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粥樣斑塊形成后,引起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近年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不斷增加,且趨于年輕化,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
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年齡、吸煙飲酒史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種高危因素均可促進其進展或引起急性發(fā)病。冠心病的早期表現(xiàn)以勞累以及情緒緊張激動時出現(xiàn)胸骨后、心臟前區(qū)悶痛或緊縮樣疼痛常見,一般持續(xù)3~5分鐘,休息后可緩解。但需要注意:一些不典型性心絞痛發(fā)作時,疼痛部位也不典型,可表現(xiàn)為左上肢疼痛、上腹部疼痛、咽痛、頸痛、下頜痛或牙痛等,既往有高危因素者尤須警惕。隨著疾病進展,嚴重者可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現(xiàn)為胸骨后有壓榨性胸痛,伴窒息感、瀕死感;或發(fā)展為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進步,冠心病的救治途徑也越來越多,如介入、搭橋、藥物等,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不過,這些選擇也并非萬無一失。作為一名中藥師,筆者認為還應將中醫(yī)對于冠心病的認識充實其中,相得益彰,加以豐富。
一、中醫(yī)對于冠心病的認識
中醫(yī)將冠心病歸為“胸痹”“心痛”的范疇。“胸痹”最早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本藏》:“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标P于“心痛”,《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厥論》記載:“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厥心痛,痛如以錐針刺其心,心痛甚?!笨梢?,古人早已深刻認識到胸痹心痛癥發(fā)作時的癥狀及其兇險程度。
1.病因病機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痹論》曰:“心痹者,脈不通。” 強調“不通為痛”,風、寒、燥、濕、火等外邪均可導致心脈不通而心痛?!督饏T要略》:“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碧岢鲂乇缘牟C為“陽微陰弦”,即認為該病是以本虛標實為基礎,胸陽不振,則陰邪易侵,阻痹胸陽,不通則痛,發(fā)為胸痹心痛癥,為后世醫(yī)家提供了重要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2.臨床診斷
胸痹、心痛的臨床表現(xiàn)為“兩乳之中,鳩尾之間”(即膻中部位)以及左胸部突發(fā)疼痛或胸悶如窒、心悸短氣、頭暈、脈結代等;嚴重時可發(fā)生“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手足青至節(jié),有唇紺、面白、肢冷、汗出、脈微細等脈癥,甚至昏厥、猝死。指其疼痛多位于左側胸膺部,疼痛劇烈,或如椎刺或心胸悶痛窒塞,難以忍受,疼痛可向左側肩背或左臂內(nèi)側放射,即所謂“心痛徹背”。臨床上,可以通過冠狀動脈造影等進行確診。
3.中醫(yī)證型
(1)寒凝心脈。
【主癥】胸悶,胸痛,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苔白,脈沉遲;甚則四肢厥逆,冷汗出,脈微欲絕。
【治法】治宜溫通心陽、散寒止痛,用寬胸丸、赤石脂丸;陽虛欲脫者,用參附湯或參附龍牡救逆湯。中成藥宜選用心寶丸、加味生脈飲等。
推薦代茶飲:干姜、肉桂各3 g,薤白9 g。
(2)瘀血痹阻。
【主癥】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時或心悸不寧,口唇發(fā)紺,肌膚甲錯,面色黧黑,舌質紫暗,脈象沉澀。
【治法】治宜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用丹參飲、血府逐瘀湯。中成藥宜選用丹七片、活血通脈膠囊、血塞通片等。
推薦代茶飲:桃仁6 g,陳皮3 g,山楂12 g。
(3)氣滯心胸。
【主癥】心胸滿悶脹痛,多因情緒波動或精神壓力刺激而誘發(fā)。
【治法】治宜疏調氣機、理脾和血,用柴胡疏肝飲。中成藥宜選用麝香保心丸、三七通舒膠囊、心可舒片等。
推薦代茶飲:丹參、陳皮、薤白、山楂各6 g,炒棗仁9 g。
(4)氣虛血瘀。
【主癥】胸悶、刺痛或隱痛,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目眩。
【治法】治宜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用參芪芎芍湯。中成藥宜選用步長腦心通、通心絡膠囊、復方丹參滴丸等。
推薦代茶飲:黃芪9 g,當歸、龍眼肉各6 g,陳皮3 g。
(5)痰濁壅塞。
【主癥】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苔濁膩,脈滑。
【治法】治宜通陽泄?jié)?、豁痰開竅,用瓜蔞薤白半夏湯、瓜蔞薤白桂枝湯加味。中成藥宜選用血脂康膠囊、降脂靈顆粒等。
推薦代茶飲:陳皮、荷葉各3 g,茯苓、山楂各6 g。
(6)氣陰兩虛。
【主癥】胸悶氣短,心悸,失眠,頭昏,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質偏紅或有齒印,脈細數(shù)或細弱。
【治法】治宜益氣滋陰、養(yǎng)血復脈,用生脈散、炙甘草湯。中成藥宜選用穩(wěn)心顆粒、生脈飲、參松養(yǎng)心膠囊等。
推薦代茶飲:百合、枸杞子、茯苓、黑桑葚、炙甘草各6 g,丹參12 g。
4.中醫(yī)急救用藥
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時應快使患者保持平靜休息狀態(tài),并立即給予急救藥物(如速效救心丸),防止病情加重。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是川芎、冰片,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癥狀發(fā)作時,取4~6粒藥物,嚼碎后再舌下含服,用藥10分鐘癥狀不緩解,可酌情再服用4~6粒。需要注意的是,速效救心丸中的川芎有一定的降壓效果,低血壓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xiàn)眩暈等癥,尤需謹慎。若用于急救,服藥期間可輔助按壓或針刺內(nèi)關穴、膻中穴、郄門穴,以達到最佳的急救效果。
三、冠心病患者推薦食療
“民以食為天”,冠心病患者應格外注重日常飲食。推薦的包括:
(1)主食類:以粗糧為主,可選用玉米、燕麥、蕎麥、大麥、小米、大豆、芝麻、糙米等。
(2)肉蛋奶類:瘦肉(豬、牛、羊)、雞、鴨、魚、海參、雞蛋、牛奶、酸奶等。
(3)蔬菜類:胡蘿卜、番茄、白菜、茄子、蒜、蘑菇、洋蔥、芹菜、銀耳、莧菜、香菇、木耳、海帶、紫菜等。
(4)水果類:橘子、山楂、香蕉、棗、柿子、蘋果、獼猴桃、石榴等。
除此之外,這里再特別推薦3款營養(yǎng)湯/粥,讓大家盡享美味的同時,也能強身健體。
—養(yǎng)心粥。
【原料】何首烏50 g,酸棗仁60 g,龍眼肉30 g,胡桃肉30 g,紅小豆50 g,大米50 g,紅棗5枚,冰糖適量。
【做法】將何首烏、酸棗仁濃煎取汁,加入洗凈的龍眼肉、胡桃肉、大米、紅小豆、紅棗入鍋內(nèi)再煮,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1分鐘即可。
【食法】每天1~2次,7~10天為1個療程。注意:食粥期間忌吃蔥、蒜、姜、韭;腹瀉者慎服。
【功效】養(yǎng)心安神,益氣養(yǎng)陰。適用于心氣虛的患者。
—薤白山楂粥。
【原料】薤白9 g,山楂12 g,粳米100 g。
【做法】將薤白、山楂洗凈,與粳米100同煮為粥。
【食法】每天1~2次。
【功效】適用于冠心病胸悶、心前區(qū)疼痛明顯者。
—芹菜木耳山藥湯。
【原料】鮮芹菜、鮮山藥若干,木耳10 g,大棗2枚。
【做法】將以上食材清洗處理后,加水適量煲湯,再加入少量的鹽調味即可。
【食法】每天1~2次,連續(xù)服用一個月以上。
【功效】降血壓、降低膽固醇,適用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患者。
四、冠心病的預防與保健
1.戒煙限酒
煙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會直接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導致動脈收縮痙攣、管壁增厚,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的形成。酒精可使心率加快,加重缺氧,誘發(fā)心梗。所以,冠心病患者應及時戒煙限酒。
2.避風寒
秋冬季節(ji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中醫(yī)認為寒主收引、凝滯,可使血脈收縮、血流澀滯,以致心脈瘀阻而不通,而誘發(fā)冠心病。所以,在秋冬時節(jié),冠心病患者應注意御寒保暖。
3.堅持運動
適當?shù)倪\動能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和、血脈暢通,保障五臟六腑的基本功能,減少外邪入侵,建議堅持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慢跑等運動。
4.健康飲食
冠心病患者尤應注意飲食管理,宜清淡素食,忌肥甘厚味。過食肥甘厚味者,可使膏脂有余,有余滲入血中,異常堆積,壅滯經(jīng)脈,則血脈痹阻,臟腑氣機不暢,從而發(fā)為胸痹。因此,應當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保證營養(yǎng)均衡。
5.調暢情志
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毒霸廊珪氛f:“凡情志之屬,唯心所統(tǒng)”,故情志與心臟疾病關系密切。若情志過極,氣郁不暢,氣滯血瘀,心脈痹阻,心血虧耗,則易引發(fā)心臟疾病。所以,冠心病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緒激動,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nèi)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