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爾均
淚咽無聲
箴言猶在耳 ,淚咽卻無聲
1976年1月8日下午,家里的電話鈴聲響起,我猶豫著,沒有馬上去接。不知怎的,這些天對七伯的病情心中總懷有隱隱的不安。前些日子,鄧在軍要下放河南淮陽五七干校勞動,她打電話到西花廳,請示可否去看望七伯、七媽。趙茂峰秘書接的電話。他說,七伯現在不方便。你還是回來時再見吧!我倆猜測,七伯的病情是否加重了?心里很不踏實。我們并不知道,他老人家的病情已經危重,多數情況下處在昏迷狀態(tài)。
我終于拿起電話,聽到趙煒大姐的抽泣聲,她哽咽著說:“大姐讓我通知你,七伯今天上午9時57分不幸逝世了!她囑咐你們節(jié)哀保重,向伯伯遺體告別和參加治喪活動事宜等待通知?!?/p>
突如其來的噩耗,給了我無比沉重的打擊,抑制不住的淚水滾滾而下。親愛的七伯,在黨和國家最需要你的時刻,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熱愛你的人民,離開了你熱愛的這個國家和世界!
1月9日凌晨,在沉痛的哀樂聲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總理逝世的訃告,整個總后大院頓時變得一片肅穆,人人感到無比震驚與哀痛。許多人流著熱淚,就地脫帽,立正默哀。
此時,在干校勞動的在軍突然胃絞痛發(fā)作,病情嚴重,被緊急送到當地縣醫(yī)院搶救。干校領導同時收聽到電臺廣播和看到我發(fā)給在軍的電報,當即研究決定,護送在軍回北京治病,給了她一個回北京向七伯告別的機會。
最終的訣別
1976年1月11日,我倆同在京親屬一起在西花廳集合,去北京醫(yī)院向七伯告別。北京醫(yī)院門前擠滿了人。聽說總理的遺體移放到了這里,人們無不希望同心中熱愛的人民好總理見最后一面。按照安排的程序,最先由親屬告別,可是留給我們瞻仰、告別七伯的時間只有二十多分鐘。七伯的遺體安放在醫(yī)院太平間旁一個不大的房間里,陳設很簡單。這是一個讓我們心中滴血的時刻。七伯靜靜地躺著,雙目緊閉,雙頰凹陷,不再向我們綻露那無比親切的笑容。萬萬沒有想到,他英俊的面頰此刻變得如此的凹陷,他挺拔的身軀此刻竟是如此瘦削,一套穿舊了的灰色中山服,不合體地搭在他形銷骨立的身上。親愛的七伯,在我們的心目中,永遠充滿著無窮無盡精力,永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怎么會在短短十年時間里,憔悴成如今的模樣呢?
七伯此生中留給我難忘印象的是:他看上去始終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他總是顯得那樣年輕,那樣神采奕奕、風度翩翩。這不僅緣于他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緣于他對傳統禮節(jié)和儀表的高度重視,緣于他是人們公認的“美男子”,更緣于他經受了艱苦卓絕的血與火的淬煉。
七伯的一生波瀾壯闊,風起云涌,幾乎無人可及。他無數次經歷出生入死的考驗,都能一個個地闖過來,最終化險為夷。他連任26年共和國總理,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七伯理應健康長壽,超越常人??墒牵粋€如此偉大的生命,卻在“文化大革命”中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七伯健康遭受嚴重損害、得了癌癥并因此承受巨大的病痛,與“文革”的政治因素是分不開的。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浩劫中,他備受磨難,心力交瘁,帶著重病的身軀,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情,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在病重時說:“既然把我推上了歷史舞臺,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逼卟盟啃难c生命,實踐了自己的崇高誓言。
七伯逝世后我才得知,他在一年半中做了大小13次手術,平均40天就要動一次手術。在這期間,他除了批閱、處理文件,還同他人談話216次,會見外賓63批,在醫(yī)院召開會議20次,出院開會20次,外出看望或找人談話7次。他仿佛是一臺為人民工作永不停歇的“永動機”。
但是,世界上并沒有“永動機”。七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所面臨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保健醫(yī)生張佐良回憶:“總理叫我進去,說實在太痛了,我能不能哼一哼。聽到這里,我的眼淚都掉出來了。我說,總理,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說完了,他還是沒哼哼?!庇脠詮娨庵緦共∧У牟罱K把自己的體重耗到了只剩下30.5公斤。
人生之美在于永恒
七伯逝世,最痛苦的莫過于他一生摯愛和最親密的戰(zhàn)友、我們親愛的七媽。但是,七媽一直高度克制著悲傷,按照黨中央的決定和全國人民的期望,妥善地安排七伯的喪事。直到向七伯遺體告別的最后時刻,她終于忍不住撫棺痛哭,訴說出憋在心里的話:“恩來同志,我再也看不到你了,讓小超好好看看你,讓我痛痛快快地哭一場!讓孩子們好好看看你吧!”在場者無不為之動容。
十里長街送總理,實際上這條路長達三十多里,百萬民眾自發(fā)地涌上街頭,簇擁在長安街兩側,哭別總理。車隊行進到北京飯店門口時,有幾位外國友人跳著腳哭泣。到了鬧市口,多位老人截車要求不要火化總理。鄧樸方同志告訴我,他同301醫(yī)院的病友專門備了酒,冒著寒風到醫(yī)院門口灑地酹祭,哭別總理。
這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心和淚,在中國現代史上寫下的最動人心弦的故事。
1976年1月15日,我和在軍參加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周恩來追悼會。會場上自始至終充滿了悲痛的氣氛,小平同志致悼詞時一度哽咽、說不出話,人們跟著哭泣,會場一片悲聲。
追悼會結束后,七媽在臺灣廳會見我們親屬和七伯的醫(yī)務人員,做了一次長時間的談話。多年來我親身體會到七媽的政治智慧超群,思想水平、文化水平遠高于常人,她的講話記錄下來就是一篇精彩的文章。那天,七媽處在萬分悲痛的時刻和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下,她的談話經過縝密的思考,所談內容充分顯示了一位偉大政治家的革命情懷,使我又一次受到極其深刻的教育。
對七媽的講話,我在現場做了認真記錄。后來看到這次談話有正式發(fā)表的文稿。此刻,為了表達我對七媽的緬懷之情和保存歷史原貌,引用的是我自己的部分原始記錄。
七媽說:
癌癥終于奪去了你們伯伯的生命。我自己是共產黨員,我用無產階級的堅韌性,高度地克制我內心的痛苦,在他病中還要用愉快的精神和他一起同疾病作斗爭。當他知道自己的病不能挽救時,叮囑我,這是我和伯伯在十幾年前共同約定的,死后骨灰不保留。中國在對死人的葬禮方面,從古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都是土葬。五十年代,黨中央在毛主席的倡議下,每人簽名,決定實行火葬。這是對中國幾千年舊習俗的革命。1958年,你們伯伯首先把他逝去的父親,我把自己逝去的母親以及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一些死去的同志的墳墓平掉,進行深埋。還把淮安幾代親人的墳墓,也托人平掉,改為深埋,把土地交公使用。在中央作出這個決議后,我們兩人共同商量,相互保證,把我們的骨灰撒到山河水土里去。由火葬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這是思想觀念上的重大變化,是移風易俗的重要改革。這符合徹底唯物主義者的思想。
從感情上你們難過,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他的骨灰在祖國大地河流里作為肥料,為人民服務,物質不滅,生生不已。在他彌留之際,想到的是死后還要如何為人民服務。你們要支持伯伯的這個行動。伯伯的遺言,我向中央政治局報告,得到毛主席的批準,這使我得到最大的安慰――他的心愿已經了卻了。
七伯為中國人民的幸福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臨終前所思所想,仍然是繼續(xù)為人民服務。人的一生無論多久,較之天地永恒,只是須臾瞬間。但是,死后把骨灰撒向江河大地,無邊無垠,永存世間,時時為人民服務,這才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化作永恒,才是真正的人生之美,人性之美!
七媽在講話中又說:
伯伯對他的后事,曾經對我說過,葬儀要從簡,規(guī)格不要超過中央的任何人。這件事,我也向黨中央做了報告。中央給了他很高的榮譽。他還向我說過,一定不要特殊化。我個人是堅決執(zhí)行的。
你們伯伯生前是黨和國家的一位領導人,但他總是按照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把自己看作是黨的人,是一個人民的勤務員。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你們伯伯始終如一地遵守著共產黨人的重要準則,永遠保持和群眾的最密切的聯系,從不搞特殊化。他一生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許多功勛,但他從不居功自傲,而是經常檢討自己。他地位越高,越是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兢兢業(yè)業(yè)。特別是我們黨處在執(zhí)政黨的地位以后,他更是時時刻刻注意這個問題,嚴于律己,把搞好我們的黨風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作為他的親屬,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把自己放在特殊的地位呢?我們千萬記住,不要以為自己在革命的征途上有什么特殊。
談話結束后,我和在軍請七媽節(jié)哀保重。她老人家同我倆親切地握手告別,還特意拉著在軍的手諄諄囑咐:“趕緊把病治好,保護好身體,早點回干校。在心里頭紀念伯伯就行,不要戴黑紗?!?/p>
七媽的囑咐富有政治遠見。果然,追悼會不久,就發(fā)生了所謂的追查“總理遺言”一事。在軍回干校后,北京還有人專程去找她核查所謂“總理遺言”和七媽的講話,被她憤怒地頂了回去。
七伯去世后,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為悼念他寫下許多感人的詩篇。其中,有兩首詩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
其一,趙樸初先生的挽詩:
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終斷一線望,永成千載痛。
艱難盡瘁身,憂勤損齡夢。
相業(yè)史誰儔?丹心日許共。
無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
云鵬自風摶,蓬雀徒目送。
我慚駑駘姿,期效鉛刀用。
長思教誨恩,恒居唯自訟。
非敢哭其私,直為天下慟。
趙樸老的詩,深刻而生動地贊頌了七伯的偉大功績和崇高品格,充滿了深厚的情感。
蕭克將軍為懷念七伯,曾應我們所請題詞:“首義戰(zhàn)旗紅,功在第一槍”,與趙樸老這首詩中的“無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這句,渾然天成,內涵深重。我與在軍商議后,特地請作曲家臧云飛譜成一首歌曲:
首義戰(zhàn)旗紅,
功在第一槍。
無私功自高,
不矜威益重。
經在軍編導設計,請海、陸、空三軍官兵和解放軍儀仗隊會同演唱這首歌曲,在紀念七伯的電視藝術片和文藝晚會中多次出現,觀眾反響強烈,獲得廣泛好評。
其二,郭沫若先生的《七律·悼念周總理》:
革命前驅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
奔騰淚浪滔滔涌,吊唁人濤滾滾來。
盛德在民長不沒,豐功垂世久彌恢。
忠誠與日同輝耀,天不能死地難埋。
郭老詩中“天不能死地難埋”這一句,以深邃的內涵、形象的語言,抒發(fā)了七伯、七媽身后把骨灰撒向山河大地的偉大情懷。他倆的生命從此與天地共存,人間的真理也與他們同在。這使我聯想起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寓意深遠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人生之偉岸莫過于此!
志潔行芳
七媽鄧穎超,原籍河南光山,出生在廣西南寧。七媽的父親在清末遭惡人陷害英年早逝,母親楊振德是家中獨女,讀書明理,性格堅強,帶著六歲的獨女(七媽)離開南寧,顛沛流離,教書行醫(yī),撫養(yǎng)女兒長大成人投身革命。七伯贊揚她老人家“撫女入學,教女有方,追隨革命,不畏風霜”。
2005年,南寧市文化局長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領導委托來家,約我為建立七媽出生地紀念石刻題詞,我當即應允?;仡櫰邒専o私奉獻、艱苦奮斗、淳樸善良、高風亮節(jié)的一生和品格,我經過反復思考,寫下了這四個字:“志潔行芳”。
2005年12月31日,南寧市隆重舉行石刻落成儀式,我和在軍應邀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副書記(后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同志,南寧市委書記(后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同志,與我們共同為石刻揭幕并致辭。數千名熱情洋溢的南寧市民踴躍參加開幕式,懷著深深的敬意,瞻仰位于市中心的這座寓意深遠、雕工精美的紀念石刻。他們?yōu)樽约杭亦l(xiāng)誕生了這位偉大的女性感到無比驕傲。
俏也不爭春 自有香如故
在西花廳客廳里,懸掛著一幅革命老人何香凝先生贈送七伯、七媽的國畫《梅花》。七媽很喜歡這幅畫。她說:“何香凝老人的畫功底深厚,清新脫俗,同她的做人一樣,高風峻節(jié),風骨獨特?!?/p>
這幅畫的中間繪著兩朵盛開的臘梅。一朵綻苞怒放,冷香撲面;另一朵半掩花蕊,被虬枝老干稍稍遮擋。我們能體會她以梅喻人的深邃寓意。兩朵臘梅都是世間珍品:迎面綻放的這朵,象征恩來伯伯為世人敬仰的崇高品格;被枝干稍稍遮擋的另一朵,則意喻七媽嚴格自律,自甘旁襯、芬芳自在的高潔人品。
正如畫中所喻,七媽與七伯同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同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生,做出卓越貢獻。但是,作為早期我黨的一位重要政治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七伯20世紀20年代后期成為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后,七媽便自覺地把自己放在輔佐七伯從事黨的事業(yè)的位置,嚴格地自我約束、淡泊名利地位,不僅沒有絲毫特殊,反而犧牲了很多個人的地位待遇。她和七伯一樣,從來都是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受過七媽的多次教誨,對我啟迪最深的,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從不涉及:一是從來不談她和七伯當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歷史和赫赫功績;二是從來不談涉及黨和國家的秘密;三是談話中涉及的其他同志,她只談貢獻和優(yōu)點。
這里舉個例子:許多人都知道烈士周文雍和陳鐵軍就義前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動人故事,有位作家寫了名為《刑場上的婚禮》的劇本,托我和在軍轉請七媽審閱。事關英烈事跡的宣傳,我倆向七媽報告了。她不但親自審看了劇本,還特邀作者到西花廳面談。那天我倆也在場,七媽動情地回顧了大革命時期她與這兩位親密戰(zhàn)友共同戰(zhàn)斗,周、陳兩位烈士為革命事業(yè)英勇奮斗、壯烈犧牲、可歌可泣的往事,還談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fā)生后,陳鐵軍冒著生命危險通知正在住院的七媽,并親手交給她七伯的電報。七媽還提到周文雍在獄中寫下的那首“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的誓言詩。我們都深受教育。但當這位作家請七媽談她在這期間的相關事跡時,七媽搖了搖頭,笑著說:“今天只談我的戰(zhàn)友周文雍、陳鐵軍?!?/p>
有關七媽和七伯嚴守黨的紀律事例,更是數不勝數。七媽同我倆說過,伯伯離開武漢前往南昌領導武裝起義前,什么也沒有同她說,她是從國民黨報紙上才得知這件大事的。
曾有無中生有的“爆料”說,七媽在“文革”中向他人“透露”所謂“黨內斗爭的高層機密”,這種事情絕無可能。試想,有正式資料稱,七伯在臨終前對七媽說:“我心里有許多話沒有同你說?!逼邒屨f:“我也有許多話沒有同你說。”七伯和七媽是嚴格保守黨的秘密的典范,他倆之間從來不說黨的紀律不允許說的事,怎么可能把“高層機密”透露給其他人呢?
有關七媽在我黨歷史上特別是對我黨早期斗爭的重大功勛,我曾接觸到一些鮮為人知的重要史實,這里摘錄幾則,作為史料的補充:
1996年,我在僅向親屬提供的俄羅斯珍藏的共產國際檔案中,發(fā)現一件1928年共產國際邀請鄧穎超列席共產國際六大的邀請函,原件系德文書寫。
20世紀20年代后期,七媽同七伯一起在上海進行地下斗爭。她除了擔任中共中央直屬支部書記,還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掩護七伯躲過敵人的追捕。她還參與七伯親自創(chuàng)建的黨的機要保密工作。羅青長說:“我黨的第一個譯電員就是鄧穎超?!贝麋R元說:與中共蘇區(qū)聯系的密電,如周恩來同志不在,就由鄧穎超同志翻譯。
七媽與七伯還曾有共識,不在同一政府機構任職,并自覺地壓低自己的職務級別。建國后定級時,蔡暢同志定為三級,七媽定為五級,已經很低了,但仍被七伯最后劃為六級。四屆人大召開前,毛主席提名鄧穎超出任人大副委員長,七伯見到傳閱件,把七媽的名字又劃掉了。對此,七媽完全贊同。七伯去世后,七媽應西哈努克親王邀請去柬埔寨訪問。臨出發(fā)前,我和在軍去看望她老人家。七媽說:“多年前西哈努克就幾次邀請我去訪問,但你伯伯在世,我按照同他的約定,不和他一起出訪?,F在我要還國王的愿?!?/p>
對七媽自謙自讓的高風亮節(jié),趙樸初同志曾向我倆深情贊揚:“鄧大姐很像周總理。他們兩個人很像很像,都是那樣嚴格,那樣簡樸,那樣認真?!薄爸芸偫泶笪揖艢q,鄧大姐大我三歲,我都是把他們當作長輩,當作良師?!壁w樸老還應約為《百年恩來》電視片作了題詞:“嚴肅地對待自己,認真地對待事,真誠地對待人?!彼f:“這三句話是我對總理和鄧大姐的共同感受?!?/p>
圣潔的愛情 世人的楷模
七伯、七媽既是做人的楷模,也是戀愛和婚姻的典范。
抗戰(zhàn)期間,他們在紅巖村南方局青年夫婦的婚禮上,多次應大家要求,介紹他倆恩愛夫妻多年的寶貴經驗,作為贈送新婚夫婦的禮物。談話內容最終歸納成“八互”:“互愛、互敬、互勉、互慰、互讓、互諒、互助、互學”。這“八互”,是事關戀愛和婚姻大事的一份珍貴教材。
長征過草地時,七伯患了重病,身在遠處的七媽急忙趕來照顧,途中陷入了沼澤,半個身子埋在泥里,幸好被后面來人救出。她精心照顧昏迷中的伯伯,把他身著背心里的虱子一個個揀出來,一共擠死了一百七十多個虱子,雙手指甲都被染紅了。伯伯醒來才發(fā)現七媽在身旁,一下子安心多了。
建國后她老人家不僅在工作上全力支持、在生活上悉心照顧七伯,確保他集中全力操勞國家大事,把所有的家庭和生活保障事務全都管了起來。他倆沒有親生子女,但是,七媽對七伯的所有侄兒、侄女,無一例外地給予親切周到的關懷和照料,對其他有困難的周家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同樣用她和七伯的工資予以補貼。周家的事,七媽全都包了,一分一毫也不讓七伯操心。
在西花廳,有次七媽當著七伯的面對我倆說:“你伯伯每天要工作到凌晨。我身體不好,只能按正常時間作息。常常我起床時,你伯伯剛要休息。匆匆見上一面,說上三兩句話,互相間也是一種安慰?!焙沃t秘書還告訴我,在重慶曾家?guī)r,七伯和七媽住在幾平方米的閣樓里,七伯外出工作回來得晚,怕吵醒七媽,每次上樓前都要把皮鞋脫下拎在手里,光著腳走進房間。在西花廳還是這樣,七伯從正門進臥室要經過七媽住的房間,他晚間辦完公事回房,都從后門繞著走,久而久之,這條路被大家稱為“周恩來小道”。
七伯和七媽之間的愛情,有如他倆喜愛的西花廳年年盛開的海棠花,歲月輪回,依然美得讓人落淚。在這世界上,沒有比他倆信仰更堅定的生命的種子,也沒有比他倆的深愛更強大的力量。
海棠花,愛之花。生相隨,死相依。此愛綿綿,永無絕期!
終生難忘的摯愛
1959年我和在軍調來北京之后,始終得到七媽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應。20世紀60年代初,一天上午,七媽冒著紛飛的大雪來西郊總后大院看望我們。當時我們住的是筒子樓,全家擠在樓下的一間半房子里,生活條件很簡樸。七媽來了,連個能讓她坐的像樣的椅子也沒有。七媽哪在乎這個,看到我們同其他干部生活上打成一片,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十分滿意。她一邊高興地抱著女兒萌萌逗弄,一邊關切地同幫我們帶孩子的保姆交談。那天,七媽詳細地詢問我倆的生活開支情況。她說,有困難告訴她,不要向公家伸手。這天,七媽坐著小板凳,在我們這里待了將近半天,我們的小家也由于她的到來,其樂融融,充滿了溫暖。
國防大學成立之初報請中央、軍委領導題詞,其中有擔任全國政協主席的七媽。七媽寫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八個字。她說:“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國防大學又是培養(yǎng)高級軍事人才的。教書育人,任務很光榮,你要好好工作??!”她問我擔任什么職務,是什么級別。我當時任校政治部副主任、正軍職,如實報告了七媽。她說:“也是高級干部了,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驕傲,不要辜負黨組織對你的信任?!?/p>
七媽對在軍尤其關心。在軍初進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時,報告給七媽。那時電視處在初創(chuàng)時期,只北京有電視,七媽卻一開始就做了切中要害的重要指示:“電視工作很重要,今后會有很多人看電視。你們的責任很大啊?!?/p>
對在軍首創(chuàng)并多次執(zhí)導的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七媽尤其重視,給予親切鼓勵和支持。1988年央視“春晚”,在軍任總導演。在龍年除夕鐘聲敲響之際,晚會播出了七媽熱情洋溢的新年祝詞,向全國各族人民祝賀新春。
她還向在軍談了對央視節(jié)目的中肯意見。七媽說:“有些節(jié)目仍然平淡無味,甚至格調低下,這里面有個對觀眾的責任感問題、對人民負責的問題。五六十年代,我們拍了一些好電影,像《英雄兒女》《冰上姐妹》《女籃5號》《鴻雁》等,思想內容好,故事性也強,觀眾愛看,電視臺還可以再播映嘛。音樂效果,是電視藝術的組成部分,現在播出節(jié)目的音樂聲太強,有時聽不清講話內容,影響了節(jié)目效果。特別是詩詞朗誦節(jié)目要注意。播音員的口齒也要十分清晰?!?/p>
七媽十分關心在軍的入黨問題。1984在軍光榮地被批準入黨。七媽高興地向她祝賀,把剛剛出版的《周恩來選集》等五本珍貴書籍親手送給在軍,特地交代:“這是我用工資買的。其中有兩本是專門給你的,別人沒有。”
1992年3月,中央電視臺召開“鄧在軍電視藝術研討會”,在軍報告七媽,七媽很高興,特地派高振普秘書代表她到會祝賀。
想不到僅僅三個月后,七媽就病重轉危。接到趙煒大姐的緊急通知,我倆從外地趕回北京探望,她老人家已經臥床昏迷,不能講話了。
1992年7月11日6時55分,七媽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一代偉人與世長辭!按照她老人家的遺愿,在中央領導同志帶領下,我和趙煒、振普以及其他親屬代表,把她的骨灰和花瓣撒進天津海河。那天,天津市萬人空巷,迎接這位偉大女性重回她早年曾經讀書、工作、戰(zhàn)斗的城市。當年,七伯的骨灰有一部分撒進了海河。十六年后,七媽的骨灰也撒進了海河。他倆在海河再次相聚了。
七伯和七媽將攜手進入大海,走向永恒,這一歸宿彰顯了兩個偉大生命的人性之美。
(編輯 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