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Isaacson)在科技史作品《創(chuàng)新者》中講述了在近200年數(shù)字化進程中閃耀的群星,他認為,那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的特點在于,常常幸運地處在跨界交融之處?!八麄儠谒囆g和科學的交叉口上大顯身手,他們身上的叛逆精神和好奇心會向他們展現(xiàn)出藝術和科學的精妙之處?!?/p>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不斷革新、創(chuàng)新者擁有更多話語權的時代?!靶隆辈灰再Y歷來界定,不被定義,不被格式化,是一種流動著的、不停滯的狀態(tài)?!靶隆笔切律α浚律α繜o關年齡,而是在任何時刻勇闖未知。人生這場開放世界的游戲要怎么玩才算贏得漂亮?他們選擇將豐盈的游戲體驗交付給探索和冒險。
當“氛圍感美女”易夢玲選擇走出舒適圈,從零開始當個演員,也會迎來利刃般的質疑和批判。她依然選擇不拘泥于舊的風格和精神,從被稱“艷壓女星”到引來群嘲,這條路比想象中的更艱難。但新的面孔出現(xiàn),總能帶來一些新的生機。被大家視為“美”和“自由”代名詞的易夢玲,帶著Z世代對審美的新解,在傳統(tǒng)的秩序里橫沖直撞,迸發(fā)出新的生機。
作為影視圈新生代的年輕演員,周依然在多維度地詮釋不同的角色,探索著更多復雜的人性。在對表演的執(zhí)著和對生活極盡細膩的觀察后,塑造出一種渾然天成的屬于熒幕的鮮活。在她看來,“新面孔”無需被定義,“永遠可以嘗試更多?!?/p>
16歲的徐卓媛站在珠穆朗瑪峰頂端,成為自南坡登頂珠峰的年齡最小的中國攀登者。對于珠峰來說,她是一個新面孔。早在2007年,她的父親徐江雷就成為湖南攀登珠峰第一人,而今,被網(wǎng)友笑稱“女承父業(yè)”的徐卓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新,并不意味著一味否定和排斥舊的經(jīng)驗、資歷、資源,一代人站在另一代人的肩膀上,總能繼續(xù)向更高處的探求。
在艾薩克森的筆下,偉大的創(chuàng)新者就是與風險共舞的孩子,他們拒絕被規(guī)訓。他們可能草率魯莽,處事尷尬,有時甚至引發(fā)危機。
頂著潮水般的流言,陸開港從狹窄的鄉(xiāng)間小路一直走到了國際時裝秀臺,成為時尚新星“陸仙人”。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披著毯子、綁著塑料袋、踏著輕盈的T臺女步在鄉(xiāng)間小路和備受爭議中走了三百六十多天。
“新”是新的體驗,一個總是在探索世界的人,不會沉湎于過去的高光時刻、重復擅長的人生。
“人生不設限,勇于探索,無畏前行”,這是7月份獲評“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的地質學家唐立梅在頒獎儀式宣傳海報上寫下的。一路乘“蛟龍”探海,搭“雪龍”破冰,她是第一位參加過大洋深潛和極地科考——地球四極其中兩極——的中國女性。
而今,她繼續(xù)開辟著自己人生曠野的新地圖。她致力于開展科普教育,科普并不被計入她的工作考核KPI,但這正是這份職業(yè)感召她的時刻。她將旁人“不務正業(yè)”的擔憂拋在耳后,標記了“科考與科普”融合的新維度,用自己不尋常的經(jīng)歷與科研成就為更多后輩點燃科學的夢想。
2023年,她的科普作品將公開出版,從科學家到新銳作家,在挑戰(zhàn)有形的地球極端環(huán)境的同時,她也在不斷打破著身上無形的限制——性別、身份、人們對科學家的刻板印象。在她看來,人不能被性別框住,更不會因領域而受限,人可以不被定義,“你要過的日子,只要是你喜歡的、你接受的就可以了?!?/p>
“舞者永遠都在等待一個好的角色到來,”在30歲的時候遇到《只此青綠》,是舞者等待的理想照進現(xiàn)實的幸運,也是孟慶旸多年沉淀后的水到渠成。事實上,花了很多時間,孟慶旸才脫離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以一個全新的視角面對觀眾。她進入到青綠的寫意和抽象世界,以《只此青綠》中的畫魂“青綠”為梁,在動靜之間詮釋中國氣韻,在意蘊流轉之中展現(xiàn)吞吐錦繡的千鈞之力,真正心有丘壑、眼存山河。
帶著泥土味的音樂,瓦依那來自土地,又帶著天然去雕飾的大自然的原聲和呼嘯走向舞臺,他們藏在音樂里的棱角,柔和卻有鋒芒。樂隊成員都樸素地忙于時節(jié)農(nóng)活,除了身邊的朋友,從前音樂圈鮮少有人知道他們,彼時面對寥寥可數(shù)的演出和聽眾,他們也不急著宣傳。盡管而今聲名鵲起、艷驚四座,變得一票難求,但只有“做自己,去唱我們想唱的歌”才是此刻這一樂壇“新面孔”最想做的事情。
“新”是新的內(nèi)核,是打破固化思維的生命力。他們中的佼佼者,不僅是創(chuàng)新者,更是實干家。
從《延邊少年》起四次帶著作品闖入戛納,導演魏書鈞可謂近年來華語作者電影領域最受矚目的青年創(chuàng)作者之一,他強烈旺盛的表達欲與創(chuàng)造力、出眾的才華和恣肆縱橫的影像風格在作品中貫穿和延續(xù)。正是意氣風發(fā)的時刻,他希望自己能一直是一個新人,“保持這種狀態(tài),我才能去不斷地探索?!?/p>
與角色共成長,每次都有“新”驚喜。演員張新成“不太喜歡做重復的事情”,他憧憬著探索的樂趣,觀察和記錄生活是他的表演教科書之一。他總是在作品中嘗試著不同的人設、風格迥異的劇本,盡管角色和角色之間有巨大的區(qū)隔、角色和現(xiàn)實之間有巨大的反差,但他總能精準拿捏,與每一個作品達到靈魂共鳴,與每一個新的角色同行一小段奇妙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收獲更多的成長。
在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武大靖的紅色頭盔上,印著一個金色的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圖樣,頭盔名為“華夏戰(zhàn)神孫大圣”,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武大靖厚積薄發(fā),用一場比賽兩次打破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新的奧運紀錄,在賽道中刻下屬于自己的傳奇,也扛起了中國短道速滑的尊嚴,成就著“中國速度”的榮耀。
重新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武大靖多了一重身份,現(xiàn)在的他不僅是運動員,同時也是教練員。這是他對短道速滑的熱愛的延伸,也是一個新的考驗。未來,他在短道速滑的冰場上更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同時也更享受短道速滑這項運動本身,“我會更加期待今后的這條路應該怎么走?!?/p>
新,是“革新”,是打破已知的勇氣,以一種橫空出世的勢頭向未來問好,也在當下已然成就卓著的人生里始終葆有年輕、激情、銳意進取的姿態(tài),引燃變化,引領風格,在任何時刻都帶著信念與自我驅動力,不斷生長。
顛覆過往與陳規(guī),打破桎梏與高墻,做佼佼者,也做實干家,出發(fā)吧,新面孔。向前走去,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