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丹 華知奮
(上海市長寧區(qū)婦幼保健院產科,上海 20004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種孕期疾病,主要表現為妊娠期孕婦的血糖值高于正常水平[1]。孕前即患有糖尿病的孕婦在全部妊娠期糖尿病人群中僅占20%左右。對于大部分孕婦來說,GDM在孕婦分娩之后可自行痊愈。一般而言,孕期兩次測出空腹晨尿血糖呈陽性的婦女患病的可能性極大。孕前BMI即是孕前體質量指數的意思,用于衡量胖瘦的程度[2]。在懷孕期間,可以根據孕前的體質量指數,判斷孕期體質量的控制情況。如果孕期體重控制的不理想,會引起胎兒過大,導致巨大兒,而且也增加順產的難度,導致器械助產或剖宮產的概率會增加。此外,孕前異常的BMI引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DP)[3]的概率也較大。本研究旨在探索孕前BMI的異常對妊娠期糖尿病婦女血糖血脂代謝的影響以及孕前異常的BMI與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母胎預后之間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9年3月執(zhí)2022年3月就診于我院的產科產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74例,其中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9.12±1.03)歲,分娩孕周31~41周,平均孕周(37.01±1.43)周。納入標準:孕婦臨床資料完整且能完成隨訪者。排除標準:合并有其它妊娠合并癥者;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壓;孕28周前分娩的婦女;慢性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依從性很差的患者。本研究的孕婦均在孕24~28周間行葡萄糖耐量試驗,且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按照孕前BMI指數將其分為低BMI組25例、正常BMI組95例、超重或肥胖組54例。比較3組孕婦的孕期糖代謝脂代謝指標以及妊娠不良預后等情況。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 本研究需要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孕婦的年齡、體質量、身高、是否存在糖尿病家族遺傳史、孕次、產次、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兒apgar評分及新生兒體質量等,由兩名專業(yè)的產科醫(yī)師對上述資料進行收集并核實。
1.2.2實驗室指標 監(jiān)測3組孕婦孕8~12周空腹血糖情況(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孕24~28周OGTT血糖水平(OGTT-FPG)、餐后1 h血糖(OGTT-1h)、餐后2h血糖(OGTT-2h),孕24~28周孕婦胰島素水平(FIN);孕32周分別檢測3組孕婦的孕晚期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2.3檢測方法及儀器 本院進行血糖檢測的儀器統(tǒng)一使用西門子XPT生化儀(采用己糖激酶法),該儀器測量結果快速且準確。血脂檢測儀器統(tǒng)一使用羅氏cambas 8000 701儀器。
2.13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 經比較,3組孕婦的年齡、孕次、產次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分娩孕周等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
2.23組患者孕前BMI指數情況 3組孕婦的孕前BMI指數的水平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3組孕婦孕前BMI指數情況
2.33組患者血糖、胰島素情況比較 3組孕婦的FPG、HbA1c、OGTT-FPG、OGTT-1h水平有明顯差異(P<0.05),且超重組或肥胖組的FPG、HbA1c、OGTT-FPG、OGTT-1h水平均明顯高于低BMI組和正常BMI組,而3組OGTT-2h、FIN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3組孕婦血糖、胰島素情況比較
2.43組患者孕晚期血脂情況比較 經比較,在孕晚期,3組孕婦的HDL、LDL以及TG水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超重組或肥胖組的HDL水平明顯低于低BMI組和正常BMI組,而超重組或肥胖組的LDL和TG水平明顯高于低BMI組和正常BMI組。而3組孕婦孕晚期TC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4。
表4 3組孕婦孕晚期血脂情況
2.53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指標比較 不同孕前BMI的GDM婦女HDP、巨大產兒、剖宮產發(fā)生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異常的比例存在明顯差異(P<0.05),且孕前BMI指數與HDP、巨大產兒、剖宮產之間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異常存在正相關關系(r>0,P<0.05)。而孕前BMI指數與GDM婦女的胎膜早破以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的概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5。
表5 3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指標比較
在既往研究中[4],表明孕前BMI與GDM、HDP、巨大兒、剖宮產等不良妊娠結局顯著相關。本文結果顯示,隨著孕前期體質量指數的增加,孕婦孕8~12周空腹血糖呈逐漸上升趨勢,此研究與既往魏玉梅等[5]研究一致。此外,在本研究中,孕8~12周糖化血紅蛋白(HbA1c);孕24~28周OGTT血糖水平(OGTT-FPG)、餐后1h血糖(OGTT-1h)、以及孕24~28周孕婦胰島素水平(FIN)均表現為:隨著孕前BMI指數增加,呈逐漸上升趨勢。與林晶等[6]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表明[7],胰島素和肥胖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現體質量逐漸增加,需要進行飲食、運動的調整,以及使用有減重作用的藥物,避免使用胰島素以后帶來的肥胖。
相關研究顯示[8],肥胖患者血液中脂肪含量較高,與其機體利用游離脂肪酸能力降低有關。本文結果顯示,3組孕婦的HDL、LDL以及TG水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超重組或肥胖組的HDL水平明顯低于低BMI組和正常BMI組,而超重組或肥胖組的LDL水平明顯高于低BMI組和正常BMI組(P<0.05)。LDL可沉淀附著于血管壁,引起動脈硬化;而HDL具有洗滌動脈的功能故肥胖者更易于發(fā)生動脈硬化。而3組孕婦孕晚期TC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本結果還顯示,不同孕前BMI的GDM婦女HDP、巨大產兒、剖宮產發(fā)生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異常的比例存在明顯差異(P<0.05),且孕前BMI指數與HDP、巨大產兒、剖宮產之間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異常存在正相關關系(r>0,P<0.05)。而孕前BMI指數與GDM婦女的胎膜早破以及產后出血發(fā)生的概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說明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婦女,孕前異常的BMI可能是HDP、巨大產兒以及剖宮產的危險因素,故GDM婦女要加強體重管理,盡可能將BMI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
綜上,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婦女,一定要及時檢測孕前的BMI指數,孕前BMI的異常會嚴重影響GDM婦女的糖代謝脂代謝,且易于造成HDP、剖宮產以及巨大產兒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