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漪
狀物類作文是小學寫作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主要指圍繞“物”所進行的寫作,包括描寫建筑設施、靜物、植物、動物等。狀物類作文是多數(shù)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寫作形式,但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不能將物體描繪得具體化、生動化,文章缺少可讀性和感染力等。對此,教師應加強狀物類作文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寫狀物類作文的能力。筆者結合多年狀物類作文教學實踐,還參閱了諸多相關文獻,探索出了提升學生狀物類作文寫作質量的方法,以部編版語文單元作文為例,例談狀物類作文教學指導的策略,供同仁參考。
一、指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
寫狀物類作文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教師需引導學生在經(jīng)常性的觀察活動中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同時掌握觀察的方法。在小學階段的狀物類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寫作的最大資源庫是“生活”,應引領學生對真實的生活進行觀察,尋找可用于狀物類作文的生活元素。目前來看,很多學生沒有認真觀察,或者不知道如何觀察,導致一些有趣且生動的生活元素并未用在狀物類作文中。對于這一種情況,教師要做的是將觀察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以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備觀察能力,通過觀察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以部編教材三年級下冊“我的植物朋友”為例,想寫好這一狀物類作文,前提之一是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將“植物朋友”描寫得真實具體,避免空洞。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寫作前期階段,布置觀察任務,要求學生在家庭中或校園中,觀察自己選定的“植物朋友”,在此過程中叮囑學生,應該每天對“植物朋友”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內(nèi)容,主要是“植物朋友”的成長變化情況。第二步,傳授觀察經(jīng)驗,即觀察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以求觀察得更全面。比如可以讓學生在觀察“植物朋友”的過程中,參加“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聽一聽”活動,以讓學生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觀察“植物朋友”時,沒有關注細節(jié)的意識,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比如指導學生觀察“植物朋友”的葉子、葉脈、根莖,以提高觀察的效率,以便于描寫時可以“另辟蹊徑”,而不是重復他人的寫作思路。第三步,待學生完成觀察“植物朋友”的任務后,教師在課堂上設計“我的觀察心得”這一口語表達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將觀察中所用的方式方法介紹給其他同學,營造互相溝通、相互啟迪及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發(fā)表觀察心得時,可能會給某位學生啟迪,因此發(fā)現(xiàn)自身在觀察中存在的不足,這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大有裨益。
二、在課文講解中傳授寫作秘訣
部編教材的編排很科學,單元課文和寫作任務聯(lián)系緊密,可以這樣認為,即所編排的課文是“讀”的素材,而寫作任務是要求學生將“讀”這一過程中所積累的語言知識、寫作方法或技巧等,用“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旨在達到“讀寫結合”的良好狀態(tài)。正因如此,在狀物類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依賴教材中的課文,并努力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傳授寫作秘訣。為達成這一目標,在備課階段,教師應該有意識地串聯(lián)課文講解和寫作秘訣,使兩者相輔相成,幫助學生在課文理解中悟得寫作秘訣。
以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所編排的課文有四篇,即《觀潮》《走月亮》《現(xiàn)代詩二首》《繁星》,寫作任務是“推薦一個好地方”。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核心是圍繞“物”寫作,且寫作內(nèi)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四篇課文,學生可以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及技巧寫這一狀物類作文。在梳理寫作教學的思路后,教師確定課文講解與寫作秘訣的聯(lián)結點,確保課文講解能給學生傳授寫作秘訣。在《觀潮》這篇課文中,作者為有效描寫錢塘江大潮,按照時間順序,向讀者呈現(xiàn)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因為描寫得足夠深刻且形象,所以學生可因此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走月亮》這篇課文中,作者使用了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和阿媽在秋天夜晚漫步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在《現(xiàn)代詩二首》這篇課文中,《秋江的晚上》是描寫夕陽西下時江面上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花牛歌》是描寫小花牛在草地上發(fā)生的有趣事情,表現(xiàn)了小花牛活潑與可愛的特性;在《繁星》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了聯(lián)想和想象的手法寫景狀物,同時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出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梢哉f,四篇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均可以為學生寫“推薦一個好地方”提供支持,所以教師不僅要講解課文,還要帶領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總結歸納四篇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及技巧,最終實現(xiàn)四篇課文寫作方法及技巧的入腦入心。
以《繁星》一文為例,同學們應該都有看星空的經(jīng)歷,在看星空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聯(lián)想,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看星空”的感受,并要求學生努力表達自己對星空的喜愛之情。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聯(lián)想和想象的手法,學習表達技巧,并要求學生填寫表1。填完表格,讓學生圍繞“推薦一個看星空的好地方”寫作,要求有新的切入點和立意,確保寫出獨特之處。毋庸置疑,這樣的狀物類作文教學方案是具有科學性的,優(yōu)勢之一是可達到“以讀促寫”“以讀教寫”的良好效果,自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作文質量。
表1? 課文內(nèi)容的概括
三、時刻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
在一篇狀物類作文中,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是靈魂所在,如果學生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可以給狀物類作文增色。小學生在作文中運用語言知識時有一些特殊性,集中體現(xiàn)于兩點,一是簡單的概括較多,詳細的描寫較少或很少;二是平鋪直敘的語言較多,而起到畫龍點睛這一作用的語言少,導致作文質量不高。對此,在狀物類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語言知識,讓學生作文的語言足夠精彩。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可重點抓好“時刻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這一強有力抓手。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的心愛之物”這一寫作任務為例,為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重點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求學生認真描寫物體外形,欣賞佳作的精彩片段,從而學會表達。比如一些學生的寫作對象是“語文作業(yè)本”,但在描寫過程中,只用三言兩語寫了外形,語言也沒有特色。還有很多學生的寫作非常單一,只寫了語文作業(yè)本的大小及圖案。對此,教師可組織“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等活動,調動視覺、嗅覺、觸感等感官,讓學生有更多的認識和感受。比如有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的語文作業(yè)本摸起來厚厚的,紙張表面十分光滑,湊近一聞,還有油墨的味道……”為了幫助學生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要求學生再寫得具體一些,倒逼學生認真觀察。有學生寫道:“我非常喜歡我的語文作業(yè)本,經(jīng)常翻閱,以至于本子的邊角都磨破了。紙張上有一些特殊紋路,在光照下若隱若現(xiàn),非常漂亮?!苯?jīng)過指導,學生描寫的語文作業(yè)本具體可感,既有細節(jié)描寫,又有情感表達,自然能讓讀者眼前一亮。
另一方面,教師會從多個方面指導學生將語言表達得足夠生動,并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寫作技巧、語言表達技巧的傳授。比如,寫語文作業(yè)本的紙張,可指導學生使用比喻修辭,如“紙張上有紋路,像一根根絲線,摸起來卻非常光滑,猶如綢緞一般”;再如,寫語文作業(yè)本的油墨味道,可讓學生試著用比喻修辭:“沁人心脾的油墨香氣,就像縹緲的歌聲在空中彌漫”??梢钥闯觯瑢W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強了,語言也就富有美感了,就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喜歡上優(yōu)美的語言和句子,也可以知曉怎樣進行語言表達。
四、指導學生挖掘表達的內(nèi)涵
寫狀物類作文時,很多學生存在一個誤區(qū),即過度關注物體的描寫,沒有進行內(nèi)涵主旨的思考與表達,最后寫出的狀物類作文缺少深度和內(nèi)涵,難以給讀者帶來思想啟迪。對此,在狀物類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傳遞知識,即“寫狀物類作文,主旨是內(nèi)核,既是作文藝術性的有力體現(xiàn),也是作者寫作能力及文學素養(yǎng)的直接體現(xiàn)”。在指導學生挖掘表達的內(nèi)涵時,教師應注意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升華文章主旨”的相關技巧,且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幫助學生成長和提高作品的文學高度。
繼續(xù)以“我的心愛之物”這一寫作任務為例,五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弱,在寫作中并不能有效表達內(nèi)涵主旨,導致只寫出了“心愛”兩字,并沒有深層次的思考。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切實發(fā)揮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即“為什么它是你的心愛之物”,借用這一問題,學生便能自然而然地進行深度思考。有學生喜歡梅花,于是重點寫梅花的形態(tài),借此表達對梅花的喜愛之情,但這樣的作文,只局限于喜愛之情,沒有內(nèi)核和深刻情感,對此,教師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來說,除了介紹梅花的形態(tài),教師還將梅花和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聯(lián)系起來,即梅花是“四君子”和“歲寒三友”之一,同時引入有關梅花的名詞佳句及詩詞。以王安石的《梅花》為例,引導學生分析“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這兩句詩,了解梅花不懼嚴寒與傲然獨放的品質。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詠梅”主題的繪畫作品,幫助學生體會梅花的美與神韻。通過這樣的引導式教學,學生再繼續(xù)寫梅花時,可以有更多的寫作角度,且更注重梅花品質的描寫,作文的立意也就拔高了。
又如,有學生的“心愛之物”是眼睛,卻一通亂寫,讓讀者讀完不知所云。對此,教師在指導時,要引導學生圍繞“眼睛可以看到宏大的世界”,或者“眼睛能關注細微的事物”的核心來寫,如此,所寫的作文才能脈絡清晰。如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就肯定能寫出佳作。
五、注重示范和修改
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習慣養(yǎng)成、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期,且寫作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學習任務,所以學生在寫狀物類作文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問題和挑戰(zhàn)。為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問題,教師應注重寫作中的示范和修改。在示范和修改時,教師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方面是加強師生互動,另一方面是促進生生互動。
以部編教材四年級下冊“我的奇思妙想”這一寫作任務為例,在示范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優(yōu)質作文,依托例文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拓寬寫作角度。出示完優(yōu)質作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賞析,并在此過程中分析兩個問題,一是“‘我的奇思妙想一文應該怎么寫”,二是“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寫”。
示范結束,教師便可要求學生動筆寫草稿,然后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啟迪,然后再正式寫作。待學生完成《我的奇思妙想》這一寫作任務,教師便在課堂上設計“評價與修改”環(huán)節(jié),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提出修改意見,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如此,學生必能有所收獲。
總之,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調整創(chuàng)新,不斷優(yōu)化狀物類作文指導策略,幫助學生寫好狀物類作文,為學生日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