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燁
小龍蝦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只蝦,圍繞它的風俗八卦可不少。有說它是橫行霸道的入侵物種,不幸折戟吃貨大國;也有說它是當年日本為贏得戰(zhàn)爭而研發(fā)的生物武器,被中國人巧妙地廢物利用。本文將為你一一分析那些有關小龍蝦的傳言。
一到夏季,各地的大小飯館、燒烤攤、大排檔往往甚是忙碌。食物界的“網(wǎng)紅”——小龍蝦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候閃亮登場,填滿一個個推杯換盞的夜晚。
如今,在以江蘇盱眙為代表的諸多縣市,小龍蝦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刂匾慕?jīng)濟支柱。得益于此,我國成為最大的小龍蝦生產(chǎn)國,創(chuàng)造了一個經(jīng)濟總產(chǎn)值破千億的產(chǎn)業(yè)。2016年,全中國產(chǎn)出的小龍蝦有87.93萬噸落入國人的口中,除此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沖出亞洲,遠銷歐美,蜚聲國際。
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朋友們大費周章引入的“中國制造”版小龍蝦,其實是“生于美國”。
小龍蝦的來歷
小龍蝦究竟從何而來,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也說不太清楚。許多人和小龍蝦的第一次照面,往往發(fā)生在餐桌上,只是聽說這一生物曾生活在田間溝渠、沼澤、濕地、池塘濁水中。這些紅褐色的小生物適應能力很強,即使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中也能生存。而且,無論是死魚爛蝦,還是朽木枯葉,它都來者不拒,統(tǒng)統(tǒng)笑納。
小龍蝦的繁殖能力也相當驚人。只要水中出現(xiàn)幾只小龍蝦,整片水域就會很快被小龍蝦徹底攻占。瘋狂繁殖的小龍蝦不僅擠壓了其他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還會破壞莊稼,影響收成。
除了專門養(yǎng)殖小龍蝦的農(nóng)戶,大多數(shù)農(nóng)民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中國人所熟知的小龍蝦,其實是一種舶來品——那些能限制它的克星已被甩在了故鄉(xiāng)。第二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小龍蝦位列其中,它的大名為“克氏原螯蝦”,原產(chǎn)地是北美洲。密西西比河的河口才是小龍蝦的故鄉(xiāng)。
20世紀20年代,二十余只小龍蝦在一群日本人的運作下橫跨太平洋,來到了它們此前從未踏足的亞洲。
日本人為什么引進北美小龍蝦?常見的說法包括帶回國當水族箱里的觀賞物種或喂食牛蛙。不幸的是,引進的北美小龍蝦逃到了野外,侵占了日本小龍蝦的生存空間并取而代之。
1930年,日本人將小龍蝦帶到了南京,東渡成功的小龍蝦成了華夏大地水域中的一位小祖宗。
關于日本將小龍蝦被引入中國的原因有幾種常見的說法。其中一種是:小龍蝦是侵華日軍對美國螯蝦進行基因改造的產(chǎn)物,專門用來清理中國人的尸體。不過,小龍蝦引入中國是在1930年,日軍大規(guī)模屠殺中國人的罪惡行徑尚未開始,而基因改造技術更是遠未出現(xiàn)。至于日本人當時為何把小龍蝦引入中國已不可考,比較合理的推測是用作牛蛙的飼料。
在中國,本來只有東北生存著3種螯蝦,函谷關以西水域則沒有小龍蝦的同類。被引進南京后,北美小龍蝦如魚得水,迅速從南京擴張到全國各地。作為入侵物種,這種抗污能力和繁殖能力極強,又缺乏天敵的小龍蝦很快泛濫成災。
不過,在中華大地耀武揚威30年后,小龍蝦的天敵終于出現(xiàn)了。那就是,吃貨們!
為網(wǎng)紅辟謠
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小龍蝦一開始都是以飼料的面目出場。后來的歷史證明,用小龍蝦來飼養(yǎng)牛蛙的如意算盤落空。然而,盡管牛蛙對小龍蝦興趣不大,一種靈長目“動物”卻發(fā)現(xiàn)了它的美味之處。
小龍蝦的故鄉(xiāng)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每年都會舉辦小龍蝦節(jié)。自19世紀開始,和大蒜、土豆配合醬料燉煮的小龍蝦就成為路易斯安那州居民最愛的消夏食品。當然,比起中國人料理小龍蝦的方法,路易斯安那州居民的做法只能算入門級別。
20世紀60年代,第一只小龍蝦進入了中國人的消化系統(tǒng),光榮地成為首位被剿滅的入侵者。
此后的半個世紀里,中國人發(fā)明了無數(shù)種烹飪小龍蝦的方法。在江蘇盱眙,最受歡迎的是加入十三香;在湖北,潛江油燜大蝦遠近馳名;而到了湖南,麻辣小龍蝦成為當?shù)匾唤^。此外,還有白灼、鹽水、蒜蓉、椒鹽……無論哪種吃法,都有不少忠實擁護者,小龍蝦也真正地在中國“紅”了起來。
然而,蝦紅是非多?!靶↓埼r生活在污水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這種報道隨著小龍蝦走紅也漸漸多了起來。
事實上,吃小龍蝦很難讓人體重金屬超標。重金屬污染物一旦進入生物體內(nèi)就很難排出,但小龍蝦卻有解決方法,它能將重金屬富集于外殼之中——作為一種不斷蛻殼的動物,小龍蝦可通過甩掉外殼有效地將攝入的重金屬排出。
何況,小龍蝦并非真心喜歡受污染的水體,而更愿意生活在清潔的水體中。中國人對小龍蝦的狂熱需求,更讓一度泛濫的入侵物種小龍蝦供不應求,需要大規(guī)模人工養(yǎng)殖才能滿足這巨量的需要。人工養(yǎng)殖必然有質(zhì)量檢查,重金屬超標的可能性恐怕很小,再除去外殼、鰓和蝦線,僅食用蝦肉,發(fā)生重金屬攝入過量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小龍蝦肉質(zhì)細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容易消化,哪怕是身體虛弱或者剛病愈的人食用都不成問題。同時,小龍蝦的肉含有豐富的鎂,能很好地調(diào)整心臟活動,還可以降低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擴張冠狀動脈,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此外,蝦肉能通乳,產(chǎn)婦吃點兒挺有好處,其中的蝦青素還具有很好的抗衰老和抗癌功效。
小龍蝦不僅是餐桌上的網(wǎng)紅,未來還很有可能在實驗室里大顯身手——這是一種可以神經(jīng)再生的動物。
一般來說,作為高等哺乳動物,人類的神經(jīng)細胞很難再生。但是小龍蝦可以把自身的血細胞轉(zhuǎn)化成神經(jīng)元,從而恢復和支持視覺和嗅覺回路。也就是說,它的神經(jīng)通路在被切斷之后還可以自行修復。正是因為具備這種神技,小龍蝦可以用于人類神經(jīng)再生研究,為腦神經(jīng)科學的發(fā)展提供新思路。
無論是以肉體滋補大眾,還是將身心獻給科研,用多種方式造福著我們的小龍蝦,實在應該得到人類全方位的肯定。
(宋汶薦自《現(xiàn)代閱讀》)