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芳,莊杉杉,余 艷,李 錚,吳曉明,聶曉改
(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云南 昆明 650051)
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多種因素引起的腦血管病變,發(fā)生缺血缺氧并產(chǎn)生組織壞死,最終導致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一組疾病,約占腦卒中的60%~80%[1]。在全球,腦卒中患病率均處于較高水平,隨之而來的死亡率也逐漸引起關注,在歐美國家中,腦卒中是排在冠心病和癌癥之后的第3 位死亡原因。在我國,腦卒中嚴重威脅國民健康,已成為成人致殘甚至死亡的首位病因[2]。缺血性腦卒中致病因素多樣,具體病因尚未明確,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基因多態(tài)性與疾病相關性成為新的研究熱點,近年來以血小板內(nèi)皮聚集受體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基因多態(tài)性位點研究頗受關注。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檢測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清PEAR1水平,兩類患者的PEAR1水平均升高,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PEAR1基因多態(tài)性可影響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黏附聚集,導致凝血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有引發(fā)血栓風險,發(fā)生腦卒中或再次心梗,PEAR1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卒中患者用藥及疾病預后相關[3]。然而,有研究者將PEAR1不同基因型與腦梗死發(fā)生復發(fā)不同周期比較,發(fā)現(xiàn)PEAR1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梗死的發(fā)生及復發(fā)無相關性[4]。PEAR1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疾病發(fā)生的相關性尚存爭議。
PEAR1是血小板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跨膜受體,在血小板和內(nèi)皮細胞中均有表達,其基因由23 個外顯子和22 個內(nèi)含子組成,在血小板活化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參與多種血管相關疾病的發(fā)生[5-6]。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PEAR1水平升高,提示其與腦卒中發(fā)生可能存在關聯(lián),PEAR1可能是腦卒中發(fā)生的一個危險因子。本研究通過分析缺血性腦卒中患者PEAR1基因位點多態(tài)性并探討其與疾病發(fā)生的相關性,為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機制的進一步研究及疾病治療靶點提供科學依據(jù)及研究方向。
收集2022 年6 月至至2023 年6 月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就診的150 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95 例,女性55 例,年齡45~80 歲,平均(63.75±9.67)歲。另外收集同期健康人群15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88 例,女性62 例,年齡45~80 歲,平均(63.66±8.81)歲。
納入標準:經(jīng)核磁共振彌散成像或者CT 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入組患者診斷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7]。排除標準:患有心源性栓塞、心臟疾病、癲癇、腦部創(chuàng)傷、血管畸形、腦腫瘤,腦出血或先天性腦部疾病的患者。該研究經(jīng)昆明醫(y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127-01),且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主要儀器核酸提取儀(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PCR 擴增儀(上海宏石)、電泳儀(美國Bio-rad 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 公司)、熒光顯微鏡(德國Leica 公司)。
1.2.2 主要試劑人全血基因DNA 提取試劑盒(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內(nèi)切酶BCCI(美國NEB 公司)、2×TaqPCRMasterMix(北京博邁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瓊脂糖(北京博邁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DNA MarkerI(北京博邁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核酸染料(上海愛必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1 基因組DNA 提取采集入組人群EDTA 抗凝靜脈血2mL。用人全血基因DNA 提取試劑盒提取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健康體檢者外周血基因組DNA,方法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提取產(chǎn)物-20℃保存。
1.3.2 PEAR1 目的基因擴增使用PCR 方法進行目的片段基因擴增,引物片段Forward: 5'-CAC TAATCTTATCCCCATTTTCTAGGTG-3',Reverse:5'-GCCCTCTCAGCCTCCGAGC-3',擴增反應總體積為25 μL,反應體系包括上下游引物各0.5 μL、DNA 模 板5 μL、2 × TaqPCRMasterMix 12.5 μL,ddH2O 6.5 μL。擴增條件: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30 s,重復35 個循環(huán)后72 ℃延伸5 min。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紫外燈下觀察PCR 擴增產(chǎn)物,擴增產(chǎn)物片段大小為408 bp。
1.3.3 PEAR1 基因分型PCR-RFLP 方法進行基因分型,取上述擴增成功的產(chǎn)物2 μL,內(nèi)切酶BCCI 1 μL,10×NEBuffer 5 μL,ddH2O 42 μL。放置于37 ℃恒溫箱進行至少1 h 的酶切反應然后終止。酶切產(chǎn)物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120 V電壓、300 mA 電流穩(wěn)壓電泳40 min,紫外燈下觀察酶切產(chǎn)物并根據(jù)條帶數(shù)分型。酶切后的GG 型純合子片段大小為408 bp 單個條帶,AA 型純合子大小為178 bp、230 bp 2 個條帶,GA 型雜合子大小為408 bp、178 bp、230 bp 3 個條帶,見圖1。PCR 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電泳進行初步檢測后,取部分樣本的PCR 擴增產(chǎn)物和相應引物送北京博邁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正反2 個方向的測序分析,以進一步驗證目的片段,見圖2~圖3。
圖1 PEAR1 基因凝膠電泳條帶圖Fig.1 PEAR1 gene gel electrophoresis band
圖2 PEAR1 基因AA 基因型測序圖Fig.2 PEAR1 gene AA genotype sequencing
圖3 PEAR1 基因GA 基因型測序圖Fig.3 PEAR1 gene AA genotype sequencing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時以()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用卡方檢驗對研究對象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進行Hardy-Weinberg 遺傳平衡檢驗。影響因素的篩選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獨立樣本t檢驗,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有差異的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缺血性腦卒中組的糖尿病、高血壓比例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例較正常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 組的性別、年齡、血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n(%)/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ischemic stroke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n(%)/ ]
表1 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n(%)/ ]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ischemic stroke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n(%)/ ]
*P<0.05。
統(tǒng)計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的基因型例數(shù),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 0.05),基因型在各組間具有群體代表性,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的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檢驗(n)Tab.2 Hardy-weinberg genetic balance test in ischemic stroke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n)
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PEAR1基因rs12041331G > A 位點基因型分布以及G、A 等位基因頻率,見表3。經(jīng)卡方檢驗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PEAR1基因rs12041331G >A 位點GG、GA、AA 基因型分布以及 G、A 等位基因頻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PEAR1 基因rs12041331G >A 位點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頻率的比較[n(%)]Tab.3 Comparison of genotype distribution and allele frequency of PEAR1 gene rs12041331G>A between ischemic stroke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n(%)]
將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糖尿病、高血壓、HCY、rs12041331位點GG、GA 和AA 基因型作為自變量,是否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1,不發(fā)生=0)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高血壓、HCY、rs12041331 位點GA、AA 基因型與缺血性腦卒中相關(P<0.05),均是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Tab.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schemic stroke
我國腦卒中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逐日增多,其中以缺血性腦卒中最為常見,每年新增人數(shù)達200 萬人,其中150 萬患者因腦卒中死亡,而存活患者也不同程度喪失行動能力[8]。由此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和經(jīng)濟壓力,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腦卒中的早期預防和患病后及時治療尤為重要,是我國亟待解決的醫(yī)學問題。目前的防治主要從危險因素進行干預以及進行抗血栓治療,明確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可能機制,并進行有效的干預,是防治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研究用PCR-RFLP 方法對研究對象PEAR1基因rs12041331G > A 等位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檢測和分析。結果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組的糖尿病、高血壓比例較正常對照組高,HCY 水平2 組均升高(HCY 實驗室正常參考范圍0~10 μmol/L),缺血性腦卒中組的HCY 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病因不明確,飲食習慣、吸煙、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以及血清高HCY 水平是目前公認的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因素[9-10],本研究PEAR1基因rs12041331G >A 位點GG、GA、AA 基因型分布以及G、A 等位基因頻率在缺血性腦卒中組和正常對照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缺血性腦卒中組的突變基因型和A 等位基因頻率比正常對照組高。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高血壓、HCY、PEAR1基因rs12041331 位點GA、AA 基因型與缺血性腦卒中相關,A 等位基因突變是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0.05)。PEAR1基因rs12041331 屬于內(nèi)含子,不參與編碼氨基酸序列,但內(nèi)含子附近區(qū)域變異可影響相關蛋白的表達,從而改變蛋白的功能,相關蛋白可觸發(fā)多種激動劑,使血小板發(fā)生聚集,PEAR1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卒中的發(fā)生相關,與腦梗死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影響腦卒中患者的預后[11]。PEAR1可通過介導PI3K/AKT 和PI3K/PTEN 信號通路影響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生、新生血管生成和血栓形成,A 等位基因突變可能通過改變激動蛋白的表達影響PEAR1介導的PI3K/AKT 信號通路,進而調(diào)節(jié)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功能[12]。A 等位基因也可能通過影響內(nèi)皮細胞的遷移而影響血栓的形成[13]。PEAR1基因rs12041331 位點SNP 與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強有關,引起血小板之間發(fā)生聚集,突變型AA 純合子血小板聚集率高于野生型GG 純合子,且突變位點數(shù)越多,相應的血小板聚集率就越高;腦卒中病人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后的一段時間,雜合突變型GA 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增高[14]。首次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PEAR1基因純合突變的患者相較于另外2 種基因型患者發(fā)生腦卒中復發(fā)的風險更高,影響患者預后,帶來的危害更為嚴重[15]。PEAR1通過不同的路徑引發(fā)血小板改變、血栓形成,進而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
本研究就PEAR1基因與缺血性腦卒中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據(jù)。PEAR1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相關,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遺傳易感性,為缺血性腦卒中易感人群的篩選、患病風險評估、早期防治干預等提供科學依據(jù),為疾病的綜合防治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