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浩
河北省科學技術館 河北石家莊 050011
科技館是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場所,通過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可以促進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將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與學校科學課程進行整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可以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互動,也不能參與其中,學習效率低下??萍拣^有很多的科技產品、設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科技館中還會有很多的資源供學生使用,例如模型、實物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將科技館中的資源應用到課堂上,將實驗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
科技館是一種科普教育場所,其中包含著很多自然科學知識,將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與學校科學課程進行整合,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在進行科學課程教學時,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科技館科普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科學知識,還可以鍛煉實踐能力。
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可以將許多科技知識具象化展示,為學生直觀感受科技魅力提供了有效渠道。學??茖W課程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和學??茖W課程進行整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讓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雙減”政策出臺及落實的背景下,結合科學課程的特點、科普教育活動的優(yōu)勢和科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兩者整合的原則,研究如下:
在學校科學課程中,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而且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教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在科學課程中,由于缺乏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和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很多學生并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我們應該將科學課程與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進行有效整合,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將科學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中來,使學生通過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和學習。這樣,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科普教育活動的設計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可操作性,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能體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在科技館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中,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親身體驗科學實驗和制作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如“動物世界”這個主題,在科普教育活動中,可以設計“草地上的動物世界”“沙漠中的動物世界”“雨林中的動物世界”等專題活動。在制作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明確的要求和具體方法的指導,并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選擇活動內容和設計方案;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眼去觀察、實驗和分析現象。
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與學??茖W課程的整合要以科學為核心,從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和發(fā)展的角度進行整合。從知識內容上看,兩者有交叉;從知識形態(tài)上看,兩者有聯系;從知識來源上看,兩者有共同之處;從知識目標上看,兩者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整合是必然的。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一是將學??茖W課程中一些綜合性強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簡化和分解;二是將科技館科普活動中一些有價值、有意義、有趣味性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合并。根據學科間相互滲透和促進的原則,我們可以構建以科學素養(yǎng)為核心的整合課程體系:科學素養(yǎng)——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科學素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和學習方法;科學素養(yǎng)——綜合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為了更好地推進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加強與學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舉辦專家講座、組織學生到科技館參觀、開展科普夏令營等形式,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和交流,擴大兩者之間的合作范圍,使雙方能夠在學習上相互交流、在實踐上相互配合、在活動上相互促進,從而使二者之間的整合更具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例如,對于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內容,可以邀請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到學校舉辦講座,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可以邀請學校的科學教師到科技館進行參觀學習,使學??茖W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科技館科技教育志愿者工作站”等方式,加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使其能夠在學生參與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中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和學??茖W課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這主要是由于兩者所要達成的目標不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也不同。學??茖W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而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則是以科普為主,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進行科學課程和科技館科普活動整合時,要充分利用兩者在教育理念和目標方面的互補性,從而形成一種互補式的整合;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以達到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齒輪傳動”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對其進行講解。在講解齒輪傳動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參觀科技館內的“齒輪傳動”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齒輪傳動這一主題與其他科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然后教師可以在學生觀看展覽過程中引導其對展品進行觀察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教師及時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并給予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將科學課程和科技館科普活動進行有效整合,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效率,而且能提升其創(chuàng)新能力。
當前,我國科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對科學課程理解不夠深入,對科學教育工作存在認知上的偏差;教師的科研水平較低,尤其是在“雙創(chuàng)”背景下,很多教師缺乏對新科技、新技術、新媒體等的了解。因此,學??梢远ㄆ谘埧破諏<襾韺W校為科學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和指導;還可以組織科學教師參與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提升其專業(yè)知識水平,增強科普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性。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對科普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財政撥款標準、設立專項經費等方式來鼓勵更多高校開設相關專業(y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來提高科普師資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和整體素質。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單一的學科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此在科學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打破以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科技館為學生提供一些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實驗器材開展實驗操作,并要求學生在完成操作后及時記錄下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和科學原理,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結協作等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和學??茖W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要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還需要在課程目標、教材選擇、教學策略、學習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希望通過以上建議,我們可以發(fā)揮兩者各自優(yōu)勢和特點,更好地實現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