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上海市閔行區(qū)七寶明強第二小學
小學中高段古詩文線上線下教學策略的研究為古詩文教學帶來了較大的變化,對于提高古詩文教學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jīng)過兩年的實踐,總結出如下小學中高段古詩文線上線下教學策略。
在研究過程中,從古詩類型、作者朝代、詩體等角度對部編版四、五年級的每一冊課本的古詩文進行了梳理。同時也分析了該年段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它們的變化,形成古詩文的資源庫,從而更準確、更全面地把握中高年段古詩文的特點、教學目標等,為如何進行線上線下教學提供依據(jù)。通過對古詩文的分析,為后面的組詩學習、活動學習的設計提供依據(jù)和支持。
在進行古詩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前,充分了解不同平臺的特點,分析各平臺的優(yōu)點、缺點等,選擇適合的平臺。經(jīng)過對比,最終選擇了“曉黑板”及“一起作業(yè)”平臺,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的方式,展示學生預習的時間、朗讀成績、正確率、完成率等,這些數(shù)據(jù)直觀地展示了每個學生的預習效果以及學生預習時存在的共性問題、個性問題等,為課堂線下教學提供了依據(jù)。
提供預習支架,能明確預習方向。在進行線下教學時,對于學生來說,古詩文的預習沒有方向,一部分只是簡單地讀一讀古詩文,一部分只是簡單地查一查詩句的意思。對于教師來說,很難有效地測評學生的預習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借助線上平臺。
1.根據(jù)不同體裁布置線上預習活動(見表1)
表1
2.明確預習要求,篩選學習資源
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發(fā)布預習作業(yè)的具體、指向性明確的要求。例如,可以引導學生搜集作者的生平資料、朝代、當時的歷史事件等,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會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預習。教師還應注重加強資源的篩選和組織。學生在平臺上上傳自己的作業(yè),尤其是一些搜集資料的作業(yè)時,可以對資料進行篩選和組織,將資料通過自己的語言、文字進行再加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再在平臺上進行分享。
3.了解預習程度,調整線下教學
實現(xiàn)資源的分享和互補。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在平臺上呈現(xiàn)各種各樣的資源:有效的、無效的、質量高的、質量低的……這時要引導學生去評價別人的預習作業(yè),這樣不僅實現(xiàn)了資源的共享,在評價的過程中,還會學習到自己沒找到的資源或者是比自己更好的資源。
借助平臺,教師能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上課之前,教師借助平臺反饋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們上傳資料的類型、質量、學生朗讀的效果、容易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所用時間等,對學生的預習質量有明確的了解,從而為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課的重難點的確定等提供依據(jù)。
在課堂上,可以借助電子書包,設計一些有趣的闖關游戲,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重難點字詞的讀音、意思、筆順、作者的信息等,通過及時、準確的數(shù)據(jù),掌握學生預習之后出現(xiàn)共性問題的知識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線上教學可以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例如,在教學一些文言文時,需要將它講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采用線下教學,只能聽到個別同學的故事。借助電子書包,則會聽到更多同學的分享。
實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實現(xiàn)了大范圍、大面積的師生、生生互評,評價內容也更多元化。
1.課堂中線上活動,高效識別學生易錯點
在教學《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時,教師在落實預習反饋的時候,就充分利用電子書包,展開線上的學習。教師事先將練習冊第一小題“讀音與識字”的內容編輯成游戲題,學生就能在電子書包上做題,這個平臺也能第一時間出現(xiàn)錯誤率較高的題目。接著,老師在進行線下集中學習的時候,就能直接講這幾道題了。這樣高效的反饋,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高效得多。
2.課堂中線上活動,達成全班高效互動
線下教學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我們通常是在課堂中選1~2個學生說一說,然后請其他學生照著他們的樣子和同桌說一說。因此學生們只能聽到同桌說的內容。但通過利用電子書包平臺,每個學生都可以把自己講的內容通過麥克風輸入平臺,這樣學生互相點評的時候,就能聽到任何一個學生的發(fā)言。
3.課中線上活動,分享優(yōu)秀朗讀方法
課前學生在線上預習的時候,會在平臺上對同學的朗讀進行互相點贊。教師在課堂中播放被點贊多的朗讀課文的錄音,以此作為課堂的范讀,并當堂采訪朗讀優(yōu)秀的同學:“你是怎樣讀得這么好的?”有的學生回答:“我在讀之前,先輕聲跟著錄音,再自己讀。”有的說:“我在聽讀的時候,還會標記好停頓符號?!苯涣鞣窒砭€上預習方法后,學生們就能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將線上預習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學校每個年級、每個學期都有表現(xiàn)性評價,筆者結合表現(xiàn)性評價活動,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設計了一系列古詩文相關系列活動。
1.繪古詩——結合圖畫更直觀
線下繪制古詩小報,線上互評繪畫作品。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通過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古詩所表達的意境、情感等。在古詩小報中可以呈現(xiàn)古詩詩句的意思、作者簡介、背景介紹等,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在線下,鼓勵學生進行古詩文小報的創(chuàng)作。作品完成后,讓學生將作品上傳至學習平臺,同學們在欣賞到更多的古詩繪畫作品的同時,還對自己認為精彩的作品進行點評,獲得好評較多的作品被班級選出,在學校一樓大廳進行展示。
2.誦古詩——情感表達更豐沛
朗誦詩詞作品,情感表達更豐沛。學習古詩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誦讀,線下誦讀與評價存在一定的時空限制,因此鼓勵學生穿好漢服、配上音樂,拍好誦讀的照片,并進行上傳。上傳之后,老師和學生之間要互相進行評價。
3.“話”古詩——內容理解更深刻
“話”古詩,理解更深刻。學生不僅在線上進行了古詩文的誦讀活動,還在線下進行“話”古詩的活動。學生以小隊為單位,利用早上到校的時間,穿好自己的服裝,在一樓大廳向低年級的弟弟妹妹介紹古詩小報的內容,并對這首古詩進行講解。
4.創(chuàng)古詩——表情達意更精練
整合學生在創(chuàng)作古詩時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難,制作了《小學生詩詞創(chuàng)作》微課視頻,以學生學過的古詩為例,講解古詩創(chuàng)作的押韻、平仄等技巧。在創(chuàng)作主題方面,結合學校特色的蝴蝶節(jié),以“蝴蝶”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結合臨近畢業(yè)的實際情況,以“畢業(yè)”為主題,表達感謝師恩、難忘同學、依依惜別之情等。制作好作品之后,借助線上平臺進行展示:利用我校首屆蝴蝶節(jié)云端閉幕式展示自創(chuàng)詩詞,并在五年級的畢業(yè)典禮上展示詩集作品。
在“學習—實踐—研究—實踐”的過程中,教研組教師不僅將學到的理論運用到課例研究中,更是能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改進,使教研組研討更趨專業(yè)化。本研究開展以來,教研組每學期設計的系列活動,不再局限于常規(guī)課文,而是引入古詩文,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及豐富的內容,充實了教研組系列活動設計。以課題研究為紐帶,教研組教師們一起進行頭腦風暴,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獻計獻策,研討教材、設計教案、探討課例、設計系列活動、研究線上線下的作業(yè)布置等。在思維的不斷碰撞過程中,不僅生成了許多新資源,還使得教研組研討氛圍越來越濃厚、越來越和諧,每位教師都獲得了不一樣的進步與成長。
對古詩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策略的研究,提升了教研組教師的專業(yè)性。研究過程中,教師的教材解讀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能從教學整體角度進行思考,注重活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系列性。對于課例的研究,教師不僅僅局限于研究教材和學生,還研究線上教學的特點,從各個環(huán)節(jié)思考這兩種教學如何融合才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例如,布置預習時,根據(jù)不同的年段特點和古詩特點,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布置相對的預習任務。課例研究過程中,豐富了教師們的信息素養(yǎng),如學習使用線上教學平臺、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參與電子書包培訓等。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更助力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思考如何融合線上線下教學,發(fā)揮線上教學優(yōu)勢,彌補線下教學不足,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更加多元化。
通過本次研究,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觀看老師推送到線上平臺的視頻、圖片來了解古詩文相關知識,還可以根據(jù)老師的指導,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和分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不但可以在線上平臺實現(xiàn)學習資源的共享,還可以互相評價、提出建議,打破了生生互動的時空限制。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利用電子書包還可以實現(xiàn)大范圍的師生互動與評價:師生評價方式更加靈活,教師可通過線上平臺對學生進行語音或文字的評價;生生評價更加高效,學生們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點贊、評價。通過開展一系列線上線下的古詩文學習活動,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能主動查閱古詩文相關背景資料在線上進行分享,能自信大方地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背誦的方式進行表達,部分學生還能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大膽創(chuàng)作詩歌,傳承并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熟練使用線上教學平臺、進行了相關課例的研究、設計了與之相關的系列活動。但由于這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沒有較多研究可參考,每學期的古詩文數(shù)量有限、時間緊張、課題較為復雜等,后期仍有以下的內容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和推進。
線上教學在課堂上的作用不僅是檢測預習、預習反饋,還有如何讓線上資源、線上教學在課堂上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在線下課堂上,學生們的表達受到了比較大的限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進行評價,所以如何運用線上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是接下來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線上線下教學的合理融合,是提高古詩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前一階段的研究中,對于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分配、如何發(fā)揮線上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如何思考課堂上運用線上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情感、如何運用評價反饋機制的思考還不夠成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進行了古詩文教學的課例研究實踐,如能將這些課例研究進行精心打磨,形成一套具有實操性的古詩文線上線下教學設計手冊,便于更多的教師學習參考,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