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熟語是語義、結(jié)構(gòu)上定型的,使用上等同于詞的短語或句子。張家界方言熟語非常豐富,有歇后語、諺語、慣用語等。其中歇后語有直陳型、諧音雙關(guān)型、轉(zhuǎn)義雙關(guān)型;諺語有農(nóng)用諺語、哲理諺語、常識諺語;慣用語有定中型、動賓型、其他型。藝術(shù)特點上,比喻辭格和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詞語的運用使得張家界方言熟語具有形象性,方言詞語和粗俗詞語的運用使張家界方言熟語具有俚俗性,此外張家界方言熟語還廣泛運用比喻、雙關(guān)等辭格。張家界方言熟語反映了張家界的農(nóng)耕文化,反映了張家界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委婉含蓄、幽默詼諧的文化傳統(tǒng),反映了率直、粗獷的民風(fēng)。
關(guān)鍵詞:張家界方言;熟語;類型;形象性;俚俗性;辭格;文化內(nèi)涵
中圖分類號:H17 " " " " " "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2(b)-0027-07
An Exploration of the Idioms of Hunan Zhangjiajie Dialect
QIN Xiaoyuan, HU R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 China)
Abstract: Idiom is semantically and structurally stereotyped, is a phrase or sentence that is equivalent to a word in use. The idioms of Zhangjiajie dialect are very rich, including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proverbs and idiomatic phrases. Among typ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there are straightforward, harmonic puns and transitive puns. Proverbs include agricultural proverbs, philosophical proverbs and common sense proverbs. Types of idiomatic phrases include attribute and headword, verb-object and other types. In the terms of artistic features, the use of metaphorical rhetoric, figurative objects and words makes Zhangjiajie dialect idioms figurative, while the use of dialect words and slang words makes Zhangjiajie dialect idioms vulgar. It reflects the farming culture, the wisdom of the people in Zhangjiajie,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euphemism and humour, and the customs of frankness and ruggedness.
Key words: Zhangjiajie dialect; Idioms; Types; Figurative; Vulgar; Rhetoric; Cultural connotation
張家界市地處湘西北,下轄永定區(qū)、桑植縣、慈利縣、武陵源區(qū),其方言屬于西南官話區(qū)。關(guān)于熟語的內(nèi)涵和外延,學(xué)界有分歧,張斌、溫端政、武占坤、孫維張、姚錫遠等語言學(xué)家們都有相關(guān)論述[1-3]。綜合各家觀點,筆者認(rèn)為,熟語是語義、結(jié)構(gòu)上定型的,使用上等同于詞的短語或句子,包括成語、歇后語、諺語、慣用語4種類型。為了體現(xiàn)出流行于民間的特點,本文未把成語納入其中。
1 張家界方言熟語的類型
1.1 歇后語
歇后語有“引子”和“注釋”兩部分(有時“注釋”部分也隱去)。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類似謎面;后面的一部分起說明、注釋作用,類似謎底,后一部分是真意所在。兩個部分在形式上用破折號隔開[4]。根據(jù)歇后語“引子”與“注釋”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將張家界方言歇后語分為直陳型、諧音雙關(guān)、轉(zhuǎn)義雙關(guān)3類。
1.1.1 直陳型
直陳型即直接表義,“注釋”直接揭示“引子”的實際意義,即本質(zhì):
例(1):娶親打圍鼓——沒做好的搞
例(2):癩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例(3):戲臺子上的官——一陣子
例(4):晴帶雨傘,飽帶饑糧——有備無患
例(5):癱子趕強盜——坐倒喊(倒:助詞,相當(dāng)于“著”)
例(1)中,張家界居民家中辦白事時有打圍鼓的習(xí)俗,娶親打圍鼓肯定是不行的,后面的注釋既是指在娶親這件事情上添亂子,不想好好做,更指一切不好好做事、添亂干壞事的行為。這則歇后語,“引子”是喻體,“注釋”是本體,做事不想好好做就像娶親打圍鼓一樣。例(2)中癩子指光頭,光頭上的虱子,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后一句“明擺著”直接揭示前一句的寓意。這里既是虱子看得清楚,也是某人某事非常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來,情況顯而易見。例(3)謎底直接揭示謎面的實質(zhì),時間短。例(4)從謎面直接得出謎底“有備無患”,告訴人們凡事要早有準(zhǔn)備,應(yīng)有危機意識。例(5)中“坐倒喊”是“癱子趕強盜”的行為,預(yù)示一個人光喊不做,也做不了。
1.1.2 諧音雙關(guān)
諧音雙關(guān)中,“注釋”部分利用了同音或近音的辦法,一語雙關(guān),既有“引子”直接揭示的意義,又有諧音而成的意義,諧音的意義是表意的中心,這樣達到了一種含而不露的幽默效果。
例(6):春妹子感冒——發(fā)燒(騷)
例(7):天門山打鑼——響(想)得寬
例(8):懶婆娘守鴨子——不揀蛋(簡單)
例(9):老婆婆的嘴巴——無齒(恥)
例(10):屙屎不拿紙——想不揩(開)
例(6)張家界方言“燒”“騷”同音,表面上春妹子感冒發(fā)燒,實則是諧音成“發(fā)騷”,賣弄風(fēng)情。例(7)“響”與“想”同音,表面上寫天門山上打鑼聲音大,焦點實則是諧音后的“想得太多”,一個人想得太多。例(8)“撿蛋”與“簡單”音近,指一個人讓人猜不透心思,城府深。例(9)“齒”與“恥”同音,說一個人沒有羞恥之心。例(10)“揩”與“開”同音,指一個人因某事想不開。
1.1.3 轉(zhuǎn)義雙關(guān)
轉(zhuǎn)義雙關(guān),或利用詞語的多義性,或利用同形同音詞的不同意義,或利用詞與詞的組合而產(chǎn)生的不同意義,形成了一語雙關(guān)的作用,使語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表面意義和隱藏意義,隱藏的意義是意義的中心。
例(11):馬兒山的龍燈——越舞越轉(zhuǎn)去
例(12):月婆子偷人——虧血本了
例(13):《百家姓》去掉趙——開口就是錢
例(14):麥稈兒吹火——小氣
例(15):輝麻子的臉——麻究噠?。ň浚悍窖栽~,表示程度加深)
例(11)馬兒山的人舞龍燈,經(jīng)一村演一場,由近而遠到目的地,然后再從另一條路徑折回,由遠而近路舞回馬兒山,這個層面的“轉(zhuǎn)去”是“回到原點”的意思。“轉(zhuǎn)去”是個多義詞,還有 “倒退、退步”的意思,因此這個歇后語關(guān)照了這兩層意義,且后一意義是核心,指一個人沒本事,逐漸退步。例(12)中“血本”利用了多義現(xiàn)象,一層意義指經(jīng)血,另一層意義指本錢。例(13)“錢”是個多義詞,有姓氏“錢”的意思,還有“金錢”的意思。例(14)“小氣”可看成短語“小的風(fēng)量”,也可理解成詞語“為人吝嗇氣量小”,后面的詞語意義是意義的中心。例(15)運用了同形同音詞的知識,“麻”有“麻子”的意思,這是表面意義;也可理解成“知覺的不適感”,這是隱藏意義。
1.2 諺語
王勤認(rèn)為,諺語“是人民群眾生活斗爭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是具有傳授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勸誡功能,流傳于人民群眾口頭中的現(xiàn)成話”[5]。溫端政指出,諺語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熟語”,是人民群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1.2.1 農(nóng)用諺語
例(16):立夏前,好種棉;立夏后,好種豆
例(17):春分無雨勤管田,秋風(fēng)無雨勤管園
例(18):大寒三場雪,來年得好麥
例(19):日晴夜雨,陳谷爛米
例(20):天上鯉魚斑,曬谷不用翻
張家界在旅游業(yè)興起之前以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耕作為主,在生產(chǎn)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的農(nóng)業(yè)諺語,這些農(nóng)業(yè)諺語大多揭示天氣、氣候、節(jié)氣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guān)系。例(19)總結(jié)了白天天晴、晚上下雨的悶濕天氣會導(dǎo)致谷子變陳、白米變爛的經(jīng)驗。例(20)揭示了天上出現(xiàn)像鯉魚的云彩,第二天一定會有很大的太陽,曬谷不用翻動就能曬干的經(jīng)驗。
1.2.2 哲理諺語
張家界諺語因其生存環(huán)境及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它獨有的特點,特別是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諺語,更是把張家界人民的為人處世的傳統(tǒng)觀念、待人接物的觀點以及處理感情的思維方式表達得淋漓盡致。
例(21):經(jīng)得廣,識得多
例(22):船穩(wěn)不怕風(fēng)大,有理行通天下
例(23):燈不亮,要人撥;事不明,要人講
例(24):人是實的好,姜是老的辣
例(25):樹怕剝皮,人怕傷心
例(21)指一個人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他懂得的道理也就多了。例(22)講的是人們船只要行駛穩(wěn)當(dāng)就不怕狂風(fēng)大浪的經(jīng)驗,告訴人們只要依據(jù)事理行事就能暢行天下的道理。例(23)過去用煤油燈照明,煤油燈點燃以后,過一陣子就會結(jié)痂,俗稱“燈花”,燈光受到影響而昏暗,這時需要用小棍子或其他東西剝掉燈花,燈才會恢復(fù)明亮。前一句講的是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后一句則上升至做事的哲理,意為自己不明白的事情,需要有人點撥才會明白。例(24)(25)也一樣,一句談生活經(jīng)驗,一句談處事哲理。
1.2.3 常識諺語
語言是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反映。這些諺語,有些是人生大道理,有些是生活中的小常識。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體現(xiàn)了張家界人的心態(tài)以及文化意識,反映出當(dāng)?shù)氐膫鹘y(tǒng)觀念。張家界先人將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形成諺語代代傳承,讓后人更好地了解生活常識,更好地發(fā)展。這類生活知識諺語很多,至今仍指導(dǎo)著張家界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
例(26):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例(27):地面回潮,雨水會到
例(28):蜻蜓低飛屋檐邊,必有大雨雷電閃
例(29):天門山的雨,曬得谷;麻風(fēng)山的雨,跑不到屋。
例(30):四月八,吃枇杷
例(26)表面意思是打柴的時候要請教樵夫,駛船的時候要去請教艄公,比喻專業(yè)的事要找專業(yè)的人。例(27)尤其是在梅雨季的時候,地面回潮意味著要下大雨。例(28)指蜻蜓低飛要下雨。例(29)介紹了自然常識,天門山下雨的話,城里不會下雨,依舊可以曬稻谷,而麻風(fēng)山下雨的話,還沒跑回家雨就下起來了。例(30)指吃枇杷的好時節(jié)。這些諺語都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告訴人們?nèi)舾傻纳畛WR,表義直接淺顯,容易理解。
1.3 慣用語
姚錫遠指出:“慣用語指的是以世俗文化為基礎(chǔ),以口頭形式流傳存在,風(fēng)格通俗平易,以三言和動賓結(jié)構(gòu)為基本形式,意義是比喻或者引申的,具有定型性、習(xí)用現(xiàn)成性的修辭性詞組。”[6]慣用語是一種固定的詞組,常用來比喻一種事物或行為,它的意義往往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推斷,大多有轉(zhuǎn)義。慣用語具有強烈的口語色彩,在地方方言中大量而廣泛地存在。張家界慣用語有以下幾種類型,以定中型和動賓型為主。
1.3.1 定中型
例(31):橫牯子(個性倔強的人)
例(32):層皮豬(喂養(yǎng)時不長肉殺了又不好褪毛的豬,比喻懶惰而行動慢的人)
例(33):纏腳草(影響別人的人,多指小孩纏大人)
例(34):鬏鬏兒脾氣(指小孩脾氣)
例(35):軟殼蛋(受欺負(fù)的人或沒有原則、沒有志氣的人)
1.3.2 動賓型
例(36):打野食(指婚外情、在外找相好的,指在正常范圍外找到的食物)
例(37):夾卵噠(糟了)
例(38):摁倒貓兒吃醋(強迫別人做不愿意或不擅長的事)
例(39):不進油鹽(原指菜怎么炒都不入油鹽,形容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例(40):炒現(xiàn)飯(原指炒剩飯,意指反復(fù)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
1.3.3 其他類型
例(41):鍋蓋揭早了(主謂型。做事操之過急導(dǎo)致沒做好)
例(42):屙尿不等卵干(主謂型。形容做事心急)
例(43):擼起褲子使人家的牛(連謂型。比喻不愛惜別人的東西)
例(44):莫屁兒漲(偏正型。閑得沒事干)
例(45):抓灰不是,抓火不是(復(fù)句型,急得不知怎么辦好)
2 張家界方言熟語的藝術(shù)特點
2.1 形象性
張家界方言熟語內(nèi)容廣泛,生動形象,表現(xiàn)力極強,有著特有的語言張力,直白地表達張家界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形象性是張家界方言熟語的典型特征,使人更容易理解。
2.1.1 比喻的形象性
利用比喻可以讓熟語中的意象化抽象為具體,使熟語所表達的意思更加直觀淺顯,能更加形象生動地說明道理,幫助人們理解熟語深層次的含義。
例(46):棺材里伸手——死要錢
例(47):捉肥豬
例(48):干猴兒
例(49):賺錢猶如針挑土,使錢好比水淘沙
例(50):養(yǎng)兒不讀書,就像喂頭豬
例(51):黃瓜打鑼——去一大截噠
例(46)將死要錢比喻成棺材里伸手要東西,這一暗喻非常形象,而且喻體本身也極具形象性。例(47)“捉肥豬”就是綁架的意思,一般來說,綁架的人一般都是有錢有勢的人,所以把他們形象地比喻成“肥豬”。例(48)將瘦弱的人比作干猴子,形象生動。例(49)中把賺錢比喻成針挑土,道出了賺錢之不易,把用錢比喻成水淘沙,道出了用錢之快。例(50)中小孩不讀書,就像養(yǎng)的豬一樣。例(51)黃瓜在鑼上一敲,“當(dāng)”的一聲,黃瓜去掉了一大截,不僅帶來視覺感,還帶來聽覺感。
2.1.2 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詞語
人們仔細觀察生活,用日常常見的事物、動作等形象巧妙聯(lián)想,直接表義,使人更加直觀地理解熟語所要表達的意思,達到了妙趣橫生的效果。
例(52):腦殼上包棉絮——使勁撞
例(53):篩籃里裝泥鰍——走的走,溜的溜
例(54):攪屎棍
例(55):軟殼蛋
例(56):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
例(57):秤砣雖小壓千斤
例(52)使人們形象地看到了一個人頭上包著棉絮、使勁撞的場景。例(53)選用篩籃里泥鰍這一常見現(xiàn)象,選用生動形象的動詞“溜”,使人形象地感受到了泥鰍的滑溜,也想象到了遇事溜之大吉的人的模樣。例(54)糞坑里攪動的棍子,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對搞破壞的人的厭惡。例(55)人們熟知軟殼蛋軟軟塌塌的,這種描述使一個軟弱無能、任人拿捏、膽小怕事的人躍然紙上。例(56)選取生活中的摸鍋底手黑、拿油瓶手油膩來打比方,生動形象。例(57)令人宛然看到了能稱千金重物的重重的秤砣。
2.2 俚俗性
張家界方言熟語是張家界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行業(yè)的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人們?nèi)粘I畹恼鎸崒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方言熟語在民間根深蒂固,因而大量運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言詞匯,極少使用高雅的文字,具有俚俗性。
2.2.1 方言詞語的大量運用
熟語的通俗性決定了熟語中會出現(xiàn)大量方言詞,作為老百姓口頭上流傳的語言,熟語以方言詞語作為其基礎(chǔ)。張家界熟語中有張家界特有的方言詞,體現(xiàn)了極強的地域色彩?!翱肤禾矫佐豪铩絹碓胶谩薄肮纷右Т特i子——沒法下口”“早晨發(fā)霞,等水燒茶;晚上發(fā)霞,干死克=蟆”“火燒巴茅心不死”……“糠簸簸兒(裝糠的簸箕)”“米簸簸兒(裝米的簸箕)”“狗子”“刺豬子(豪豬)”“發(fā)霞(出現(xiàn)彩霞)”“克=?。ǜ蝮。薄鞍兔┎荩边@些方言詞語出現(xiàn)在熟語中。另外“大庸”“何家山”“永順”等地名也出現(xiàn)在熟語中,如“大庸巷子兒里趕豬——直來直去”“何家山的鬼——專門迷熟人”“永順人吃花椒——肉皮都麻了”。
2.2.2 粗俗詞語的運用
張家界方言熟語有許多與性、性器官相關(guān)的熟語,多達三四十條。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屎”這個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詞在張家界方言熟語中也很常見,使熟語具有強烈的俚俗性。如屙不出屎怪茅廁——錯怪(指借口責(zé)怪別人),屙屎不拿紙——想不揩(開),屎粑粑(比喻無用的人),屎幫皮(比喻做事沒用的人),打屙屎主意(想方設(shè)法溜走),撅屁股就知道屙么子屎。
2.3 以比喻、雙關(guān)為主的修辭格
熟語結(jié)構(gòu)短小精悍而極富表現(xiàn)力,十分講究修辭。張家界方言熟語運用多種修辭格,在敘述上增強了語言的概括力,在描寫上提高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在說理上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
2.3.1 比喻
孫維張談到,“許多慣用語都是由比喻方式構(gòu)成的,慣用語本身就是一個復(fù)雜的喻體”[7]。張家界熟語中,借喻、暗喻最為常見,明喻較為少見。
暗喻又叫隱喻,有本體和喻體,比喻詞為“是、變成、成為、等于”等,也有的不出現(xiàn)比喻詞。
例(58):人是樁樁,全靠衣裳
例(59):九月的冬瓜——皮老心不老
例(60):樹怕剝皮,人怕傷心
例(61):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例(58)用“是”來連接本體和喻體,本體是“人”,喻體是“樁樁”,即樹干。例(59)、例(60)、例(61)都是喻體在前,本體在后,無比喻詞?!捌だ闲牟焕稀本拖瘛熬旁碌亩稀币粯?;“人怕傷心”就像“樹怕剝皮”一樣;“大材小用”就好像用大炮打蚊子一樣。
借喻,只出現(xiàn)喻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xiàn)。由于只出現(xiàn)喻體,本體任由人們想象,所以可以產(chǎn)生更深層、更微妙的表達效果,使語言更簡潔。
例(62):壓山雀
例(63):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撥就亮
例(64):下飯菜
例(65):層皮豬
例(66):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例(67):天上鯉魚斑,曬谷不用翻
例(68):纏腳草
上述例子中都只出現(xiàn)喻體,本體由人們?nèi)ハ胂蟆!皦荷饺浮笔歉呱街薪械米铐懥?、最好聽的鳥,比喻威信高、服眾的人。“好鼓”和“好燈”比喻聰明人?!跋嘛埐恕北局缸麸埖牟穗?,比喻受人欺負(fù)的人?!皩悠へi”本指喂養(yǎng)時不長肉,殺了又不好褪毛的豬,此比喻為懶惰而行動慢的人。例(66)以“癩蛤蟆”為喻體,借指無論如何也無法逃脫的人。例(67)中將云比作“鯉魚斑”。例(68)將影響、糾纏他人的人比喻成“纏腳草”。
例(69):四方有云如豬羊,謹(jǐn)防大水沖屋梁
例(70):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這兩例運用了明喻,明喻是喻體、本體、比喻詞同時出現(xiàn)的比喻。
2.3.2 雙關(guān)
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兩種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這一種修辭手法叫作雙關(guān)。關(guān)于慣用語和歇后語的雙關(guān)性,有的學(xué)者如溫端政先生認(rèn)為“慣用語的語義并不具有雙層性”,“慣用語字面意義只是它的語源意義,一旦稱為慣用語之后,字面意義就不起作用,抽象性的虛指或泛指義才是它的實際意義”。但他指出歇后語具有雙關(guān)性,“多數(shù)歇后語后一個語節(jié)的字面意義不是實際意義,從而構(gòu)成前文所說的‘雙關(guān)’現(xiàn)象……語義上具有‘雙關(guān)’現(xiàn)象的歇后語,字面意義往往不起表義作用,起實際表義作用的是它的‘別義’”[8]。既然慣用語和歇后語都有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實際意義是意義的中心,不妨都看作是雙關(guān)現(xiàn)象。張家界方言熟語中,許多字面表述通俗易懂,但其深層意義所指卻與字面意義不一,形成了雙關(guān)。
例(71):五百塊分兩下——二百五
例(72):麻繩子提豆腐——提不得
例(73):津市的爆竹——沒引(音)信
例(74):搜山狗
例(75):摁倒貓兒吃醋
例(71)一是指二百五十塊錢,二是指傻頭傻腦而又倔強莽撞的人。例(72)一是說麻繩提不了豆腐,二是說不愿提及某事某人或某人某事提攜不了。例(73)中“音”和“引”發(fā)音相近。表層意義是沒有引爆的線,深層意義是沒音信、沒有消息。例(74)利用詞的多義想象?!八焉焦贰奔戎斧C犬,也比喻為處處尋東西的人。例(75)表層意義是摁著不吃醋的貓吃醋,實則是強迫別人做不愿意的事或不擅長的事情。
3 張家界方言熟語的文化內(nèi)涵
語言是人們表達和溝通思想,進行社交活動和思維認(rèn)知的工具,同時也是人類文化得以建構(gòu)和傳承的形式和手段。任何民族語言都是民族文化的一種符號形態(tài),它承載著文化的信息,文化是通過它來記錄、表現(xiàn)和傳遞的。武占坤談道:“文化底蘊是熟語的社會基礎(chǔ),熟語是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而產(chǎn)生的,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它是以社會文化為背景或理論而形成的。社會文化是熟語產(chǎn)生的溫床或土壤,熟語則是社會文化土壤上生長的語言形態(tài)的植被。”[9]熟語是民俗文化的載體,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完整地體現(xiàn)其民族文化特征,語言和文化如影隨形,密不可分。
3.1 反映社會生產(chǎn)、生活
熟語常常能夠反映一個地區(qū)的生活、生產(chǎn)特色。社會生活發(fā)展也是地方的一個重要部分。土地與農(nóng)民的關(guān)系密切,張家界的經(jīng)濟發(fā)展以農(nóng)業(yè)為主,有許多反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熟語都是由張家界人民通過敏銳觀察和智慧結(jié)合所總結(jié)出的。張家界很多熟語反映了張家界人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與二十四節(jié)氣和天氣狀況之間的關(guān)系。“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是指大暑這樣的節(jié)氣不同天氣情況對未來作物的影響,指大暑的時候如果非常熱的話,未來的幾個月天氣都很好,不會打霜?!岸鲁醵?,蕎麥不狠”“二月初二熱,一斤種子收一百”,談的是二月二這一天的天氣情況對未來天氣的影響,天氣熱則收成好,天氣冷則蕎麥質(zhì)量不好?!疤焐嫌秀^鉤云,三日雨淋淋”,天上的云像鉤子一樣,則預(yù)示著要下幾天大雨。
3.2 反映張家界人民的智慧
勤勞機智的張家界人民在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中悟出道理,發(fā)現(xiàn)哲理,將之總結(jié)成熟語代代相傳,所以說熟語是勞動人民智慧與知識的結(jié)晶。
張家界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能夠發(fā)現(xiàn)自然的規(guī)律?!凹S肥土,土肥苗”揭示了糞、土、苗之間的關(guān)系?!坝杏晟酱髅保瑹o雨山抹腰”,總結(jié)了當(dāng)?shù)氐淖匀灰?guī)律:山頂有云,像戴了一頂帽子,就要下雨,云在山腰的話就沒有雨。“不是肥土不栽姜”總結(jié)了肥沃的土地才能種好生姜的經(jīng)驗。
張家界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能夠從生活小事中總結(jié)哲理。“響水不開,開水不響”,這句熟語表面是對日常生活常識的描述,實則說明真正有內(nèi)涵的人為人處世穩(wěn)重低調(diào),而喜歡炫耀的人往往能力不佳。“人心要實,火心要空”,從燒火時中間要掏空的生活經(jīng)驗上,得出做人與之相反,必須實誠的哲理?!跋慊ú灰欢ê每?,會講不一定能干”,從香花不一定好看的自然現(xiàn)象悟出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能干的道理。“捉到黃牛當(dāng)馬騎”,把黃牛臨時當(dāng)馬騎是表面現(xiàn)象,升華出的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只能選擇稍次的人或事情,臨時做某件事的道理。
張家界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諧音、押韻信手拈來,比比皆是。“癩蛤蟆吃豇豆——下不得腸(場)”,“腸”與“場”同音,來形容一個人沒有臺階下?!把澴邮Щ稹d燃(當(dāng)然)”,“襠燃”諧音成“當(dāng)然”,幽默詼諧。“月亮打傘,曬破巖板;月亮長毛,大雨沖壕”,押ɑn韻(言前轍)、ɑo韻(遙條轍),用月亮形態(tài)的變化來預(yù)測天氣的變化?!巴恋乩袃捍騻?,蕎麥成光桿;土地佬兒打扇,斗種十八石”,“傘”“桿”“扇”“石”押ɑn韻(言前轍),農(nóng)歷二月初二土地菩薩生日這天下雨,則這年蕎麥?zhǔn)粘刹缓茫蝗绻@天熱得扇扇子,則豐收。
3.3 反映委婉含蓄、幽默詼諧的文化傳統(tǒng)
我國有著“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內(nèi)斂,行為方式上低調(diào)不張揚,語言表達上講究含蓄得體,委婉曲折,在曲折含蓄的基礎(chǔ)上,又產(chǎn)生了幽默詼諧的效果[10]。
張家界方言熟語中,把主動送上門任人宰割委婉說成是“送肉上砧板”;“瞎子點燈——白費蠟”含蓄道出毫無作用的白說、白做;把講話離開主題叫“飄野火”,把說話做事直來直去、不懂轉(zhuǎn)彎的人叫作“撞棒槌”,幽默形象,人物特點栩栩如生;“搬鋤頭進油房——挖枯(苦)”,“枯”在張家界方言里是花生、菜籽等榨油后的殘渣,在這里諧音成音近的“苦”,幽默詼諧,減少了刺激性。
3.4 反映率直、粗獷的民風(fēng)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方言熟語是民俗民風(fēng)的折射。張家界地區(qū)地處湘西,交通閉塞,大山鑄就了湘西人尤其是湘西漢子的性格,他們開朗樂觀,彪悍狂野,張家界方言熟語折射出這些性格特點。
“蚊子飛到牛卵包上——有大卵舔”“對門火飄山——與我卵相干”“麻屄上的虱子——你往卵上跑”“聾子講話——個兒講個兒的”“屁眼里長舌頭——兩頭會講”,這些熟語或粗俗,或貶損,湘西漢子直來直去,毫不避嫌。話語雖粗野,但聽者并不會在意,因為湘西漢子僅是嘴上的痛快淋漓,他們的心是熱的,是實誠仗義的。
“蝙蝠上面插雞毛——你算什么鳥”“砍柴不怕高山坡,造反不怕砍腦殼”“叫花子唱山歌——窮快活”“麻雀也有個三十初一(麻雀也有被人類放過的日子。意為人也該有放松的時候)”,從這些熟語中,看到了湘西人的粗獷、勇敢、樂觀、戲謔等。湘西人通過嘴巴發(fā)泄各種情緒后,生活之苦便一掃而光,便產(chǎn)生了精神愉悅感。
張家界熟語非常豐富,本文挖掘、描寫了張家界方言熟語,但廣度、深度不夠,尤其是不能深入挖掘熟語所承載的豐富文化。目前,這些反映了當(dāng)?shù)仫L(fēng)俗民情、地理特征、歷史文化等的熟語正漸漸退出年輕一代的生活。希望年輕一代能夠認(rèn)識到地方文化的魅力,了解并傳承方言熟語;希望更多的學(xué)者能夠從認(rèn)知、文化、功能、使用、理據(jù)等各角度對方言熟語進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孫維張.關(guān)于“熟語”的概念[J].漢語學(xué)習(xí),1982(3):53-56.
[2] 姚錫遠.“熟語”的種屬地位及其定義域[J].漢字文化,1998(2):38-42,15.
[3] 周薦.漢語熟語研究的正軌和要務(wù)[J].漢語學(xué)報,2018,61(1):12-19,95.
[4]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王勤.諺語歇后語概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6] 姚錫遠.熟語學(xué)綱要[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2005.
[7] 孫維張.漢語熟語學(xué)[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8] 溫端政.漢語語匯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9] 武占坤.漢語熟語通論[M].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7.
[10]許鐘寧.語用修辭研究[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