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廣東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廣東肇慶 526000)
“だろう” 在日語的口語和書面語中隨處可見。根據(jù)使用場合的不同,又有“だろ”“でしょ”“でしょう”和“であろう”(意思均同“だろう”)等多種變體形式。歷來,學者主要從語義的角度對其進行過多次討論。例如,奧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就“だろう”的語法意義給出了如下說明: 說話人以經(jīng)驗中已經(jīng)確定了的事實或已經(jīng)獲得證明的判斷為依據(jù),通過個人的思考或想象,對新引出的事實進行描述[1]。這一說法進一步豐富了傳統(tǒng)上提出的“想象”或“推量形” 等略顯抽象表述的內(nèi)涵,表明了說話人在使用“だろう”時并非空口無憑或胡言亂語,而是具備相應的前提條件,即一定的事實依據(jù)。宮崎指出,在實際會話中,人們在描述自身完全能夠斷定的客觀事實時仍然時常用到帶有主觀性的“だろう”[2]。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此時的“だろう”表達了說話人的委婉語氣,能夠體現(xiàn)說話人在言語上對聽話人的關照。從語用學的角度而言,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會話中的禮貌策略。三宅考察了“だろう”的“推量”和“確認要求”兩種用法的聯(lián)系,以及這兩種用法共同包含的“だろう”的本質(zhì)含義[3]。張惠芳運用禮貌理論通過與確認用法的“だろう”進行比較,分析了確認用法的“よね”(是……吧)的語用功能,解釋了日語會話中“よね”的使用頻率高于“だろう”的原因[4]。不過受限于主題,該文并沒有全面分析“だろう”的語用功能。郭瑜從語用論的角度出發(fā),以說話人的心理態(tài)度和聽話人的信息考慮為中心,對“だろう”的用法進行了詳細考察[5]。
由此可見,以往對“だろう”的研究很少涉及其語用功能的探討。因此,筆者立足于語用學中的禮貌理論,并依托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策略,綜合考察“だろう”在會話中的語用功能。
禮貌理論是英國學者Brown 和Levision(以下簡稱“B&L”)在1978 年發(fā)表的《語言應用的普遍現(xiàn)象:禮貌現(xiàn)象》中提出來的[6]。B&L 指出禮貌在社會中具備普遍性,雖然其表現(xiàn)方式會因為所處社會的文化背景不盡相同,但是在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中,人們?yōu)榱祟櫦半p方的感受,會在言語中處處體現(xiàn)禮貌。B&L的禮貌理論的核心觀點是“面子”(face)[7]。該觀點認為,社會中的每個人在進行人際交往的時候都有自己的“面子”。這里的“面子”包括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所謂的積極面子是指人們都有意欲獲得來自他人的肯定和贊許的愿望,消極面子則指不希望受人打擾或言行自由受到阻礙的愿望[8]。B&L 認為在人際交往中,上述兩種面子常常會因為雙方的言語受到侵害,并將侵害面子的行為稱為“面子侵害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簡稱FTAs )。
在實際交流過程中,人們通常會采取一些禮貌策略來降低對面子的侵害程度,從而達到高效和順暢溝通的目的。B&L 根據(jù)禮貌程度,將禮貌策略由低到高劃分為下列5 種類型。(1)說話人不采取任何禮貌策略,直接實施侵害聽話人面子的行為(完全不顧及對方的面子);(2)積極禮貌策略(降低對某一方或雙方積極面子的侵害程度);(3)消極禮貌策略(降低對某一方或雙方消極面子的侵害程度);(4)非公開地實施威脅聽話人面子的行為(言語暗示等方式);(5)避免實施侵害聽話人面子的行為(最大程度保全對方的面子)。
在實際生活中,上述5 種禮貌策略被應用最多的是積極禮貌策略和消極禮貌策略。通過使用積極禮貌策略能夠有效表達對對方的認同或獲得來自對方的認同,從而使會話雙方處在同一立場;通過使用消極禮貌策略能夠有效降低對對方的冒犯程度,使對方在會話中更加愉悅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枝指出“だろう”能夠表現(xiàn)出說話人的主觀想象,而且直接面對聽話人使用的“だろう”還包含了新的語義[9]。經(jīng)過分析論證,她將“だろう”的語義劃分為助動詞用法和終助詞用法,并整理成表1 所示。
表1 “だろう”的語義劃分
三枝指出作為助動詞用法的“委婉”通過將“想象”的形式運用到自身斷定的信息中可以得體地表現(xiàn)說話人對聽話人在心理上的關照。另外,說話人針對自身不確定的信息提問時,相較于語感直接的“か”(疑問助詞) 和 “ですか”(可表判斷,是……嗎? ),使用疑問形式的“だろうか”和“でしょうか”時,其語感更加傾向于向聽話人拋出問題,并留給說話人選擇回答與否的自由,例如:
例1 「へえー、そんなふうには見えませんがねえ。まだ若いようだし?!梗ㄟ?,看不出來那樣誒。畢竟還年輕)
「年齢はそう関係ないでしょう。ピアノでもバイオリンでも、このごろはローティーンが活躍しています。」(跟年齡沒什么關系吧。鋼琴也好小提琴也好,最近十三四歲的孩子們玩得可熱鬧了)
例2 「今、何時でしょうか? 」(現(xiàn)在幾點了? )
「朝9 時です?!梗ㄔ缟? 點)
在例1 的會話中,說話人雖然認為“跟年齡沒什么關系”,但是比起用“です”(斷定助動詞),此處的“でしょ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己的主張,緩和了語氣,體現(xiàn)了說話人言語上的委婉。例2 的會話中說話人用“何時でしょうか”拋出自己的疑問,減輕了問題的尖銳程度,與其說是要求聽話人回答現(xiàn)在幾點,不如說是請求聽話人回答現(xiàn)在幾點,從而讓聽話人能夠更加愉快地回答問題。
其實三枝對“委婉”用法的研究已經(jīng)涉及會話中的禮貌問題,但是其并未做更加深入的討論。為此,筆者將在后文中做進一步闡釋。
“確認”用法的“だろう”要讀升調(diào)。當說話人對某信息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判斷,但又無法確定其正確性的時候,可以使用“だろう”向對此信息有更加確切判斷的聽話人進行確認,例如:
例3 「昨日、そこの喫茶店にいたでしょう? 」(你昨天在那邊的咖啡店里吧? )
「はい、仕事で、Eさんと會っていましたけど?!梗ㄠ培?。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和E 見了個面。)
表示“提醒”的“だろう”(↑)用于說話人意圖通過提醒說話人,從而讓聽話人注意到現(xiàn)存于雙方眼前的事物、共存于雙方記憶中的事物或雙方都能設想到的事情,例如:
例4 「仕事だよ、仕事。全然連絡とってなかっただろ? 」(工作呀,工作。我們不是一直沒聯(lián)系嗎? )
『ちょっと今から仕事やめてくる』,中文名《現(xiàn)在就辭職不干了》
表示“強加”的“だろう”(↓)用于說話人將自身斷定的信息強加于聽話人的時候。神尾的信息領域理論指出: 根據(jù)會話中涉及的信息到底為哪一方更加了解或這些信息到底屬于哪一方的信息領域,人們會在會話中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10]。由此理論可知,“強加”的“だろう”表明會話中的信息屬于說話人的信息領域,并且說話人意圖將自身的信息領域擴張到聽話人的信息領域中,例如:
例5 「美彌子さんがババくさいこと言ってる。」(美彌子又在婆婆媽媽了。)
「これ。ババくさいはないでしょ?!梗ㄎ?,哪有啊。)
『イニシエーション?ラブ』,中文名《愛的成人式》
筆者根據(jù)B&L 的禮貌理論對上述語義的“だろう”的語用功能進行探究。下文例證所選例句主要來自日語版小說,少部分來自筆者自造。
例6 和子:「でも、それはいつ……? 」(不過,那是什么時候……? )
一夫:「いつかわからない??证椁ⅳ埭嗡aの研究が完成した時だろう?!梗ú磺宄???赡苁俏宜幬镅芯客瓿傻臅r候吧。)
『時をかける少女』,中文名《穿越時空的少女》
例7 松浦:「あの、刑事さん。私が疑われてるんでしょうか。私が社長を殺したというふうに」(警察同志,請問我是被懷疑了嗎? )
笹垣:「いやいや」(沒有沒有)
『白夜行』,中文名《白夜行》
例6 的會話中,和子出于信任向一夫提問,希望能從當事人一夫那里獲得確切的回答。而這時一夫不假思索的否定回答侵害了和子想要獲得確切回答、與一夫取得共識的積極面子。不過,一夫又通過補充“大概是我的藥物研究完成的時候吧”及時地表明了對和子問題的關注,有效補救了和子的積極面子。同時,一夫通過使用“だろう”回答問題弱化了自身觀點的確切程度,給自己保留了進一步解釋說明的余地,是一種消極禮貌策略。
例7 的會話中,面對上門調(diào)查案件的警察笹垣,身披嫌疑的松浦通過用“でしょうか” 委婉提出問題,有效維護了警察不希望受人打擾或言行自由受到阻礙的消極面子,同樣體現(xiàn)了消極禮貌策略。
另外,三枝還提到部分書面語、自言自語和天氣預報也會體現(xiàn)“だろう”的“委婉”用法。筆者認為這三類使用場景沒有涉及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故此時的“だろう”不發(fā)揮語用功能。
例8 和子:「今日はたしか、十九日の水曜日でしょう? 」(和子:今天確實是19 號周三吧? )
真理子:「ええと……」(真理子:呃呃……)
『時をかける少女』
例9 繭子:「今日ちょっと不機嫌だったでしょう。」(繭子:你今天是不是有點不開心?。?/p>
鈴木:「そんなことないけど」(鈴木: 才沒那回事呢)
『イニシエーション·ラブ』
筆者認為說話人向聽話人確認信息的行為是一種提問,本質(zhì)上侵害了聽話人的消極面子。而例8、例9 中的和子和繭子通過使用“でしょう”委婉表明了各自的觀點,有效緩和了提問的語氣,降低了對聽話人消極面子的侵害,是一種消極禮貌策略。另外,從說話人的角度而言,之所以向對方確認信息是因為說話人認為對方對該信息的掌握程度高于自己。從神尾的信息領域理論來判斷,可知這是一種說話人積極靠近對方信息領域的行為。因此,從禮貌理論的角度而言,“確認”的“だろう”表明說話人在心理上信任聽話人,并希望與之達成共識。這是一種積極禮貌策略,有效地維護了說話人的積極面子。因此,“確認”的“だろう”是一種雙重禮貌策略,既維護了說話人的積極面子,又維護了聽話人的消極面子。
例10 見て、あそこ、ビルあるでしょう?(瞧,那邊不是有座大樓嗎? )
例11 見て、あそこ、ビルあったでしょう?(瞧,那邊以前不是有座大樓嗎? )
例12 ロン:「なんだよ」(羅恩:啥? )
ハリー:「ほら、「秘密の部屋」 は五十年前に開けられただろう?」(哈利:你看,“密室在五十年前被打開了,對吧? ”)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秘密の部屋』,中文名《哈利·波特與密室》
“提醒”的“だろう”表明會話雙方對于說話人提醒的信息的掌握程度本身就是一致的或當場會保持一致。這是因為聽話人在潛意識里對于被提醒的信息是了解的或能夠理解。例10 中的說話人首先了解到“那里有座樓”這一信息。經(jīng)說話人提醒,聽話人也及時掌握了該信息,此時雙方的理解達成一致。例11 中的說話人提醒聽話人“那里以前有座樓”,例12中的說話人哈利提醒聽話人羅恩“密室在50 年前被打開”后,羅恩就能回憶起該信息,此時雙方的理解本身就是一致的。從禮貌理論的角度看,說話人通過使用“だろう”提醒對方,使雙方對于當前信息的理解達成一致,有效地拉近了雙方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滿足了雙方意欲獲得來自他人的肯定和贊許的愿望。這是一種積極禮貌策略,有效維護了會話雙方的積極面子。
不同于“確認”和“提醒”的“だろう”最終都會讓雙方就某一信息的理解達成一致,筆者認為說話人在使用“強加”的“だろう”時,體現(xiàn)出了說話人的兩點特征:(1)說話人本身對自身意圖表達的信息有確切的理解;(2)說話人口頭上將該信息直接傳達給聽話人,不管聽話人是否愿意接受。
根據(jù)上述信息領域理論不難判斷,說話人通過使用“強加”的“だろう”,可以將自己的信息領域強行擴張到聽話人的信息領域之中。從禮貌理論的角度而言,這是直接實施侵害聽話人不想被打擾或阻礙的消極面子、不采取任何禮貌策略的行為,例如:
例13 「今日はお前の誕生日だろ」ダドリーは鼻先で笑った。(“今天是你小子生日吧”,達利冷笑著說道。)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秘密の部屋』
在系列小說《哈利·波特》中,達利是哈利姨父家的兒子,一直看不起寄居在他家里的哈利。達利通過使用“強加”的“だろう”毫不隱諱地傳達了“今天是你小子的生日吧”這一信息。后文中的“冷笑”也反映出達利本身就抱有看不起哈利的負面情緒,并不在乎自己的言語會給哈利帶來怎樣的感受。這是一種不采取任何禮貌策略、直接侵害聽話人面子的行為。不過筆者認為,在實際情況下,并非所有的“強加”的“だろう”都會直接侵害聽話人的消極面子,例如:
例14 ハリー(ロンに):「ちょっと調(diào)べたって悪くないだろ。」(哈利(對羅恩):稍微調(diào)查下也沒大什么礙吧。)
『ハリーポッターと秘密の部屋』
例14 中的哈利和羅恩是關系密切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說話人對聽話人并無負面情緒。在會話的時候不多客套,直來直去地使用“強加”的“だろう”表達自己的觀點反而有利于會話的順利進行,體現(xiàn)了說話人對雙方當下良好關系的信任和認同。從禮貌理論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維護雙方積極面子的積極禮貌策略。
綜上所述,針對三枝對“だろう”的語義分類,筆者依據(jù)B&L 的禮貌理論對各種語義體現(xiàn)的語用功能進行了探究,研究結論如下。
(1)“委婉”的“だろう”:屬于消極禮貌策略,能夠維護說話人或聽話人的消極面子;(2)“確認”的“だろう”:屬于雙重禮貌策略,既能維護說話人的積極面子,又能維護聽話人的消極面子;(3)“提醒”的“だろう”:屬于積極禮貌策略,有效維護了會話雙方的積極面子;(4)“強加”的“だろう”:視情況而言可分為兩類,即當說話人對聽話人本身抱有某種負面情緒時,屬于不采取任何禮貌策略,即完全不顧及聽話人面子的行為; 當說話人對聽話人不抱有負面情緒時,屬于積極禮貌策略,有效維護了會話雙方的積極面子。
筆者在討論“だろう”的語用功能時,依據(jù)的是日本學者三枝令子對“だろう”的分類,因此無暇顧及其他學者提出的相關用法,在結論上難免存在不足之處。今后如有必要,將從更多角度出發(fā)探討“だろう”的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