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yè)”。為了照顧孩子,有的媽媽會選擇放棄事業(yè)回歸家庭。但等孩子的照護需求不再那么高,媽媽想要重返職場,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加入全心養(yǎng)娃大軍的媽媽所面臨的問題愈漸凸顯:孩子長大后,媽媽去哪兒?媽媽又該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2023年8月30日,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fā)布《關于推行“媽媽崗”就業(yè)模式的通知》,為在全省進一步推行“媽媽崗”就業(yè)模式、促進育兒婦女就業(yè)提供指引。崗位旨在吸納法定勞動年齡內(nèi)對12 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yǎng)義務的婦女就業(yè),工作時間、管理模式相對靈活,方便婦女兼顧工作和育兒。
既能工作,又能帶娃?“媽媽崗”很快火出了圈。實際上,作為人口流入、用工需求大省的廣東,此前已有地區(qū)展開了相關探索。廣東省中山市婦女聯(lián)合會的工作人員表示,中山市在2021年便發(fā)掘推廣了“媽媽崗”,并在2022年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實行每月300元/人標準給予社保補貼、每月100元/人標準給予崗位補貼,還為就業(yè)婦女提供每月300元/人的靈活就業(yè)社保補貼,從而進一步推動企業(yè)設置可彈性工作、柔性管理的就業(yè)崗位,促進女性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和自我價值。
那么,“媽媽崗”真的可以助力媽媽們就業(yè)嗎?媽媽們?yōu)榈玫綅徫挥肿龀隽四男┡Γ啃凶咴凇爸胤德殘觥钡缆飞系膵寢寕?,挑?zhàn)與機遇并存。
沒有比全職媽媽更艱難的“職場”
電視劇《第二次擁抱》中,離開職場8年的全職媽媽方原重返職場時屢次碰壁,一次面試時她說:“全職媽媽我都做過了,沒有比這更艱難的職場,24小時全年無休,沒有周末沒有假日,沒有朋友沒有同事,沒有任何獎勵機制。”藝術源于生活,黃桂英對此深有體會,“全職帶娃真的很累,每天就重復做飯、洗衣服、照顧孩子這幾件事情??此泼刻熳隽舜罅康氖虑椋嵥榈挠齼汗ぷ骱茈y帶來成就感”。
自從生了二寶之后,黃桂英就辭職成了全職媽媽,這份特殊的“工作”一干就是7年。忙碌的間隙,她常常想起自己上班的時光,“早上8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雖然在崗時間比較長,但心理上是輕松的”。黃桂英和丈夫都是中山市本地人,結婚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萬事不操心”這一點,她非常感謝公婆的付出。然而,隨著公婆年紀的增大,幫忙照顧小家逐漸力不從心。30歲那年,黃桂英正式退出了職場。失去收入之后,如何經(jīng)營好家庭、照顧好老人、養(yǎng)育好子女,是橫亙在她面前的巨大挑戰(zhàn)。大女兒當時已經(jīng)連續(xù)學習了幾年舞蹈,一個學期3000塊錢的費用,對全職后的黃桂英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要砍掉這項消費嗎?”這個想法曾在她腦海中“轉來轉去”,但被女兒從興趣班回家時的笑容徹底打消,“一切為了孩子,自己節(jié)儉一點就好”。她默默給自己打氣,但隨即公婆生病住院又“撼動”了小家的經(jīng)濟根基。錢從何處來?如果無法“開源”,那就只能“節(jié)流”,黃桂英進一步限制了自己,“幾年來,我?guī)缀鯖]有給自己花過錢,老公的工資,既要支撐家庭的開銷,又要滿足孩子的需求”。
同樣被經(jīng)濟問題困擾的還有31歲的郭紅玲。她是四川人,丈夫是重慶人,夫妻倆多年前來到中山市打工并結婚生子。由于雙方父母都相隔千里,孩子出生后,沒有“外援”的郭紅玲選擇了辭職,“家里一個人掙錢之后,錢會變得很緊張,水電費、生活用品……方方面面都在消耗存款”。全職的3年中,倍感壓力的郭紅玲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買任何東西之前都思慮再三:家里需要嗎?孩子需要嗎?錢還夠用嗎?
為提升家庭生活品質(zhì),孩子進入幼兒園后,郭紅玲便尋覓起了時間靈活、快速上崗的工作,“工廠臨時工”成為她的首選。郭紅玲介紹說,臨時工沒有具體的工作場所,今天在一個工廠,明天可能在另外一個工廠,“跑來跑去的工作其實不太方便照顧孩子,而且有時廠里需要加班,接孩子的事情就需要老公想辦法”。即使這種生活并不容易,郭紅玲還是堅持了多年,努力維持家庭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
大部分全職媽媽在孩子長大一些后會考慮重返職場,但她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也會優(yōu)先考慮家庭,這使得她們重返職場的道路走得比較艱難。職業(yè)中斷造成工作經(jīng)驗積累的停滯,再加上性別、年齡、學歷等,都會給全職媽媽帶來一系列的“劣勢積累”。即使成功重返職場,職業(yè)發(fā)展空間通常也會受到擠壓,遭受“母親收入懲罰”。
在工作中重新“愛上”自己
“這是假的吧,怎么會有這么好的崗位?”“要不打個電話問問吧!”帶孩子在廣場玩耍時,黃桂英聽到人們在討論一則“媽媽崗”招聘啟事,她定睛一看,心情瞬時飛到了云端,“真的太開心了,我做夢都想可以兼顧家庭和事業(yè)”?;氐郊?,黃桂英滿心歡喜地把消息帶給了家人,丈夫卻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你確定可以邊工作邊照顧孩子嗎?不然還是以照顧孩子為主吧。”被澆了冷水的黃桂英也有些猶豫了,她擔心職場氛圍變化太大,自己無法融入;又擔心工作內(nèi)容太難,自己難以勝任。她認真地思考著,而后對工作巨大的渴望占據(jù)了上風。她告訴自己:不試試怎么知道結果呢?
黃桂英進入了一家公司,上班時間為上午8點到12點,下午1點半到5點。相比之前打工經(jīng)常加班到晚上9點甚至是10點,她對“媽媽崗”的工作時間十分滿意,“如果有事情,找領導請假還可以早走一會兒”。黃桂英的兩個孩子就讀于公司附近的學校,其正常的工作時間完全可以達到兼顧工作和接送孩子的目標?!昂⒆又形绯詫W校食堂,而我有工作餐,終于不用一直圍著鍋臺轉了?!背殡x繁重的家庭事務后,黃桂英通過工作找到了充滿魅力的自己。
剛剛進入公司時,黃桂英被分配到的崗位是包裝操作員,她工作效率高的優(yōu)點很快被領導發(fā)現(xiàn),并給予重點培養(yǎng),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榮升為包裝組組長。能力上的肯定使黃桂英體會到了久違的價值感,而工作的氛圍使她看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的“風景”。每年的“618大促”前后,都是黃桂英所在公司最忙碌的時光,“在準備了很久之后,齊心協(xié)力發(fā)貨,這個過程中迸發(fā)出的團結、快樂令我感動,也使我幸福”。
如今的黃桂英,每天的工作都充滿了干勁,在工作道路上,她有著明確的發(fā)展方向和較大的晉升空間;在家庭生活中,她的消費計劃中終于有了自己的名字,“我會給自己買點漂亮衣服,買點化妝品,這種感覺太幸福了”。
改變也發(fā)生在應聘了“媽媽崗”的郭紅玲身上。她在一間工廠做發(fā)飾車線工作,工作時間和黃桂英一樣是7個半小時,這對接送孩子十分友好。“靈活與穩(wěn)定”是郭紅玲青睞這份工作的原因,比如有固定的工作場所、有社保、有晉升空間,“‘媽媽崗’和其他正式員工一樣,擁有一切福利,真的很暖心”。在入職“媽媽崗”近一年的時光里,郭紅玲的視野越來越開闊,人也變得越來越自信,對比之前每天換工廠的“討生活”式工作,她覺得現(xiàn)在是“享受生活”式工作,“我很滿意現(xiàn)在的日子”。
國家統(tǒng)計局中山調(diào)查隊一項調(diào)研結果顯示,“媽媽崗”可充分挖掘女性勞動力的就業(yè)潛力,緩解企業(yè)用工難題,幫助育兒女性增加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不過,由于推行時間不長,“媽媽崗”的發(fā)展面臨重重挑戰(zhàn),比如有人質(zhì)疑“媽媽崗”這一提法會加深就業(yè)性別歧視與育兒分工的不平等;現(xiàn)有配套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不夠完善,企業(yè)管理有待提高。誠然,任何探索都需要時間,在低生育率問題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類似“媽媽崗”的探索雖然可能只是“厘米推進”,但其從前端的需求到后端的落地,其間的區(qū)隔本就需要漫長時間來彌合,也需要政府發(fā)揮擔當作用,以家庭為單位考量福利保障的制定。當更多“媽媽崗”開花結果,相信每一位重返職場的媽媽都可以再次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