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以斗拱結構在文創(chuàng)燈具中的設計應用為主線,探索傳統(tǒng)建筑結構在現代設計中的轉化與應用的新思路。運用現代設計理論,觀察“斗拱”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即“傳統(tǒng)建筑結構的直接遷移復制”“斗拱”“元素轉化的裝飾性傾向”,運用體驗設計方法進行燈具產品的現代性轉化與應用,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傳統(tǒng)“斗拱”元素的轉化與應用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功能、造型、文化”的相互影響和融合的重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設計應用應該緊隨時代的發(fā)展進行優(yōu)化設計,將現代審美、材料、工藝結合考慮,實現傳統(tǒng)文化在文化產品設計的新應用。
關鍵詞:“斗拱”元素;現代轉化;文創(chuàng)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2(b)-0134-05
Modernity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ou Gong\" Element
YANG Aoru, SHAO Jianxin, SUN Huidong
(School of Art, Y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ngfang Hebei, 065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rch of wooden architecture structure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lamps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ideas of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in modern design. Using modern design theory, observe the main problems of \"arch of wooden architecture\"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product design, that is, \"the direct migration and re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arch of wooden architecture\" \"the decorative tendency of element transformation\", use experience design methods to carry out modern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amp products, and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 of wooden architecture\" elements are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integration reconstruction of \"function, shape and culture\"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shoul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ptimize the design, and combine modern aesthetic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new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Dou Gong\" element; Modern transform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Application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時代背景下,以創(chuàng)意設計為媒賦能的產業(yè)正在迅速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主要媒介——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發(fā)展也越來越重要,隨之而來的是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斗拱最早出現在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結構的關鍵性部位,它的造型體現了建筑受力構件與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斗拱建筑結構本身就具有美學特征、結構特征及強有力的文化特征。本文以中國傳統(tǒng)建筑結構斗拱為研究對象,剖析“斗拱”元素在現代設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文創(chuàng)燈具設計為切入點,尋求“斗拱”元素在現代性轉化過程中的合理化方式,旨為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方法提供新的解決思路。
1 斗拱的定義及發(fā)展
斗拱是中國傳統(tǒng)木架體系建筑中獨有的構件。是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的一個構件,弓形的拱和方形的斗相互扣合,層層疊加合稱斗拱。斗拱的起源有3種說法,第一種認為由井干結構的交叉出頭處變化而成;第二種認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變化而成;第三種認為由擎檐柱演化為托挑梁的斜撐,再演化成斗拱。斗拱的發(fā)展過程共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西周至南北朝[1],這一階段斗拱的主要特點是斗拱間互不相連,整體呈現相對分散的結構;第二階段為唐代至元代,這個時期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撐架或挑檐的構件,而是水平框架的一部分[2];第三階段為明代至清代,斗拱的尺度被縮小,間距變小。斗拱發(fā)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維持構架整體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為縮小[3]。本文以唐代佛光寺大殿外檐斗拱為元素進行現代性轉化。唐代的斗拱較為碩大,造型簡潔功能性強,是“斗拱”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轉化中最佳的提取對象。
2 “斗拱”元素現代性轉化存在的問題
為了適應現代人的使用方式和審美需求,“斗拱”元素的現代性轉化需要進行設計解構和重組。然而在現代化性轉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簡單的模仿和照搬的現象,對“斗拱”元素直接進行遷移復制或是過多注重裝飾層面的都是淺層的轉化,產品的內在功能和使用體驗的轉化才是轉化重點。
2.1 傳統(tǒng)建筑結構的直接遷移復制
設計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創(chuàng)造,它要把社會的、經濟的和文化的進步有機地結合起來,凝結在物質形態(tài)的產品之中[4]。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現代建筑的承重結構方式已經更加科技與高效,一定的設計必然根植于一定環(huán)境,沒有環(huán)境的依托,設計只是一串沒有意義的符號,不能為人們所感知。斗拱“元素”的現代性轉化要根植于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利用現代工具和科技手段創(chuàng)造符合現代人使用需求的轉化性產品。
但是,現實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仿古建筑物。斗拱、承重柱都用鋼筋水泥代替而成,表層飾外漆進行原建筑結構的模擬復制。這樣生搬硬套的轉化方式只是為了迎合目前市場上的“復古潮流”而對傳統(tǒng)的“粘貼、復制”,流于表面的形式不僅沒有生命力,還會給現代建筑的經濟帶來損失,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2 “斗拱”元素轉化的裝飾性傾向
現代設計是追求理性化的,倡導“形式服務于功能”。現代設計的形式需要反映產品的功能、材料、結構乃至交互體驗的方式。不分使用情境的直接裝飾造型轉化設計是最為簡單和直接的設計手法,而思考某一載體是否適合“斗拱”元素的文化內涵體現及使用方式的清晰表達是難度較大的。所以“斗拱”元素在現代性轉化的過程里最常使用的就是造型或紋樣的裝飾性設計。這種傾向應該被予以糾正,從而使文化內涵、使用體驗與裝飾造型有機統(tǒng)一。只有這樣,現代人才能對傳統(tǒng)元素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才能使“斗拱”元素的現代性應用更加貼切。
3 “斗拱”元素現代性轉化的方法與案例應用
將“斗拱”元素應用到產品形態(tài)上需要借助產品語意學理論來實現轉化。從語構、語意、語境、語用4個維度提出的理論,其內涵是將文物符號化,利用設計手法提取進行轉化,這種設計體系長時間實行已成為一種較為完善的理論,本文將逐步從這四維度展開,利用4個不同的側面進行斗拱元素的現代化轉化。
3.1 “斗拱”元素現代性轉化四維度重構設計法則
3.1.1 語構維度
語構維度是文創(chuàng)產品的構成層面,文化元素作為文創(chuàng)轉化的構成內涵呈現,文化元素融入產品功能,組合方式上多樣化。語構是文化元素現代性轉化的基礎工作,設計者可以通過對稱與平衡,節(jié)奏與韻律,統(tǒng)一與變化,比例與尺度以及包括積聚、合并、漸變等在內的形體變化等創(chuàng)造產品的外在意象。
如圖1所示是筆者設計的“斗拱”元素文創(chuàng)燈具。該造型部分是按照語構維度的要求進行重構設計,形成了家居文創(chuàng)禮品。首先是進行三維斗拱特征的提取,在燈具造型的設計上選取斗拱結構中榫卯的連接方式,將榫頭與卯眼外凸內凹的咬合結構進行提煉,將其簡化設計為現代的拼插方式結構,既增加了產品使用時的趣味體驗,又減少了產品前期的生產加工成本。讓造型保持對稱與平衡,是截取建筑中斗上加拱,拱上加拱,層層疊加的造型剪影。在斗拱的三維立體形態(tài)提煉轉化為二維的平面輪廓時。如圖1所示,將平面化的簡化設計處理方式運用到了文創(chuàng)燈具的設計中,尤其在批量化生產的商品上,這樣的平面造型更加具有優(yōu)勢。
3.1.2 語意維度
語意維度具有顯性與隱性兩種表達方式,顯性語意在文化元素的造型、色彩、材質等外在表現上側重明顯;隱性語意則表現抽象內容,其關注點在于文化元素背后的內涵體現,通常意義上的隱性表現側重于利用象征手段表現神話傳說、宗教信仰、歷史風俗、地域特征等內容。
如圖2所示,“斗拱”元素文創(chuàng)燈具中出現的吉祥紋樣“祥云”,則是運用了顯性語意。運用到平面化的飛檐造型中,將祥云元素設計成為3種形式,第一個表達穿梭在的云層和仙鶴之中的屋檐,第二個和第三個表達吉祥祝福的寓意。而“斗拱”造型兩側留有環(huán)形洞口,用于懸掛風鈴,更為靈動有趣。飛檐部分的平面元素和高低錯落的斗拱相互呼應,使語意維度被很好的運用到現代性的轉化中。
體驗設計,最早是由Nathan Shedroff在Experience Design提出,它是體驗設計理論的一個重要發(fā)展[5]。體驗設計作為針對用戶的一種設計方法,給設計帶來新的研究范疇,情感在體驗設計中成為研究的重點,關注設計中的體驗與情感能夠給產品帶來傳統(tǒng)設計手法所不具備的價值。“斗拱”元素文創(chuàng)燈具將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作為重要考量,增強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感受。所以在文創(chuàng)燈具的使用流程設計中,在消費者購買后從拆包裝到使用之間的全流程均為自己動手組裝完成,產品最后一步的加工組裝是由消費者自己完成,能夠提升用戶的體驗。
3.1.3 語境維度
語境維度側重于敘事的設計手法,通過敘述特定的故事,為用戶營造出對應的語境來增加使用過程的體驗。該維度結合了語意學與敘事學,依靠“故事般的敘述”來講述設計。文創(chuàng)設計的敘事手法通常有兩種,其一是圍繞文化的物質部分,創(chuàng)造文物故事,文化背后的故事再加工結合消費產生消費視角下的產品故事;其二是消費者在故事中扮演特定的角色,經歷文化過去的存在與演變方式,產生體驗式心理感受,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回溯歷史”般的體驗設計。
“斗拱”元素文創(chuàng)燈具的敘事性設計是圍繞在燈具拼插組裝步驟來的,即通過拼插組裝燈具體驗斗拱建筑的設計過程,感受古人的聰明智慧,引起“體驗故事”?!岸饭啊痹匚膭?chuàng)燈具體驗步驟,下面按照產品的體驗步驟進行設計說明:首先按照說明將底部榫卯結構插入帶有十字凹槽的櫸木底座,凹槽內部設有燈帶。其次將6片“拱”形平面接上底座。最后將翹角的飛檐3個平面向下接入,完成穿插結構,將兩邊的風鈴用紅色的木栓固定,完成所有組裝。文創(chuàng)燈具的第一層體驗是基于體驗設計的交互部分,消費者作為購買者成功的體驗并參與了設計之中,服務成為創(chuàng)造價值的重要手段參與企業(yè)的設計,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核心利益相關者被設計者考量并融入設計之中,企業(yè)把服務作為“舞臺”[6],把設計作為“道具”文創(chuàng)燈具設計的第二層交互在于情感化設計中的反思層次設計,反思層次的設計可以涵蓋很多的領域,它與信息、文化以及產品的含義和用途都緊密相關[7]。消費者對于同類產品的情感往往引起其深刻記憶,同一個產品能夠激起消費者的回憶,也會產生與之前產品同樣情感的共鳴。斗拱結構文創(chuàng)燈具設計在體驗的過程里能夠激起消費者的文化回憶,喚起人們對傳統(tǒng)技藝的欽佩,并對斗拱的傳承和新生有所貢獻。
3.1.4 語用維度
語用維度出發(fā)點在于消費者,消費者的文化背景以及其使用的概念模型至關重要,使用方式的研究在這其中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語用維度是文創(chuàng)產品中重要的一環(huán),文化的物質層面和非物質層面是這部分的基礎,然而在實際中常被忽略或者流于表面,文創(chuàng)的文化性凸顯不足,這一部分是由于文化轉化過程中過度商業(yè)化所致,文化異化、同質化、無意義化也是容易出現的問題。
“斗拱”元素文創(chuàng)燈具設計以產品功能與文化體驗相互融合的角度出發(fā),使“斗拱”元素燈具成為一件具有實用功能的產品。文創(chuàng)燈具最初的設計用戶為8~18歲年齡段孩子,從科普體驗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們動手能力和思維智力的發(fā)展。
3.2 “斗拱”元素現代性轉化的產品種類
在產品設計視角下,四維度重構設計法則如圖3所示?!岸饭啊痹卦诂F代化轉換過程中應該具備產品的外在表現,如文化是內涵的解讀,功能是日常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文化內涵又是歷史的積淀與傳播。從實用性角度來說,文創(chuàng)產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裝飾類及日常用品類產品,文創(chuàng)產品由于其文化屬性作為產品內涵,通常具備觀賞性和實用性[8]。因此,產品設計研發(fā)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產品的質量和功能,提升商品的“生命力”,避免使用者在消費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變成“一次性消費”。
3.2.1 實用性
“斗拱”元素在現代性轉化中應注重載體的實用性需求,如家具產品的現代性轉化設計。傳統(tǒng)的木質榫卯結構家具制作復雜、結構煩瑣,而傳統(tǒng)的榫卯家具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大眾需求。所以設計師Z-Inhouse設計了斗拱元素長桌,其結構圓潤又帶有直硬的立體,在展現傳統(tǒng)斗拱形式的同時又是現代化設計需求在長桌上的表達,其在低調細膩中蘊含質樸張力。可見,斗拱結構作為榫卯結構的一部分,傳統(tǒng)的木質家具可以通過“現代性轉化”重新煥發(fā)新生,將斗拱結構特征進行提煉簡化,挖掘設計的本質,從使用需求功能、用戶心理、使用場景、加工工藝、成本控制等多維度進行考慮可使其既帶有傳統(tǒng)色彩,又具有現代化需求。
3.2.2 美觀性
產品設計中的美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視覺外觀相似。美觀性同樣是“斗拱”元素現代性轉化設計載體時需要注重的,因為一款視覺效果突出的文創(chuàng)產品必會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所以,文創(chuàng)產品在視覺效果的運用上應更為直觀地表達文化的內涵,通過象征性的設計表達文化的敘事內容。如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東奧斗拱產品就選擇了香插這類的中國傳統(tǒng)器物載體,“斗拱”元素香插造型設計獨特,不僅具有獨特的造型韻味,還使香插本身尤為推廣斗拱文化內涵的“宣傳者”。
3.2.3 科普性
設計“斗拱”元素產品需考慮到其載體轉化的科普性,因斗拱結構具有文化傳承性[9],“斗拱”元素的科普性就需要通過體驗設計的方式表達出來[10],這也是文創(chuàng)產品經常采用的設計手法。隨著“國潮”系列設計的崛起,體現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品設計不斷涌現出來,而將“斗拱”元素應用到產品設計中最多的便是玩具產品,使用“斗拱”元素應用到玩具積木設計有兩個考慮因素:一是斗拱的結構復雜用來拼裝組合類的玩具可以開發(fā)兒童大腦,屬于益智類玩具[11];二是兒童在娛樂體驗的過程中可以學習了解古代建筑的結構知識,激發(fā)其對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興趣。如清式三踩紫禁斗拱拼裝玩具積木,就運用清代的斗拱更為精致、 尺寸小、裝飾多的特點去設計的玩具積木使兒童在游戲玩樂中,又學習了清代斗拱的知識。
4 結語
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新時代得到傳承和發(fā)展?!岸饭啊痹刈鳛楣糯ㄖY構的典型部件,如何設計符合現代審美、現代工藝、現代文化的“斗拱”元素產品一直是研究的重點。而本文采用四維度重構設計法則進行斗拱元素的現代性轉化,從語構、語意、語境、語用4個維度進行說明,并在現代性轉化時載體的種類需要從實用性、美觀性、科普性3個方面進行考慮,將產品功能至于首位,并結合具體的使用場域和周圍的空間環(huán)境,去掉不適宜的繁縟裝飾,將功能置于首位,以適應現代人的使用要求和審美需求。只有這樣,傳統(tǒng)設計才能重獲新生,傳統(tǒng)器物文化才能在當下得到繼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梁變鳳.中國古建筑營造形式及用材的嬗變過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4(1):19-22.
[2] 呂迪華,陶希銘. 模型制作在\"建筑構造\"課程中的應用[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8-61.
[3] 朱文偉,趙西峰.古代建筑斗拱特征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5):910.
[4] 劉永翔,謝斌.如何激發(fā)產品開發(fā)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J].機電產品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2003(4):10-12.
[5] SHEDROFF N.Experience Design 1[M].Calif:New Rid ers Publishing,2001.
[6] 郝亞岑,吳海茹.基于用戶體驗的內蒙古博物院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9):14-17.
[7] 劉美麟.面向包裝的行為圖形化視覺設計語言創(chuàng)作方法研究[D]. 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9.
[8] 肖優(yōu),王洪亮.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20):228-233.
[9] 吳小金,王巨文,韓靜華.科普類教育游戲設計策略研究及開發(fā)實踐[J].設計,2020,33(20):129-131.
[10]黃藍青.唐建筑斗拱元素在游客接待中心的設計研究[J].設計,2018(5):134-135.
[11]夏慧超,胡澤華,張祖耀.基于情感化交互理論的民族玩具文化體驗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2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