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軍
強國必先強教,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基礎教育擺在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戰(zhàn)略地位,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江蘇省連云港市墟溝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墟溝小學”)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惠風和暢,榜樣相勖”省級黨建品牌示范校為標桿,以推進文化建設、活動統(tǒng)整、課程改革、師資優(yōu)化為重點,創(chuàng)新育人管理方式,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奮力續(xù)寫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教育篇章。
教育理念是教育實踐的先導,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實踐、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墟溝小學是一所地處黃海之濱的百年老校,三十四任校長均提出過相應的辦學理念,每一個時期都有鮮明的文化追求和辦學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睆膶W校文化的視角來看,辦學理念的與時俱進便是鮮明的符號。
墟溝小學創(chuàng)辦人提出“經世治國,正身安邦”的教育理念,將文化學習和家國情懷融于一體,其始終貫穿于學校百年發(fā)展的歷史主線。后任者又先后提出“后進相勖”“醒世惠風光海嶠,啟蒙化雨潤心田”“德智體美競優(yōu)良,誓為邦家爭榮光”等辦學理念。這些鮮明的辦學理念點燃了小鎮(zhèn)的文化薪火,成為學校辦學重要的文化基石。
新中國成立以后,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學校又先后提出“三育(德、智、體)并進,三風(校風、教風、學風)齊抓”“做優(yōu)雙語,凸顯藝術,打造全面”“做完整教育,促全面發(fā)展”等辦學理念,從時代的要求、學校的實際以及學生的發(fā)展目標等方面出發(fā),著力培養(yǎng)文明、健康、有文化素養(yǎng)的小學生。20 世紀80 年代,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建設社會主義有功單位”。
進入新時代,我們將學校發(fā)展歷程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合起來,提出以“人格完整教育”為文化主題,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為落腳點,培育“立天下為公之志,涵海納百川之情,修正身安邦之德,長經世治國之能”的新時代好少年。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黨建為基。學校始終堅持“黨建領航”,以建設“一校一品”黨建品牌為抓手,制定“惠風和暢、行穩(wěn)致遠”的教師形象、“健康向上、博學篤行”的學生形象、“同心共行、樹人達己”的文化意象等三項建設清單,找準黨建與教育教學管理的最佳契合點。主要工作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堡壘領航,構筑“強基固本”教育高地。狠抓組織建設,學校黨委下設6 個黨支部,共有88 名黨員,覆蓋教學管理、課程研發(fā)、后勤保障等各個領域,實現了教育教學管理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設到哪里。狠抓陣地建設,規(guī)范性建造多功能黨員活動室,開設“紅·東方”大講堂,創(chuàng)新性打造八角樓上黨員之家、校史館等教育陣地,一體化推進組織生活和思政教育“齊步走”。狠抓力量建設,構建“發(fā)展黨員與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爭當先鋒與推動教學發(fā)展”聯動體系,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開展“三看”“雙看齊”活動,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不斷凝聚教育發(fā)展中堅力量。狠抓教研體系改革,從注重知識教學向全面育人轉變,打造七彩社團、家校共育、社會實踐等立體多元課程群,推動素質教育高位發(fā)展。
其二,德育領行,釋放“文化潤心”內生活力。以黨建帶隊建,做到建設同步抓、陣地同步建、教育同步推。立足“雙減”,創(chuàng)新“海韻”品牌,打造“悅讀拾光”“藝術時空”“思創(chuàng)樂園”“科普探秘”等沉浸式體驗課堂,推出80 余項“自選菜單”,以特色素養(yǎng)課程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薄敖K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薄敖K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薄敖K省中小學科學教育特色學?!?,社會影響廣泛。實施“清亮童年”工程,創(chuàng)新《墟小文明三字經》和“每日三問”,創(chuàng)建“小雨滴”志愿服務品牌,將傳統(tǒng)文化與少年德育相結合,融入生活,融入實踐,擦亮“風華少年”“新時代好少年”“小雨滴心理體驗課程”等亮麗招牌,唱響“強國有我”主旋律。發(fā)揮資源平臺優(yōu)勢,打造紅色文化“活力圈”,通過線上推出“黨史課堂”,每周推送“1+1+1”領學套餐;線下用好“紅·東方”大講堂、“桑榆小院”、校史館等紅色陣地和革命紀念館、抗日石刻群、鄧小平群雕公園等“實境教材”,推出紅色印跡尋訪、紅色路線研學、紅色經典誦讀、紅色電影展播等“紅學課程”,變“單線條活動”為“多維度研學”,播撒紅色種子,根植紅色精神,引導學生在學史中正心律己,提升育人實效?,F如今,紅色文化宣教已成為我校極具個性化的教育“地標”品牌,打造出了“中國工農紅軍連云港紅軍小學”品牌,培育出了“全國新時代好少年”辛姝萱、全國優(yōu)秀少先隊員周詩雨。
立德樹人,德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tài),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了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我校制定《“清亮童年”學生健康人格養(yǎng)成工程實施方案》?!渡袝ご蠛又础分杏醒裕骸按蠛又矗缇鄯鍘n,大河湯湯,童年清亮?!币馑际钦f,大河之水盛大湍急,奔流向前,如童年之無邪清澈,純潔美好?!扒辶镣辍弊鳛槲倚W生健康人格養(yǎng)成工程的主題,寓意多彩世界,無窮夢想,純真心靈,童年清亮。它崇尚“追求生命本真”的理念,主張用自然、生活、夢想鋪就底色,通過營造一種喚醒、守候和陪伴孩子成長的氛圍,讓每一個孩子身心和諧、知行統(tǒng)一、五育并舉、自主發(fā)展,成為有益于完善自我、有益于社會的人。
“清亮童年”學生健康人格養(yǎng)成工程通過建構系統(tǒng)、科學的學生活動方式,培育具有“新時代學校文化基因”的學生,使他們在人文環(huán)境的熏陶與浸潤下健康、快樂地成長。項目設計主要圍繞以下四點開展。一是《“清亮童年”學生健康人格標準》的研制。按相應板塊落實在德育和學科教學之中,做好檢查、評價、表彰等工作,及時反饋實踐過程,及時修改、完善標準內容,使標準內容既符合教育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又能體現校本特質。二是百名“清亮童年”學生評選。結合學校德育教育實踐,每學年評選百名優(yōu)秀學生代表,可以按不同的教育內容分別命名,評選出不同類別的優(yōu)秀學生,使“清亮童年”優(yōu)秀學子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優(yōu)秀基因。三是“清亮童年”班集體建設。以“優(yōu)秀班集體”建設為平臺,加強學校班集體文化建設,形成濃郁的“書香”“學?!狈諊?,制定優(yōu)秀班集體評選條例,開展優(yōu)秀班集體評選活動,促進學生深刻認識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意義。四是“清亮童年”社區(qū)活動計劃。融合社會、家庭、學校,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社區(qū)活動形式;結合愛國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環(huán)境教育等因素,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qū)活動,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形成從小聽黨話、永遠跟黨走的價值觀。
學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落實國家課程政策是學校管理的第一要務。課程是實現培養(yǎng)目標、繪就育人藍圖的重要渠道,制定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的課程規(guī)劃,是將國家育人理念轉化為具體育人路線的生動實踐。在“雙減”背景下,我校以輕負擔、高質量為目標,以“智學相長”為主題,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和學生學習行為變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其一,系統(tǒng)架構學校課程體系。以地域文化和學校文化為根基,涵育“海韻課程”這一省級特色文化課程,建設了“詩意海影”環(huán)境課程、“海韻童心”學科課程、“海韻童趣”活動課程。課程架構既促進了學科統(tǒng)整與跨學科學習,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其二,建構“智學相長”的課堂教學樣態(tài)。基于“海韻”文化特質,打造“悅納、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思”的學習文化,建構了以學為主體、以問與思為橋梁、以“知心”“博喻”為文化根基、以體驗和表達為實踐表征的“智學課堂”,形成了以“三會”(會學、會問、會說)“三樂”(樂于動手、樂于思考、樂于表達)統(tǒng)領課堂進程、聚焦學生思維和活動、教師“引領”“點撥”“參與”“提煉”、學生“學”“問”“做”“思”的課堂新樣態(tài)。各學科基于“主動參與→生成建構→交流分享→遷移運用”的范式框架,形成了學科范式。同時,課始三分鐘的“海韻講堂”學生素養(yǎng)展示,課末五分鐘的“小講師”活動,進一步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促進了學生素養(yǎng)提升,促進了國家課程的高品質實施。另外,通過“學科+”課程實踐探索,延展課程實施深度?!皩W科+”課程是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將“海韻文化”與國家課程相鏈接、相融合的實踐探索,建構了“海之語”“海之數”“海之樂”“海之藝”“海之翼”等課程?!昂VZ”課程是“海韻”文化與語文、英語學科的鏈接、融合,聚焦“閱讀”和“表達”;“海之數”課程則是將“海韻文化”與數學教材、數學史相鏈接,引導學生提高關鍵能力,感受數學美。“學科‘童’期聲”“童音清亮”“風華少年說”等活動為學生在“學科+”課程實踐中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其三,形成“智慧反思”的學科教學特色。開展“備—教—研—寫”一體化活動,其操作流程是:發(fā)現問題、確定課題→根據課題集體備課→實施教學→課堂觀察→研課會診→論文寫作交流。各學科根據自身特色,進一步梳理、建構各學科的教學范式、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領,通過緊密聯系生活,深度挖掘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思想,有效實現了學科育人的效果。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睂W校圍繞“‘四有’好教師”這一主題,把教師發(fā)展作為建設重點去落實。打造一支擁有仁愛之心、教學智慧的優(yōu)秀團隊,營造“惠風和暢、行穩(wěn)致遠”的教師成長文化,樹立“博學篤行、啟蒙化雨、后進相勖”的“惠風”教師形象,塑造“協(xié)作共進、善學敢為、卓越超群”的團隊精神。學校主要從三個方面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其一,標準導向,逐級推進。一是研制“惠風”教師發(fā)展標準。引導教師對照標準,找準自身發(fā)展定位,自主選擇發(fā)展層級,明確努力方向。二是做好“惠風”教師生涯規(guī)劃。鼓勵教師做好生涯規(guī)劃,學校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教師落實規(guī)劃,促進教師成長。三是開展“最美惠風教師”評選活動。形成評選方案,定期評選學生、家長心目中的“最美惠風教師”,并在學校公眾號推介,促進教師修身立德、提升師能。四是舉辦年度人物教育思想研討活動。每年利用網絡發(fā)動師生、家長等各界人士評選學校年度教育人物,教科室定期為年度教育人物舉辦思想研討會,提高教師幸福指數。五是舉行“我最滿意的十節(jié)課”建設活動。讓教師自主選擇教育生涯中最滿意的十節(jié)課,供教師分享、研討。
其二,發(fā)展導向,建設團隊。以江蘇省教師發(fā)展示范基地校為平臺,構建“333”校本研修體系,即三級平臺(校級主題研修、組級融通研修、個人反思研修)、三維課程(師德修養(yǎng)、理論學養(yǎng)、實踐素養(yǎng))、三支隊伍(“啟航”青年教師團隊、“致遠”骨干教師團隊、“卓越”專家教師團隊)。
其三,評價導向,堅守底線。每學期開展師德師風評價工作,學生、家長、同事共同參與,社會誠信平臺全方位監(jiān)督,促進教師堅守師德底線。
總之,在扎實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育全過程的進程中,我校將進一步提高認識,推動新時代“童年清亮”教育理念與全面育人實踐的融合,營造“惠風和暢”的育人環(huán)境,厚植家國情懷,譜寫新時代墟溝小學立德樹人的實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