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李軍社
(1.西安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陜西 西安 710038;2.寶雞市陳倉區(q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區(qū)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中心)普通內(nèi)科,陜西 寶雞 721300)
重癥肺炎是指肺炎患者出現(xiàn)呼吸系統(tǒng)癥狀的同時伴隨呼吸衰竭及其它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障礙如低血壓、休克等。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死亡風險較大[1]。重癥肺炎患者的病理基礎為肺部出現(xiàn)嚴重感染,故目前臨床以炎性因子如PCT、CRP、IL-6等作為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評估預后的常用指標[2]。但這些炎性因子指標敏感性高,特異度較低,往往易受到其它疾病的影響,而難以準確反應病情[3]。因此,本方案對重癥肺炎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PCT、CRP、IL-6及動脈血6h LCR水平進行監(jiān)測,并隨訪預后情況,分析其在評估重癥肺炎患者預后中的臨床價值,以期為重癥肺炎患者的診治方案完善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80例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非重癥肺炎患者8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齡(57.64±7.52)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4.02±3.42)kg/m2;對照組中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齡(57.61±7.49)歲;平均體質(zhì)指數(shù)(24.11±3.40)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癥肺炎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修訂版)》[4]中對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年齡≥18歲;符合行機械通氣治療指征;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入組時合并其它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者;入組前1周有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史者;合并嚴重免疫抑制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既往有放化療史者;3個月內(nèi)有大手術(shù)或嚴重創(chuàng)傷史者;肝、腎功能衰竭者;預估存活時間低于1周者;隨訪資料收集不完整者。非重癥肺炎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修訂版)》中對非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其它同觀察組患者,排除標準同觀察組患者。
1.2方法 對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并收集預后信息。采集受試者入組時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清PCT、CRP、IL-6,對上述受試者行動脈血檢測6h LCR水平,并行組間比較。根據(jù)觀察組患者預后情況將其分為存活組51例和死亡組29例,分組統(tǒng)計兩組患者確診時的血清PCT、CRP、IL-6、6h LCR水平并行組間比較;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分析重癥肺炎患者死亡危險因素。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血液,以3 000 r/min速度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作為檢測標本,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PCT、CRP、IL-6水平。所有患者入院時、入院后6h采用Gem Premier 3 000血氣分析儀檢測動脈血中乳酸水平,6h LCR=(初始血乳酸值-6h后血乳酸值)/初始血乳酸值×100%。
2.1兩組受試者血清PCT、CRP、IL-6及動脈血6h LCR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清PCT、CRP、IL-6均明顯高于對照組,6h LCR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血清PCT、CRP、IL-6及動脈血6h LCR水平比較
2.2不同預后重癥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及動脈血6h LCR水平比較 重癥肺炎死亡組患者入組時血清PCT、CRP、IL-6均明顯高于存活組患者,6h LCR明顯低于存活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重癥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及動脈血6h LCR水平比較
2.3重癥肺炎患者死亡多因素Logisitic分析 經(jīng)多因素Logisitic分析,重癥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與死亡存正相關,與動脈血6h LCR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重癥肺炎患者死亡多因素Logisitic分析
重癥肺炎較易并發(fā)多種器官、系統(tǒng)功能衰竭,一旦發(fā)生呼吸窘迫綜合征死亡率可高達60%[5]。目前臨床大多數(shù)重癥肺炎的病因為細菌性感染,患者發(fā)病緊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治療難度大[6]。重癥肺炎患者若能早期診斷、正確評估病情,予以對應的治療措施,對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救治后的健康狀況極為重要[7]。血清PCT、CRP、IL-6是反應機體炎癥狀態(tài)最為常用的炎癥因子,雖然均有較高的靈敏度,但特異性較低[8],機體在出現(xiàn)創(chuàng)傷等其他應激反應時均可發(fā)生較大變化,難以真實反應重癥肺炎患者的病情,用于評估預后較易出現(xiàn)誤判[9]。血乳酸濃度是反應機體外周組織灌注情況及細胞內(nèi)氧含量的敏感指標[10]。近年來,6h LCR成為臨床評估很多嚴重感染性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有效指標[11]。
本文結(jié)果顯示,重癥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明顯高于非重癥肺炎患者,而6h LCR水平則明顯低于非重癥肺炎患者,說明上述炎癥指標可以反應肺炎患者感染的嚴重程度。對重癥肺炎患者不同預后情況進行分組,比較血清PCT、CRP、IL-6及6h LCR水平結(jié)果顯示,死亡組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組患者,而6h LCR則顯著低于存活組。提示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6h LCR水平均可對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進行評估。經(jīng)多因素Logisitic分析顯示,上述指標均為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重癥肺炎患者血清PCT、CRP、IL-6及動脈血6h LCR均為其死亡危險因素,可作為評估重癥肺炎患者預后風險的有效補充,提升重癥肺炎患者預后評估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