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羽昕,姚云鶴,2,3*
(1.四川大學 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學 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3.四川大學 皮革化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
太極圖是道教精神的縮影,其圖案以圓盤為主體,意在表達宇宙萬物的整體性,圓盤又被相切的兩個半圓分割,整體看起來像黑、白兩條魚相互交纏在一起,意為相互對立而統(tǒng)一。在中國文化中,太極圖不僅僅是單純的宗教圖案,也是太極哲學思想的縮影?!吨熳诱Z類》云:“太極只是一個混淪底道理,里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碧珮O圖的幾何構成、精神思想為設計領域提供了啟發(fā)與借鑒。對服裝設計領域而言,現(xiàn)有關于太極圖元素的服裝大多停留在對太極圖案的元素提取、形式參照上,往往缺乏對太極哲學的深度思考。當代設計師應立足于太極圖的精神氣象和哲學內涵,將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精髓與現(xiàn)代藝術審美相結合,實現(xiàn)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藝術性的新中式服飾設計。
太極圖被譽為“中華第一圖”。據(jù)記載,有關太極圖的描述最早出現(xiàn)在《周易—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級,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1]。
太極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符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以極簡的圖形表達了古人對宇宙規(guī)律的探索和理解。從基本構成來看,太極圖有一種中和之美,它把圓形線、曲線、黑色、白色均衡、有序、穩(wěn)定、和諧地組成為一幅美的畫圖,一幅極直觀又極簡括,極具體又極抽象的中華和諧美的第一圖[2]。從顏色占比來看,陰陽魚太極圖也總是遵循著某種神秘的平衡關系,即任意畫一條穿過圓心的直線,所分割出的兩個半圓圖形在色彩上是相互守恒的。從圖案效果來看,S 形分割線構成的陰陽魚盤旋于圓盤之中,蓄勢待發(fā),又仿佛這種旋轉從未停止,具有動態(tài)的美感[3]。
太極圖不僅極富美感,并且美中蘊真,意義深遠。太極圖是萬物化生的本源。雖然太極圖無形無體,但這種“無”并不是空無一物、虛妄的“無”,它是生生之源,是能孕育出宇宙萬物的從無到有的“無”。太極圖中看似陰陽對立的兩極,實則是負陰抱陽,陰陽魚眼分別點綴于彼此的領土,陰中附陽,陽中有陰,是自然界中互為調和的整體性圖案。即以陰陽所表征的矛盾的兩個方面,是互根互生的。陰極盛點和陽極盛點都正處于把兩者平分開的直徑線的兩端。
太極圖經(jīng)過歷代的演化,形成了當今的陰陽魚太極圖。整個演化過程中的太極圖表現(xiàn)形式略有不同,但蘊含的內涵都是相同的,均揭示了宇宙、人類、自然、社會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常被運用于設計中。如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其logo 為深藍、淺藍的兩個半月牙相互嵌合,簡潔而又富含韻味,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原型來自明朝大理學家來知德創(chuàng)作的來氏太極圖。
來氏太極圖是太極圖的發(fā)展過程中一個階段,即宇宙混沌初開的樣子。中心的圓圈意為混沌,外圍的黑白漩渦則象征了陰陽無窮變化,衍生萬物。因此也有學者認為來氏太極圖比我們今天常見的陰陽魚太極圖更能直觀地闡述世界的真諦。
韓國國旗在陰陽魚太極圖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并將八卦圖減少為四個方位,僅在形狀和位置稍做變化。中間的圓以太極圖為雛形,去掉了兩儀,顏色上也由黑白改為了藍紅,只保留了陰陽相容的關系,體現(xiàn)了陰陽互動、和諧平衡的含義。
太極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被廣泛運用在平面、環(huán)藝、產(chǎn)品設計中,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美術觀。具體又抽象、繪形又入神、確定又未定的意趣使作品有多義性和模糊性的審美效果[3]。其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有太極圖形的單獨運用,或以重復形式運用于服飾上,亦或是基于太極圖基本造型進行解構運用,使其既保留了太極圖對立統(tǒng)一的美,又結合當下時尚趨勢,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時尚潮流的款式。
現(xiàn)有的太極元素服裝中,最為常見的是以具象圖形作為標志點綴,直接地傳達東方精神。如小眾設計師品牌Goodbrand 的太極圖外套系列,運用太極圖傳達獨到的設計理念,即: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好與壞,只是萬物發(fā)展、萬事運行的需要。
設計師通過將太極圖進行解構與重組,體現(xiàn)圖案的基本特征,并將圖形演變創(chuàng)造成新的幾何形態(tài),打破原有的規(guī)則感,增添服裝的趣味性。例如小眾時尚品牌Ueoo 在運用太極圖元素的設計中,以太極圖為核心采用分量對等的黑白三角形作為其背景,通過三角形之間的連接線形成更加豐富、多樣的連續(xù)圖案。新的圖案遵循太極圖的形式美感,并恰當?shù)脑黾恿瞬糠直尘皥D形,使其具有更豐富的視覺效果和變化。
太極精神講究謙遜、和善,傳達了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生態(tài)度。在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背景下,閑適恬靜的太極精神給予人們返璞歸真、關注自我的機會。服裝中的太極意象表達需要注重“形”與“勢”的提煉。在運用有形的圖形的同時,對無形的精神內核也應予以重視。
太極圖囊括了古人對萬物的思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太極圖的理念和內涵的表達在設計領域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服飾本質上是人的內在需要與精神追求的外化[4]。設計師可以將對立統(tǒng)一的理念融入設計,參考太極圖的構成,在陰陽圖案上適當變形,改變陰陽交界處輪廓線條,讓圖案整體更加豐富。同時可以結合太極精神在款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如選用軟硬不同的面料表現(xiàn)太極圖的剛柔并濟;用服裝整體的層次效果體現(xiàn)先人對于宇宙規(guī)律的不斷探索。
在設計手法上,需要打破原有的規(guī)則約束,不應只是單純的圖案借鑒、形式美的整合,而是采用折中處理的方式,將太極圖靈活運用于設計中。太極圖是中國哲學和中國思想最本質的特征,體現(xiàn)了道家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其對立統(tǒng)一、永恒運動、周而復始和生生不息的特征可以延伸到中國很多文化形式[5]。從太極圖中提取核心元素,再將之進行拆解、抽象變形。如將魚眼與魚身拆分開,利用太極圖線條的氣韻及視覺特點,根據(jù)服裝的造型進行演變。既保留象征性元素,又融入新的設計思考,如圖1;也可以將太極圖與其他元素組合運用,將不同種類、形態(tài)的意象整合在一起,打破圖形的秩序界限,達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將太極意象與翠竹等中式文化元素的結合,也形成了恰如其分的表達語境。
圖1 太極圖陰陽魚眼的變化應用Fig.1 Application ofyin-yang fish eyes in Taijidiagram
近年來,隨著對中國古代文明的深入學習和探索,人們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風也隨之盛行。據(jù)調查顯示,“千禧一代”消費群體對于奢侈品牌推出的中國風產(chǎn)品保持著積極的態(tài)度,大多認為這些產(chǎn)品既時尚又有中國味,而且能感受到品牌對于中國風的獨特見解[6]。在中國文化廣受歡迎的背后,是新時代消費者蓬勃噴涌的文化自信。
當前,那些能夠喚起民族情結的服裝,如盤扣、云肩、流蘇、對襟等傳統(tǒng)款式廣受歡迎,不僅充滿藝術氣息,且具有獨屬于中國古典的美感。服飾設計中,還需要款式創(chuàng)新、紋樣再造的互相配合來體現(xiàn)中國風與現(xiàn)代元素的融合。將兩片衣襟分為成不同顏色,以白色盤扣點綴增添層次感,如圖2a。也可以在原本的傳統(tǒng)服飾形制上稍作減法,使服飾在保留傳統(tǒng)披肩形式的基礎上,削弱紋樣的繁復感,運用黑白相間的互補表現(xiàn)萬物生長、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圖2b。
圖2 盤扣、云肩元素的運用(a)盤扣(b)云肩Fig.2 The Buckle and cloud shoulder are used(a)Buckle(b)Cloud shoulder
道教是在中國本土發(fā)源的宗教,為促進中國社會和諧作出了巨大貢獻。道教服飾十分重視飄逸性的外在表達。在道教文化中,理想的生命體是輕盈靈動、可變化飛行的。因而道服常常體現(xiàn)出輕盈、靈變的飛韻,著名畫家潘天壽曾評價《八十七神仙圖》“全以人物的衣袖飄帶、衣紋皺褶、旌旗流蘇等等的墨線,交錯回旋達成一種和諧的意趣與行走得動,使人感到各種樂器都在發(fā)出一種和諧音樂,在空中悠揚一般”[7]。道教服飾體現(xiàn)了對“道法自然”的強調,以及對“意”“神”“氣”“韻”“味”等審美境界的追求[8]。在現(xiàn)代服飾設計中,靈動飄逸是中國風服飾的重要切入點,可以為服裝帶來從容不迫的優(yōu)雅韻味,通過面料在運動過程中的形態(tài)變化體現(xiàn)服裝的輕盈感,如圖3。在設計中可以使用上緊下松的形式,通過松緊對比,讓服裝張弛有度,增添層次感,如裙擺的自然垂墜、隨風飄動的韻律之美等,如圖4。
圖3 通過結構調節(jié)服飾的松緊關系Fig.3 Through the structure ofthe adjustment ofclothingtension
圖4 利用面料特性形成服飾的飄逸美感Fig.4 Make use ofthe fabric characteristics to form the elegant aesthetic sense ofclothing
太極圖的發(fā)展歷經(jīng)千年時光,其圖案的陰陽概念與對稱形式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是中華民族的璀璨結晶。傳統(tǒng)文化的運用和創(chuàng)新是當今時代的重要課題。太極圖在服裝領域的應用需兼顧其藝術價值、哲學精神,同時在設計中融入創(chuàng)新性元素,打破固有思想。通過服飾彰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建立民族文化自信,讓太極圖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得到更高質量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