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香山里小學 王劍宜
梅子涵先生說過,把閱讀當成童年最重要的課,也就為一生的寫作起草了最精彩的序言。
在諸多專家的引領下,學校探索整本書閱讀推薦課、交流課、寫作課、活動課等多種課型,逐步形成有課時、有計劃、有內容、有策略、有評價的整本書閱讀課程體系。每學期教師制訂個性化課表,系統(tǒng)規(guī)劃統(tǒng)編版教材、主題單元、整本書閱讀、兒童寫作、經(jīng)典詩詞積累等可行的實施計劃,用文學滋養(yǎng)學生的童年。教師的目標只有一個:讓每個學生愛上閱讀這件事情。備課團隊精心研制思維導圖,帶學生經(jīng)歷不慌張的閱讀時光;每一次閱讀活動,教師形成推進表,帶學生共同品嘗文學的味道。學生在《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里蕩漾童年,在《動物遠征隊》里感受寬容、理解和勇氣,在《三國演義》中審視批判與斗爭。如此,形成了“思維導圖梳理人物關系”“故事地圖了解故事情節(jié)”“核心問題導讀”“比較閱讀思辨”“以寫促讀”“改編劇本表演”等多種班級同讀策略。
1.推薦課
激活學生的閱讀向往,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幫助學生推開整本書閱讀之門。引領學生關注書的封面、作者、書評、目錄等信息,巧設懸念,根據(jù)故事的片段、插圖、章節(jié)等猜測故事,激發(fā)其迫切想走進好書的愿望。
2.交流課
依據(jù)章節(jié)進行情節(jié)地圖和人物關系圖等的梳理,進而推動話題交流,依據(jù)整本書特點提煉核心話題,聚焦話題進行討論分享。
3.延展課
組織課本劇表演、制作原創(chuàng)繪本、舉行辯論賽、開展社會調查等閱讀延展活動;進行閱讀作家系列作品或讀同主題系列作品等延展閱讀活動;嘗試手抄報、故事續(xù)編、小論文、書信、讀后感、評論、調查報告等延展性寫作。
2010年,梅子涵老師推薦了幾本經(jīng)典童書:《雪花人》《彈子袋》《羅伯特三次報復行動》《親愛的漢修先生》等。梅老師說:“做個會誦讀的老師,每天早上大聲讀故事給學生聽,學生會愛死你!”就這樣,學校教師開啟了“老師故事時間”。每天的故事時間,教師的講述在一個關鍵章節(jié)戛然而止,第二天剛進校門,學生便伸著小腦袋擠在門邊等候講故事的教師到來。閱讀一部部文學經(jīng)典,讓教師在課堂上漸漸有了底氣;講述一個個好故事,打通了師生心靈間“愛的通道”。
教師帶著學生在《天藍色的彼岸》里聊情節(jié),在《檸檬圖書館》里聊人物,在《納尼亞傳奇》里聊線索,在《假話國歷險記》里聊作者,在《愛麗絲夢游仙境》里聊寫法,學生與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每一次碰撞都能看到思維向上生長的火花,成長的軌跡在校園里印刻,閱讀的美好一個個誕生!每學期,各種方式的交流相繼展開,童年的記憶里有鮮亮和燦爛;每學年,學校都會舉辦校園原創(chuàng)繪本大賽,學生編織出一個個童話,文學與藝術映照童心!
以筆者所帶的班為例,全班52 個家庭分成8 支書友隊。每學期,筆者會精心為學生挑選20 本經(jīng)典童書,童書內容涉及廣泛,從經(jīng)典繪本到兒童文學,從科普探秘到兒童史哲,每學期學生保底閱讀30本書,多的可達60本。
在低年級,關鍵詞為“卷入、裹挾、撬動”,教師將班級閱讀情況參差的學生與家庭相互搭配,每周開展親子讀書會,家長主導,用話題引領學生開展閱讀交流。
在中年級,關鍵詞為“合作、展示、創(chuàng)新”,教師和家長鼓勵學生擔任“聊書吧”主持人,學生自主提煉交流話題與同伴互動,書友隊通過讀書小報、演示文稿展示、辯論會、情境表演等多種形式進行閱讀交流匯報。
在高年級,關鍵詞為“整合、探究、全科”,教師和家長助力每個書友隊申報深圳市小課題“人體的秘密”“淘米水的用途”等,用課題引領研究性閱讀,學生通過采訪、調查、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提取信息,在閱讀中滲透寫作,在寫作中融入閱讀。在筆者看來,學會閱讀就是學會學習。
個性閱讀讓學生隨心所欲,他們經(jīng)常閱讀的領域也許會成為其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方向。我們常對學生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里。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里,把宇宙放在書里還有富余。孩子的內心存在著一個宇宙,我們聽到了他們精神里的笑聲?!?/p>
校園圖書館環(huán)境幽雅、書香四溢,圖書種類齊全。每周每班一節(jié)在圖書館里的自由閱讀課,書籍借閱全天開放。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標準統(tǒng)一的班級書柜,班主任和各科教師一起進行班級圖書角建設,班級圖書由教師和學生一同到書城采購,選購時要關注圖書的多樣性和不同閱讀層級的學生。圖書角中也有學生從家中帶來的好書。學校每層樓都建有校園書吧,由學校圖書館定期更新好書,供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每位教師都是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和分享者,各種類型的整本書閱讀案例形成巨大資源庫。同時,為了讓閱讀在學生心中更具儀式感,也讓閱讀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學校設立每年一次的“閱讀節(jié)”,為一年的閱讀活動做總結展示。每次“閱讀節(jié)”,學校會特邀兒童文學作家走進校園,舉辦以“文學點亮人生”為主題的閱讀活動。通過教師書友會、學生與作家面對面交流會、家長閱讀交流會、原創(chuàng)繪本大賽、經(jīng)典誦讀等,為師生的文學生長搭建展示平臺。
1.讀什么
學校從通識閱讀、專業(yè)閱讀和個性閱讀幾個方面提供閱讀書目供教師選擇,從學校、學科組、年級組、書友隊四個層面統(tǒng)籌推進。
2.怎么讀
每學期,各學科組把三至四次的讀書沙龍時間安排進學期計劃,閱讀內容聚焦學科專業(yè)書籍;各年級組每學期舉行一次“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分享會,閱讀內容聚焦教育教學,重點是班級管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好書;教師自由組建書友隊,打破學科界限。書友隊有名稱、有組織、有制度,定期進行閱讀分享。教師間開展“好書漂流”活動,學校定期公布教師近期閱讀的經(jīng)典書籍,同伴根據(jù)個人喜好進行交換,自由閱讀。
3.讀得怎么樣
教師帶著自己的閱讀理解和對閱讀推廣的情懷在眾多論壇上進行分享。學校對積極進行閱讀推廣、能引領校園閱讀方向、班級閱讀課程豐富多彩、有整本書閱讀案例發(fā)表的教師授予“閱讀點燈人”榮譽稱號。多位教師受邀到香港、澳門進行學術交流,以“信息技術支持的慧讀寫”項目研究引領澳門兒童識字、閱讀、寫作。同時,學校每學年評選“書香家庭”“書香少年”,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
年級同讀法布爾的《昆蟲記》,掀起了養(yǎng)蠶的熱潮。學生每天寫觀察日記,終于等到蠶寶寶結繭了。一天,學生把結了繭的蠶寶寶拿到課堂上觀察,突然有個學生提問:“蠶繭里的蠶寶寶現(xiàn)在是什么樣?”“是?。≌l愿意貢獻出一只,我們來看看?”教師話音未落,只見一只只小手按住蠶盒一點點往桌角蹭,隨即蠶盒被迅速拉進書桌里,學生低頭不語……一個學生打破了沉默:“老師,不要!蠶寶寶會死的!”“讓我們想象蠶寶寶的樣子,把它畫下來吧!”畫里的蠶寶寶笑著,睡得香甜。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深深地烙印在童年的記事簿上。
學生讀寫能力不斷提升,學校被評為“全國冰心文學大賽寫作示范?!?,代表班級被評為“全國冰心文學搖籃班”。學校先后榮獲“深圳市全民閱讀示范單位”“擺渡船閱讀港灣學?!薄澳仙絽^(qū)閱讀典范學?!钡仁鈽s。教師走進港澳校園,與那里的教師、兒童共享閱讀智慧。同時,教師基于繪本、整本書、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讀寫案例多次在國家核心期刊發(fā)表,出版了系列學生用書,受邀參與編寫了澳門中文教材。
世界的改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數(shù)人都做一點點。以閱讀為樂,與經(jīng)典同行,把書讀薄,把人做厚!當童年亮了,成年就亮了,所有的燈亮了,世界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