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華
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背誦作了量的規(guī)定,高中語文中古詩文的比重呈上升趨勢,積累一定量的古詩文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有效地指導學生通過背誦和默寫來積累古詩文,成了擺在我們教學中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文言文是良金美玉,是現(xiàn)代漢語的根,其優(yōu)秀作品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盡管古詩文博大精深,形式多樣,對學生來說背誦難度較大。但事實上還是有章可循,關(guān)鍵在于方法的掌握。我總結(jié)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背誦文言文的方法,希望與大家共享。
一、通過誦讀,形成語感,加強背誦
誦讀是文言文入門的途徑。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一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時先由老師范讀,后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外都可以看著書?!笨梢?,在誦讀教學中,除老師的范讀外,學生所要做的就是“跟著讀”“練著讀”“看著書(讀)”和背誦。誦讀的形式有學生齊讀,或分組朗讀,或分角色朗讀,等到大多數(shù)學生較熟悉課文內(nèi)容以后,還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行朗讀比賽。
通過反復誦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把課文的語句按先后順序“錄”在自己的“記憶帶”上,憑靠聲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頓、語調(diào)、語氣等,達到口熟的目的,從而激發(fā)起學生背誦課文的欲望,為背誦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二、通過疏通文意,理解課文,抓首字,加強背誦
文言文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很遙遠,其特點是單音詞多,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則和學生更加貼近。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課文并尋找難詞難句,通過自己的理解翻譯,加深對文中的字詞句的意義、用法及對文章的寫作思路、結(jié)構(gòu)主旨等的理解,這樣背誦起來自然輕松。大部分學生背誦時,常常背到一個地方又會突然卡住,下句怎么也想不起來,此時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個字,就又能接著背下去。針對這一情況,可用首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第一個字寫下來,作提醒之用。如,學生們普遍認為比較難背的《歸去來兮辭》的第二段,可以在背誦時把“舟、風、問、恨、乃……”這些字寫在一張紙上,以便在“卡殼”時提醒自己。如此往復,就記住了這張圖譜,直到最后不看這些字也能順利背出全文。
三、通過再造想象進行背誦
古詩文中有許多意境深遠、辭藻優(yōu)美的詩詞曲辭,我們可以用再造想象的方法指導學生背誦。在背誦時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把詩句“翻譯”成“圖像”,再儲存到大腦里,然后閉著眼睛回憶,把這些“圖像”再轉(zhuǎn)化為詩句,邊想象,邊背誦,使自己如臨其境,這樣既背得快,又記得牢。如《歸去來兮辭》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體的形象,遙遙的舟兒,飄飄的風兒,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發(fā)了輕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這時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優(yōu)美的意境。在指導學生背誦這句時,可引導學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動態(tài)的優(yōu)美的畫:搖蕩的船兒載我輕快地前行,飄動著的風兒吹牽著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問起前行的路,微微發(fā)亮的晨光緣何依然如舊。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學生便進入了詩畫的境界,與作者輕松自在和渴望歸家的情懷產(chǎn)生共鳴。這樣在想象中背誦,既提高了背誦效率,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如《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指導學生背誦要講究方法,學生的默寫也要抓住細節(jié),很多學生認為背得出就能寫得對,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因此教師還要在默寫的細節(jié)上多指導,在引導學生識錯、改錯上下功夫,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據(jù)意辨析同音異義詞
古詩文中有許多讀音相同,意義不同甚至相反的詞語,這就需要學生在背誦和默寫的時候特別注意這些詞語,有意識地進行分析比較,既知其音,又知其義,這樣書寫就不會有錯誤。例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里“幽”的意思是“隱蔽的、隱藏的”,易誤寫作“憂”。
(二)要辨形關(guān)注同音異形詞
意思相同而字形不同的詞在古詩文中數(shù)見不鮮,在平時學習和測試中對學生的迷惑性和誤導性很大,教學時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讓學生注意句中詞的寫法。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材”易誤寫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