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
摘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實驗技能,提升學生的合作實踐能力,結合實驗過程以及對實驗結果進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理論知識.然而,現(xiàn)實的物理實驗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難以滿足物理教學的發(fā)展需求.教師需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對實驗教學進行不斷改革.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2-0116-03
物理實驗教學具有趣味性、科學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物理知識的思考、物理現(xiàn)象的探索.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物理教學的改革重視學生經(jīng)歷物理認知過程,倡導多樣化的實驗教學方式,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需對物理實驗教學給予充分關注,提升實驗教學水平.
1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驗條件問題
實驗條件問題,主要是指實驗材料、實驗儀器的數(shù)量、質量問題.為了適應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需求,中學普遍設置了專門的實驗教室,大多數(shù)的物理實驗,需要在實驗教室中應用實驗器材完成.因此,教師會安排學生進入實驗教室參與實驗學習.然而,受到經(jīng)費、管理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實驗室中存在著器材質量不佳、數(shù)量不足等問題,如物理實驗中的消耗性實驗材料未能得到及時補充,后續(xù)的實驗課程就會受到影響.
1.2 學生問題
學生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部分學生對于物理實驗課程缺乏興趣.這類學生在實驗課堂中表現(xiàn)出態(tài)度不積極、不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完成物理實驗等問題,如果這類學生的數(shù)量較多,物理實驗教學的氛圍就會受到影響.其二,實驗課程的教學地點、學習模式等與日常的物理課堂有著顯著差異,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后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遵循課堂秩序要求等問題.
1.3 教師問題
教師的問題主要存在于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兩個方面.目前,仍舊有部分物理教師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觀念,對實驗教學投入不足,實驗教學的教研水平有待提升.例如,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并未對學生的實驗參與過程進行詳細記錄,也未能定期進行教學總結與實驗教學的改進,而是長期采取同一種實驗教學模式,這就會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驗教學的教學行為中,某些教師存在著過度引導的問題,這會影響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自主實踐參與.
2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意義
在物理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物理實驗與物理學理論的發(fā)展具有同步性,物理實驗為物理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推動物理學理論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應試、物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重視理論教學,對實驗教學關注不足的問題[1].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能夠促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觀念、行為的轉變,推動初中物理教學綜合水平的提升.另外,當前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關注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維度,物理實驗課程更新與改革符合各素養(yǎng)的要求,能夠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3 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策略
3.1 充分融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實現(xiàn)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更是物理教師一直在思考和探究的課題.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但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實驗問題,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接模擬物理實驗,增強實驗的可操作性.因此,現(xiàn)代信息教育技術與物理實驗的融合,既能夠適應教師講解實驗的需求,也可以適應學生的實踐需求[2].
第一,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呈現(xiàn)實驗相關的問題與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例如,在聲音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聲音產生、傳播的具體條件.在正式實驗開始前,可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展示不同類型的聲音,要求學生結合聲音的情境,推測聲音是如何發(fā)出與傳播的.具體的情境設置如下,在展示自然界聲音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播放自然紀錄片中蟋蟀鳴叫的聲音與畫面,要求學生觀察蟋蟀在鳴叫時的身體狀態(tài).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蟋蟀在鳴叫時翅膀振動與聲音的發(fā)出具有同步性,一旦蟋蟀停止振動翅膀,鳴叫聲音也會停止.據(jù)此,某學生推測,蟋蟀聲音的發(fā)出與其翅膀的振動有關.在案例的觀察中教師需向學生說明孤證不立的原則,并繼續(xù)展示青蛙鳴叫的畫面,引導學生繼續(xù)進行猜想、探討.
第二,在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下,部分物理實驗可以通過虛擬實驗的模式完成.例如,在實驗器材不易得、實驗具有危險性、實驗難度較高等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信息學習設備完成虛擬的物理實驗.與現(xiàn)實中的實驗相比,虛擬實驗的操作較為便利,應用時間短且安全性具有保障.例如,在電學知識的學習中,觸電實驗就具有較高的危險性,教師可選擇物理實驗模擬軟件展示觸電實驗,并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虛擬實驗,教師需說明真實實驗狀態(tài)下的危險性,嚴禁學生根據(jù)虛擬實驗的經(jīng)驗自行參與真實實驗.
3.2 調整實驗教學的引導模式
在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實驗演示會限制學生的實驗參與主動性,演示過程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不能實際動手參與其中,僅僅通過觀看獲得的信息比較有限.為此,教師可將實驗演示轉化為分組實驗,要求學生在小組中參與實驗觀察的過程,并進行動手實驗[3].首先,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驗能力、物理學習水平等,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分層,并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劃分入物理小組中,每個小組需由一名實驗能力較為出色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組長負責分配實驗任務,引導組員完成實驗,并記錄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其次,小組成員需要自行完成實驗的過程.學生可通過不斷模擬操作,了解實驗操作的各類規(guī)范要求,提升實驗的能力,并逐一完成實踐.事實上,這種方式是對課堂實驗演示模式的一種合理變形,學習小組的規(guī)模相對較小,且小組中學生之間的身份更為平等,組員之間可以自由探討,共同確定實驗的具體操作方案,并由實驗能力較為出色的組長進行初步的操作.組長的初步操作,就是學生間的自主演示過程,學生可以更為清晰地觀摩到實驗演示的過程,也能夠充分參與實驗的前期思考.最后,各小組的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可以要求不同小組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對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3.3 鼓勵學生探究實驗創(chuàng)新
研究實驗創(chuàng)新,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手能力.考慮到初中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較為有限,教師可通過師生共創(chuàng)的方式,鼓勵學生探究實驗創(chuàng)新.
第一,課內實驗的創(chuàng)新.物理課程的課內實驗受到課程教學內容的限制,實驗的設計、實驗的形式多年來變化較為有限.就蘇教版的物理實驗課程設置來看,當前探究性實驗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然而,實驗的具體模式仍舊較為固定,學生很少參與到實驗設計、實驗調整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探究.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較為簡單的物理問題,借助于可用的各類器材,設計物理小實驗.在這類小實驗中,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實驗器材,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疑問設置具體的實驗問題,這均屬于實驗中的創(chuàng)新行為.例如,在浮力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某些學生堅持認為處于漂浮狀態(tài)的木塊與處于沉底狀態(tài)的鐵塊,其所受的浮力不同,木塊受到的浮力更大.為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彈簧測力計,要求學生自行設計驗證實驗.
第二,課外實驗的創(chuàng)新.物理課內的實驗受到課程知識內容限制,可應用的實驗器材較為有限.在課外實驗中,學生可以根據(jù)發(fā)散性思維提出物理問題,并應用生活物品設計實驗.教師需要向學生強調實驗安全、科學的原則,為保證實驗的安全學生不得應用危險的實驗器材,為保障實驗的科學性,需通過重復實驗驗證實驗過程的可復制性[4].例如,在力學知識的學習中,“筷子提米”的生活化實驗,就可以作為課外實驗.在玻璃杯內裝入半杯大米,用筷子豎直插入米中將米壓緊,并加入少量水,靜待數(shù)分鐘后提起筷子,玻璃杯會同時被提起.可將該實驗作為樣本,要求學生設計類似的實驗,繼續(xù)驗證力學的理論知識.
3.4 拓展實驗教學的功能
首先,在實驗教學中需重視實驗目的的設置,實驗可用于驗證、探究或者提供問題.教師需要結合實驗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實驗應用的目的,在此之前,需通過舉例說明的方式,講述不同類型實驗的目的.在明確的實驗目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為集中地關注實驗中與實驗目的關系更為密切的部分.例如,在以驗證為目的的實驗中,實驗的結果是最為關鍵的,學生會注意把握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以確保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其次,為了適應學生思考認知的過程,教師可以將實驗的目的進行更改,如可將驗證目的的實驗更改為探究實驗,這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多地關注實驗過程,做好過程的記錄.再次,教師還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實驗學習總結.以往的實驗學習總結以填寫實驗報告與教師評價為主,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實驗報告內容完成填寫,并提交給教師由教師進行評價.學生實驗參與的感受,在實驗中的發(fā)散性思考并不能體現(xiàn)在實驗報告當中,這意味著部分學習的成果未能得到關注.為此,可通過附加信息等方式,在實驗報告周圍增加自己的實驗參與感受、提出與實驗相關的各類問題,教師評價時,需將這類信息納入評價考核范圍[5].
總之,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需結合現(xiàn)狀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首先,需借助技術手段促進實驗教學的改革,通過融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豐富實驗的實踐方式,為學生思考實驗問題提供情境與空間;其次,需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整實驗教學的引導模式,由教師演示轉化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實驗;再次,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還需結合不同的實驗場景,鼓勵學生探究實驗創(chuàng)新,可分別參與課內實驗創(chuàng)新與課外實驗創(chuàng)新;最后,需拓展實驗教學的功能,關注實驗參與對學生思考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萬杰,唐西仁.對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145-146.
[2] 姚如才.新課標背景下非常規(guī)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物理,2022,43(3):148-151.
[3] 李紅娟.“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J].中國新通信,2022,24(13):215-217.
[4] 萬杰,唐西仁.對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145-146.
[5] 徐海東.在初中物理實驗中融入科技制作的教學實踐:以初中光學實驗部分為例[J].廣西物理,2022,43(4):88-90.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