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鋒
(龍山縣農業(yè)農村局農業(yè)特色產業(yè)服務中心,湖南 湘西 416800)
比耳村位于湖南省龍山縣里耶鎮(zhèn),坐落在湘鄂邊陲的酉水河畔,以柑橘(臍橙)基地為龍頭,是特色水果產業(yè)村,共開發(fā)臍橙133 hm2,椏柑40 hm2,苗木基地13.3 hm2。比耳村地理條件優(yōu)越,交通便利,氣候條件適合柑橘栽培,土壤肥沃。1999 年,對比耳村老化橘園進行高接換種改造,橘園剪枝后,新的枝條形成結果母枝需要1~2 年,經過實地勘走,結合當地情況,發(fā)現在橘園內進行西瓜間種可行性很高,這樣一來可提高土地利用率,達到一地兩產,同時示范推廣西瓜的種植技術,能夠了解間種西瓜獲得多少收益,為當地種植戶增產增收提供參考。
翻新改良橘園土壤,按柑橘株距選好西瓜種植的空間和間隔距離,盡量讓柑橘不影響西瓜生長。將經過發(fā)酵的枯餅肥埋入土層,然后對土壤進行全面消毒,起垅蓋薄膜。松土后覆蓋薄膜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土質變硬,還可以避免水土流失,防止田間的雜草不斷生長,也可以保持地面溫度,促使西瓜苗生長的一致性。
另外,地膜在太陽光強烈的照射下具有反光效果,可以避免西瓜變枯黃。西瓜覆蓋地膜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全面覆蓋。將地膜全部覆蓋在田間,保證地面溫度的整體效果,還可以防止雜草大面積生長,避免發(fā)生草害。由于西瓜生長后期極容易早衰,全面覆蓋地膜可以避免西瓜早衰,但是成本相對較高。二是半覆蓋。在西瓜田地使用寬70~100 cm 的地膜,但這種半覆蓋的形式前期保持地表溫度的效果較差,但后期田間追肥環(huán)節(jié)相對容易,并且投入成本較低,是目前種植戶普遍選擇的地面覆蓋方式。
地面薄膜覆蓋完成后,需要在薄膜的表面劃開一個十字花刀,使西瓜苗可以從花刀口中露出,再使用周圍的細土將十字花刀密封。種植戶需要明確鋪膜要點,蓋膜的主要作用是對田間地面具有保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證地面施肥充足,施肥不可過深,種植后期要根據西瓜生長的實際情況追肥,避免西瓜早衰。在移栽西瓜苗期間,田間含水量必須保持在30%左右,如果田間土壤太干或者太濕,會影響西瓜生長。覆蓋地膜的過程中要緊貼地面,完成后在表面劃開十字形小口,并將西瓜苗放在地膜外面,及時用細土封住十字形小口,避免風大損傷幼苗。
把多菌靈倒入50~55 ℃的溫水中浸泡西瓜種子15~30 min,冷卻后取出西瓜種子用干抹布搓干凈。為了盡早播種,應進行人工催芽,對于部分無籽西瓜種子,可以用牙齒咬開西瓜種子的前端,咬出細縫方便西瓜露芽,然后把瓜種包入濕潤的紗布,外面用塑料薄膜包實,捆綁在腋窩進行人體體溫催芽,1~2 個晚上后80%的瓜苗都會露出芽白。在取出露芽西瓜種子時一定要小心,避免碰傷到西瓜種子的芽,損傷的芽不易成活。
4 月中旬氣溫為14~16 ℃時,陰天上午播種,用小木棍或小鐵鏟給薄膜開孔,把露出芽白的瓜種播入開好的孔中并覆蓋土壤,每株間距40 cm,1 行無籽瓜套種3~5 行有籽瓜,為防止黃守瓜蟲食根,每株苗的土壤里埋入1 顆呋喃丹或者噴灑菊酯類殺蟲藥劑。西瓜的幼苗期一般在20~30 d,對未成活、長勢不好的瓜苗進行補苗和換苗。種植西瓜前,因西瓜籽極易受到天氣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播種前需要提前查看當地天氣環(huán)境變化,一般情況下,西瓜的種植時間最好是4 月中旬至5 月中旬,可以避免西瓜籽發(fā)生腐爛而錯開西瓜大面積上市的時間。西瓜播種需要提前1 d 用藥水浸泡,選擇40%惡霉靈搭配甲霜靈乳油3 000 倍液浸泡西瓜籽,將土質充分淋濕,避免營養(yǎng)缽干濕程度不均勻而對西瓜苗根部造成影響。
播種時使用小竹簽在營養(yǎng)缽中間扎一個小孔,然后將發(fā)芽后的西瓜籽由下向上扎孔,保證每粒西瓜種子都扎孔。播種后的土壤覆蓋厚度大約保持在1.4 cm。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經播種,田間不需要再澆水。西瓜種子播種完成后,在田地的表面扎入竹拱,再將塑料薄膜蓋在竹拱上面,在確保薄膜周圍的土壤保持濕度的同時,還要保證細土將薄膜四周都進行封實,并且提前將西瓜苗周圍排水溝里面的雜物處理干凈,保證后續(xù)澆水時沒有阻礙。出瓜出苗期間,苗床內的溫度需要保持在30 ℃以下,才能保證西瓜苗正常生長,一般情況3 d 內西瓜苗可以全部長出,如果苗床內的溫度低于20 ℃,容易造成西瓜苗生長不順利,對西瓜幼苗有嚴重影響?;诖?,在播種時,如果天氣溫過低,白天要將塑料薄膜蓋在西瓜苗上,晚上還要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個草簾;如果白天氣溫升高,西瓜苗床內的溫度不能高于40 ℃,一旦超過40 ℃,種植戶要及時揭開塑料薄膜通風,等到溫度下降到20 ℃左右就可以將塑料薄膜兩頭封閉,蓋住薄膜前還要檢查是否有老鼠侵害。西瓜出苗后,種植戶需要在早晨及時去殼,注意去殼的動作要輕緩,切忌直接將殼向上提取,避免傷到西瓜苗葉,從而影響苗株長勢。去殼的時間不能太早,應等到70%的西瓜苗出土且葉子變青時去殼處理。
西瓜幼苗期間,整枝多在主蔓長40~60 cm 以后開始,湘西地區(qū)一般留1 根主蔓、2 根子蔓,其他子蔓全部去掉。保證莖蔓在土壤廂面上分布均勻,并鋪滿整個地面,讓瓜葉充分接受太陽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壓蔓的作用就是固定瓜株,防止大風吹翻西瓜莖蔓。
湘西地區(qū)一般采取每株留1 個瓜的原則,在瓜株主蔓的6~7 節(jié)間留瓜為宜。去掉第1 朵雌花,留主蔓上的第3 朵雌花坐瓜。瓜苗的莖蔓生長點靠近地面,生長點到雌花的距離在19 cm 以下,說明長勢弱;當瓜株的莖蔓先端翹起時,生長點到雌花的距離在48 cm 以上,說明營養(yǎng)過剩且生長過旺;標準的坐果生長勢是莖蔓生長點到雌花的距離在28~40 cm。
西瓜植株長勢較弱時,可適當的對瓜株追加肥水,生長旺盛的瓜株可以掐掉莖蔓前端,抑制莖蔓過旺,建議每隔7 d 掐端1~2 次。瓜苗生長期間要結合長勢及時清理長勢強的柑橘枝條和影響瓜株生長的枝條。
為了在理想的節(jié)位上坐果,需人工授粉。無籽西瓜采用2~3 倍有籽瓜的花粉授粉,否則無籽西瓜的子房不能發(fā)育。雌花的開花期最低氣溫為15~16 ℃。授粉要在雌雄花開放的上午進行,雄花剝去花瓣,把花粉均勻地涂抹在雌花柱頭上。在1 株瓜藤坐果幾個的情況下,幼瓜期應選1 個瓜型周正的留下,把其他的幼瓜摘掉,確保留下的西瓜幼果迅速生長。
如遇降水天氣,要把幼瓜下的地面墊平墊高。若生長過程中無籽西瓜的雄花出現發(fā)育不良的情況,會導致無籽西瓜的受精能力喪失,因此在栽種無籽西瓜的過程中,無籽西瓜中間必須存有普通類型的有籽西瓜,借助有籽西瓜授粉。授粉品種與無籽西瓜需要分別種植,而授粉品種的種植數量為無籽西瓜的1/10 即可。授粉雄花若在前1 d 采摘,需要放置在濕潤的容器中,若在當天采摘,需要放入盆中上方用絲巾覆蓋才可授粉。
西瓜耐干旱,但是膨瓜期需要很多水分,在幼苗期應少澆水,讓幼苗形成發(fā)達根系。隨著瓜株的不斷生長,瓜株對水分需求也逐步增加,在開花坐果前要控制水分,防止瓜株瘋長。坐果后,保證瓜地水分充足,有利于瓜株果實膨大。在橘園的高處修建集水池,便于果實膨大期灌溉澆水,滿足西瓜生長期的需求。根據科學結果分析,西瓜幼苗期至成熟期可以累積吸水200 kg/株左右。
種植過程中盡量選擇平地種植,因為平地土壤的鎖水能力與保肥能力都較為優(yōu)良,故西瓜的長勢會比坡地更強[2]。如果在緩坡地區(qū)種植,則需要施肥,且施肥一定要采用大量農家肥作為基肥,雖然基肥效果較慢,但基肥的各類元素含量眾多,且肥效期長。基肥比例應占總施用量的65%~70%。坡地種植一定要有灌溉設施或者有水源、集水窖,有利于灌溉方便。若選擇的種植地區(qū)土壤肥力較高,則可以適當減少施肥總量,管理好施肥區(qū)域后,在其上方覆蓋地膜。追肥后可以保證前期的瓜苗長勢穩(wěn)定,而在瓜苗生長后期也會因為前期施肥量的作用,保證瓜體較大且產量較好。施肥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出現瓜苗生長而瓜體生長緩慢的情況,倒蔓前也可酌情追肥,根據土壤情況追肥1~2 次即可,在移栽后7 d 左右根據實際情況追肥,追肥過程中不可將肥水殘留在莖葉上,在瓜苗生長到0.5 m 左右時施用復合肥300 kg/hm2、硫酸鉀肥150 kg/hm2。在西瓜生長率達到80%以上,果實直徑達到8 cm 施膨果肥,保證瓜體快速生長[3]。
病蟲害會對西瓜生長造成嚴重威脅,炭疽病與枯萎病都會對瓜體生長造成影響,采用抗病性強的瓜種可以有效抵抗此類病害,雪峰花皮無籽西瓜便可以實現抵抗枯萎病這一目標,且此瓜種耐潮,對于提高西瓜產量十分有益。采用合理輪作的方式避免因長期種植西瓜而造成土壤肥力不足的情況,可以在同一地區(qū)定期輪作水稻、花菜與西瓜[4]。湘西地區(qū)一般很少間種,在橘園間種也是一種嘗試和探索,對瓜農的增產增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一定要加強對田間的管理工作,定期開溝并清理田間雜草,及時防治病蟲害,在整地前可以用生石灰等消毒并合理施肥,之后檢測土壤,補充土壤中缺少的微量元素,采用定期施肥等方式保證西瓜正常生長,并達到良好的抗病能力。
感染炭疽病時,西瓜幼苗期的莖部呈現一定程度的縊縮,呈黑褐色,容易造成瓜株猝倒。瓜的葉部病變時,開始時呈黃色水浸狀圓斑,斑點逐漸擴大并呈黑色,葉片慢慢枯縮而死亡。
防治措施:選用適應當地氣候的抗病西瓜品種,噴灑農藥藥劑,預防重于治療。
枯萎病容易發(fā)生在幼苗和成株上。發(fā)病初期瓜株白天萎蔫,夜間恢復正常。嚴重時,瓜株萎蔫且難以恢復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西瓜不耐重作,禁止在一塊地上連作,應選用抗病性好的品種??梢圆捎眉藿用纭⒂酌缭耘?,但必須選用適宜的砧木,既能防止枯萎病,又不影響西瓜種植,更耐重作,湘西地區(qū)一般是購買浙江和偏遠地區(qū)的西瓜嫁接苗進行種植。
選用不同種類的無籽西瓜并明確西瓜從開花到成熟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項差異,不同果實的成熟時期也有所不同,中熟品種的果實一般會在30 d 左右成熟[5]。無籽西瓜采收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西瓜運輸與銷量方面的問題,通常在成熟7 d 左右采收,采收過程中需要輕拿輕放,避免出現損傷,若銷路不暢則需要噴灑保鮮劑,但只可堆放在房間的兩側,且需要保持室內通風,此種情況下西瓜可以存放30 d 左右。一是根據品種性狀計算坐瓜天數。二是看果實外觀,成熟西瓜的瓜皮堅硬,花紋清晰,臍部和蒂部向內收縮凹陷,瓜柄上絨毛大部脫落,坐果節(jié)位前一節(jié)卷須干枯。三是聽果實聲音,用手指彈擊果實聽聲音,發(fā)出“嘭、嘭”低啞渾濁聲音為熟瓜,聲音悶啞或者發(fā)出嗡嗡聲多表明已過熟,發(fā)出“噔、噔”清脆聲音則為生瓜。四是憑手感,一手托瓜,另外一只手輕輕拍瓜,若托瓜時手感到微有顫動則為熟瓜。五是在摘瓜時輕輕將瓜柄搖動,瓜柄從瓜蔓上容易摘下的一般為熟瓜。根據以上五點綜合判斷、適時采收。
通過實地試驗示范,更進一步了解到在橘園間種西瓜的可行性,為復式生產效益疊加提供了現實依據,為生產者提供了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廣橘園間種西瓜也是對土地的綜合利用,節(jié)約了土地可使用面積,對于人多地少的地區(qū)有一定的可參考價值,橘園間種西瓜對于技術的要求不是很高,關鍵在于生產時嚴格執(zhí)行相關標準,避免橘園果樹影響西瓜生長,要勤剪枝,保證西瓜株受到充足的光照,株間距一定要留夠,讓西瓜有更好的生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