四個服務策略,旨在促進課后延時服務的高效實施,推進“雙減”政策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雙減”;學校管理;課后延時服務;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1—0044—04
“雙減”政策的實施已經(jīng)有兩年多時間,不少省市地區(qū)逐漸結合當?shù)貙嶋H、在上級指導下推出課后延時服務。課后延時服務是“雙減”政策實施的配套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通過課后延時輔導的方案,輔導學生家庭作業(yè)、降低家庭輔導壓力和負擔,讓學生有更多自由成長和選擇的機會。課后延時服務推出以來受到家長、學生、學校的廣泛認可,但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加強家校共建、教師、學生疏導工作,進一步推動課后延時服務順利實施。
一、強化教育部門管理,端正服務理念
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加大政策宣傳的范圍,在社會、學校、教師及學生和家長中,形成一種逐步改變政策的認知偏差。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要明確其地位和性質,并根據(jù)相關的文件,結合當?shù)氐木唧w情況制訂相關的管理辦法,建立相關的專業(yè)機構;加強對延時服務的監(jiān)管和引導,增強延時服務觀念。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學校的延時服務工作進行監(jiān)督,讓學校能夠主動履行好自己延時服務的主體責任,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相應的工作方案,并將其付諸實施。此外,教育行政部門還要定期對學校的課后服務工作進行檢查,加強對其的指導與監(jiān)管,幫助學校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問題[1]。
二、形成服務共識,共同參與延時服務
1.形成家長共識,成為延時服務的后盾。“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小學生作業(yè)負擔明顯降低,課后學科輔導班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家長擔心孩子放學后無人管、學生作業(yè)無人輔導、學生只玩游戲不學習,所以他們質疑“雙減”政策的初衷。這就要求學校要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圍繞“雙減”政策與課后延時服務建立共識。
例如,甘肅省某小學在課后延時服務方面,為了建立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共識,學校和家長之間開展了多元化的溝通舉措。其中比較典型的做法是:學校啟動三次家長會互動模式。在每個學期第一個月先后召開兩次家長會,主要介紹課后延時服務政策,詳細說明課后延時服務內(nèi)容并提出設計初衷。第一次家長會是以介紹為主,學生家長在會上通常只會有少量的意見,絕大部分學生家長表現(xiàn)出要“想一想”。第二次家長會的主題是“家長座談”以學?;卮饐栴}為主。家長就課后延時服務的相關問題與學校方面進行了溝通。第三次家長會則是由家委會組織,學校、家長共同參與,一般放在學期末,主要溝通實施一學期后延時服務的情況、家長反饋情況及后續(xù)調整策略等。家長與學校的互動與溝通促進了課后延時服務的有序推進,不同地區(qū)的學校可以根據(jù)當?shù)丶议L的實際情況來采取措施,以統(tǒng)一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共識。
2.形成教師共識,成為延時服務的主力。教師是延時服務中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延時服務開展與推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小學開展課后延時服務在客觀上增加了教師教學的工作量,但是部分教師對課后延時服務態(tài)度并不明確,參與積極性不高。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日常教學工作已經(jīng)足夠繁重,增加課后延時服務會導致自身工作量加倍。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應做好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工作,形成教師工作共識。
一方面,要做好課后延時服務費用說明,學生延時服務應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務性原則,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同時也要重視教師的回報性,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2]。另一方面,學校在補貼基礎上應從教師責任、社會責任多角度做好教師溝通工作,包括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的初衷、目的,對小學生成長的意義進行廣泛說明,同時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做針對性解決,確保絕大部分教師都愿意參與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并主動開展教學工作。
3.形成學生共識,成為延時服務的受益者。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自主能力不足,認識存在一定誤區(qū),參加課后延時服務活動的積極性不強,甚至出現(xiàn)逆反情緒[3]?;谛W生實際情況,教師應做好課后延時服務引導工作,形成學生共識,促進學生享受課后延時服務。對此,學校在學生延時服務培養(yǎng)方案制定了“觀摩學習+自主選擇”的思路。觀摩學習定于每學期的前兩周,此時小學生雖然了解了課后服務內(nèi)容,但對于課后服務提供的內(nèi)容以及自己是否感興趣并不確定,因此提供了兩周觀摩學習的機會。前兩周學生可以不參與具體的延時服務課程,而是觀摩課程,如觀摩美術課后服務課,可以引導學生去體驗美術課后服務課,之后再決定是否參加。通過觀摩學習的方式逐步幫助學生確定自己喜歡的方向和內(nèi)容;自主選擇是通過兩周觀摩學習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最終確定課程,學校也根據(jù)學生自主選擇的結果對課后服務的課程進行調整,如美術課學生選擇比較多,需要在課后服務增加課時、增大班級容量,通過調整的方式提升課后服務的針對性、實施的有效性,助力學生發(fā)展。
此外,在學生自主選擇后,學校可以制訂月度調研計劃,即每個月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課后服務的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結果將作為課后延時服務活動課質量評價的依據(jù)。對滿意度占比低于90%的課程進行調整,必要時更換課后服務教師,確保提供高質量的課后服務。
三、設計具體課堂,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
1.學科課堂設計,強調作業(yè)輔導。學科課堂設計是課后延時服務的第一節(jié)課,以作業(yè)輔導為主、部分學科開展拓展為輔,對學生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課后延時服務中學科課堂設計需要按照不同年級小學生分類指導,以低年級和中高年級作為區(qū)分,合理進行輔導。例如,數(shù)學學科中,低年級小學生課后延時服務中學科課堂設計應尊重低年級無紙質版作業(yè)“雙減”目標,開展學科互動、拓展類學習,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建立學科學習興趣。具體活動設計為:數(shù)學課本大聲讀,數(shù)學知識手勢舞,豎式計算小練筆,口算闖關,易錯點單獨輔導,數(shù)學文化、生活中的數(shù)學等,以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中高年級課后延時服務以作業(yè)輔導為主,部分學科拓展為輔。輔導作業(yè)應發(fā)揮教師“一拖多”思路,即一名學科老師可以輔導多個學科而不限于單一學科,輔導學科作業(yè)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4]。
2.活動課堂設計,注重多元選擇。活動課堂設計是延時服務見實效的關鍵?;顒诱n堂設計一般是課后延時服務第二節(jié)課,以實現(xiàn)學生多元發(fā)展為主?;顒诱n設計應堅持多元發(fā)展,盡可能為小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綜合發(fā)展,助力學生能力提升。
同時,活動課堂設計要注重多元選擇,既強調類別多樣也強調內(nèi)容多樣:首先是類別多樣。小學生課后延時服務提供服務類別應堅持多樣化。小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發(fā)展初期,提供服務內(nèi)容多是以體育活動、美術活動、音樂活動為主,開展課后服務以本校老師為主,但隨著課后延時服務的發(fā)展,類別多樣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的呼聲。多類別應引進更多資源并符合學生、家長預期,如部分家長對書法呼聲較高,學校可以與有能力、有資質開展少兒書法的機構合作,引入書法課后延時服務課程并對全體學生開放。部分家長對舞蹈呼聲較高,學??梢耘c有資質的舞蹈機構開展合作,為小學生提供民族舞等多種舞蹈形式;其次是內(nèi)容多樣化。以小學體育課后延時服務為例,課后延時服務初期小學體育課設置項目少而且多以教師組織為主,不符合課后延時服務的初衷,隨著項目推進體育延時服務可以提供足球、籃球、跳繩等多個項目內(nèi)容,而且保障所有學生體育運動器材滿足學生需要,從而實現(xiàn)內(nèi)容多樣化目標。例如,舞蹈延時服務。學??梢砸胛璧刚n并非只有一種舞蹈課型,而是分為民族舞、拉丁舞等多個課型,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后,課后延時服務多元選擇應重視摸底工作。小學生課后延時服務內(nèi)容較多,是否滿足開課條件、是否會出現(xiàn)器材不夠等情況都需要實際考慮,對此,應做好摸底工作,每日發(fā)放課后服務選擇表,以班級為單位填寫?;厥毡砀窈笠鶕?jù)學生選擇有針對性地調整、優(yōu)化課后延時服務活動課內(nèi)容,確保所有課程都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確保學生課后延時服務有足夠的器材??傊?,活動課設計應突出多元選擇,體現(xiàn)課后延時服務價值,在活動中根據(jù)學生選擇調整、優(yōu)化課后延時服務方案,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5]。又如,書法延時服務,筆者認為初期美術延時服務是由本校美術老師提供的書法培訓,教師開展書法指導能力有限而且還承擔著其他美術項目指導?;谘訒r服務實際情況,學校可通過與本地區(qū)有資質的書法單位合作,邀請書法協(xié)會會員定期到學校開展書法課,每周至少保障一次書法課。課前讓學生報名是否參加(填寫報名表),并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參與熱情,通過與書法協(xié)會會員協(xié)商決定是否增加課時,從一周一次改為一周兩次或三次,以滿足學生書法延時服務的積極性。其他如音樂課、體育課等內(nèi)容都可以采用以上類似方案,先保證課后延時服務正常開課,然后根據(jù)學生反饋逐步調整并加深學校和機構的合作能力。
四、制訂評價機制,提升延時服務質量
1.評價服務內(nèi)容,提升延時服務能力。服務內(nèi)容是延時服務中的關鍵要素,做好評價服務內(nèi)容,能夠有效地提高延時服務能力。就目前而言,課后延時服務提供多種服務內(nèi)容,包括學科教育活動內(nèi)容、活動課內(nèi)容,這些都需要建立起活動內(nèi)容評價機制,提升延時服務能力和水平。評價活動內(nèi)容應堅持“學校+家長”共同參與的思路,真正對課后延時服務起到監(jiān)督評價作用。同時,學校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廣泛交流、溝通,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多個監(jiān)督小組,參與到學校提供的各類課后延時服務當中。例如,以年級為單位開展監(jiān)督小組建設,吸引學科教師、班主任、家長、教育行政部門、社區(qū)、法制校長等都加入進來,共同做好監(jiān)督與評價,評價服務內(nèi)容要做好全面、均衡和科學。
2.評價活動課程,制定準入退出體系。課后延時服務活動可內(nèi)容多樣,但服務過程中一部分課程的實施質量并不高,如果放任不管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課后服務體驗感,還會降低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的滿意度,甚至引發(fā)部分家長的不滿?;谡n后延時服務活動的特殊性,學校應制定完善的準入退出體系標準,對提供課后延時服務的主要機構進行審核,不斷提升課后延時服務質量。
例如,某小學在本學期開始兩周的延時服務中引入語文整本書閱讀欄目。由學生自薦或教師推薦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興趣探究。兩周之后,不少學生反饋整本書閱讀難度較大,很多內(nèi)容無法讀下去,而且理解得不夠深入。后續(xù)通過學生調研、家長反饋等方式,這種現(xiàn)象確實普遍存在。之后,教師就可以申請將語文整本書閱讀欄目退出課后延時服務。此外,學校需要與提供課后延時服務的機構加強溝通,針對其提供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不斷優(yōu)化課后延時服務能力,讓更多機構參與其中,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后延時服務課程。
總之,“雙減”背景下,課后延時服務已經(jīng)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后延時服務配套政策實施應建立在家長、學生、老師統(tǒng)一共識的基礎上,通過思想統(tǒng)一方式奠定課后延時服務基礎,通過思想統(tǒng)一推動課后延時服務。課后延時服務發(fā)展是動態(tài)成長的過程,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堅持高質量思路,不斷優(yōu)化課程設計,同時接受社會監(jiān)督,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努力打造特色小學課后延時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珍.“雙減”背景下小學開展體育特色課后延時服務的實踐——以花樣跳繩特色課后延時服務為例[J].成才,2022(22):59-61.
[2]王迎琪,郝春東.基于家長滿意度視角淺談H市課后延時服務提升策略——以H市N區(qū)小學為例[J].當代教研論叢,2022(07):109-113.
[3]李莉莎.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小學編程社團“先看后做再學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12):111.
[4]伍強,曹瑞.“雙減”政策下,在小學課后延時服務中開展興趣課程建設初探[J].新課程,2022(17):120.
[5]李名,王玉雯.新課標背景下的鄭州市小學便民服務研究——以午餐配送、課后延時服務為例[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20):108-11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