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翻開一本書,欣賞一出戲,對城市多一份記憶。昆山市巴城鎮(zhèn)并蒂蓮路2 號,昆山戲曲百戲博物館,一座雅致的建筑,演繹著古今傳承,用348 個劇種向觀眾傳遞著這座城市對戲曲的熱愛與重視。
在這個靈動的建筑內,還有一方炫彩空間——隨著戲曲百戲博物館的開門迎客,古吳軒出版社旗下的百花書局也盛裝亮相。開放、時尚、共享的復合型人文空間,文化在跨界聚變中變得立體化、可視化、IP化,以“書+戲+文創(chuàng)”的獨特運營模式和多業(yè)態(tài)空間,給予參觀者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打造出蘇式生活“新櫥窗”和江南文化品牌“新工坊”。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牡丹亭·游園》。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一種精致高雅的表演藝術,深刻地表現出這個國家的精神與心聲。于中國而言,應該有昆曲。白先勇曾這樣評價昆曲:“昆曲無他,得一美字?!背幻馈⒃~藻美、身段美、舞蹈和音樂亦美。這是600年千錘百煉、爐火純青,成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致完美的形式之一。
600多年前,昆曲的前身昆山腔從昆山千燈鎮(zhèn)發(fā)源,于明代中葉在中國劇壇獨領風騷近300年。水磨腔,柔美且纏綿;竹笛聲,委婉且悠長,昆曲之美是中國人特有的含蓄與典雅。唱念做打,獨這四個字,昆曲就影響了在他之后幾乎所有的中國舞臺表演形式,因此被稱作“百戲之祖”。
百戲爭鳴,一館藏古今。百花齊放,一隅識江南。
百戲博物館似乎也深藏著戲曲的魅力,步步引人入戲。千曲百折的樓梯,采用大量鏤空材質的建材,層層遞進,色彩素雅穩(wěn)重。建筑對光的引用,更是引人入勝——如絹紙般的遮陽簾,微微透出戶外的藍天與陽光,在灰色地磚上留下絲絲明暗,如吳門雅韻,又似光陰旋律,怎一個雅字了得。
千古芳華,如夢似幻,戲曲韻律,歷久彌新。
目前百戲博物館全面展示了中國戲曲發(fā)展歷程和348個戲曲劇種特色,四個常設展廳多維度向人們告知戲曲的前世今生。隨著戲曲百戲博物館開館,“意主形從”——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戲劇展、“驚春誰似我”——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二十年主題展在此同步開展。其中,清代宮廷戲劇展借助故宮豐富的館藏和深厚的學術研究功底,透過故宮珍藏的百余件劇本、曲譜、戲衣、道具及其他與戲曲相關的文物,細述清代宮廷戲曲發(fā)展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館內的互動體驗廳很適合親子家庭參觀游覽,小朋友可在此學習戲曲文化,從體感、音樂、視覺等不同維度,體驗多種感官的趣味性互動。
全方位、多視角地呈現戲曲文化風貌,百戲博物館把戲曲從歷史帶入當下,并將它延續(xù)成為最優(yōu)雅、最從容的生活方式。
書店跟劇場一樣,也是思想碰撞的地方,是愛戲之人和愛書之人的精神家園。
進入戲曲百戲博物館正門,向右拐就是百花書局的展廳。無處不在的戲曲臉譜、琳瑯滿目的文創(chuàng)產品、中西交雜的經典唱片、造型別致的沉浸式戲臺……昆山有戲,“雙百”融合,當百戲博物館遇到百花書局,讓一切都變得豐富起來。
游走于書架間,參觀者即可瀏覽到各種珍貴的戲曲主題書刊,大量江南傳統(tǒng)文化書籍與沉淀著歲月醇香的黑膠唱片隔著書架相望。經典劇目的插畫拼圖、漫畫主題的帆布袋、印有不同手繪戲劇角色的抱枕,讓人更直觀地感受戲曲活色生香之美;文件夾、紙膠帶、貼紙,到手賬本、便簽本、鼠標墊,戲曲多元嫁接,讓日常普通枯燥的工作多了幾分詩意,全新設計的戲曲文創(chuàng)產品打破創(chuàng)意邊界,深受大家喜愛。
逛累了,那就去“戲咖啡”前臺,點上一杯咖啡,“風箏誤”“山桃紅”“桃花扇”……熟悉的經典戲曲名搭配上不同種類的咖啡,配以有昆曲盔帽元素的杯子和手提袋,將戲曲文化裝進每杯咖啡里,讓喝咖啡變成一種精神享受。
一脈書香是城市最好的軟實力。百花書局找準傳統(tǒng)文化、當代潮流與未來發(fā)展的結合點,借助百戲盛典這一具有標識性的活動載體,巧妙與百戲博物館有機結合,讓文化可視化、場景化、品牌化、產業(yè)化,推動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蓬勃強勁的發(fā)展之力。
展望未來,在這個開放、時尚、共享的復合型人文空間,或翻閱圖書、或觀賞文創(chuàng)、抑或文化交流,有內涵、有智慧、有情調。一家書店,一座博物館,一座城市向善與向上、關注當下與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的力量正拔節(jié)生長。
打破創(chuàng)意邊界的戲曲文創(chuàng)產品深受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