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 郭蘆涵
【摘要】通過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高中生在英語概要寫作中缺乏語篇體裁意識,本文提出在概要寫作教學中,運用體裁教學法提高學生的概要寫作能力。通過說明文課例,詳細闡述了該概要寫作教學模式的課堂基本新課程推進及高考改革的背景,分析理論依據(jù),同時介紹建構式概要寫作課堂模式的基本步驟和課堂推進,闡述概要寫作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體裁教學法? 概要寫作? 說明文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1-0073-03
一、引言
概要寫作是讀者在閱讀完文本后,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本的主旨大意,概括出的文本與原文在中心思想上保持一致,具有客觀性、簡潔性以及連貫性的特點。學生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通過刪除原文細節(jié)和重復部分,并采用邏輯性銜接詞來概括原文的主要思想。概要寫作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幫助高中生對英語文本的閱讀理解,并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面對寫作任務時過于焦慮,缺乏興趣和信心,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學生們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任務,列出一個大綱,然后努力寫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東西,究其原因,是學生對文本體裁意識的不足。
二、理論基礎
體裁是藝術和文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術語,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lián)語言學家巴赫金將體裁引入語言學。20世紀70年代起,語言學家將其應用于應用語言學領域。隨后,體裁研究在話語分析、課堂教學和教材編寫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應用語言學領域?qū)w裁的定義是同一類型的言語事件的一種特殊分類,體裁是一個明顯的交際事件。在構建話語的同時,我們需要遵守不同體裁的規(guī)則。在高中階段,英語文本體裁常分為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記敘文常和描寫結合,采用第一人稱敘述,包括敘事的開頭、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富有啟發(fā)思想的結尾。議論文則是包含論點和論據(jù),作者先提出論點,再運用論據(jù)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Meyer在1975年對說明文的篇章模式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匹配比較型”“問題解決型”和“一般特殊型”(劉辰誕, 1999)。說明文以說明為主并輔以描寫和議論,常采用先概括后舉例的篇章結構,作者用一句話(主題句)表達主旨,采用類比、舉例等方法闡述細節(jié),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根據(jù)事物的特性,為讀者提供深刻簡潔、組織有序、邏輯性強的文本,幫助讀者了解客觀事物,提供有用的信息。
隨著體裁理論的發(fā)展,體裁教學法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國際上對體裁教學法的研究產(chǎn)生了三個流派:從事專門用途英語的流派認為體裁教學法可以使一般人了解某個專門領域?qū)懽鞯钠陆Y構、語言特點、社會文化背景等,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和結構要求;新修辭學派認為體裁教學法可以使人們對某一全新領域的體裁結構和社會功能深入了解;澳大利亞學派將體裁教學法融入寫作教學中,注重體裁的真實性和社會性,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體裁,并進行分析和寫作指導,使學生了解每種體裁的范式,在掌握模版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這一流派的觀點與英語寫作教學緊密相關,也是本文的理論基礎。
體裁教學法將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啟發(fā)學生運用大腦中存儲的對不同體裁篇章結構的圖式進行寫作,并通過寫作擴充圖式以備下次啟動。通過體裁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交際目的和不同篇章的結構組成部分,讓學生意識到寫作不僅要關注結構和語言本身,還要關注語言背后的社會交際功能,并將不同體裁的圖式結構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了解篇章結構產(chǎn)生的過程,在掌握模版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語言能力自由寫作,同時也有利于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
三、教學設計
本文以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閱讀文本為課例,采用體裁教學法進行概要寫作教學?;隗w裁教學法的概要寫作,分寫前、寫中以及寫后三個階段,以過程性寫作教學為指導,輔以活動教學法、聯(lián)想教學法、腳手架教學法。
(一)寫作前階段:由2個活動構成
活動1:激活背景信息,判別文章體裁
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一些國內(nèi)外常見的節(jié)日,并回答問題:
①What festivals are shown in the video?
②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m during the fest?鄄? ? ? ivals?
③What are reasons for people to celebrate different festivals?
接著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標題“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預測文章內(nèi)容及文本體裁。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標題中的三個關鍵詞“why”“we”以及“festivals”,預測文章可能是介紹國內(nèi)外人們慶祝節(jié)日的原因,且體裁是說明文。然后教師發(fā)放說明文相關知識的表格,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說明文的常用結構、說明方法、文章順序、概括方式、語言特點,之后教師將完整表格(表1)呈現(xiàn)在希沃白板上,再發(fā)放新的表格(表2),要求學生運用通讀和尋讀等閱讀策略,快速厘清文章結構,驗證預測,并獨立完成表2內(nèi)容。學生進行小組探討交流,老師再提供答案(體裁:說明文;結構:總分總式;說明對象:節(jié)日與慶典;概括方式:概括式;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文章順序:邏輯;主題句:第一句)。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視頻和問題引出節(jié)日話題,激活學生已知信息,提高學習興趣,自然過渡到本節(jié)課內(nèi)容。通過分析標題,引導學生預測文本內(nèi)容和體裁,復習關于說明文體裁的相關知識。學生通過全文通讀和小組討論進一步確定閱讀文本的體裁和篇章結構,為下一步分析做準備。
活動2:找出關鍵詞句,厘清主次信息
首先教師根據(jù)文章結構和發(fā)展順序進行提問,問題主要根據(jù)說明文采用的總分總結構和邏輯發(fā)展順序設置:
Q1:Why do people celebrate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Q2:When do people celebrate harvest festival in Egypt?
Q3:How do people celebrate harvest festival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China?
Q4:How do the customs of some festivals change over time?
這四個問題是文本的次要信息,具有細節(jié)性,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幾個標記詞“such as”“one example”和“another example”,以及表示地點的名詞“Egypt”“European countries”和“China”,讓學生思考并總結此篇說明文采用的是分類別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聚焦課文P5的閱讀策略:如何識別段落中的主題句,即段落由主旨句和支撐的細節(jié)組成,且主旨句常位于段首。學生通過同伴互助,尋找每段關鍵詞和段落主題句,通過討論,學生發(fā)現(xiàn)每段的首句都是主題句。教師對關鍵詞和主題句(表3)進行總結,為學生提供參考。
【設計意圖】本活動主要結合說明文體裁知識,分析解讀文本主要內(nèi)容和結構,通過問題和標記詞,厘清文本的主次信息,讓學生了解尋找段落主題句的方法以及說明文舉例子和分類別的方法,為下一活動“結合關鍵詞和主題句概括段落大意”做好鋪墊。
(二)寫作階段
活動3:結合關鍵詞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師先要求學生根據(jù)主題句和關鍵詞概括每段的主旨大意。為引導學生更好地歸納出段落大意,教師可在學生重復思考的基礎上,在希沃白板上出示段落大意,讓學生進行連線搭配。
【設計意圖】搭建腳手架,培養(yǎng)學生概括段落主旨大意的能力。
活動4:整合內(nèi)容要點,靈活恰當表達
教師先提出問題:
How many key points are included in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再提醒學生關注文本結構及說明方法。學習小組討論得出慶祝原因、慶祝時間和方式、習俗變化、商業(yè)化以及重要性五個要點。然后整合段落,第一段為要點1,描述人們出于不同目的或相同的原因慶祝節(jié)日。第二段整合要點2、3,介紹豐收節(jié)的慶祝時間和方式,以及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隨著時間變化,它的習俗也發(fā)生改變。第三段為要點4、5,介紹隨著商家利用節(jié)日,節(jié)日越來越商業(yè)化,以及節(jié)日作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意義。之后學生將歸納的要點重組整句,在教師的引導下采取同義轉換、改變詞性、轉化句型等方法對原文要點進行改述,如關鍵詞important,可用同義詞significant,essential等進行替換,celebrate可以改變詞性用celebration,或是主動句改為被動句,使文本更形象生動,用詞更豐富,句式更多樣。
【設計意圖】本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結構和主要信息,去除次要信息,同時對主要信息再次加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運用同義替換、詞性轉換以及變更句式等方法,多樣恰當?shù)乇磉_文章主旨大意,有助于學生概要寫作技巧的提高。
活動5:銜接關鍵內(nèi)容,流暢貫通全文
要點重整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表順接、轉折、因果、總結關系等連接詞(表4),讓學生再次明晰總分總式的文本結構、邏輯的發(fā)展順序,以及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輔以連接詞將五個要點合并,讓學生寫出一篇銜接緊密,結構緊湊的初稿。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貼切的連接詞運用的寫作指導,讓文本更加流利順暢,符合概要寫作對連貫性的要求。
活動6:自我檢查修改,初步形成正稿
初稿完成后,學生對概要的內(nèi)容、語言、連貫性、要點、詞匯運用、書寫和標點符號等進行自我檢查與修改,并關注書寫問題。
【設計意圖】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行檢查、修改的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寫后評價修改階段
活動7:小組交流評價,個人總結修改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分享所寫內(nèi)容,并依據(jù)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對他人的概要寫作進行評價,提出意見。接著,學生互換概要寫作,進行互評與鑒賞,選出最優(yōu)秀的文本,根據(jù)評價與評分標準進行修改。最后,組長總結,此篇說明文的概要形式與原文相同——按照邏輯順序,通過概述方式并采用總分總式的結構對我們?yōu)槭裁匆獞c祝節(jié)日進行說明。
【設計意圖】本活動幫助學生汲取他人經(jīng)驗并總結自己的不足,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在互相評改中不斷反思、進步。通過總結發(fā)言,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對說明文概要寫作過程、步驟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學生內(nèi)化說明文概括寫作的策略。
四、結語
概要寫作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教師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隗w裁教學法的概要寫作教學,以語言學習活動為載體,注重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和分析體裁的能力,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寫前、寫中和寫后階段有效發(fā)揮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建設學習共同體。學生能夠具有清晰的操作步驟,從閱讀構思到落筆寫作有法可循,既學習了語言知識和技能,又提升了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