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沁剛
課堂上,有的孩子總是默默無語,不敢大膽發(fā)言,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語無倫次,甚至大汗淋漓。那么,為什么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呢?應該怎樣矯正?本期,我們邀請心理學教授高正陽先生,與家長朋友們聊聊這個話題
我女兒挺聰明,學習努力,成績也很好,為什么上課不敢發(fā)言
荀女士(7歲女孩的媽媽):老師通過微信告訴我,我女兒上課聽講很認真,卻從來不舉手發(fā)言,如果老師提問她,她顯得特別緊張,回答問題結結巴巴。老師讓我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膽子大一些。請問,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的原因有哪些?
江先生(10歲男孩的爸爸):我兒子也是一個膽小鬼,上課就怕老師提問他,不得不站起來回答問題時,總要出一頭汗,支支吾吾,說不到重點。為此,他經常被同學們取笑。同學們越取笑,他的膽子越小,以至于上課緊張得不行,唯恐老師提問他。要說,他學習成績挺好,老師提問的問題他都答得上來,不知道為什么那么不大方。請問,我兒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
崔先生(12歲女孩的爸爸):我女兒上課從來不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但只要老師提問她,她總能回答得很好。因此,同學們說她“高冷”,老師怪她不主動。我問她為什么不主動,她說她拿不準,不敢貿然舉手,萬一答錯了,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沒面子。我很困惑,我女兒挺聰明,學習努力,成績也很好,為什么上課不敢發(fā)言呢?
主持人:請問高教授,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原因有哪些?
高正陽: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是普遍現(xiàn)象,從小學到中學都存在。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上課不敢發(fā)言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擔心自我形象受損。
從兩歲起,孩子就開始在意自我形象。家長夸他是“好孩子”“乖寶寶”,他就開心;家長罵他是“壞寶寶”“鬧人精”,他就沮喪。入學以后,孩子更在意自我形象,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擔心因回答老師的提問時出錯而遭到批評和嘲笑,因而不敢主動舉手發(fā)言。
第二,自信心不足。
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無疑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xiàn)。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自信心不足,說明性格內向,而性格類型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改變。其實,這是誤解。內向性格有天生的,也有成長環(huán)境不佳造成的。
程女士(8歲女孩的媽媽):哪些成長環(huán)境會讓孩子形成內向性格?
高正陽:比如,家長在家十分強勢,說一不二,習慣于指揮、命令孩子做事,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唯唯諾諾。
再比如,家長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平時與孩子相處,批評多于表揚,斥責多于鼓勵,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被打擊得不自信,做事畏首畏尾,上課時自然不會表達,也不愛表達。
主持人:成長環(huán)境的問題,我們接下來討論,請高教授接著談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的原因。
高正陽:第三,缺乏安全感。
在課堂上站起來發(fā)言,面對老師回答問題,意味著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孩子敢于這樣做,需要一定的安全感做底氣。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就會膽小,做事不自信,語言表達會隨之受影響,上課自然就不敢發(fā)言。
第四,交際能力受限。
有些孩子沉迷于電子游戲或過度閱讀,養(yǎng)成了獨來獨往的行事風格,懶得與人溝通,更不喜歡當眾表達。
第五,不知道答案。
孩子沒有掌握學習內容,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得不保持沉默。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這只是偶然現(xiàn)象,但如果經常這樣,而且學習成績欠佳,家長就要關注一下孩子的學習意愿、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家長應該在家里有意識地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多說話,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費女士(8歲男孩的媽媽):看來,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與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請問高教授,家長應該做些什么來幫助孩子呢?
高正陽:課堂互動是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學生總結、思考的過程。孩子上課不敢發(fā)言,既不利于老師判斷教學情況,也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和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所以,家長不可對此掉以輕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孩子勇敢起來:
第一,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貼標簽。
如果孩子不敢在課堂上發(fā)言,家長千萬不要給他貼標簽,而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和他共同面對。家長應該反復向孩子傳遞“犯錯了沒關系,可以從錯誤中學習”的觀念,減輕孩子上課發(fā)言時的心理壓力。
建議家長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的策略,先鼓勵孩子邁出一小步:“我知道你在大家面前發(fā)言會緊張,擔心說錯了被老師批評,其實每個同學都如此。上課發(fā)言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你可以嘗試在最喜歡的那門課上,或最喜歡的老師的課上回答最簡單的一個問題,慢慢來,不要著急,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到。”當孩子嘗試成功后,家長要及時肯定,鼓勵他做得更好。
第二,引導孩子多說話,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應該在家里有意識地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多說話,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在課堂上自信起來。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輕松有趣的小游戲來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朗讀課文,看看誰讀得更流利、更富有感情;玩“你說我猜”,讓孩子描述某個物品的特征,家長猜猜是什么;玩“故事接龍”,家長先講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補充后面的情節(jié);等等。當孩子在游戲中習慣了表達,課堂發(fā)言時就不會那么緊張了。
第三,做好課前預習,擴大孩子的知識面。
家長應該指導孩子做好課前預習,最好根據(jù)預習內容提幾個問題讓孩子回答。這是效果很好的課前演練。當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孩子已做好了準備,至少做好了心理準備,就不會過度擔心自己說錯答案。
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擴大知識面,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這樣孩子在課堂上就有更多的觀點和想法可以表達,從而增強孩子主動發(fā)言的自信心。
第四,幫孩子克服對老師的恐懼。
有些孩子,尤其是剛上小學或者剛轉學到新學校的孩子,會對老師心存畏懼,因而上課不敢發(fā)言。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想辦法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恐懼感。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自己小時候和老師之間的趣事,或者講講老師的生活趣聞,讓孩子意識到老師是權威,也是普通人,應該尊敬但不必恐懼。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家長扮演老師,孩子扮演學生,模擬上課過程。其間,家長要用不同的方式提問孩子,讓孩子適應這種互動方式,減輕孩子對老師的恐懼感。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