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瑩 上海市奉賢區(qū)景秀高級中學
本文以上外版高二選必一Unit3 Reading AEndurance The Story of Ernest Shackleton,Hero of the Antarctic為例,旨在以立德樹人視角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為視角,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力圖為“課程德育”理念在普通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滲透提供參照。本文認為,英語閱讀教學的德育滲透要以教材為支撐,以學情為依據,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閱讀活動,方能達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做到“無痕滲透德育”的目的。因而,本文主要從教材和學情分析、閱讀教學中四個體現德育價值的教學片段以及課后感悟四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德是人之本,人無德不立,人無德不成事,因而,“育人”便成為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搬運工,在當今信息和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如何在這種環(huán)境下力促學生成為品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便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英語學科承載著傳播文化、傳遞信息、開拓學生國際視野的使命,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德育”這一理念值得每一位英語老師思考和探索,德育不是課程的外加物,而應成為課程的內生要素?!渡虾J兄行W英語學科德育教學指導意見》明確了課程德育的目標并提供大量實例予以參考,對于英語教師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給予了非常有力的引導,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風向標。下面我將圍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這個主題,以上外版高二選必一Unit3 Reading AEndurance The Story of Ernest Shackleton,Hero of the Antarctic為例論述我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落實德育滲透理念。
教材的設計緊跟時代發(fā)展和需求,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一節(jié)圓滿的課堂離不開對教材的分析。如何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德育元素開展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是新時代高中英語教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由此可見,課前深挖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元素對于閱讀課堂上的德育滲透是多么重要。Endurance The Story of Ernest Shackleton,Hero of the Antarctic出自上外版選必一第三單元Reading A 的課文。本語篇是一篇講述南極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及其隊員克服艱難險阻、探索南極的記敘文,主要通過時間組織法客觀記述了沙克爾頓南極征程中的生存環(huán)境、路線、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辦法,表現了沙克爾頓在探險活動中卓越的領導力和堅毅品質。沙克爾頓身上的這種堅毅無畏的品質對于我們的學生而言,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不可或缺。
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景秀高級中學高二(6)班學生,是一個理科生所在的班級,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對英語學習不是很感興趣,但是思維活躍??紤]到該班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我想再從以下學習水平、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三個層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學習水平:高二英語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主要體現在詞匯語法以及篇章理解層面,這樣就增加了閱讀的難度。由于高一下學期因疫情而上網課,學生英語基礎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即使這篇課文語法層面不是非常復雜,但對學生而言,耐心讀完這篇文章并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并非易事。
學習態(tài)度:學生們到了高二,從線上轉入線下并經歷了為期兩個月的暑假后,又經歷了選科后的班級重組,學生需要重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自主性強的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會比較好,但部分學生或因自己英語基礎不好,或因不重視英語,而在英語學習上比較懈怠。
學習方法:高一和高二的學習體系和難度不同,高二時間緊任務重,需要提高閱讀量和捕捉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基礎薄弱,學生在純背單詞上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閱讀量太少,輸入的東西過少,學生沒有朗讀英語文章和記筆記的習慣,因而部分學生學習效率較低。
我認為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在備課時,把教材提前分析透徹,精心提煉出教學內容中能有機滲透德育的部分,在教學的時候,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設計出科學的教學方案,以此促進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但是學情的分析也必不可少,不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習基礎和學習動機,就很難設計出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活動,德育滲透就很可能達不到設想的效果。
本課為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學生在文本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梳理沙克爾頓的行程路線、途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案,感受主人公身上勇于探索未知,在面對困難時團結協(xié)作,堅韌不拔、于絕望中尋找生機的精神,感受其人格魅力,產生共鳴,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迎接挑戰(zhàn),不畏艱難險阻,努力取得成功。下面我將從教學實踐中的四個教學片段出發(fā),介紹我是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的。
在第一段沙克爾頓招募船員的廣告中,首先通過詢問學生問題:“What is the content of Shackleton's advertisement?”讓學生從文本中找到廣告的具體內容,并帶領學生一起朗讀,由于內容短小精悍,通過朗讀可以感受到語言的力量,“Men wanted for a hazardous journey.Small wages.Bitter cold.Long months of complete darkness.Constant danger.Safe return doubtful.”接著引導學生尋找廣告中的七個形容詞“hazardous”“small”“bitter”“l(fā)ong”“complete”“constant”“doubtful”,以此來感受這次冒險之旅的危險和艱難,引導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只顧語言傳遞的表層信息,而是透過語言去思考和挖掘其背后的思想。進而,拋給學生一個問題:“When you saw this advertisement,would you like to join it?Why or why not?”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角色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代入感。由于學生基礎薄弱,他們的回答只是只言片語,很難展開說很多,但幾乎都會拒絕加入這樣一個冒險的團隊,因為他們認為這太危險,有極大喪生的可能性。這就與沙克爾頓和其他報名參加的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而學生就能夠愈發(fā)感受沙克爾頓可貴的冒險精神,并被其人格魅力所折服。
略讀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完成沙克爾頓的整個行程路線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部分是借鑒空中課堂的一個思路,但由于學情不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其路線圖的設計加以簡化,只讓學生完成沙克爾頓及其隊員行走的路線,并找出探險之旅的起始時間,計算出該次行程的時間是兩年。以上活動的設計,由淺入深,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獲取相關信息,這樣學生既樂意又有信心參與到課程活動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就可以跟著沙克爾頓的步伐來一場南極探險之旅,從而感悟沙克爾頓堅韌不拔、持之以恒、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而這種品質又恰好是學好英語、做成事情的重要因素。從這一點上來講,該教學片段無形中便將“德育”滲透于教學之中。
在逐一分析各個路線途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措施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完成設計好的表格,引導學生總結出沙克爾頓身上英勇無畏、樂觀、堅持、果斷、臨危不懼等優(yōu)秀品質,從而產生共鳴,并以此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在總結沙克爾頓身上美好品質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們思考了如下問題:“What qualities can you learn from Shackleton in your English learning?”我們班級男孩子偏多,在英語學習方面缺少堅持的精神,往往耐不住性子沉下心來學習英語,所以讓他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以此來反思自己英語學習上的不足之處,并且認識到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學習單詞語法,而是通過語言這一媒介學習拓寬視野,浸潤自己的心靈,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認識到英語是飽含人文關懷的學科。人總是向往美好的事物,學生也會被這種可貴的品質所吸引,從而在內心產生向往之情,并作用于他們的思想行為。
這一點其實在課堂上都已經有所體現,這是一節(jié)校級公開課,在座的老師能感覺到我們班級的部分學生在發(fā)音上存在不足,但是學生們回答問題很積極也非常勇敢,不怕出錯,敢于嘗試,我想這也正是受到了沙克爾頓英勇無畏的氣魄的浸潤。這節(jié)課孩子們的表現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我想德育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滲透并非有意而為之,這應該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潤物細無聲般地滋養(yǎng)著孩子們的心靈。我們的孩子學習上有所欠缺,正因如此,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尤為重要。
在critical thinking 環(huán)節(jié),基于題目和課文內容所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問題如下:“Why is Shackleton looked up to as a hero despite his failure to reach the South Pole?”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體現了學生對該篇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沙克爾頓并沒有成功到達南極,為什么還尊他為英雄呢?學生通過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可以運用歷史中對歷史人物及重大事件的評價方法來評價這一“偉大的失敗者”,即用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去看待人和事,萬事萬物并非簡單的二元對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學習課文如此,在生活亦要如此,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一刀切”。此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將英語和歷史甚至可以說政治學科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意識到英語不單單是英語,所有學科都是可以進行融合的,也會增加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以上是我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的四個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我看來,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一定要結合學情,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在引導學生接受德育滲透的過程中要做到由淺入深、設計要觸及學生的實際需求。此外,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蘊藏著德育滲透的機會,比如在習題講解過程中根據習題內容滲透德育理念,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認真?zhèn)湔n上課,守時不拖堂,答應學生的事情會予以兌現,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等。
德育在教學活動中的滲透并非刻意而為之,而是水到渠成。正如長寧區(qū)教育學院張玨恩老師認為:“恰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學科教學中無痕滲透德育是一種自然態(tài)、高境界的教育?!碑斎唬诖舜伍喿x課中,我在德育滲透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之處,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前輩的優(yōu)秀經驗,將“無痕滲透德育”成為自己教學工作的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