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yī)院消化內鏡中心,江蘇 泰州,225300)
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我國女性最多發(fā)的腫瘤,其并發(fā)癥多、危險性大,預后差,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乳房皮膚改變、引流區(qū)淋巴結腫大時已是乳腺癌晚期[1-2]。臨床上對乳腺癌患者一般采取手術、化療和放療等綜合治療方式,治療效果相對比較好,能夠讓患者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但是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不僅要面對惡性腫瘤對生命的威脅,還要面對乳腺缺失受損、不能確定的疾病預后以及治療帶來的痛苦等,對手術麻醉產生負性心理情緒,影響患者預后水平[3]。尤其是對于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手術造成的應激反應,患者會出現(xiàn)較大程度的心率、血壓波動,增加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4]。研究發(fā)現(xiàn),采取科學的麻醉護理可減少患者恐懼心理,減輕術中應激反應[5]。袋鼠式護理屬于一種高收益、低成本的溫柔護理方法,多用于對早產兒的護理,然而是否可以應用袋鼠式護理理念對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麻醉護理,提升患者手術舒適度和鎮(zhèn)靜效果尚無確切定論。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暗示作為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可改善患者焦慮、恐懼情緒[6]。本研究選取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在乳腺癌根治術麻醉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5月—2023年2月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將患者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颊呒凹覍賹ρ芯恐橥猓栽负炇鹬橥鈺?。本研究經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n(%)/()]
浸潤性小葉癌 3 4浸潤性導管癌3230腫瘤大小≤5 cm23280.7110.399>5 cm1712項目觀察組對照組χ2/tP例數(shù)4040月經狀態(tài)絕經24260.7830.376未絕經1614年齡(歲)56.29±4.4256.30±4.570.0130.990病理分型髓樣癌 5 6 0.6420.521
納入標準:①經細針針吸細胞學檢查結果確診為乳腺癌,且符合手術治療指征[7];②均為女性;③年齡≥18歲;④臨床分期為Ⅰ~Ⅲa期。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心電圖檢查異常者;③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④合并嚴重心臟病及糖尿病者;⑤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⑥合并意識障礙者。
對照組在麻醉過程中采取常規(guī)護理。術前由麻醉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訪視,盡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讓患者多了解乳腺癌根治術麻醉相關知識和主要麻醉方案。由于患者患病后對病情的不了解和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極易在麻醉過程中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護理人員需結合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特點以及過往成功病例,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疏導,消除患者術前不良情緒,提高手術治療信心。手術過程中,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進行麻醉護理,術中、術后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時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1)袋鼠式麻醉護理。應用袋鼠式護理理念,將人性化模式貫穿于整個麻醉護理過程中。①袋鼠式護理。在麻醉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手與手皮膚接觸的方式,讓患者更加安心,可以讓患者在麻醉過程中多表達自身情緒,在麻醉之前與患者溝通聊天,穩(wěn)定患者情緒,減少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經過和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皮膚與皮膚的接觸,對患者進行觸覺刺激,將熱量從患者皮膚傳送到身體,穩(wěn)定情緒,減少對疼痛的關注程度。②個性化袋鼠式人文關懷護理。在麻醉過程中給予患者袋鼠式護理照顧,鼓勵并安慰患者,關注患者麻醉過程中的心率、血壓、血氧等生命體征情況。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擺好患者體位,囑咐放松心情,并用約束帶固定好四肢,防止因為術中不適或煩躁而發(fā)生墜床現(xiàn)象。(2)手術室心理暗示。在患者手術前由麻醉護士進行訪視,并進行心理暗示。①榜樣暗示。為患者招募形態(tài)開朗、熱心、手術效果好的相同疾病患者作為同伴支持者,通過溝通與交流自身經驗,進行正性暗示。②家屬支持。在術前與患者家屬溝通,囑咐家屬給予患者一定情感支持,同時注意不要讓患者過于關注疾病。③語言暗示,在手術麻醉之前依照患者的不同性格特征設計暗示性的語言,并向患者暗示有效鍛煉和積極心態(tài)對于手術治療的重要性。④表情暗示。在術前麻醉過程中,把患者當做朋友或長輩來對待,始終面帶微笑,多應用肢體語言和堅定自信的表情采取正性暗示,增強患者信心,減輕恐懼心理。⑤環(huán)境暗示。術前引導患者進入到手術相關科室參觀,并為患者介紹手術醫(yī)師、麻醉醫(yī)師和相關設備,給予患者手術安全性暗示。
①比較兩組入室基礎值(T1)、手術開始即刻(T2)、手術開始后20 min(T3)、手術結束即刻(T4)的Ramsay鎮(zhèn)靜評分和舒適度評分。其中Ramsay鎮(zhèn)靜評分中6分為深度睡眠狀態(tài),呼喚不醒;5分為嗜睡,患者喚之反應遲鈍;4分為睡眠狀態(tài),但可以喚醒;3分為嗜睡但可以聽從指令;2分為安靜合作;1分為煩躁、不安靜[8]。舒適度評分中2分為非常不舒適,1分為不舒適,0分為舒適[9]。
②比較兩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程度以及引流管拔除時間。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進行評估,總分0~10分,其中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最痛,指導患者對自身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10]。
③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出院前采用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yī)院自制《麻醉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從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制度落實、職責履行、專業(yè)水平和護理態(tài)度等方面評估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患者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取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T1Ramsay鎮(zhèn)靜評分與舒適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2、T3、T4Ramsay鎮(zhèn)靜評分高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舒適度與鎮(zhèn)靜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舒適度與鎮(zhèn)靜評分比較(,分)
舒適度評分T1T2T3T4T1T2T3T4觀察組402.12±0.233.84±0.273.75±0.262.16±0.230.11±0.020.26±0.070.28±0.070.21±0.05對照組402.15±0.243.12±0.22 3.02±0.331.75±0.340.12±0.040.31±0.020.73±0.24 0.36±0.08 t 0.242 13.631 20.6670.9770.179 4.577 18.851 8.372 P 0.809<0.001<0.0010.3310.858<0.001<0.001<0.001組別例數(shù)Ramsay 鎮(zhèn)靜評分
觀察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組別例數(shù)首次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術后VAS評分(分)引流管拔除時間(d)觀察組402.34±0.587.15±1.473.82±1.085.12±1.23對照組403.54±0.528.95±2.345.35±1.127.85±1.28 t 2.0382.7372.2442.846 P 0.0440.0070.0270.005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T1Ramsay鎮(zhèn)靜評分與舒適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2、T4、T1Ramsay鎮(zhèn)靜評分高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可提升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中鎮(zhèn)靜效果及舒適度。分析原因為,心理暗示作為心理護理方法的一種,能夠通過一種被主觀意識肯定的假設,誘導患者產生反射行為,進一步通過努力來實現(xiàn)這個假設的目標[11]。積極的心理干預能夠借助非語言和語言等形式,采用間接的、含蓄的方法向患者傳遞更多正性信息,能夠調整患者心理狀態(tài)[12]。本研究中對患者采取正性暗示后,通過對患者麻醉中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可以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讓患者有心理準備接受手術與麻醉,間接降低手術對患者帶來的應激影響,提升鎮(zhèn)靜程度,更有利于進行手術麻醉,提升麻醉成功率的同時能夠提高患者術中舒適度[13]。同時聯(lián)合人性化護理模式下的袋鼠式麻醉護理,能夠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非語言性和語言性護理,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另外,在袋鼠式護理中,護理人員和患者通過皮膚接觸,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實現(xiàn)護患之間良好的情感聯(lián)系和關系互動,進一步穩(wěn)定患者情緒[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后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更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袋鼠式護理起源于哥倫比亞,當時醫(yī)療水平和資源較差,許多早產兒存活率較低。采用袋鼠式護理可通過母嬰的接觸,改善護理質量的同時,提升新生兒生存質量。然而深入剖析袋鼠式護理方式的起源發(fā)現(xiàn),這種護理方式中貫穿著對患者的關懷、肢體接觸暗示和人性化護理,能夠以患者作為主體,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患者心理出發(fā)展開護理[15-16]。而本研究以此理念作為基礎,在麻醉護理中深入觀測人性化護理理念,通過肢體接觸、袋鼠式關懷護理減輕麻醉之前患者的恐懼心理,提升患者麻醉配合度,更有助于減輕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穩(wěn)定心率、血壓等水平波動,減輕由生理帶來的應激反應,降低術后疼痛程度的同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另外,術前對患者進行的心理暗示護理,能夠減少不安心理,提升手術信心與治療依從性,減輕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的生理應激反應的同時,能夠更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能夠提升患者麻醉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為,以往麻醉護理多為配合醫(yī)生對患者采取的相關護理措施,從而確保護理安全性。但卻忽視了患者負面心理和情緒對手術麻醉帶來的影響,對患者的關懷較少。然而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多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從身心兩方面為患者提供更加貼心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袋鼠式麻醉護理聯(lián)合手術室心理暗示可提升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麻醉過程中的鎮(zhèn)靜程度與舒適度,輔助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其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