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蔓莉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資本在心理應激反應和應對方式之間的作用機制。方法:采用心理資本量表、心理應激反應問卷、簡易應對方式問卷通過網(wǎng)絡(luò)對處在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下的548名研究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心理應激反應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43,p<0.01),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guān)(r=0.10,p<0.01);心理資本在心理應激反應和積極應對方式之間起著中介作用,中介效應60.76%。結(jié)論:處于新冠心理應激反應時,心理資本的提升能夠促進個體積極應對方式的產(chǎn)生。
關(guān)鍵詞|新冠疫情;研究生;心理資本;心理應激反應;應對方式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由新型冠狀病毒及其變異株引起的肺炎疫情(COVID-2019,簡稱新冠肺炎)在全國乃至全球多地反復出現(xiàn),這次新冠疫情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其突發(fā)性、反復性、嚴重性和持久性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醫(yī)護人員、患者、普通民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冠疫情期間國內(nèi)外居民身心狀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1,2]。在國內(nèi),疫情重點暴發(fā)區(qū)比如湖北,以及其他非重點暴發(fā)區(qū)比如長沙均存在民眾心理健康水平不佳的情況,其中大學生群體研究相對較多。在2020年1月份和2月份之間,以湖北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在疾病流行不同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明顯不同,隨著新冠流行,大學生心理壓力變得更嚴重[3]。以2020年10月—2021年1月期間長沙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jié)果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處于不佳水平,人群里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人有發(fā)生睡眠障礙或失眠、抑郁癥、焦慮癥的重大風險,尤其是抑郁和焦慮的出檢率最高[4]。
疫情發(fā)生的階段、疫情發(fā)生的程度以及地區(qū)防控措施等都會成為影響學生心理應激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2020年6月7日,中國國務院發(fā)文宣布從2020年4月29日開始,我國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tài)化防控階段[5]。同時,國家發(fā)布了各類具體的疫情防控方案,尤其對重點場所和單位的疫情防控提出了特別的要求。重點場所和單位是指人口密度大且流動性強、容易暴發(fā)聚集性感染的場所和單位,高校就是其中之一[6]。高校新冠感染情況、學校防疫管控政策、因疫情發(fā)生而產(chǎn)生的教學計劃調(diào)整等時刻影響學生心身狀況。在疫情期間,開展大學生群體心理現(xiàn)狀的研究很多,但是關(guān)注疫情期間研究生心理狀態(tài)及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在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情況下研究生心理應激反應以及應對方式如何?是否受到自身心理品質(zhì)的影響有必要進一步研究。
心理應激反應是我們面臨或者覺察到危險刺激時所做出的適應性和應對性的反應。心理應激反應主要包括情緒和行為兩個方面,情緒反應包括抑郁、焦慮、憤怒、恐懼等,行為上的改變包括回避、依賴、敵對、攻擊等[7]。2020年1月29日至3月3日期間,對在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平臺求助的6278名求助者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疫情期間大眾的心理癥狀總分、各因子均分、陽性檢出率均顯著高于2018—2019 年大眾的平均水平[8],這說明本次疫情確確實實引起了大眾的心理應激反應。個體心理應激反應在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等人口學變量方面出現(xiàn)顯著差異[9],同時也受到個體內(nèi)在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自我效能會影響應激源對應激反應間的作用[10],希望感在個體面對風險性因素時能夠起到保護性作用,這是心理應激的一個重要預測因素[11],樂觀與PTSD癥狀呈顯著負相關(guān)并且在社會支持與PTSD癥狀關(guān)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2],心理韌性和心理應激反應顯著負相關(guān),心理應激反應可以通過心理韌性間接影響抑郁癥狀[13,14]。心理資本的核心內(nèi)容是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和心理韌性,綜上提出假設(shè)1:心理資本與心理應激反應相關(guān)。
應對方式是指我們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采取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個體的應對方式影響著應激反應的性質(zhì)與強度,同時調(diào)節(jié)著應激源與應激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眾多研究結(jié)果表明應對是應激事件和應激心身反應的重要中介變量[7]。應對方式可以根據(jù)性質(zhì)區(qū)分為積極應對(positive coping style,PCS)和消極應對(negative coping style,NCS),采取何種應對方式受到個體應對資源的重要影響,應對資源包括生理資源、心理資源和環(huán)境資源[15]。
塞利格曼在2002年提出了心理資本的核心概念,認為可以將那些導致個體積極行為的心理因素納入資本的范疇,心理資本是與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并行,但又超越他們的一種核心心理要素。同年,管理心理學家盧桑斯對積極心理資本概念進行了界定,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具體包括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四個方面。自我效能是指在面對充滿挑戰(zhàn)性的工作時,有信心并能付出一定的努力來取得成功;樂觀是指對成功擁有積極的歸因態(tài)度;希望是指對目標堅持不懈,為取得成功能夠及時調(diào)整實現(xiàn)目標的路徑;韌性是指當面對逆境和被難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16]。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挑戰(zhàn)—阻礙刺激源框架中心理資本緩沖了挑戰(zhàn)性和阻礙性兩方面壓力源在工作壓力中帶來的負面影響[17],心理資本在壓力與壓力應對之間起到中介的作用[18,19]。此外,心理資本與應對方式在生活應激源對抑郁的關(guān)系中起到鏈式中介的作用[20],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積極應對方式起著部分中介作用[21]。綜合以往研究,提出假設(shè)2:心理資本在心理應激反應和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中存在中介作用,如圖1所示。
2 方法
2.1 被試
2022年3月初,在長沙的大學聚集地出現(xiàn)了新冠感染者,長沙各高校采取了在校網(wǎng)絡(luò)學習的方式,湘潭各高校對在校學生進行嚴格管控,本研究以此為背景,在2022年3月3日—4月12日期間,對長沙和湘潭高校的研究生群體通過網(wǎng)絡(luò)開展施測,收回548份問卷,通過最低時間限(200S)制,數(shù)據(jù)缺失等標準篩選,最終獲得有效問卷439份,問卷有效率為80.11%。男生146人占比33.3%,女生293人占比66.7%,獨生子女146人占比33.3%,非獨生子女293人占比66.7%,碩士398人占比90.7%,博士41人占比9.3%,防疫情況方面,集中隔離1人占比0.2%,居家學習68人占比15.5%,在校正常學習353人占比80.4%,生活學習校區(qū)屬于防范區(qū)17人占比3.8%。
2.2 工具
2.2.1 心理應激反應問卷
心理應激反應篩查問卷(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RQ-20),內(nèi)部一致性ɑ系數(shù)為0.902,評估個體心理應激反應的相應心身癥狀及嚴重程度,參考SAS、SDS和SCL-90條目內(nèi)容,按照心理應激理論的情緒反應、軀體反應、行為反應三個方面,編制應激反應條目28項,按照1~5等級計分,總條目得分代表應激反應程度[22]。
2.2.2 應對方式問卷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coping style,CS),內(nèi)部一致性ɑ系數(shù)為0.90,個體對與外界環(huán)境變化有意識、有目的和靈活的調(diào)節(jié)方式,包括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兩種,結(jié)果為積極應對維度平均分和消極應對維度平均分,應對傾向=積極應對標準分-消極應對標準分[23]。
2.2.3 心理資本量表
本研究采用由許海元編制的大學生心理資本量表,將量表項目適當改變,使其適合研究生的語言表達方式,總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ɑ=0.963,其他分量表效度ɑ均0.85以上。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出量表結(jié)構(gòu)效度χ2/df=5.706(由于樣本量較大,該效度可接受),因此量表信度和效度特征良好[24]。量表采用5級計分方法,總分累計,分數(shù)越高表示心理資本水平越高。
2.2.4 人口學量表
主要收集了防疫情況、性別、年級、是否獨生4個基本情況,其中防疫情況包括醫(yī)療機構(gòu)隔離、集中隔離、因疫情不能返校而居家生活學習、在學校正常學習、生活學習的校區(qū)屬于封控區(qū)、生活學習的校區(qū)屬于管控區(qū)、生活學習校區(qū)屬于防范區(qū)7個選項。
2.3 數(shù)據(jù)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7.0以及PROCESS插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25]。心理應激反應問卷數(shù)據(jù)信度α=0.883,心理資本量表數(shù)據(jù)信度α=0.953,應對方式問卷數(shù)據(jù)信度α=0.837,信度系數(shù)均在0.8以上表明問卷數(shù)據(jù)可信。
3 結(jié)果
3.1 共同方差偏差的控制與檢驗
在程序上通過匿名測量等措施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對3個問卷所有條目進行因子分析,結(jié)果現(xiàn)實KMO=0.956,Bartlett=26453.667,df=3240,p<0.001。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13個,揭示了66.315%的變異,第一個因子方差解釋率為33.571%(小于40%),故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在后續(xù)的分析中不再進行控制。
3.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guān)分析
心理應激反應與心理資本、積極應對方式是負相關(guān),與消極應對方式是正相關(guān);心理資本與積極應對方式是正相關(guān),與消極應對方式是不相關(guān);積極應對方式與消極應對方式正相關(guān),如表1所示,本研究假設(shè)1成立??梢钥紤]心理資本在心理應激反應與積極應對方式關(guān)系中存在中介作用[25]。
3.3 心理資本的中介效應檢驗
采用PROCESS插件4.0版Model 4,在控制防疫狀態(tài)、性別、獨生、年級等因素后,通過5000次自助抽樣估計中介效應95%置信區(qū)間的方法對假設(shè)模型進行檢驗,結(jié)果顯示心理資本的中介效應在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0.1020,-0.0647]不包含0,表明心理資本是心理應激反應影響積極應對方式的中介變量,占總效應的60.76%。即心理資本能夠改變心理應激反應對積極應對方式的影響,假設(shè)2部分成立,如表2、表3、圖2所示。
4 討論
研究生的心理應激反應與積極應對方式存在負相關(guān),與消極應對方式存在正相關(guān),這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一致[26]。心理應激反應問卷評估個體心理應激反應的相應心身癥狀及嚴重程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個體面對應激源的身心反應癥狀越嚴重。個體遭遇應激事件后,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應激反應以及應對方式,當癥狀評分高時,消極應對評分高,而癥狀評分低時,積極應對評分則高[23]。心理資本與心理應激反應負相關(guān),姜乾金提出的“應激系統(tǒng)模型”指出,應激有關(guān)因素包括應激刺激(即應激源或生活事件)、應激反應、認知評價、應對方式,以及社會支持和個性特征等許多因素[7],其中應激反應包括心理應激反應,個性心理特征包括心理資本,心理應激反應和心理資本都是應激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所以存在相關(guān)。心理資本與積極應對方式正相關(guān),與消極應對方式負相關(guān) ,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27-29]。心理資本是個體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能夠促進個體積極行為的產(chǎn)生,自然有利于積極應對方式的產(chǎn)生,不利于消極應對方式產(chǎn)生。
心理資本在心理應激反應和積極應對方式之間的關(guān)系起著中介作用。說明心理應激反應不僅直接作用于積極應對方式,還通過心理資本間接作用于積極應對方式。在資源保存理論中,資源是個體衡量和評估壓力的關(guān)鍵組成部分,因為資源決定了個體會如何應對壓力情景。心理資本作為一種個人資源,會影響一個人面對壓力源的應激反應,從而也會導致不同的應對方式[30]。面對多重變化和變化不斷的應激源,提高個體心理資本,能夠調(diào)整個體心理應激反應和應對方式。
5 結(jié)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資本在心理應激反應和積極應對方式之間存在中介作用,也就是心理資本水平高的個體出現(xiàn)積極應對方式的可能性更高,能夠更好地應對新冠疫情以及其他突發(fā)事件帶來的身心反應。高校對心理資本進行培養(yǎng)和提升有利于學生積極應對類似新冠疫情的突發(fā)事件,提高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應變能力。
本研究存在一些的不足。首先,本研究運用網(wǎng)絡(luò)滾雪球的方式進行問卷數(shù)據(jù)收集,被試的特點和性質(zhì)存在不可控;其次,本研究控制了學歷和地區(qū)范圍,研究結(jié)果的推廣性受到限制。
參考文獻
[1]鄧小鵬,張新風,周麗芳,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荊州地區(qū)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21,38(2):168-172.
[2]Lambert Zixin Li,Senhu Wang.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general 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loneliness during COVID-19 in the United Kingdom[J].Psychiatry research,2020(291):113267.
[3]Yan Zhang,Xiaochen Cao,Aashiq,et al.Psychological Str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Hardest-hit Area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J].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21(125):105980.
[4]舒曼玲,廖心儀,秦露露.后疫情時代長沙市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11):1712-1717.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EB/OL].(2020-06-07)[2021-12-07].http://www.gov.cn/zhengce/2020-06/07/content_5517737.htm.
[6]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k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綜合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EB/OL].(2021-05-11)[2022-01-20].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4/content_5606469.htm.
[7]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78-86.
[8]蘇斌原,葉苑秀,張衛(wèi),等.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時間進程下民眾的心理應激反應特征[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9-94.
[9]馮正直,柳雪榮,陳志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眾心理問題特點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6(4):109-115,195.
[10]寧淑娥,譚景鋒,閆國林.軍校新生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人格特征和急性心理應激反應的關(guān)系[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18(5):445-446.
[11]史素娟,潘光花.共情對心理應激的影響:希望感和領(lǐng)悟社會支持的中介調(diào)節(jié)作用[J].教育生物學雜志,2022,10(1):52-57.
[12]趙欣欣,王玉梅.希望和樂觀在終末期癌癥患者社會支持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9,36(4):580-583.
[13]李光耀,徐曉莉,龔政,等.新冠肺炎救治醫(yī)務人員抑郁癥狀與急性應激反應及心理韌性的關(guān)系[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21,31(3):207-210.
[14]嚴梓洛,徐知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風險認知、心理韌性與心理應激反應的關(guān)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30(4):508-512.
[15]葉一舵,申艷娥.應對及應對方式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2,25(6):755-756.
[16]路桑斯.心理資本[M].李超平,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17]Min H,Kim H J,Lee S B.Extending the challenge-hindrance stressor framework: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5(50):105-114.
[18]張闊,鄒洋,汪新建.心理資本在工作壓力源和壓力反應間的作用:調(diào)節(jié)還是中介?[J].心理學探新,2013,33(6):532-536,540.
[19]Avey J B,Luthans F,Jensen S M.Psychological Capital:A positive resource for combating employee stress and turnover[J].HumanResource Management,2009,48(5):677-693.
[20]程利娜,黃存良,鄭林科.生活應激源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心理資本和應對方式的鏈式中介[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9,36(4):289-292.
[21]潘清泉,周宗奎.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7):844-846.
[22]鐘霞,姜乾金,吳志霞,等.生活事件社會支持壓力反應對醫(yī)務人員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4,13(5):560-562.
[23]解亞寧.簡易應付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2):114-115.
[24]許海元.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及其教育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1-123,127-128.
[25]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26]王瑩.研究生壓力狀況與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對思政工作的啟迪[J].心理學進展,2017,7(8):1051-1057.
[27]彭詠梅,楊小兵,劉紅云,等.醫(yī)專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應對方式: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25(6):1171-1174.
[28]李艷,何畏,張賢,等.大學生心理資本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應對方式幸福感指數(shù)的相關(guān)性.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1):128-131.
[29]李力,廖曉明.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9):37-40.
[30]段錦云,楊靜,朱月龍.資源保存理論:內(nèi)容、理論比較及研究展望[J].心理研究,2020,13(1):49-5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of COVID-19 and Copying Styles among Postgraduat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Chen Manli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Abstract: Objectiv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of COVID-19 and coping styles. Methods: 548 postgraduates in a condition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ormality were attempted the online test including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scale and the coping style scale. Results: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coping style (r=-0.43, p<0.01), whil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style (r=0.10, p<0.01).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ith effect value of 60.76%. Conclusions: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conducive to positive coping style when the individual is under the stress of COVID-19.
Key words: The COVID-19; Postgraduates;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Coping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