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柳霞
(文山市融媒體中心,云南 文山 663000)
融媒體中心記者的“四力”指的是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融媒體中心記者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從而打造出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媒體融合拓寬了信息交互共享的范圍,允許信息傳播中的媒體平臺受眾自主進行交流。在當前階段融媒體創(chuàng)新技術平臺完善與轉型的促進下,融媒體中心記者應將“四力”作為支撐自身實現轉型的重要抓手,推動自身傳統(tǒng)角色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
融媒體記者是指具備突破傳統(tǒng)媒體界限的思維與能力,并適應融合媒體崗位的流通與互動,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的專業(yè)人才。融媒體中心主要建立在當前階段的數字信息技術全面支撐的基礎上,融媒體中心的重要價值集中體現在廣泛傳播以及深入共享各個社會領域的新聞信息,據此實現網絡媒體新聞的全面?zhèn)鞑ツ繕?。新聞記者是融媒體中心的關鍵業(yè)務人才,融媒體的新聞記者應促進網絡中心的新聞資源實現更加廣泛的傳播,切實保障融媒體新聞最基本的真實性和時效性[1]。目前在融媒體中心的數字化技術發(fā)展與轉變趨勢下,融媒體記者促進業(yè)務模式以及角色的轉型具有顯著的必要性。因此,融媒體記者必須要應對網絡媒體技術平臺的全新發(fā)展挑戰(zhàn)。新聞記者只有實現了原有的業(yè)務模式以及新聞采編技術方法的創(chuàng)新,才能獲得更加廣泛的業(yè)務提升空間,并且體現新聞記者職業(yè)的實踐價值和作用。融媒體中心的記者身份轉型、新聞采編與傳播的技術思路轉型,都會對記者實現自身的價值產生顯著的影響,客觀上體現了記者實現全方位轉型的必要性。
網絡新聞的傳播受眾具有差異化的新聞信息選擇需求,他們可以結合自身的喜好和需求進行更加靈活的新聞信息選擇與獲取。媒體融合已經成為網絡信息獲得、廣泛傳播以及實時共享的技術保障,媒體融合的傳播信息平臺具有體系化與協同性的明顯技術優(yōu)勢,突破了媒體信息的單一傳播實現途徑。媒體受眾對于實時性的反饋信息建議能夠給予自主的表達,突破了被動式的媒體信息接收。媒體融合并不是僅僅涉及到網絡新興媒體的引進與推廣,更能夠展示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各自實踐資源優(yōu)勢[2]。目前的信息傳播過程由于受到媒體融合的影響,體現出了媒體融合下的信息實時傳播以及交互傳播特征。具有傳播實時性的網絡媒體信息不能需要多種媒體的融合平臺作為必要的技術保障。
由此可見,融媒體中心記者在當前應致力于成為知識資源的提供者、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者、新聞信息的采集與供應者。媒體融合最為顯著的信息傳播特征體現在互動共享,多種媒體的新聞傳播受眾都能自主參與到新聞制作以及新聞接收的實踐過程中,建立健全新聞媒體的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實時性的媒體信息動態(tài)傳播模式將會有效消除信息傳播的延遲,確保新聞信息能夠實現多種不同渠道的廣泛傳播[3]。融媒體中心的記者業(yè)務素養(yǎng)需要得到顯著提高,確保融媒體的新聞記者能夠具備較強的新聞素材整合、網絡信息的過濾選擇能力。融媒體平臺的新聞記者必須要正確采用新聞素材的數據資料篩選以及處理方法,采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工具構建更加新穎的新聞形式。
在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單向機制下,媒體記者占據著傳播新聞信息以及制作新聞報道的源頭地位。媒體記者在傳播新聞報道的傳統(tǒng)模式下,應起到全面過濾新聞原始素材的實踐作用,從而對瑣碎以及龐雜的新聞原始素材進行合理的歸納選擇[4]。但是目前由于受融媒體的新聞報道轉型影響,媒體記者不再是簡單的新聞內容把關角色,而是應轉變成為具備綜合身份的新聞信息發(fā)布、數據接收以及新聞輿論導向傳播主體。媒體新聞記者對于新聞報道的前期策劃環(huán)節(jié)應給予重視,采取深度挖掘的新聞資源整合處理方式來呈現更加豐富的新聞報道。
融媒體記者要有新聞聚合的頭腦,適合各媒體的特點,發(fā)揮不同載體的不同組合產生的效應。用眼,即融媒體記者要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互動傳播的新聞眼,挖掘受眾的新聞資源,善于與受眾互動。用手,即融媒體記者要會寫文章、能拍攝、擅互動,熟練使用電腦、手機制作發(fā)布。新聞記者在應對虛假有害的網絡傳播信息時,應敢于為網絡平臺受眾展現新聞事件的真相,全面凈化網絡新聞的傳播空間。融媒體記者對于多元化的傳播新聞終端平臺應進行綜合性的實踐運用,拓寬新聞的信息共享覆蓋范圍。對于新聞記者的實踐業(yè)務素養(yǎng)應實現必要的優(yōu)化提高,確保新聞記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融媒體信息傳播模式下的媒體記者更加應占據媒體平臺的新聞信息互動地位,全面加強與融媒體受眾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交流。
新聞報道的總體策劃方案將會對于報道的傳播成效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當前融媒體記者必須要采用多元化的報道策劃方案,切實轉變新聞報道的策劃思路。融媒體新聞的顯著屬性就是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融媒體新聞只有體現出良好的時效性,那么新聞信息的內容才能夠具有價值。媒體融合的技術支撐平臺允許實時性的新聞信息得以完整采集,增強了新聞采編的時效性。在融媒體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驅動下,個性化的信息傳播與共享技術將會得以推廣。現階段的融媒體終端能夠連接于信息化的網絡媒介,實現實時更新傳播信息的目標,采取動態(tài)化的信息傳播實踐思路來拓寬媒體信息的共享領域。在此過程中,媒體記者必須要全面負責實現新聞素材的加工、新聞報道的生產、新聞信息的共享傳播等目標,確保能夠采取更加新穎并且生動的新聞表現形式。記者對于具有良好傳播價值的新聞素材應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挖掘,促進融媒體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地位的提高。因此,媒體記者在信息化的融媒體發(fā)展平臺作為支撐的前提下,媒體記者的原有策劃實施思路以及技術方法都要進行相應的轉變。
媒體新聞記者賴以實現自身職責的技術傳播平臺必須要得到合理的采用,融媒體記者目前只有通過合理采用信息化與數字化的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傳播平臺,其實踐地位才會得到必要的鞏固。融媒體新聞記者有必要正確運用媒體融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方案,合理優(yōu)化新聞采編的現有業(yè)務流程。融媒體新聞本身的生命力集中體現在新聞的時效性上,新聞記者必須要實現第一手的新聞采編信息及時傳播與共享,否則新聞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媒體新聞記者在融合多種媒體平臺的情況下,需要具備新聞資源敏感度,能夠準確采集并合理選擇碎片化的新聞信息[5]。
近年來,在網絡媒體技術支撐下的新聞記者更多采用生動與直觀化的媒體傳播形式,并且采取帶有互動傳播影響效應的多種新聞信息平臺來實現更加廣泛的新聞資訊共享。便于突發(fā)新聞的實時同步報道,尤其是網絡的實時滾動報道,突破了報紙次日才能發(fā)布消息的瓶頸,突破了區(qū)域限制,擴大了所屬媒體的區(qū)域影響力。很多現場新聞稍縱即逝,等攝影視頻記者到來,現場早就失去了新聞意義。因此,文字記者向一專多能轉型是必要的,也是數字新聞時代的需要。記者只有平日進行常態(tài)化操練,才能保證臨戰(zhàn)不亂。從媒體記者的實踐轉型過程而言,融媒體中心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在根本上推動實現了媒體記者的原有身份創(chuàng)新,賦予了媒體記者更加多樣的新聞傳播身份。
融媒體記者只有做到正確應對信息化的網絡媒體平臺競爭,其在傳播新聞信息過程中的實踐影響程度才會實現持續(xù)的提升。媒體記者對于傳播融媒體新聞的正確導向應給予嚴格的把控,通過采取全方位的媒體新聞傳播把關措施來過濾負面的網絡新聞[6]。同時,媒體新聞記者現有的新聞傳播實踐主體地位也要實現進一步鞏固,側重于培養(yǎng)融媒體記者良好的新聞敏感度以及責任意識。具體而言,促進融媒體中心的記者身份與地位實現轉變調整應采取如下的路徑。
融媒體的網絡新聞資源本身容納了較為龐雜的新聞數據資料,其中涉及到負面與虛假的網絡新聞素材。媒體記者為了促進自身的使命責任得以充分體現,就必須要形成良好的融媒體傳播意識,善于采用信息平臺整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思路來進行妥善的應對[7]。當前階段的新聞記者必須要善于分辨虛假的網絡新聞資訊,切實負責保障媒體受眾的新聞真相知情權利。融媒體記者應采取紙質媒體、電視報紙媒體與網絡媒體的全面整合技術實現思路,確保達到媒體信息資源的深度共享目標。應完整地建立融媒體新聞傳播思維模式,促進新聞采編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
例如,文山市融媒體中心長期關注政府服務農業(yè)企業(yè)的相關新聞報道,凸顯政府“解難題促發(fā)展”的農業(yè)企業(yè)服務目標導向。在2021 年的7 月22 日,文山市舉辦了第八期“政企手牽手,服務零距離”活動,州委常委、市委書記與當地的四家龍頭企業(yè)負責人進行面對面的座談交流,幫助企業(yè)解決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融媒體中心的記者需要做到采集實時性的新聞資源信息,并且采取融合網絡媒體以及電視新聞傳統(tǒng)媒體的表現形式來促進新聞資源實現更大范圍的共享。唯有如此,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基本職責和作用才會得到更加完整的體現。
融媒體的網絡資源采集渠道應得到規(guī)范化的運用,網絡新聞媒體的記者目前亟待增強融媒體的渠道應用實踐能力。為確保實現新聞傳播輿論導向的鞏固目標,新聞媒體的記者應善于采取多種不同形式的網絡資源共享終端,通過采用多元化的網絡資源信息共享終端才能達到跨平臺的媒體新聞信息傳播效應?,F階段的新聞記者應采取全媒體的新聞資訊賬號傳播平臺模式,對于媒體傳播新聞資訊的技術短板予以彌補[8]。媒體記者應更大限度地發(fā)揮綜合性的媒體融合優(yōu)勢,滿足媒體受眾的差異化需求。例如,文山市融媒體中心采用網絡融媒體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即微信公眾號《非常文山》,側重報道奮力推進文山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fā)展的系列新聞主題內容。在專題調研活動中,強調鞏固脫貧攻堅的現有成果,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考核評估以及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強調應“扛牢扛實責任,不折不扣抓好各類問題整改”。記者在融媒體的全面轉型以及技術發(fā)展作用的影響下,應側重于報道民眾最為關心的民生問題,通過形式新穎以及內容豐富的新聞報道來促進融媒體中心的職能發(fā)揮,從而展現媒體中心記者應有的良好業(yè)務素養(yǎng)。
融媒體中心的現有信息共享模式已經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從而在根本上決定了新聞記者必須要形成更好的新聞資源整合運用素養(yǎng)。記者對于自身具備的新聞采編敏感性應給予重點培養(yǎng),敢于堅守融媒體記者的崇高職業(yè)道德準則。目前必須要普遍地建立新聞媒體的網絡傳播技術支撐平臺,媒體中心的新聞記者應融合各個社會領域的新聞傳播。融媒體記者在目前開展的業(yè)務實踐工作中,還要敏銳捕捉網絡媒體的受眾基本需求,避免記者在新聞采編以及新聞素材整合的過程中脫離媒體受眾的信息共享需求。
例如,文山市融媒體中心針對當地農村的耕地保護問題進行了專題的新聞報道,強調應“扎實有力推動耕地保護工作落實落細”。在APP《第一文山》中,以“主動作為、善于作為、勇于擔當”的務實行動,扎實有力推動耕地保護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融媒體中心的記者需要具備新聞資源捕捉的敏感性,善于整合并篩選內容龐雜的新聞資料信息。記者對于融媒體中心的新聞資源共享作用應進行更大程度的展示發(fā)揮。同時,還必須要采取更加謹慎的態(tài)度來進行網絡新聞的篩選,增強新聞記者本身的分辨能力,培養(yǎng)其新聞敏感性,提高其實踐素養(yǎng),嚴格遵守融媒體記者最根本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綜上所述,融媒體中心記者目前在網絡媒體的普及發(fā)展趨勢下,必須要發(fā)揮出自身應有的新聞傳播以及輿論導向作用?,F階段的融媒體新聞傳播受眾已經能夠采取多元化的智能終端平臺來進行實時性的新聞共享,這要求新聞記者必須要全面適應現有的新聞傳播終端表現形式,增進融媒體中心的新聞記者與媒體受眾的交流共享。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對于新聞報道的編輯、新聞信息的策劃傳播以及意見反饋等各個層面措施都要進行持續(xù)創(chuàng)新,提高記者自身的新聞資源整合能力,培養(yǎng)記者的新聞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