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劉艷莉
(1.榆林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第二醫(yī)院,陜西 榆林 719000)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大約有15%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頸動脈狹窄,因此盡早診斷病癥是避免其病情加劇的關鍵前提。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黃金標準,但是檢查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會給患者機體造成創(chuàng)傷,增加機體不適,因此患者檢查依從性普遍不高[1]?,F(xiàn)頸動脈超聲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但用于診斷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狹窄患者,檢測準確率至今仍有很大的爭議[2]。因此,本文探討研究頸部血管超聲對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狹窄病變的診斷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狹窄病變患者中抽出128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6.75±5.98)歲;體質(zhì)量20~28 kg/cm2,平均體質(zhì)量(24.17±1.93)kg/cm2。納入標準:患者與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中有關腦梗死[3]的診斷標準相符,并經(jīng)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提出的關于腦梗死確診,具有完成的臨床資料。本研究經(jīng)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病癥和預期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者。
1.2方法
1.2.1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 采取PHILIPS-EPIQ7C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作檢測儀器,配合實時解剖M型血管超聲測量軟件完成檢查。患者采用頭后仰臥位,檢查頸動脈時,頭向?qū)葍A斜45°,沿橫切面、縱切面依序探查受檢者的雙側頸總動脈(CCA)、頸內(nèi)動脈(ICA)顱外段、頸外動脈(ECA),確定血管走向,測定管徑、內(nèi)、中膜厚度(IMT),測定管內(nèi)膜結構的變化、斑塊的大小和分布,并觀察阻抗指數(shù)、搏動指數(shù)、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確定管腔內(nèi)有無狹窄或阻塞。均由同一位醫(yī)生完成所有超聲檢測。
1.2.2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診斷 本研究選用美國GEOptimaIGS330,利用Seldinger穿刺技術,從一側股動脈插入導管,再經(jīng)對全腦血管進行選擇性的造影檢查,在主動脈弓、雙側頸內(nèi)動脈、頸總動脈、錐動脈等部位進行造影,攝片包括動脈期、靜脈期和實質(zhì)期,各取一塊正側位片,如無明顯效果,可作斜位造影。均由同一個醫(yī)生完成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測。
1.3診斷指標 頸動脈狹窄判斷:用[(正常直徑-最小直徑)/正常直徑]×100%的方法來確定頸動脈狹窄的程度;頸動脈斑塊:結合影像所呈現(xiàn)的斑塊形態(tài)可劃分為軟斑和硬斑,軟斑的回聲較弱,而硬斑的回聲較大,并且有較大的聲影;對比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診斷結果,計算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記錄不同狹窄程度下的Hcy水平與中膜厚度。
2.1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頸動脈血管超聲診斷情況的比較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的動脈硬化檢出率、斑塊檢出率分比為91.03%、89.74%,頸動脈血管超聲對應檢出率分別為89.10%、88.4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狹窄檢出情況中,128例患者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中,共檢出156支頸動脈,根據(jù)狹窄程度來看,未見狹窄30支,支輕度狹窄32支,中度狹窄30支,重度狹窄31支,完全閉塞33支。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中,未見狹窄、輕度、中度、重度、完全閉塞分別檢出44支、28支、22支、29支、33支。見表1。
表1 頸動脈血管超聲診斷頸動脈狹窄情況
2.2頸動脈血管超聲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析 分析頸動脈血管超聲度各狹窄診斷效應,輕度、中度、重度、完全閉塞的診斷靈敏度分別為58.14%、43.48%、15.68%、78.95%,特異度分別為97.35%、98.18%、99.16%、97.46%,準確度分別86.54%、82.05%、93.59%、92.95%。
2.3對比腦梗死頸動脈不同狹窄程度下的Hcy水平與中膜厚度 對比患者不同狹窄程度下的Hcy水平與中膜厚度,Hcy水平與中膜厚度均隨著狹窄程度而增加,即狹窄程度越高,Hcy水平與中膜厚度越高,且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值為P<0.05。見表2。
表2 比較腦梗死患者頸動脈不同狹窄程度下的Hcy水平與中膜厚度(n=128)
考慮到頸動脈在腦部供血中是主要供血血管,而腦梗死誘發(fā)患者,通??梢婎i動脈狹窄程度超過60%的病理變化?;诖?本文結果顯示,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頸動脈血管超聲診斷方法的動脈硬化檢出率、斑塊檢出率比較無差異(P>0.05),各狹窄程度診斷較高特異度、準確度,并分析了Hcy、中膜厚度水平與患者頸動脈不同狹窄程度的關聯(lián),可見狹窄程度越高,Hcy水平與中膜厚度越高,表示此類技術用于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狹窄檢測中均具有較高可行性。頸部血管超聲作為心腦血管科常用輔助檢查手段,主要用于檢查動脈血管是否正常,也是診斷和評估頸動脈壁病變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和對動脈粥樣硬化預防、治療試驗的有效性評價中起著關鍵作用[4]。頸動脈血管超聲診斷用于觀察腦梗死患者的血管狹窄程度及范圍,不僅能精準測量頸總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頸動脈管腔內(nèi)部的病變情況也能得到全面顯像,便于臨床快速檢出斑塊和明確其性質(zhì)、形態(tài)、異常血流狀態(tài),同時方便臨床利用橫切面上最狹窄部位的直徑和遠端的正常血管直徑,進而得出頸動脈狹窄程度的參考值,以此為依據(jù)判斷患者狹窄程度[5]。據(jù)相關報道指出,患者腦血管血流灌注與其血管狹窄的程度和頸總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有密切關聯(lián),根據(jù)測量出兩個數(shù)據(jù)的變化能盡早確診腦梗患者的頸部血管是否存在病變,便于后續(xù)實施對癥治療,對降低患者殘疾、死亡等不良后果發(fā)生率有積極影響,促進其預后改善。而血清Hcy作為一種氨基酸,物質(zhì)中的硫成分在指標升高后會提高患者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凋亡速率,促進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后進入到頸動脈血管,為炎性因子生成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進而加劇患者腦補的炎性反應,加重病情[6]。因此,配合Hcy水平與頸動脈超聲檢查判斷中膜厚度可以有效評估患者頸動脈狹窄程度,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針對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狹窄病變患者采取頸部血管超聲進行檢查,技術具有較高特異度、準確度,可以很好判斷患者頸動脈狹窄和腦梗等病情嚴重程度,準確評估其病情進展,特別是病變高危群體,盡早明確病情并實施對癥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改善預后有積極影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