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過,便到了枇杷成熟的季節(jié)。老家門前幾棵枇杷樹的枝頭上掛滿一串串黃澄澄的枇杷,水靈靈的,讓人垂涎欲滴。一陣風(fēng)兒吹過,能夠微微地聞到果實的芳香。那一顆顆帶著梗、毛茸茸的、黃黃的枇杷,讓人看一眼就禁不住直流口水。每每枇杷黃了的時候,正值多雨的季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那蒙蒙細(xì)雨催醒了布谷鳥的叫聲,也催熟了初夏水果三姐妹“枇杷、櫻桃、楊梅”。門前的那棵高大的枇杷樹,香透了我的整個童年。
母親打電話說家里枇杷黃了。這次回老家,我再也禁不住枇杷的誘惑,直接爬到樹上摘枇杷。摘一顆,輕輕地剝開那粉黃的皮,果汁瞬間從指尖流下。將那晶瑩的果肉放入口中,慢慢品味,甘甜中有點微微的酸,柔軟中帶著細(xì)嫩的滑。舌間輕輕游動的棕色小核兒,滑溜溜的有一種纏綿的感覺,讓我也體會到楊貴妃“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感覺。
枇杷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枇杷花是經(jīng)過秋天、冬天、春天雨露的滋養(yǎng)才結(jié)果的,所以枇杷果實是最珍貴的,也是最有營養(yǎng)的?!侗静菥V目》記載:枇杷能潤五臟,滋心肺。中醫(yī)認(rèn)為,枇杷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的功效?,F(xiàn)代醫(yī)學(xué)更證明,枇杷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蘆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質(zhì)。
古往今來,很多人對枇杷大為贊賞。西漢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里說:“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倍鸥Φ摹短锷帷防镉小皺瘟χθ?,枇杷樹樹香”。白居易寫道:“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楊萬里寫的“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道出了枇杷樹濃蔭如幄的特點。
大文豪蘇東坡的“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桔楊梅尚帶酸”。有人問他,盧桔是什么果子?他說“枇杷是也”。把枇杷比作盧桔的,還有近代文人、著名畫家吳昌碩:“五月天氣換葛衣,山上盧桔黃且肥,鳥疑金丸不敢啄,忍饑空向林間飛?!蹦抢L聲繪色的描寫,讓人拍案叫絕。
枇杷樹為薔薇科常綠喬木,樹形美觀,枝葉常青,樹干積極伸向藍(lán)天,往上伸展出無數(shù)的枝杈,如一把大傘為人們遮住炎炎烈日。枇杷樹的葉子也很特別:葉邊像鋸齒,葉表面還覆著一層軟綿綿的毛。枝杈上的枇杷葉,長得碧綠碧綠的,充滿了活力。
看著一樹樹金黃的枇杷,我想起兒時和父親一起爬樹摘枇杷時,不小心摔了下來,好在沒傷著。如今想起父子倆被母親訓(xùn)斥的情形,我忍不住笑了。枇杷依然年年在,可父母都老了,那逝去的歲月都融在金黃枇杷里。喜歡枇杷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味,更多的是它帶給我一種遙遠(yuǎn)而親切的回憶。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