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兵,楊學龍,孫 峰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眼科,江蘇 南京 211300)
視網膜靜脈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為眼科常見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多伴有單側無痛性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癥狀,易引發(fā)黃斑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發(fā)癥問題,對患者視功能及生活質量均具有嚴重影響,且存在較高致盲風險,其治療尤為關鍵[1,2]。研究指出[3,4],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導致RVO 患者視力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诖?,抗VEGF 治療可作為該病的有效治療手段[5]。對此,本研究結合2020 年6 月-2022 年9 月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眼科收治的35 例RVO 患者臨床資料,觀察抗VEGF 藥物對RVO 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20 年6 月-2022 年9 月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眼科收治的35 例RVO 患者為研究對象(共35 眼)。按病理分型分為缺血型與非缺血型,其中缺血型RVO 患者共18 例(18 眼),男10 例(10 眼)、女8 例(8 眼),年齡48~72 歲,平均年齡(65.17±8.63)歲;非缺血型RVO 患者共17 例(17 眼),男9 例(9 眼)、女8 例(8 眼),年齡49~71 歲,平均年齡(65.28±8.71)歲。按血管阻塞部位可分為網膜中央靜脈阻塞(CRVO)與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BRVO),其中CRVO 患者共16 例(16 眼),男9 例(9眼)、女7 例(7 眼),年齡33~74 歲,平均年齡(55.61±8.59)歲;BRVO 患者共19 例(19 眼),男11例(11 眼)、女8 例(8 眼),年齡33~72 歲,平均年齡(55.54±8.60)歲。缺血型RVO 患者與非缺血型RVO患者、CRVO 患者與BRVO 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RVO 診斷標準[6];②單眼發(fā)?。虎鄢醮伟l(fā)病,病程<1 個月;④符合抗VEGF 藥治療指征;⑤近6 個月未接受相關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眼部疾??;②存在眼部外傷及手術史患者;③眼壓異常、屈光參差、屈光間質混濁者;④合并糖尿病等系統(tǒng)性疾病者;⑤高度近視、視網膜脫落及玻璃體大量積血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于注射前1 d,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參天制藥株式會社,批準文號BH20080023,規(guī)格:5 ml∶15 mg)清潔結膜囊。注射前,應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參天制藥株式會社,國藥準字J20100128,規(guī)格:20 ml∶80 mg)進行表面麻醉。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取開瞼器完成開瞼,沖洗并消毒結膜囊,抽取0.05 ml 雷珠單抗注射液(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冊證號S20160002,規(guī)格:0.165 ml),于7 點位角鞏膜緣后4.0 mm 處,垂直進針至玻璃體腔,隨后緩慢注入藥物,棉簽壓迫2~3 min 后,紗布包扎。首月注射1 次,后續(xù)按需治療(1+PRN),觀察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類型RVO 患者(缺血型vs.非缺血型、CRVOvs.BRVO)治療前后的最佳矯正視力(BCVA)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指標[黃斑中心凹厚度(CMT)、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SFCT)、脈絡膜血管指數(shù)(CVI)]。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行t檢驗對比;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行χ2檢驗對比。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的BCVA 比較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治療后BCVA 均高于治療前,且非缺血型RVO 患者BCVA 高于缺血型RVO 患者(P<0.05),見表1。
表1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BCVA 比較(,logMAR)
表1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BCVA 比較(,logMAR)
2.2 CRVO 與BRVO 患者BCVA 比較 CRVO 與BRVO 患者治療后BCVA 均高于治療前,且BRVO患者BCVA 高于CRVO 患者(P<0.05),見表2。
表2 CRVO 與BRVO 患者BCVA 比較(,logMAR)
表2 CRVO 與BRVO 患者BCVA 比較(,logMAR)
2.3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OCT 指標比較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治療后CMT、SFCT、CVI均小于治療前,且非缺血型RVO 患者CMT、SFCT、CVI 小于缺血型RVO 患者(P<0.05),見表3。
表3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OCT 指標比較()
表3 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OCT 指標比較()
2.4 CRVO 與BRVO 患者OCT 指標比較 CRVO 與BRVO 患者治療后CMT、SFCT、CVI 均小于治療前,且BRVO 患 者CMT、SFCT、CVI 小 于CRVO 患 者(P<0.05),見表4。
表4 CRVO 與BRVO 患者OCT 指標比較()
表4 CRVO 與BRVO 患者OCT 指標比較()
RVO 為老年人常見視網膜血管性疾病,多由潛在系統(tǒng)性疾病引起,易造成血-視網膜屏障(BRB)受損,導致視力下降,嚴重程度下可引起視網膜結構永久性損傷,甚至失明[7,8]?;诖?,及時控制病情進展、改善患者視力,為該病主要治療原則。研究認為[9,10],RVO 的形成與促血管生成因子/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平衡破壞有關。同時,VEGF 是導致BRB 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物質可促進緊密連接蛋白(claudins)磷酸化,以此增加血管滲透性,致使BRB破壞、血管滲漏,造成血管內源性水腫及組織損傷,最終引發(fā)視力下降[11,12]。因此,抗VEGF 治療是改善RVO 患者視力的重要方式,其常用藥物包括雷珠單抗等,該藥為重組人源化VEGF 抗體片段,可通過玻璃體腔注射,與VEGF 亞型受體結合,抑制血管內皮表面中VEGFR-1 與VEGFR-2 的結合,以此減少新生血管生成,同時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視網膜出血及毛細血管滲漏癥狀,提升患者視力[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治療后BCVA 均高于治療前,CMT、SFCT、CVI 均小于治療前,且非缺血型RVO 患者BCVA 高于缺血型RVO 患者,CMT、SFCT、CVI 小于缺血型RVO 患者(P<0.05),提示抗VEGF 方案對缺血型與非缺血型RVO 患者均具有良好治療效果,其視力均可獲得明顯提升,且非缺血型RVO 患者的療效更為理想。分析認為,抗VEGF 藥物可有效改善血管通透性,減輕血管滲漏引起的炎癥及水腫情況,為玻璃體結構的恢復提供了有利條件,可進一步減少視網膜厚度及黃斑中心凹厚度,改善患者視力水平[15,16]。同時,抗VEGF 藥物可促進新生血管消退,減少新生毛細血管數(shù)量及相應脈絡膜面積,促使CVI 值降低[17,18]。其中,非缺血型RVO 屬于部分性阻塞,通常未波及黃斑[19],而缺血型RVO 為完全性阻塞,存在嚴重視網膜血壓循環(huán)障礙,其無灌注區(qū)較大,治療難度相對較高,故其療效不及非缺血型RVO 患者。另一方面,CRVO 與BRVO 患者治療后BCVA 均高于治療前,CMT、SFCT、CVI 均小于治療前,且BRVO 患者BCVA高于CRVO 患者,CMT、SFCT、CVI 小于CRVO 患者(P<0.05),表明抗VEGF 方案對CRVO 與BRVO 患者均具有確切治療作用,且BRVO 患者療效更佳。究其原因,相較于CRVO,BRVO 患者的視網膜血管阻塞病變較輕,且阻塞范圍相對局限,故治療效果更為顯著[20]。
綜上所述,抗VEGF 藥物在不同類型RVO 患者中均具有良好治療效果,但受限于本研究的納入例數(shù)與觀察時間,該方案長期應用的安全性及遠期療效尚有待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的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