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誼 李國新 劉魏
“三到一長期”教育是空軍預警學院的特色教育品牌,始于1975 年,至今不間斷。學院數(shù)萬名畢業(yè)學員在“三到一長期”的感召下,100%申請戍邊、100%服從分配,100%按時報到,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學員將“三到一長期”轉化為扎根基層、獻身國防的價值追求。
進入新時代,如何激勵學員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軍隊的建設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自覺在艱苦中磨練、在奮斗中成長,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成才,在長期為部隊備戰(zhàn)打仗服務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是教育者面臨的現(xiàn)實課題。學院黨委基于新形勢新特點,號召畢業(yè)學員“到邊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長期為部隊備戰(zhàn)打仗服務”,強化接力戍邊、建功邊疆的思想覺悟和行動自覺?!叭揭婚L期”教育要真正入腦入心,取得實效并不容易,要注重優(yōu)化教育內容體系,調動學員參與積極性,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深受教育、在潤物無聲中接受熏陶。
“三到一長期”教育能否真正走進學員內心、撥動官兵心弦,教育內容是關鍵。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我黨我軍之所以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發(fā)展壯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用進步的政治精神灌注部隊,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官兵。習近平強軍思想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最新成果,是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的行動綱領,是新時代人民軍隊勝利前行的根本指引。弘揚“三到一長期”,書寫真正出彩的軍旅人生,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學員。通過理論灌輸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為成長成才、強軍報國奠定堅實基礎。開展教育,不能空喊政治口號,而是要把理論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揭示出來,把抽象理論轉化為學員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話語表達,把有意義的東西講得有意思。要聯(lián)系強國強軍的生動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強軍故事,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厚植學員理想信念。
“人的成長、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跟人的生理發(fā)育一樣,所以,要把這幾個階段都鋪陳好”[1]。學員在軍校的成長成才同樣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經歷若干階段。要針對學員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分階段、分年級、分專題,從低到高、循序漸進持續(xù)開展“立身做人、立志成才、立業(yè)戍邊”教育。具體來說,入學第一年開展“立身做人”教育,引導學員明白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奠定做“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思想基礎;入學第二、三年開展“立志成才”教育,引導學員志存高遠,苦練本領,樹立學習成才的遠大志向,努力成為素質過硬、銳意進取的新時代弄潮兒;入學第四年開展“立業(yè)戍邊”教育,引導學員志愿到邊疆艱苦環(huán)境中建功立業(yè),在獻身國防、激揚青春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麗篇章。
2022 年4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2]。強軍興軍事業(yè)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青年官兵的拼搏奉獻。每名學員有奮斗有擔當,強軍興軍就有希望有力量。為此,開展“愛黨忠誠、愛國奉獻、愛軍精武、敢打必勝、敢為人先、敢于擔當”教育,在政治素質方面做到愛黨忠誠、愛國奉獻,在軍事能力方面愛軍精武、敢打必勝,在作風塑造方面敢為人先、敢于擔當。通過開展“三愛三敢”教育,把握立德樹人為戰(zhàn)育人根本要求,引導學員在思想洗禮和實踐鍛煉中不斷增強做中國軍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擔當使命任務,到艱苦的地方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爭做備戰(zhàn)打仗的生力軍,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
充分挖掘學員中蘊藏的力量資源,讓學員主體力量真正燒旺教育的爐火。
開展“三到一長期”教育是在學員的頭腦里搞建設,絕不能一廂情愿、自說自話。新時代學員是伴隨中國富起來、強起來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文化素養(yǎng)高、利益關注度高、價值定位高,思維新、敢追夢、善表達,也有接受教育的內在需要,但對教育的溫度實感要求越來越高。要用信任、欣賞、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員,多看主流,多看優(yōu)點和閃光點,充分發(fā)掘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活力。要緊貼學員活思想做工作,把準學員思想變化脈搏,抓住學員在成長成才中的需求、愿望、困惑。注重總體“漫灌”與精準“滴灌”相結合,培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習主席指出:“同樣,隨著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者要努力做到與學員在角色上的平等,啟發(fā)引導、平等交流,教育的內容才有可能讓學員入腦入心。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正視現(xiàn)實挑戰(zhàn),摒棄指責說教的生硬面孔,允許學員有不同的見解和質疑的權利。以平等的身份、真誠的態(tài)度拉進與學員的距離,消除教育隔膜,真正走進學員、引領學員、贏得學員。
“三到一長期”教育的過程既是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也是學員作為被教育者,成為教育參與者,進而成為教育者的過程。針對學員關心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以研究的方式、引導的態(tài)度與官兵共同探討。堅持能者為師、賢者任教,把問題交給學員討論。廣泛開展“三五個人小討論、三五分鐘短辨析,三五句話話人生”等活動,讓優(yōu)秀畢業(yè)學員、學員身邊典型、訓練尖子、技術能手等上講臺唱主角。通過強軍故事會、現(xiàn)身說法等學員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學員自我教育、施展才華、互助提高搭建群眾性大舞臺。
重視教育的時代屬性,根據不同內容和官兵需求改進教育方式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青年學員生活的新空間,不少青年學員業(yè)余時間常常是“一人一機一世界”。要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推開“網絡+”教育。既要辦好強軍網,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親和力吸引力,也要積極推開運用互聯(lián)網開展教育新模式。堅持網上與網下、虛擬與現(xiàn)實相結合,把“想讓學員知道的”和“學員想知道的”統(tǒng)一起來,提高學員滿意度。優(yōu)化教育供給側,推進慕課開發(fā)應用和網絡“云課堂”建設。針對官兵需求創(chuàng)新教育產品,豐富網絡資源。把握“微時代”脈搏,用好客戶端和新媒體賬號,使教育更加鮮活有力。建立運用大數(shù)據分析系統(tǒng),提供個性化指導,推動教育由單一向多維、靜態(tài)向動態(tài)、粗放向精準轉變。
通過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貼近實際的背景,激發(fā)學員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體驗,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重視以社會為課堂,堅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在實踐中育人,達到學思悟相貫通、知信行相統(tǒng)一,打通實踐育人“最后一公里”。善于利用駐地改革開放的成果資源、永放光芒的紅色資源,采取“報告請進來”“參觀走出去”等形式打造第二課堂,通過現(xiàn)場感知,親身體驗鞏固所學內容。發(fā)揮儀式文化的教育作用,結合重大節(jié)日開展紀念慶典活動,用時代特色鮮明、軍味戰(zhàn)味濃郁的軍營政治文化環(huán)境感染學員。每年組織畢業(yè)學員衛(wèi)國戍邊暨踐行“三到一長期”誓師大會,勉勵學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三到一長期”的堅定信仰者、忠實擁護者、模范踐行者。進一步點燃學員投身強軍興軍事業(yè)的激情,堅定學員衛(wèi)國戍邊、建功立業(yè)的信心和決心。
注重發(fā)揮真理真情真實的力量,通過親歷者講述英雄事跡、深層次挖掘精神內涵、多角度呈現(xiàn)實景實物等形式,在共情中引發(fā)共鳴,在交流中深化認識,讓教育有溫度有質感。在主題確定上,緊緊圍繞教育要求、學員關注熱點和使命任務,突出政治性、思想性、針對性;在課堂設計上,堅持內容服從主題、形式服從效果,遴選交流分享人員,注重典型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精心設計交流話題,靈活編排課堂呈現(xiàn)形式。通過主持人串聯(lián)引導、總結升華,組織分享人員聚焦話題深度交流分享;在呈現(xiàn)形式上,綜合運用影像、音效、微景觀技術等,讓學員沉浸其中、受到觸動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