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課間10分鐘成了圈養(yǎng)10分鐘”,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學校擔心學生自由活動有安全隱患;而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利用課間時間做作業(yè),還有教師有拖堂的習慣;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不少學校并沒有足夠的場地供學生進行戶外活動。另外,一些地方在發(fā)生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后,還可能出現家長過度追責,使一些學校“因噎廢食”,這就進一步讓課間10分鐘變得有名無實。
事實上,為確保學生課間休息娛樂的權利,教育部已經連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guī)定》明確提出“不得限制學生課間出教室活動”等等。也有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改變,如針對時間有限的問題,天津市教委將課間時間延長,統(tǒng)一將小學課間時間從十分鐘調整為15分鐘。一些地方的學校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開發(fā)室內活動項目,以豐富學生的課間10分鐘,但“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問題仍很普遍。
要擺脫課間“圈養(yǎng)”,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學生,需要多方聯(lián)動,突破“多重圈”。對此,各地相關部門、學校要能夠見招拆招,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比如要突破隱形的“圈”,督促學校重視起來,調整課時安排,強化安全管理,讓課間不再“靜悄悄”;還要突破有形的“圈”,學校要重視體育建設,增加活動場所,要杜絕“大班額”現象等;還要突破錯誤觀念的“圈”,即學校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重視學生身體素質教育。
另外,還要厘清各方責任,對于學生體育運動傷害事故,要能依法處置,要防范家長過度維權,免除學校后顧之憂。當然,學校也要盡好管理責任,落實好學生安全監(jiān)護責任。
摒棄錯誤的教育觀念,明晰各方權責,劃清各方責任邊界,讓各方無法再相互“甩鍋”,擰緊責任鏈條,倒逼各方守土有責,學生寶貴的課間10分鐘才不會再被“偷走”,學生的休息權、自由活動的權利才能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