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福州市晉安榕博小學,福建福州 35001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同學科在蓬勃發(fā)展的過程中也逐漸展示出各自的特點。在此基礎上,片段教學的興起讓教師進一步認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理解什么是片段教學。首先,片段教學要樹立“全方位”的教育新理念[1]。片段教學可以是簡單的一課,也可以是一課中最難的一個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基礎知識入手,關注學生的真正的需求,將學生的興趣、學科的吸引力作為教學的起點;其次,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單元知識和本課的重難點,在片段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團體合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一定的教學內容以最優(yōu)化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把教學的亮點展示出來,這也是片段教學的精髓。最后,在片段教學前,教師要用一定的時間設計自己片段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然后再進行片段教學[2]。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虛擬)課堂教學情境,以達到簡練又生動、有主也有次的層次感。下面,筆者具體說一說怎樣進行片段教學。
第一,表現(xiàn)嶄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發(fā)布,意味著片段教學的理念也要緊跟步伐,做出相應的更新。例如,教師要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起主導作用,但也不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能填鴨式教學;要從新視角挖掘教材,結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價值取向,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師只有結合新課改的新觀念,用正確的教學理念來指導片段教學,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不被社會所淘汰,發(fā)揮它真正的作用。
第二,注重片段教學設計。
日常的片段教學,內容是教師先前就準備好的,但競賽時的片段教學則是由評委當場指定的。但不管是不是提早準備好的,教師都需要全面理解教材,設計好相應的片段教學。教學設計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教學目標體現(xiàn)的是整堂課的教學理念,它貫穿片段教學的全過程,是一堂課的精華。教學步驟則是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一堂課如何上好,上得好不好、合不合理,就是看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步驟。一個完整的片段教學是有條不紊、富有層次感的[3]。教學步驟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導入的方式,怎樣的導入語才是合適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問答、需要什么活動、板書應怎樣設計等,這些都是教學步驟中需要重視的。同時,在信息化背景下,片段教學還可以融入希沃白板,使之增色添彩。
第三,善于虛擬教學情景。
片段教學是虛擬的一堂課,展示時是沒有學生坐在下面聽講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能演示真正的上課情景。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某個問題,稍停片刻以表示在認真聽學生的回答,利用評價的方式來展示該生的回答;也可以模擬小組討論,通過對不同觀點的評論來完成虛擬的討論情景;還可以設計虛擬糾錯、虛擬榜樣示范等情景,使片段教學可以完美地展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雖然是虛擬課堂,但不缺乏生動活潑,這樣才能讓人有真正在課堂的感覺,再加入創(chuàng)新的內容,可使人眼前一亮,讓聽者享受整個過程。
第四,注意運用教學語言。
片段教學是虛擬的教學過程,不是說課,也不是課后總結。因此,教師更要注重語言的簡潔性、準確性。例如,片段教學導入時,教師就不用說“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我是如何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這些在片段教學時是不需要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片段教學可以隨便使用語言,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必要的課堂教學用語,如怎樣讓片段教學像真實的課堂,如何讓每個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下功夫的。教師可以把聽評課的老師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學生,與之偶爾對視、偶爾交流,用自己語音語調的轉化、語言的轉變,讓他們從心走入片段教學,將真實的課堂效果展示給聽評者,雖然無物,卻勝于有物。雖然片段教學沒有真實課堂上的種種教具,但是教師利用好教學語言,加之真實的演繹,就能讓聽者猶如置身真正的課堂。
筆者選取的樣本地區(qū)主要集中在福州市,分別選取了晉安、閩侯、連江等地區(qū)。選取樣本地區(qū)之后,筆者將教師分為兩組,一組進行訪談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58份,有效率92.4%。樣本間的差異P<0.05。從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問題:1.目前片段教學主要運用于教師技能大賽、選拔性競賽等;2.教師上課的形式;3.部分老師對片段教學表示歡迎;4.片段教學理念有待提高;5.對片段教學研究不足;6.片段教學改革措施不足;7.片段教學實施效果良好(P<0.05)。從這份問卷來看,56%的教師認為片段教學會促進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提高課堂質量與效率;62%的教師認為自己對片段教學有興趣;42%以上認為該模式是自己能接受的。
片段教學與一堂課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是虛擬的課堂,沒有學生、教具,時間短,除此之外,并無大異。它是一節(jié)課的濃縮,無論是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還是一堂完整的課,都需要這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導入揭題、讀前、讀中、讀后和拓展延伸等。時間的縮短并不意味著內容的缺失。片段教學仍要保持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如福州大部分地區(qū)使用希沃白板進行授課,在片段教學中同樣也能應用。當然,片段教學同樣也需要編寫教案,要設計好適當?shù)慕虒W目標,例如,上文提及的三維目標。教師需要明確本片段的重難點,并在片段中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又不失學生的主體作用,融合聽,說、讀、寫,體現(xiàn)這節(jié)課的特點。
片段教學雖然沒有學生在底下聽講,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缺少學生的角色。片段教學也是一種教學情境,只不過教師既需要扮演教師的角色,也需要充當學生的角色,在兩種角色中相互轉化。如果全程只有教師的角色,只有教授引導,那么,給人的感覺就是空洞無物、無聊乏味,讓聽者覺得片段教學太過敷衍隨意,甚至是看不懂、聽不懂,一頭霧水。例如,教師說:“下面請大家來分享自己的感想。”如果馬上評價說:“哇,你說得真好!”“我太喜歡你的想法了!”在真實課堂中,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不錯的,但在片段教學里給人的感覺就是都是教師在輸出,整個片段中沒有學生的回應。教師應該根據(jù)片段時間的長短,合理設置學生的回答。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學生的回答體現(xiàn)出來,再進行評價。這樣聽者就可以知道學生回答了什么,教師為什么這樣評價。例如,教師可以說“你是說……你說得真好”,既能將本課重點體現(xiàn)出來,也能表現(xiàn)出學生對這堂課的掌握程度,做到有生有師,有問有答。當然,這并不是說每一個評價、每一句學生的回答都是這樣的。片段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學生的回應,也需要遵循講解示范、循序漸進的原則,并穿插學生練習,最終達到片段教學的效果。
在真實課堂中,教師需要預留一定的時間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虛境型片段教學沒有學生,學生的回答、活動、榜樣示范、生生的交流等就無法如真實課堂那樣自然。這種虛擬式的片段教學如果將真實課堂的所有都虛擬化,就可能影響聽者對教學設計的了解。因此,片段教學要對真實的上課情景進行更細致的預設,并按照合理的順序將其呈現(xiàn)出來,包括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教師提示糾錯、學生互相糾錯、自主糾錯、練習與反饋、當場驗證學生學習成果,然后再練習。這種環(huán)節(jié)間的緊密性并不會因為時間的簡短、情景的虛擬而減少。一個完整的片段是能夠讓聽課者即使是在虛擬的情況下,也能清晰地了解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理念的。
在教師帶領學生圍繞一篇課文進行解題或者讀懂課文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體現(xiàn)片段教學中學生全體性、個體差異性,并找到解決方法、找到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要通過幫助學生總結知識技能并理解課文內容,將知識聯(lián)系成一種整體結構來開展相關活動并從中提取出有效方法,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并進行獨立判斷,尋找自己更喜歡且有效時間更多的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fā)展與進步,國家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對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有一些制約因素仍然存在于教育教學過程中。例如,當前我國對教師的教學內容要求更加多元化,在片段教學中,教師可以添加分層教學模式以及小組之間、同桌之間、榜樣示范、作業(yè)布置來豐富內容框架。在小學階段,教師往往會通過講解、播放視頻等多種方式來輔助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展。而在初中階段,學生普遍接觸到的文章講解是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內容特點等。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抽象且難度較大。因此,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就成為了阻礙學生學習的因素。通過學習視頻、自主閱讀、任務驅動等方式將知識點在課時集中起來共同學習,這種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問題、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能力的方式能幫助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探索等活動目標。
在片段教學中,教師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上,體現(xiàn)真實課堂中的新穎內容,從而表現(xiàn)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學生還可以在獨立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并獲得新的經(jīng)驗與認知。片段教學強調在原有教學活動基礎上加強師生合作,共同建構知識體系并對其進行實踐。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整理、歸納、總結等過程使學生具備豐富的經(jīng)驗和理解能力。該理論在我國的教育系統(tǒng)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相關元素的深層次理解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又要關注學生整體發(fā)展情況,還需要關注課文中其他知識點,這樣才能將抽象、難理解、重難點進行整合,并將相關的問題整合起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集體練習、小組合作練習、反饋與糾錯環(huán)節(jié)穿插重難點,從而豐富片段教學基本框架內容。如果單純地以知識點為中心,而不顧其他學科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課文內容就不能準確地理解與把握。教師還需要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將它們與整體知識相聯(lián)系。由于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邏輯性,將這些知識點整合到一起將有利于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合并靈活運用,實現(xiàn)知識點的系統(tǒng)化和深化。例如,在一堂數(shù)學課中,教師可以設計“解幾何問題”這一活動,設置3個知識點以及4個問題,引導學生從“四個不同”切入,讓課堂上多一個參與者來解決問題,從而幫助班級成員將所學所得有效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片段教學應用廣泛,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基本素質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也是教師探討如何上好一堂課的方式,可以全面地驗證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片段教學不但能檢測教師業(yè)務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選拔功能。對于教學技能競賽來說,片段教學是最好的選拔方式。也正是因為它的這些功能,片段教學才能在教育發(fā)展的大道上越走越好。
在傳統(tǒng)課堂上,由于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孩子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而片段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目前認知水平及需要采用的多種方法來將舊知識整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可以完整地表現(xiàn)出重難點、知識點、練習與反饋等場景。在此過程中,教師能表現(xiàn)出不同層次學生的全體性、個體差異性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從更高層次上提高教師教學的展現(xiàn)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