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可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從多元化的視角,寫出視角新穎、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文。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寫作的方法與技巧,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是一種重要的基礎性能力。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作文指導策略,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積極發(fā)揮想象力,寫具有新意的作文,表達新穎的觀點,幫助學生提升作文水平。
一、巧妙謀篇布局,展現作文的創(chuàng)新性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大都會應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開展作文教學。這樣,會使學生在寫作時形成思維定式,從而使作文呈現模式化的特點。這樣的作文,難以體現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創(chuàng)意寫作,巧妙謀篇布局,在寫作視角、文風文筆、寫作方式、寫作特點等方面展現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也要緊密圍繞作文創(chuàng)意,提煉出具有創(chuàng)意的論點,讓人們在閱讀作文時,獲得一定的啟發(fā)與教育。
例如,《揠苗助長》這篇寓言講述了我國古代的一個人,種的禾苗生長緩慢,就用拔苗助長的方式“幫助”禾苗成長,結果禾苗非但沒有快速成長,還因為離開了土壤迅速枯萎。這一喻言故事比喻一些人做事急于求成,不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憑主觀愿望做事,最終“欲速則不達”,造成了不好的結果。在作文教學中,如果教師秉持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寫讀后感或議論文,那么學生寫出的作文必然缺少新意,難以體現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巧妙謀篇布局,充分展現作文的創(chuàng)新性。如,可安排學生寫題為“論幼兒教育中‘揠苗助長現象”的議論文。要求學生在寫作時,緊密圍繞當前在幼兒教育中存在的“揠苗助長”現象,寫出這樣“揠苗助長”現象造成了什么樣的不良后果?如何有效治理當前在幼兒教育中存在的“揠苗助長”問題?教師可指導學生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作為寫作的論據資料,再讓學生思考應從哪幾個方面治理這一問題。從而讓學生圍繞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并依據自身的理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想法。這樣也能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寫作中進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思考與建議,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意寫作,學生就能逐漸深入地進行思考學習,并在作文中提出自身的觀點。如,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當前幼兒教育中所存在的“揠苗助長”現象,具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良傾向,導致幼兒們對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與“厭學情緒”。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遵循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采取各種方式方法,逐漸深入地開展幼兒教育,而不是進行“揠苗助長”式的幼兒教育。在創(chuàng)意寫作中,學生應通過巧妙謀篇布局,充分表達觀點,這樣才能充分展現自己思考與理解,因此,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并能讓學生寫出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文。
二、以新穎的立意構思,寫出優(yōu)秀作文
在開展小學寫作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芍笇W生進行創(chuàng)意寫作,展現新穎的作文立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要在作文立意構思時進行創(chuàng)新,力爭體現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夠真正做到推陳出新。應從創(chuàng)新的視角進行立意構思,即圍繞原文,以獨特的寫作視角,體現寫作的創(chuàng)新性,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并在寫作過程中,提升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教《日月潭》一課時,首先,教師應明確課文教學目標:通過描寫日月潭的美麗風光,讓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產生熱愛之感。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表達能力時,教師可布置命題作文“日月潭的回家之路”,可給學生提供一些寫作素材,幾位來自寶島的老人,帶著他們的家人回到祖國大陸的故鄉(xiāng)祭祖探親,他們回到故鄉(xiāng),并到杭州西湖旅游。老人們講述日月潭與西湖之美,他們之間會有什么樣的對話?會體現什么樣的情感?請同學們寫出“日月潭的回家之路”。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新穎的立意構思,寫出優(yōu)秀創(chuàng)意作文。在作文寫作中,提煉與升華作文的主題思想,展現愛國情感。如,一個學生這樣寫道:“返鄉(xiāng)探親團里年邁的老人對孩子們說:孩子們,在寶島上有風光秀美的日月潭,在我們故鄉(xiāng)杭州也有美麗的西湖。西湖是我們的故鄉(xiāng),日月潭是我們的居住地。祖國大陸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根?!痹谶@樣的創(chuàng)意寫作中,學生可通過所寫的作文提煉與升華寫作主題: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是血濃于水的華夏兒女,他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早日實現祖國統(tǒng)一。在創(chuàng)意寫作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確立新穎的立意,梳理寫作脈絡“在故鄉(xiāng)游西湖—西湖與日月潭的聯想—期盼實現祖國統(tǒng)一”,并從在故鄉(xiāng)游西湖聯想到日月潭,從海峽兩岸的景點、景物的聯系,進一步引申,講述兩岸人民都有早日實現祖國統(tǒng)一的心愿。從景物到人民,再到期盼祖國統(tǒng)一,層層遞進,感情真摯,表情達意自然、順暢。這是學生在寫作中,以愛國情懷的新穎立意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通過這樣的寫作實踐,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創(chuàng)意寫作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教師應依據作文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學生的寫作能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意寫作情境,使學生在寫作時,能身臨其境地融入創(chuàng)意寫作情境中。教師可安排學生仿寫,引導學生圍繞作文的題目,以及相關的寫作素材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意寫作情境,使學生能融入其中進行仿寫。
例如,在教《秋天的雨》一課時,首先,教師應安排學生以深讀的方式閱讀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充分體會課文所體現的語言美、秋天的美。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引領學生深入剖析課文的寫作思路:課文以秋雨作為線索,巧妙地串聯起秋天的各種景物,展示出一個風景美麗、豐收喜悅、充滿快樂的秋天。通過剖析課文的寫作思路,學生能充分感受秋雨的美,對秋天產生熱愛與贊美之情。學生只有深入了解課文寫作思路,才能更好地仿寫。其次,教師應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寫作情境,并將所創(chuàng)設的寫作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能融入寫作情境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行體驗式寫作。如可讓學生圍繞《秋天的雨》仿寫,仿寫的作文題目是“春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的景物以及春雨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有關春天、春雨的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認識以及生活實踐經驗,讓學生在仿寫時,能夠較好地運用觀看視頻所獲得的感悟以及生活實踐經驗,細致寫作。借助細致描寫,栩栩如生地體現春天的景色與春雨之美,并在作文中通過以景現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摯情感。一學生是這樣仿寫的:“當春姑娘悄然而至,春回人間,讓大地披上一塊綠毯。小動物們在溫暖春天里會顯得更加活躍,它們在森林里、樹枝間快樂地鳴叫。告訴人們春天到來的好消息。當第一場春雨到來,原野里的空氣更加清新怡人,小草上、樹葉間懸掛的雨水露珠,在陽光下閃爍著七彩的光芒。由于春雨給小溪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小溪里的水漲起來,小魚們更加歡快地游動。春雨也在滋潤田地里各種農作物,它們盡情地汲取春雨的養(yǎng)分,更加茁壯地成長。人們在春雨初停之時,呼吸著春雨之后的清新空氣,充分感受到春雨象征著新生、象征著希望。”通過這樣的仿寫練習,可使學生寫出春雨之美,以及自己對春雨的真摯情感。通過描寫春雨之美,學生充分展現創(chuàng)意寫作能力,寫出春雨中小動物的歡樂、小溪的溪水充盈、農作物的成長、人們的感受,充分展現出展現春雨之美、春雨之好!學生通過充分運用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既可深入了解課文主題內容與思想情感,還可從中獲得一定感悟,并在仿寫的過程中,通過描寫各種意象與事物,進一步提高寫作能力。寫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展現自身真摯的情感,不僅能較好地鍛煉寫作能力,還能有效提升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認真細致觀察,使其能自由想象
在進行小學作文指導教學時,教師應依據學生存在的觀察能力較弱、缺乏想象力、理解能力較差等問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積極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和了解各種生活現象,讓學生自由想象,充分應用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寫作,語文知識源自現實生活,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現實生活,通過學習觀察與實踐體驗,從生活中充分發(fā)掘寫作素材。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現實生活,基于多元化視角,認真細致地觀察生活,不斷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時自由想象,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
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作者應用細膩的文筆,描寫園子里的各種事物。如,作者以細膩的文筆描寫蜜蜂“胖乎乎、圓滾滾”“像一個小毛球”,正是基于作者的觀察與體驗,采用比喻的寫法,并進行豐富想象,才將文章寫得細致入微。教師可安排學生模仿課文,布置命題作文“美麗的小花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作文中展現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教師可安排學生到公園、小區(qū)花園進行實地觀察,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融入生活情境中,深入發(fā)掘各種寫作素材。觀察體驗的過程,是寫作知識的輸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學習,學生能獲得鮮活的寫作素材,并可基于生活的視角去看待寫作,這種來源于生活的寫作方式,能使學生更好地展現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如,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在小花園里,樹木錯落有致,樹枝間綻放出新芽,寓意著新生與希望。草地上各種鮮花競相綻放,讓這里成了花的世界。在花朵旁蜜蜂與蝴蝶相伴而來,蜜蜂忙著采蜜,釀出甜甜的蜂蜜。蝴蝶則忙著采花粉,給花朵授粉后,就綻放更美麗的花朵。人們來到花園里唱歌、散步、健身,在這一方天地里,享受著寧靜與快樂,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小天地?!睂W生融入現實生活,對生活中的事物認真細致地觀察,見微知著,寫出生活中看似細微的各種小事,并發(fā)揮自身豐富的想象力,想象生活中的現象,想象各種事物的表象下蘊含著什么樣的知識與道理。這種寫作方法,不僅能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還能讓作文充滿趣味性,使學生愛上寫作。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教師就應根據作文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學生的作文水平,結合課文內容,采用適合小學生的作文教學策略。在作文指導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方法,讓學生在寫作實踐的過程中鍛煉寫作能力,拓展思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